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经验建模的客观分型方法及其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张丰启 金保华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1999年第1期69-74,共6页
介绍一种应用常规历史天气图资料进行天气学客观分型的思路和方法。首先建立某种天气发生的若干环流模型,然后确定各模型的判别条件和顺序,由计算机进行自动分型,得到各环流型样本,实现客观分型。此方法应用于威海市冬季分区降水预... 介绍一种应用常规历史天气图资料进行天气学客观分型的思路和方法。首先建立某种天气发生的若干环流模型,然后确定各模型的判别条件和顺序,由计算机进行自动分型,得到各环流型样本,实现客观分型。此方法应用于威海市冬季分区降水预报系统的天气分型,降水模型物理意义明确,识别条件实用,系统自动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气图 经验建模 客观分型 数值产品释用
下载PDF
基于经验动态建模的因果检测研究综述
2
作者 曹旨昊 牟少敏 屈洪春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31-42,共12页
相关性是目前科学研究中重要的分析标准,但是相关关系并不意味着因果关系。随着人们认识到非线性动力学的普遍性,仅仅依靠相关性进行推论,极有可能会得出错误的结论。目前,包括机器学习在内的各种相关性研究算法快速发展,而挖掘变量间... 相关性是目前科学研究中重要的分析标准,但是相关关系并不意味着因果关系。随着人们认识到非线性动力学的普遍性,仅仅依靠相关性进行推论,极有可能会得出错误的结论。目前,包括机器学习在内的各种相关性研究算法快速发展,而挖掘变量间因果关联的研究尚处于探索中。经验动态建模理论是一种基于数据驱动的动态系统建模框架,其最大的特点是抛弃了传统数据分析中的公式化方法,仅仅从时间序列中重构动态系统的行为。其核心思想是动态系统可以描述为一组状态在高维空间中受一定规则的驱使随时间演变的过程,可以通过重建随时间演变的状态来对动态系统进行建模。基于经验动态建模理论,通过动态系统中变量的时序数据,可以对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检测。如果变量X是变量Y的原因(X⇒Y),那么变量X的信息必须隐含在变量Y中,且可以从变量Y中恢复。文中首先分析了相关性与因果关系的辩证关系,由于“虚假相关性”和“幻象性相关”现象的存在,相关性并不意味着因果性,缺乏相关性也并不意味着没有因果关联;然后全面介绍基于经验动态建模理论进行因果检测的核心思想,具体地对Takens嵌入定理、单纯形投影算法和收敛交叉映射算法的历史发展做了详细总结,动态系统可以描述为一组状态在高维空间中受一定规则的驱使随时间演变的过程,可以通过重建随时间演变的状态来对动态系统进行建模;接着介绍了一些经验动态建模理论改进方法和实际因果检测应用;最后分析了基于经验动态建模因果检测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果检测 经验动态 收敛交叉映射 复杂系统 人工智能
下载PDF
海杂波测量与建模研究进展
3
作者 李清亮 张金鹏 张玉石 《电波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59-573,共15页
海杂波作为对海雷达目标检测的重要影响因素,其特性的准确认知一直是雷达技术领域的关注热点和难点问题.本文从海杂波测量、数据处理和特性建模三个方面,对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在海杂波系统性研究方面的进展进行综述.结合具体试验测量系... 海杂波作为对海雷达目标检测的重要影响因素,其特性的准确认知一直是雷达技术领域的关注热点和难点问题.本文从海杂波测量、数据处理和特性建模三个方面,对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在海杂波系统性研究方面的进展进行综述.结合具体试验测量系统和数据,介绍了不同平台的海杂波测量技术和数据处理方法,从传统经验建模和基于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建模两个角度,对海杂波特性建模进行了重点阐述.最后,从测量、建模和理论研究等方面对海杂波研究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杂波测量 数据处理 海杂波 经验建模 深度学习 擦地角 自动识别系统(AIS) 雷达分辨率 虚警率 大气波导
下载PDF
出租车经验知识建模与路径规划算法 被引量:25
4
作者 唐炉亮 常晓猛 李清泉 《测绘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04-409,共6页
