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骨皮质临时固定技术在股骨转子间骨折行闭合复位PFNA术治疗中的的效果分析
1
作者 刘丹 王鹏 聂瑞祥 《中国实用医药》 2022年第23期66-68,共3页
目的 探讨经骨皮质临时固定技术在股骨转子间骨折行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术治疗中维持复位的临床效果。方法 80例行闭合复位PFNA术治疗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 目的 探讨经骨皮质临时固定技术在股骨转子间骨折行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术治疗中维持复位的临床效果。方法 80例行闭合复位PFNA术治疗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PFNA手术治疗,观察组采取PFNA术中采取经骨皮质临时固定技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指标、骨折复位效果、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骨折愈合时间及髋关节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均完成手术,其中观察组术中克氏针植入次数:14例患者植入<4次, 17例患者植入4~7次, 9例患者植入>7次。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及术后负重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透视次数(44.26±3.88)次少于对照组的(56.37±9.46)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折复位优良率97.5%高于对照组的8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年Harris评分(88.34±2.67)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05±2.9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随访期间均无切口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二次骨折等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 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行闭合复位PFNA术中使用经骨皮质临时固定技术可明显维持股骨转子间骨折术中复位效果,提高复位质量,且不增加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有利于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骨皮质临时固定技术 转子间 维持复位 近端防旋髓内钉
下载PDF
皮质骨通道螺钉技术在腰椎退变性疾病中的应用效果
2
作者 郑军 《中外医药研究》 2024年第13期30-32,共3页
目的:探讨皮质骨通道螺钉技术在老年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3年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26医院收治的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各32例。... 目的:探讨皮质骨通道螺钉技术在老年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3年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26医院收治的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实施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实施皮质骨通道螺钉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疼痛情况、腰椎功能。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切口长度小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前,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两组VAS评分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JOA评分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质骨通道螺钉技术在老年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小手术切口,减少术中出血量与术后引流量,减轻疼痛,且不会影响腰椎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退变性疾病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 皮质通道螺钉技术
下载PDF
经骨皮质临时固定技术在股骨转子间骨折术中维持复位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田可为 刘超 +3 位作者 严嘉祥 范克杰 马文龙 陈柯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239-1244,共6页
目的探讨经骨皮质临时固定技术在不稳定型顺向股骨转子间骨折术中维持复位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7年1月收治的符合国际内固定研究协会/美国骨创伤协会(AO/OTA)31-A2.2型股骨转子间骨折,且需行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髓... 目的探讨经骨皮质临时固定技术在不稳定型顺向股骨转子间骨折术中维持复位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7年1月收治的符合国际内固定研究协会/美国骨创伤协会(AO/OTA)31-A2.2型股骨转子间骨折,且需行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治疗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术中使用经骨皮质临时固定技术组,20例)和对照组(常规治疗组,2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侧别、体质量指数、致伤原因、受伤至手术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根据张世民等提出的术中透视内侧与前侧皮质对应关系(正性、中性、负性支撑)来判断骨折复位质量,观察内固定稳定及骨折愈合情况;术后12个月采用Harris评分评价患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试验组术中2枚克氏针共植入次数≤4次6例(30%),5~8次7例(35%),≥9次7例(3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试验组输血量及术中透视次数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3~21个月,平均17个月。