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深度学习的脑科学基础与课堂教学策略 被引量:15
1
作者 张俊列 韦利仿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8期59-64,共6页
人脑是人类学习的基础,而人的思维又通过学习被塑造,学习与思维是双向建构的关系。脑科学的发展与深度学习的兴起,促使传统意义上的学习目标、内容、方式以及评价发生巨大的变革。脑科学的研究不断揭示着深度学习发生的机制,为研究深度... 人脑是人类学习的基础,而人的思维又通过学习被塑造,学习与思维是双向建构的关系。脑科学的发展与深度学习的兴起,促使传统意义上的学习目标、内容、方式以及评价发生巨大的变革。脑科学的研究不断揭示着深度学习发生的机制,为研究深度学习提供了科学基础。促使深度学习发生的教学策略为:抓住脑发展的"经验期待",确立高阶思维发展的教学目标;创设促进深度学习的真实情境,引导学习者与环境的互动;激活大脑的"边缘系统",唤醒情感的认知功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遵循大脑运行机制,使教学循序渐进、张弛有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脑科学 经验期待 真实情境 边缘系统 内部动机 大脑运行机制 深度教学
下载PDF
陶渊明仕隐歧说刍议——冈村繁与龚斌的陶渊明研究比较 被引量:1
2
作者 周薇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81-83,共3页
在中国文学史上,陶渊明是著名的田园诗人,他有着五次入仕并最终归隐的经历。历史上关于陶渊明的入仕顺序有争议,日本的冈村繁先生选择了陶澍一派之说,并进而认为陶渊明是不负责任、背信逐利的假隐士。本文以冈村繁的《世俗与超俗》和龚... 在中国文学史上,陶渊明是著名的田园诗人,他有着五次入仕并最终归隐的经历。历史上关于陶渊明的入仕顺序有争议,日本的冈村繁先生选择了陶澍一派之说,并进而认为陶渊明是不负责任、背信逐利的假隐士。本文以冈村繁的《世俗与超俗》和龚斌的《陶渊明传论》为研究对象,对他们的取证方法、文化阐释及阅读经验期待视野加以比较,以揭示在陶渊明仕隐问题上中日学者不同评价的原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仕隐 年谱 文化阐释 阅读经验期待视野
下载PDF
读者的审美视域与茨威格作品的审美价值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晓青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07-209,共3页
斯蒂芬·茨威格是奥地利著名的作家之一,其作品因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而深受中国读者喜爱。在对茨威格作品的阐释过程中,读者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重新挖掘茨威格作品的审美价值,建立了一个新的审美视界,他们再现了茨威格作品的思... 斯蒂芬·茨威格是奥地利著名的作家之一,其作品因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而深受中国读者喜爱。在对茨威格作品的阐释过程中,读者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重新挖掘茨威格作品的审美价值,建立了一个新的审美视界,他们再现了茨威格作品的思想性价值,使其在虚构与真实之间的互动中获得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蒂芬·茨威格 茨威格热 审美价值 审美经验期待视界
下载PDF
婴儿社会和情绪脑机制的早期发展 被引量:5
4
作者 柳昀哲 张丹丹 罗跃嘉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753-761,共9页
能够快速扫描并锁定周围环境中可能存在的危险刺激并给予优先反应对人类生存至关重要.大脑中可能存在功能特异性的神经网络模块加工此类刺激.行为研究表明,该神经网络可能早在1岁前就开始形成和发展.近年随着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技术... 能够快速扫描并锁定周围环境中可能存在的危险刺激并给予优先反应对人类生存至关重要.大脑中可能存在功能特异性的神经网络模块加工此类刺激.行为研究表明,该神经网络可能早在1岁前就开始形成和发展.近年随着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技术的成熟,研究者利用EEG,fNIRS和fMRI等方法,直接研究社会和情绪脑机制的早期发展(0—1岁).本文从面孔表情、情绪性语音和早期社会交往3个方面系统总结了婴儿社会性和情绪发展的研究,并描述了相应社会。情绪神经网络的发展进程.在此基础上,采用经验.期待性机制和经验.依赖性机制讨论了早期社会经验对社会与情绪脑机制的影响,认为社会一情绪的神经网络不是先天形成、独立于社会经验的加工模块.虽然在个体发展的早期阶段(0~3个月),社会和情绪脑的核心结构已经形成,但出生后5~7个月,经验一期待性机制将会重塑社会和情绪脑,通过知觉窄化过程,该神经网络开始功能特异化,而只对特定的社会刺激敏感.在此期间的社会剥夺则会对社会一情绪神经网络的发展产生不可逆的影响.出生7个月以后,该神经网络通过经验一依赖性机制的调节逐渐趋于完善,并形成较稳定的个体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社会和情绪脑 经验-期待性机制 经验-依赖性机制
原文传递
从文学接受的角度看文学的真实
5
作者 徐峰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 2008年第6期24-27,共4页
对于文学的真实性这个问题,众多的文学理论著作都只从文学作品本身出发来思考。
关键词 文学接受 文学作品 阅读经验期待视野 文学真实性 文学生产 心理结构图式 心理需要 真实感 赵树理小说 读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