以出租车采集的浮动车数据,研究出租车司机道路选择的经验和规律,建立出租车司机道路寻径的经验知识模型,将城市交通道路网按该知识模型分成不同等级的经验路网;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经验知识的交通道路寻径算法,并以武汉市交通路网和浮... 以出租车采集的浮动车数据,研究出租车司机道路选择的经验和规律,建立出租车司机道路寻径的经验知识模型,将城市交通道路网按该知识模型分成不同等级的经验路网;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经验知识的交通道路寻径算法,并以武汉市交通路网和浮动车为实验数据,将本文提出的道路寻径算法与传统的最短路径规划算法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在起止点相同的情况下,本文选择的路径较好地保持了道路等级的一致性和连贯性,明显减少通行时间,更符合自主出行的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动车 经验知识 道路规划 GIS-T
下载PDF
加工中心时间动态可靠性建模 被引量:22
5
作者 杨兆军 李小兵 +3 位作者 许彬彬 陈菲 朱晓翠 郝庆波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6-22,共7页
针对传统加工中心可靠性建模时修复如初的假设与工程实际有一定差异,提出一种加工中心故障发生时间的可靠性建模方法:以经验建模方法为基础,建立待考核加工中心故障发生时间的可靠性函数模型,在不改变故障时序的条件下得到加工中心在考... 针对传统加工中心可靠性建模时修复如初的假设与工程实际有一定差异,提出一种加工中心故障发生时间的可靠性建模方法:以经验建模方法为基础,建立待考核加工中心故障发生时间的可靠性函数模型,在不改变故障时序的条件下得到加工中心在考核期内任意时刻的可靠性水平,克服以故障间隔时间的建模方法,仅能描述加工中心某次故障发生后到下次故障发生之前某时刻的可靠性水平变化规律的不足;为分析加工中心各次故障发生时间分布规律,提出加工中心各次故障发生时间的建模方法,并对各次故障发生时间的相关性展开研究。结合被考核加工中心故障发生时间的可靠性函数与各次故障发生时间的可靠性函数,能够完整地描述加工中心可靠性水平随时间动态变化的趋势。以18台加工中心为实例进行分析,建立其故障发生时间与各次故障发生时间的可靠性模型,且通过对实例中加工中心各次故障发生时间的相关性研究表明,加工中心各次故障发生时间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动态可靠性 加工中心 经验建模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车削加工表面粗糙度建模现状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张帅 张顺国 《机械工程师》 2017年第12期96-100,104,共6页
表面粗糙度是表征加工质量的一个重要参数,对加工工件的性能有着重要影响,对表面粗糙度进行建模,可在加工前预测加工工件的粗糙度,进而提高加工质量,因此有必要对车削表面粗糙度的建模方法进行研究。文中将建模方法分成了理论建模和经... 表面粗糙度是表征加工质量的一个重要参数,对加工工件的性能有着重要影响,对表面粗糙度进行建模,可在加工前预测加工工件的粗糙度,进而提高加工质量,因此有必要对车削表面粗糙度的建模方法进行研究。文中将建模方法分成了理论建模和经验参数建模两种方法,针对理论建模方法,主要从机床、刀具、材料等方面分析影响表面粗糙度的因素,并分别介绍了各个影响因素的建模方法;对于经验参数建模方法,主要从具体使用的数学模型的角度,介绍了各种方法的建模过程。最后,对理论建模和经验建模两种方法进行了比较,阐明了各自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粗糙度 理论方法 影响因素 经验参数方法
下载PDF
从细节谈数学建模竞赛
7
作者 孙国伟 买阿丽 《运城学院学报》 2012年第2期8-11,共4页
结合对数学建模的实践,总结借鉴专家学者的经验,着眼于细节,分析参赛者容易出现的一些问题,并以2011年本科B题为例,从组队和培训、指导教师的任务、竞赛流程、建模中的注意事项、对学习和科研的意义几个方面,介绍提高团队交流合作、模... 结合对数学建模的实践,总结借鉴专家学者的经验,着眼于细节,分析参赛者容易出现的一些问题,并以2011年本科B题为例,从组队和培训、指导教师的任务、竞赛流程、建模中的注意事项、对学习和科研的意义几个方面,介绍提高团队交流合作、模型建立及计算、提高教师和学生的科研能力等经验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 竞赛流程 经验
下载PDF
实际工程应用中受控对象模型的构建与评价
8
作者 娄国焕 彭力 《燕山大学学报》 CAS 2001年第z1期80-82,共3页
针对两个不同精度的温度计算模型,讨论了有关数学模型在实际工程应用时的建立原则以及如何对其分析评价的问题.
