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学生作业的高质量设计——“经验对象化”的四重境界
1
作者 胡扬洋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5-80,共6页
当前学生作业高质量发展存在客观需要。这样的作业要实现持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还要不断矫治与对抗学生负担,并且需要教育学知识生产的及时保障。学生作业高质量设计与实施的原理是经验对象化的四重境界,包括客观化、条理化、完型... 当前学生作业高质量发展存在客观需要。这样的作业要实现持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还要不断矫治与对抗学生负担,并且需要教育学知识生产的及时保障。学生作业高质量设计与实施的原理是经验对象化的四重境界,包括客观化、条理化、完型化、审美化。研究认为,微观的作业题设计即为认知工具的设计,应实现促进学生经验的言说与书写,设置交流合作的环节与机遇,创设独立探索的情境与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作业 经验对象 类化经验 完型 本质力量对象
下载PDF
康德的“经验对象”与认识的主体性
2
作者 辜堪生 《人文杂志》 1987年第1期13-13,共1页
康德提出主体认识的不是纯粹的自然物(物自体),而是主体用时空先天形式和感性材料构成的“经验对象”(现象)。对康德这种从主体角度去规范认识对象,马克思曾给予某种赞赏。他说:“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 康德提出主体认识的不是纯粹的自然物(物自体),而是主体用时空先天形式和感性材料构成的“经验对象”(现象)。对康德这种从主体角度去规范认识对象,马克思曾给予某种赞赏。他说:“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识的主体性 经验对象 康德 认识对象 先天形式 物自体 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主体角 感性活动 主体认识
下载PDF
作业如何真正成为育人“关键环节”--从“经验对象化”到题型“活力塔” 被引量:10
3
作者 胡扬洋 《教育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9-66,共8页
教育领域作业的本质是学生的“经验对象化”。“题”作为作业的形式组成,其本质是促进经验对象化的综合性认知工具。为科学编创题型,需要确立“特色多元”的题型观。新构建的题型五要素包括变量、图景、文本、发间、法则。“超越”是题... 教育领域作业的本质是学生的“经验对象化”。“题”作为作业的形式组成,其本质是促进经验对象化的综合性认知工具。为科学编创题型,需要确立“特色多元”的题型观。新构建的题型五要素包括变量、图景、文本、发间、法则。“超越”是题型构建的总标准,可被分为五个方面的具体标准,包括:结合思考和尝试、有选择地作为、平衡观看与书写、在享受中等待涌现、读懂后还要革新。题型构建与发展可基于“活力塔”理论模型开展:开展各学科“题型清理”研究,用结构画像的方法开展题型功能分析,着眼功能的题型编创,以及持续开展基于本土立场的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业 经验对象 题型
原文传递
研究经验的新视野——试论伽达默尔解释学经验的特征 被引量:1
4
作者 邓安庆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53-57,共5页
对经验的研究,无疑是西方哲学的一个主题。当代德国哲学解释学是近年来蓬勃发展的瞩目流派,它也把经验作为自己哲学的一个核心领域。伽达默尔明确宣称他的解释学就是“思维所是的那种真正的经验理论”(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第二版前言... 对经验的研究,无疑是西方哲学的一个主题。当代德国哲学解释学是近年来蓬勃发展的瞩目流派,它也把经验作为自己哲学的一个核心领域。伽达默尔明确宣称他的解释学就是“思维所是的那种真正的经验理论”(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第二版前言1975年德文版第ⅩⅩⅣ页,以下凡引此书,只注页码)因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伽达默尔解释学 狄尔泰 研究经验 新视野 语言性 黑格尔 经验概念 语言特性 认识论 经验对象
下载PDF
论理性存在与经验存在的语义对称性
5
作者 黄少青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1999年第3期37-39,共3页
关键词 论理性 理性存在 外在原因 科学概念 本体论的承诺 对象性存在 思维器官 语义 经验对象 解题能力
下载PDF
“悟性”新说 被引量:6
6
作者 李洪君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35-36,共2页
关键词 悟性 知性 哲学 认识论 悟象 经验对象
下载PDF
胡塞尔论外物感知活动的特征 被引量:2
7
作者 靳希平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5-71,共7页
在胡塞尔看来,感知到对象存在等于被直接感知侧面、侧显(指向)+空洞的、尚待充实的内在意向域+外在意向域。这三者各自的系统运动以及三者的相互作用,围绕着一个核心X,就形成了一个被感知的外在对象在现象学意义上的存在。其中的外在意... 在胡塞尔看来,感知到对象存在等于被直接感知侧面、侧显(指向)+空洞的、尚待充实的内在意向域+外在意向域。这三者各自的系统运动以及三者的相互作用,围绕着一个核心X,就形成了一个被感知的外在对象在现象学意义上的存在。其中的外在意向域包括对象所处的环境即其所处的历史,社会、政治、文化事件等。这样,由贝克莱表达的传统经验论中的信条——"存在就是被感知"在这里得到了全面的修正:对象存在的真实显现不仅仅是被真实感知,甚至主要不是被真实亲身感知;在对象的存在的显现中,被真实亲身感知的内容只起到Index索引的作用;它们是过去沉淀下来的空域和向未来开放的空域的指示器;在对象的存在之显现中,被感知侧面的功能是指向空意向域:一个围绕着核心X周围的、由业已感知和尚待感知的内容构成的空意向域。被感知对象身上总是存在着"盈余",存在着"未尽的余味";就其现实的直接显现而言,这些余味、盈余尚是空的、被感知过了和未被感知的侧面成系统有规则地构成的空域,它是一个对象存在之显现的主要成分,是我们在感知外物时的心之所系。所以外物的感知活动总是一种顾后与瞻前的整合于当下原初印象的综合统一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知 外物感知 经验对象