术后无切口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再骨折等并发症以及内固定相关并发症发生。试验组术中复位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Z=–2.794,P=0.024)。术后12个月试验组Harri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8,P=0.01)。结论股骨转子间骨折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术中使用经骨皮质临时固定技术,可在术中有效维持复位效果,减少术者透视次数,提高复位质量,减少异体血输入,获得更好的髋关节功能,且不增加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骨皮质临时固定技术 转子间 微创 闭合复位
原文传递
脊柱皮质骨螺钉固定技术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进展 被引量:5
4
作者 陈超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652-658,共7页
脊柱外科近几十年发展迅速,椎弓根螺钉的应用是一大功臣,其置钉技术、应用范围、螺钉的丰富程度都非常成熟,至今仍是一种主流技术。但椎弓根螺钉钉道全程基本均被松质骨包围,在骨质疏松甚至仅为骨量下降的情况下,其把持力便得不到... 脊柱外科近几十年发展迅速,椎弓根螺钉的应用是一大功臣,其置钉技术、应用范围、螺钉的丰富程度都非常成熟,至今仍是一种主流技术。但椎弓根螺钉钉道全程基本均被松质骨包围,在骨质疏松甚至仅为骨量下降的情况下,其把持力便得不到保障;而受限于钉道本身的解剖学特点,置钉过程中神经血管损伤的风险也始终无法避免。这使得经典的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并不能满足所有患者的固定需求。2009年,Santoni等提出了腰椎皮质骨钉道(cortical bone trajectory,CBT)的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质螺钉 临床应用 固定技术 脊柱外科 椎弓根螺钉 神经血管损伤 解剖学特点 2009年
下载PDF
弹性髓内钉固定术与皮质外骨桥技术治疗儿童肱骨干骨折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翟文博 田科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2年第9期1538-1541,1548,共5页
目的:探究弹性髓内钉固定术与皮质外骨桥技术对儿童肱骨干骨折的治疗效果,观察炎症反应水平及用药安全性。方法:选取2020年12月至2022年2月在我院接受儿童肱骨干骨折治疗的120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n=60)。研究组患儿使用弹性... 目的:探究弹性髓内钉固定术与皮质外骨桥技术对儿童肱骨干骨折的治疗效果,观察炎症反应水平及用药安全性。方法:选取2020年12月至2022年2月在我院接受儿童肱骨干骨折治疗的120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n=60)。研究组患儿使用弹性髓内钉固定术,对照组患儿使用皮质外骨桥技术,治疗1 d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骨钙素(Bone Gla-protein,BGP)、胶原羟基末端肽(Collagen hydroxyl terminal peptide,CTX)水平;采用肘关节Mayo功能评分标准(Mayo Elbow function score,MEPS)、膝关节评分标准(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评估关节功能;同时观察术前和术后1 d相关手术指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术前相比,两组患儿术后TNF-α、IL-6、hs-CRP、BGP、MEPS、HSS水平均显著升高,CTX水平显著降低(P<0.05),其中研究组更为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骼愈合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对儿童肱骨干骨折患儿采用弹性髓内钉固定术治疗效果更佳,可以降低患儿炎症反应水平,减少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且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性髓内钉固定 皮质技术 儿童肱 炎症反应
下载PDF
不同骨密度轨迹内固定系统对腰椎L4-L5节段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罗辉卿 居来提·买提肉孜 +4 位作者 帕尔哈提·热西提 买买提明·艾尼 任航宁 郭图聖 陶杰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6期6626-6631,共6页
为了评价改良皮质骨螺钉技术(modified cortical screw technique,MCBT)与其他传统内固定系统对腰椎骨质疏松湿标本L4-L5节段的生物力学影响。通过运用计算机体层摄影(computed tomography,CT)数据建立4种不同的有限元模型,比较三种置... 为了评价改良皮质骨螺钉技术(modified cortical screw technique,MCBT)与其他传统内固定系统对腰椎骨质疏松湿标本L4-L5节段的生物力学影响。通过运用计算机体层摄影(computed tomography,CT)数据建立4种不同的有限元模型,比较三种置钉模型在相同生理负荷下的内固定系统应力的变化和腰椎L4-L5节段椎间活动度的变化。结果表明:改良模型组在前屈、后伸、侧弯、扭转工况下内固定系统的最大应力值明显大于传统椎弓根螺钉技术(traditional pedicle screw technique,TT)模型组和传统皮质骨螺钉技术(cortical bcrew technique,CBT)。MCBT螺钉模型在前屈、后伸、扭转工况下的椎间活动度最小,侧弯工况下大于TT模型组和CBT模型组。可见与TT和CBT相比,MCBT的机械稳定性更好,且在临床应用方面具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理负荷 固定系统 椎间活动度 稳定性 皮质螺钉技术(CBT) 有限元