关键词 与评价 机理 经验 混合型.
下载PDF
PEMFC的通用稳态电压模型的开发 被引量:3
9
作者 张颖颖 曹广益 朱新坚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02-405,共4页
为了进行电池控制设计而为电池输出电压建立模型。在分析大量文献的机理模型和经验模型的基础上,将机理和经验两种建模方法良好结合,重点是改进电池膜阻抗部分的模型,目的是使得到的PEMFC电压模型因为基于机理基础而具有灵活的有效性,... 为了进行电池控制设计而为电池输出电压建立模型。在分析大量文献的机理模型和经验模型的基础上,将机理和经验两种建模方法良好结合,重点是改进电池膜阻抗部分的模型,目的是使得到的PEMFC电压模型因为基于机理基础而具有灵活的有效性,同时又有经验的形式而具有适合控制的简单性。多组PEMFC实验数据的验证表明,提出的膜阻抗模型能够在电流密度为0~0.9A/cm的范围内准确预测各种Nafion117膜的阻抗,电压模型能够在很大的电流密度范围内,适用于具有不同反应面积和不同特点Nafion膜的PEM燃料电池,因此是PEM燃料电池发电系统仿真和设计分析的一个很有用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输出电压 膜阻抗 机理 经验建模
下载PDF
面向控制的PEMFC膜阻抗模型的改进研究
10
作者 张颖颖 曹广益 朱新坚 《计算机仿真》 CSCD 2006年第9期240-242,252,共4页
PEM燃料电池建模不论对电池研制还是操作都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针对控制的需要,集中研究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膜阻抗部分的模型。首先根据机理研究结果分析,质子交换膜的阻抗性质可以简化为电流密度和工作温度的函数关系,然后以复杂的... PEM燃料电池建模不论对电池研制还是操作都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针对控制的需要,集中研究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膜阻抗部分的模型。首先根据机理研究结果分析,质子交换膜的阻抗性质可以简化为电流密度和工作温度的函数关系,然后以复杂的机理分析模型为基础,结合经验的数据分析技术,对膜阻抗提出了适合控制的改进型简化模型。最后对多组不同实验数据的验证结果表明,该膜阻抗模型可以在电流密度为0~0.9A/cm的范围内准确的预测各种Nafion117膜的阻抗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交换膜 膜阻抗 机理 经验建模
下载PDF
高速端面铣削加工引入残余压应力场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龙震海 赵文祥 王西彬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2008年第2期24-29,共6页
为研究高速铣削加工表面残余应力分布,在统计试验设计指导下,使用X射线衍射/电解抛光方法对试样表层、次表层残余应力分布进行测量,得出残余应力分布曲线经验预报公式,探讨切削参数对残余压应力场特征指标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合... 为研究高速铣削加工表面残余应力分布,在统计试验设计指导下,使用X射线衍射/电解抛光方法对试样表层、次表层残余应力分布进行测量,得出残余应力分布曲线经验预报公式,探讨切削参数对残余压应力场特征指标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合理的高速切削工艺将在加工表面内引入类似喷丸强化效果的残余压应力场;(3,1)有理式模型与三阶多项式模型是描述高速铣削引入残余应力分布曲线的有效拟合公式;高速切削工艺参数对加工表面残余应力场的产生有直接影响,每齿进给量是决定残余压应力分布的关键因素,每齿进给量的变化将引起残余应力场形成机理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加工 残余应力场 峰值应力作用深度 经验建模
下载PDF
基于指数平滑方法的丝杠轴承故障时间预测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强军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3-86,共4页
为有效地指导机床丝杠轴承部件的备品备件及机床预防维修策略,提出了一种基于一次指数平滑法的预测方法:通过建立该部件故障间隔时间的一次指数平滑模型,对该部件下一次故障时间进行预测。为了对预测的精度进行评估,建立了机床丝杠轴承... 为有效地指导机床丝杠轴承部件的备品备件及机床预防维修策略,提出了一种基于一次指数平滑法的预测方法:通过建立该部件故障间隔时间的一次指数平滑模型,对该部件下一次故障时间进行预测。为了对预测的精度进行评估,建立了机床丝杠轴承部件故障发生时间的概率分布模型,借助于经验建模方法,得到了机床在预测时间时发生故障的概率,即预测精度。实例分析表明,该方法预测的准确度较高,能够为该部件及机床预防维修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数平滑 经验建模 故障时间 预测 丝杠轴承
下载PDF
Some problems of GPS RTK technique application to mining subsidence monitoring 被引量:14
13
作者 Liu Chao Zhou Feng +1 位作者 Gao Jingxiang Wang Ji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2年第2期223-228,共6页
Owing to the variability of mine surfaces, it is difficult to obtain the deformation monitoring data of the observation stations by traditional leveling technique. GPS RTK (Real-Time Kinematic) technique was employe... Owing to the variability of mine surfaces, it is difficult to obtain the deformation monitoring data of the observation stations by traditional leveling technique. GPS RTK (Real-Time Kinematic) technique was employed to the subsidence observation in this paper, and its main sources of errors including rover pole deflection of the vertical, un-modeled systematic errors (gross error, multipath delay etc.) and the height transformation error, were analyzed systematically. Based on the fundamental theories of spherical fit- ting and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EMD), the error reduction models were studied exhaustively. And two experiments were done in different environment to test the proposed model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s can achieve a fourth-grade leveling accuracy, with (Root-Mean-Square) RMS in three orthogonal directions (N, E and H) of 4.1, 3.3 and 3.1 ram, respectively, by 3-5 rain continuous shaking of the observation GPS antenna, fully satisfying for mine surface subsidence deformation monitor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 RTKSurface subsidenceKinematic positioningMultipath delay