下载PDF
论系统科学和矛盾学说的区别
8
作者 武天林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6期45-51,共7页
系统科学作为一般科学方法论是一门类似数学和逻辑学的基础科学,但就其起源、对象和内容来看,它仍然是一门实证科学。众所周知,系统科学最初是由奥地利的生物学家贝塔朗菲针对生物学研究中的机械论而提出的有机论,以后由他本人用类比同... 系统科学作为一般科学方法论是一门类似数学和逻辑学的基础科学,但就其起源、对象和内容来看,它仍然是一门实证科学。众所周知,系统科学最初是由奥地利的生物学家贝塔朗菲针对生物学研究中的机械论而提出的有机论,以后由他本人用类比同构的方法推而广之,在对各种现实系统进行比较观察之后,提出了适用于一般系统的模式、原则和规律,并借助于数学和逻辑工具,把系统的因素、层次以及它们之间的复杂联系定量化、模型化。现代系统科学理论除一般系统论外,还包括参量型系统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矛盾学说 系统科学 实证科学 矛盾辩证法 黑格尔 旧哲学 经验对象 一分为三 人本主义哲学 整体现
下载PDF
从先验观念论看价值的客观性
9
作者 朱华甫 《现代哲学》 1998年第1期50-54,45,共6页
对于价值的客观性,历来人们有两种相反的主张:第一,认为价值与事实在形而上学或逻辑上有严格区分,尽管事实在独立于心灵或意识的意义上是客观的,但是价值却是主观的,因为价值在形而上学上是依赖于人的心灵状态或活动的,所有价值都在某... 对于价值的客观性,历来人们有两种相反的主张:第一,认为价值与事实在形而上学或逻辑上有严格区分,尽管事实在独立于心灵或意识的意义上是客观的,但是价值却是主观的,因为价值在形而上学上是依赖于人的心灵状态或活动的,所有价值都在某种意义上依赖于人类的意识或评价主体.第二,认为我们事实上必然是把自然事物经验为至少具有某种独立于人类的价值的.环保伦理学家主张,自然事物的价值必须看作是独立于人类的;这种观点明显与第一种主张相冲突.本文试图在这种互相冲突的主张中作出调和,而提出对价值的存在的一种新的解释,使上述两种主张能相互兼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验观念论 实在论 空间时间 物的价值 形而上学 对应关系 主观主义 价值体系 经验对象 实在性
下载PDF
论康德的“自我意识” 被引量:2
10
作者 傅永军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12-16,57,共6页
康德在“批判哲学”中建构的新知识论,是一种对知识进行再解释的二阶知识系统,即探讨一切知识之条件关系成立的理由和根据。具有分析的统一和综合的统一的“自我意识”,是先验解释系统的最高原理,是一切知识何以成立的最原始根据。自我... 康德在“批判哲学”中建构的新知识论,是一种对知识进行再解释的二阶知识系统,即探讨一切知识之条件关系成立的理由和根据。具有分析的统一和综合的统一的“自我意识”,是先验解释系统的最高原理,是一切知识何以成立的最原始根据。自我意识之所以不可知,原因就在于用经验知识解释和说明超验的自我意识或者先验地规定自我意识以及用对自我的意识变成自我的知识的不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意识 康德 对象意识 联结活动 理性 思维 性问题 感性 经验对象 知识论
下载PDF
试论史学“中层理论”的建构 被引量:4
11
作者 周德钧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9年第6期55-60,共6页
所谓“中层理论”,指介乎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经验表象之间的、专门对中观历史对象进行概括的一种理论。本文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史学“范式”之结构功能分析,指出了建构史学“中层理论”的必要性、急迫性;进而论证这一“中层理论”的建构... 所谓“中层理论”,指介乎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经验表象之间的、专门对中观历史对象进行概括的一种理论。本文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史学“范式”之结构功能分析,指出了建构史学“中层理论”的必要性、急迫性;进而论证这一“中层理论”的建构须以专门社会学理论为知识质料,并通过具体史学研究实践,经由引进、混融、派生三个环节而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层理论” 范式 马克思主义史学 论史 历史学 混融 历史唯物主义 逻辑形式 质料 经验对象
下载PDF
康德的“自我意识”概念
12
作者 高维杰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42-44,共3页
在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中,"自我意识"一向被认为是理解康德认识论的关键和难点。在康德那里,"自我意识"分为"经验的自我意识"和"先验的自我意识",先验自我意识既是使经验知识成为可能的超... 在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中,"自我意识"一向被认为是理解康德认识论的关键和难点。在康德那里,"自我意识"分为"经验的自我意识"和"先验的自我意识",先验自我意识既是使经验知识成为可能的超验综合统一性,又是只能应用于人类经验的纯粹知性能力的一种表现。区分先验自我与经验自我、对象意识与经验对象,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这将促使我们更为深入地思考康德哲学在认识论和形而上学上的重要意义和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验自我意识 经验自我意识 先验对象意识 经验对象
下载PDF
康德的自我意识理论述评
13
