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康德的经验的第二类比:论证、意义和困难
1
作者 梁亦斌 《清华西方哲学研究》 2015年第2期242-255,共14页
在经验的第二类比里,康德给出了因果原则的一个先验证明。他所理解的因果原则的正式表述是这样的:'所有的变化[……]都按照一个法则,即联结原因和结果的法则,而发生'(B 232)。本文的主要目的不在于对这个论证给出一个详细完满... 在经验的第二类比里,康德给出了因果原则的一个先验证明。他所理解的因果原则的正式表述是这样的:'所有的变化[……]都按照一个法则,即联结原因和结果的法则,而发生'(B 232)。本文的主要目的不在于对这个论证给出一个详细完满的重构,而是试图概述它的一两个重要方面。我将首先介绍一下这个论证的结构和框架,然后读者会看到,两个前提构成了它的支柱,同时也是第二类比讨论的中心:不可确定性论点和必然性论点。我将介绍一下对这两个论点的几种主要解读策略和困难。尽管第二类比非常重要,一直以来,相比先验演绎,对于这一章的重视程度似乎不够,所以我也将简要说明研究这一章节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德 《纯粹理性批判》 经验的第二类比 因果原则 因果规则 因果范畴的图形
原文传递
康德对休谟问题的回应——一个对弗里德曼的强读的反驳
2
作者 吴玉成 《哲学进展》 2023年第11期2275-2283,共9页
学界对康德的“经验的第二类比”的效力问题采取了弱读与强读两种解读。弱读认为它仅仅解决了因果问题,强读认为它还进一步解决了归纳问题(即特殊经验性规律的实存)。但强读的一个基本论据,即对因果观念的理解,是成问题的,它失败于区分... 学界对康德的“经验的第二类比”的效力问题采取了弱读与强读两种解读。弱读认为它仅仅解决了因果问题,强读认为它还进一步解决了归纳问题(即特殊经验性规律的实存)。但强读的一个基本论据,即对因果观念的理解,是成问题的,它失败于区分对主体而言的普遍性与对客体而言的普遍性。而且这两者不能等同,也就是说,先验统觉凭之产生对象统一性的那个规则的普遍性不可能现实地等同于经验性概念所具有规则的普遍性,因为康德在第一批判与《逻辑学》中都指出,后者仅仅描述了对象的部分特征,或者说它不是对象的实在定义。第三批判中的相关说法也会表明,看起来最明显支持强读的一句原文也许只是康德的论述策略,又或者,他在第三批判时凭借反思判断力理论才真正肯定,我们只能范导性地承认特殊经验性规律的实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德 经验的第二类比 休谟问题 弗里德曼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