下载PDF
Empirical modeling of nonlinear and hysteresis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hock absorber
14
作者 崔岩 Sun Fengchun 《High Technology Letters》 EI CAS 2013年第3期267-272,共6页
An empirical hybrid shock absorber model capable of capturing nonlinear and hysteresis characteristics of shock absorbers is built.The nonlinear characteristics are modeled by algebraic function and the hysteresis eff... An empirical hybrid shock absorber model capable of capturing nonlinear and hysteresis characteristics of shock absorbers is built.The nonlinear characteristics are modeled by algebraic function and the hysteresis effects between shock force and shock velocity are modeled by neural network.To develop the empirical hybrid shock absorber model,a Mazda CX-7 front shock absorber is tested by a displacement-controlled hydraulic shock absorber testing machine.The hybrid shock absorber model is built and validated using the experimental shock absorber data.The RMS value for the hybrid shock absorber model is 60.28N at the velocity range from-1.3m/s to 1.3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ock absorber NONLINEARITY HYSTERESIS vehicle dynamics
下载PDF
Modeling of rotational supercavitating evaporator and the geometr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upercavity within 被引量:9
15
作者 LIKHACHEV Dmitriy S. LI FengChen 《Science China(Physics,Mechanics & Astronomy)》 SCIE EI CAS 2014年第3期541-554,共14页
In this paper,a rotational supercavitating evaporator(RSCE)was at first modeled by means of theoretical analysis approach.The geometr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upercavity in the modeled RSCE were then studied through nu... In this paper,a rotational supercavitating evaporator(RSCE)was at first modeled by means of theoretical analysis approach.The geometr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upercavity in the modeled RSCE were then studied through numerical simulations.The current research objectives consist in determination of shape of the supercavitator(which in the plane of rotation generates supercavity occupying the most volume between blades),and location of the area suitable for steam extraction by revealing the inner structure of supercavity.Analytical analysis was performed by solving empirical equations for the shape of RSCE,through which an evaluation of two-dimensional relative position of supercavity trailing edge for different shapes of the supercavitator has been realized.Numerical simulation was then carried out,by numerically solving the unsteady Navier-Stokes equations in their conservation form coupled with the Rayleigh-Plesset cavitation and Shear-Stress Transport turbulence models,for verification of the results obtained from empirical equations.Despite unreliable assumption of applicability of empirical equations we have confirmed similarity of the supercavity shapes obtained by both methods for the same RSCE.Therefore,the shape of supercavitator calculated by using empirical equations is acceptable,which provides a simple but reliable approach for design of RSCE.The inner structure of supercavity obtained by numerical simulation has indicated position and parameters for steam extraction openings for further numerical and experimental studies on the performance of RSCE.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steam or gas extraction is suggested for solving of some problems associated with cavitating pumping of cryogenic liqui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PERCAVITATION rotational supercavitating evaporator geometrical characteristics theoretical analysis computationalfluid dynamic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