作者 张继选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1年第2期100-104,共5页
自我意识理论是康德认识理论的核心,他对这一理论的阐发主要集中在《纯粹理性批判》的分析篇中,要想在这篇晦涩难懂而矛盾问题最多的部分理清这一理论,其困难是相当大的。这里仅就我的理解,作一简要分析。一康德把主体认识能力分为感性... 自我意识理论是康德认识理论的核心,他对这一理论的阐发主要集中在《纯粹理性批判》的分析篇中,要想在这篇晦涩难懂而矛盾问题最多的部分理清这一理论,其困难是相当大的。这里仅就我的理解,作一简要分析。一康德把主体认识能力分为感性与知性,相应把知识分为直观与概念。在感性直观中,虽然直观形式是主体固有的,但就直观与对象的直接联系、主体的接受性而言,它又是来源于对象的。而知性概念,作为抽去一切感性具体性的形式,不是来源于对象,也不是对经验内容的归纳概括,它只能来源于主体的自发性,即知性活动。这样,康德就把直观与概念从来源上严格地区分开了。但是他又认为它们必须相互结合,因为“知性不能直观,感性不能思维,只有当它们联合起来时才能产生知识”。知性的功能是提供知识得以形成的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自我意识 康德 表象 主体意识 自发性 概念 统一性 感性直观 意识理论 经验对象
下载PDF
康德的物自体含义研究述评
14
作者 夏俊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2期12-15,共4页
物自体学说是康德哲学的中心。它不仅贯穿康德整个哲学体系,而且也是先验哲学其它理论论点的基础。先验唯心论之所以限制了科学知识、为信仰留有余地;之所以能与贝克莱的主观唯心论相区别,康德认为就在于他承认了物自体的存在。物自体... 物自体学说是康德哲学的中心。它不仅贯穿康德整个哲学体系,而且也是先验哲学其它理论论点的基础。先验唯心论之所以限制了科学知识、为信仰留有余地;之所以能与贝克莱的主观唯心论相区别,康德认为就在于他承认了物自体的存在。物自体在康德哲学体系中的重要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但康德对物自体的解释却又是模糊不清的。这就给他的物自体学说造成了复杂的局面,以致后来的哲学家聚讼纷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自体 康德哲学 研究述评 自在之物 认识的界限 认识论 费尔巴哈 经验对象 唯心主义 理性的理念
下载PDF
Research on Teaching Design of TESOL
15
作者 Pan Siya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 2014年第5期87-89,共3页
TESOL is the abbreviation of Teaching English to Speakers of Other Languages. The basic meaning is international English teacher qualification certificate, and the teaching objects are the students which uses English ... TESOL is the abbreviation of Teaching English to Speakers of Other Languages. The basic meaning is international English teacher qualification certificate, and the teaching objects are the students which uses English as the second language. The theme of TESOL is to observe the methods and theory of English teaching, which makes the teachers' level of English teaching improve. On the basis of course learning experience of TESOL, the paper observes the disadvantages and advantages of TESOL from teaching design and teaching ideas. And the paper discuses the enlightenment of it for domestic English teach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SOL RESEARCH teaching design
下载PDF
A Study on the Effects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English Reading Class in Vocational Colleges
16
作者 Zhang Ziyi 《International English Education Research》 2014年第11期71-73,共3页
Since the late 1990s, the study on cooperative learning has been an educational fad in linguistic circle. The previous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cooperative learning is a good method of learning. However, very few Chine... Since the late 1990s, the study on cooperative learning has been an educational fad in linguistic circle. The previous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cooperative learning is a good method of learning. However, very few Chinese English teachers have really or commonly tried to apply the theory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English reading class. On the basis of reading some related literatures, the author combine his teaching experience and the reality of the teaching subjects to put forward the following questions:l) Whether cooperative learning helps improve students' reading achievements? 2) Whether cooperative learning can inspire students' motivation in learning English? 3) Whether cooperative learning can improve students' English reading ability?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show that cooperative learning used in the English reading class can not only stimulate students' learning interests, boost the students' motivation, but also raise their English language proficiency and reading abi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operative learning Reading ability English language proficiency
下载PDF
论康德的对象构造思想——以“先验演绎”为中心 被引量:2
17
作者 罗喜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98-108,共11页
本文致力于在"先验演绎"的框架内探讨康德关于经验对象构造的思想。在康德看来,经验对象既不是物自身,也不是单纯的心灵状态,而是主体在认识活动中表象出来的对象。经验对象的构造过程体现在以下三方面:首先,知性凭借范畴构... 本文致力于在"先验演绎"的框架内探讨康德关于经验对象构造的思想。在康德看来,经验对象既不是物自身,也不是单纯的心灵状态,而是主体在认识活动中表象出来的对象。经验对象的构造过程体现在以下三方面:首先,知性凭借范畴构造出作为形式结构的先验对象,这是任何对象得以可能的逻辑前提;其次,想象力发挥着沟通感性与知性的中介作用,它能在杂多材料的综合中执行知性的规范性要求,从而将经验性直观归摄到客体概念之下;再次,感性提供现象,知性提供先验对象,想象力结合二者,经验对象的构造呈现出三重主体依赖性。经验得以可能的条件同时也是经验对象得以可能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验演绎 知性 范畴 先验对象 经验对象
原文传递
论分析艺术作品的方法与经验艺术作品的过程
18
作者 刘旭光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 2019年第4期133-134,共2页
一个对象之所以能够成为艺术作品,是因为观看者是把它当作艺术作品来认识的,因而艺术作品首先源于经验对象的一种方式,并且最终成为这种方式的结果。因此,艺术作品的本体论实际上受制于我们经验艺术作品的方式。“经验”在汉语中很少被... 一个对象之所以能够成为艺术作品,是因为观看者是把它当作艺术作品来认识的,因而艺术作品首先源于经验对象的一种方式,并且最终成为这种方式的结果。因此,艺术作品的本体论实际上受制于我们经验艺术作品的方式。“经验”在汉语中很少被用作动词,但这里我们将把它动词化,以指称我们获得关于对象的经验时那个复杂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作品 经验对象 动词化 本体论
原文传递
从普遍性本质到普遍性外观:马克思历史性视域的确立
19
作者 吴猛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84-105,206,共23页
马克思思想中的历史性问题的提出,始于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神秘性质的批判,这一批判揭示了后者以一种虚假的方式“设定”出了关于“观念的东西”和“物质的东西”的关系。马克思辩证法的直接目标在于,在不抹杀物质的东西相对于观念的... 马克思思想中的历史性问题的提出,始于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神秘性质的批判,这一批判揭示了后者以一种虚假的方式“设定”出了关于“观念的东西”和“物质的东西”的关系。马克思辩证法的直接目标在于,在不抹杀物质的东西相对于观念的东西的外在性的前提下建立二者之间的内在关系。普遍性经验对象的提出是这一工作的关键机制。普遍性经验对象在青年马克思与黑格尔哲学,特别是与费尔巴哈人本学的一系列思想对话中经历了内涵变化,不仅与特定历史进程联系在一起,而且其内在包含的“普遍性”维度通过向“普遍性外观”的转变而获得了历史性维度。马克思历史性视域的确立过程展现了重要的方法论特征,这对我们分析当代人类生活有着特别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历史性视域 普遍性经验对象 普遍性外观
原文传递
凝视法则的改造与悲剧的式微——现代美学旨趣的技术之维 被引量:2
20
作者 陈奇佳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45-152,共8页
现代视觉技术改造了艺术主体的凝视法则,这使得主体对于经验对象在先的"凝视"自发地转向了强调真实性、复制性和多元性。这就造成了凝视法则的改变。艺术主体由此形成了新型的价值判断与拣选机制,其具体的表现形态之一,即形... 现代视觉技术改造了艺术主体的凝视法则,这使得主体对于经验对象在先的"凝视"自发地转向了强调真实性、复制性和多元性。这就造成了凝视法则的改变。艺术主体由此形成了新型的价值判断与拣选机制,其具体的表现形态之一,即形成了一种轻悲剧重娱乐的文体偏向。但现有的艺术实践本身尚不足以说明此种改变的必然性与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改造 现代美学 法则 悲剧 旨趣 式微 艺术主体 经验对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