下载PDF
导航辅助椎弓根皮质骨轨迹螺钉置钉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徐子航 龙浩 宁旭 《创伤外科杂志》 2022年第3期227-232,共6页
皮质骨轨迹(CBT)螺钉内固定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中,该技术可以增加螺钉的拔出力及扭矩力,减少椎旁肌肉的剥离以及上关节突关节损伤的风险,然而该技术缺乏明确解剖标记点,徒手置钉难度大,并发症发生率高。导航技术具有高精准度、安全、... 皮质骨轨迹(CBT)螺钉内固定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中,该技术可以增加螺钉的拔出力及扭矩力,减少椎旁肌肉的剥离以及上关节突关节损伤的风险,然而该技术缺乏明确解剖标记点,徒手置钉难度大,并发症发生率高。导航技术具有高精准度、安全、微创、低辐射暴露等特点,可以改善徒手技术的缺点,但目前导航技术与CBT技术相结合的研究较少,本文就导航技术在CBT螺钉内固定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为以后的临床应用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航技术 皮质轨迹 螺钉内固定
下载PDF
中线腰椎融合技术治疗合并骨质疏松的腰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3
8
作者 祁家龙 刘艺明 +4 位作者 王晓陆 王涛 裴少保 郁贤舜 韩国嵩 《临床骨科杂志》 2021年第2期199-202,共4页
目的探讨中线腰椎融合技术治疗合并骨质疏松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采用中线腰椎融合技术治疗25例合并骨质疏松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记录并比较手术前后疼痛VAS评分及JOA评分。结果患者均获得12个月随访。VAS评分:术后1、6、12... 目的探讨中线腰椎融合技术治疗合并骨质疏松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采用中线腰椎融合技术治疗25例合并骨质疏松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记录并比较手术前后疼痛VAS评分及JOA评分。结果患者均获得12个月随访。VAS评分:术后1、6、12个月较术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JOA评分:术后1、6、12个月较术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腰痛及下肢症状均得到改善,未发生切口感染或深部椎间隙感染。末次随访时,23例骨性融合,2例未融合,均未发生融合器移位和螺钉松动、退出。结论中线腰椎融合技术治疗合并骨质疏松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软组织剥离少、出血少、螺钉把持力强、术后并发症少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质疏松 中线融合固定技术 皮质螺钉 椎体峡部 腰椎后路减压
下载PDF
骨骼手术
9
《国外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 1999年第2期85-85,共1页
关键词 手术 技术要点 混合移植 固定 磷灰石 海绵 基础研究 皮质
下载PDF
皮质骨通道置椎弓根螺钉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0
作者 宣俊 徐道亮 王向阳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1-57,共7页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能贯穿脊柱前、中、后三柱,起到三维矫形和固定作用,目前已在脊柱外科中广泛应用。但是传统椎弓根螺钉置入时,为暴露骨性标志而对肌肉剥离的程度较大,尤其在下腰椎和骶骨进行操作时,则需更充分的暴露。经皮椎...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能贯穿脊柱前、中、后三柱,起到三维矫形和固定作用,目前已在脊柱外科中广泛应用。但是传统椎弓根螺钉置入时,为暴露骨性标志而对肌肉剥离的程度较大,尤其在下腰椎和骶骨进行操作时,则需更充分的暴露。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一缺陷,但其不能同时行植骨及减压,需另取切口入路,且需反复“C”型臂X线机透视,故患者和手术医生承受辐射量均较大。另外,由于螺钉松动导致内置物稳定性下降是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如为骨质疏松患者,因骨量减少、骨组织结构退化而术后出现并发症的可能性则更大。通过改进螺钉设计以及注入强化椎体的材料,虽可提高骨.螺钉界面强度,但仍存在各自的缺陷:前者对于严重骨质疏松患者仍难以获得有效骨.螺钉把持力;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可以显著提高螺钉的轴向拔出力,且明显增加固定节段脊柱的抗疲劳能力,但存在误注或溢出风险、易损伤神经组织、聚合产生高热及对人体有毒等弊端。经皮质骨通道置椎弓根螺钉技术采用的螺钉直径小、长度短,且螺纹排列更紧密,可充分与皮质骨集中区域接触,增加骨.螺钉界面强度;另外,其置钉点邻近峡部,对肌肉剥离程度较小,且自内而外、由下而上的钉道可降低血管、神经损伤的概率。因此,皮质骨通道置椎弓根螺钉技术为获得螺钉对椎体的有效固定强度、椎弓根螺钉在微创手术中的应用以及传统技术置入椎弓根螺钉失败后补救性置钉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弓根螺钉技术 皮质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 通道 质疏松患者 椎弓根螺钉置入 强化椎弓根螺钉 脊柱外科
原文传递
骶骨螺钉经上终板与经前皮质固定的生物力学比较
11
作者 陈亮 陆瓞骥 +2 位作者 吕维加 杨惠林 唐天驷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738-741,共4页
目的测试骶骨螺钉经上终板固定技术的生物力学性能,并与经前皮质固定技术比较。方法取17具新鲜成年男性骶骨标本,两侧分别采用螺钉经上终板固定和经前皮质固定技术。经前皮质固定的螺钉指向前内侧,平行于终板;经上终板固定的螺钉指向前... 目的测试骶骨螺钉经上终板固定技术的生物力学性能,并与经前皮质固定技术比较。方法取17具新鲜成年男性骶骨标本,两侧分别采用螺钉经上终板固定和经前皮质固定技术。经前皮质固定的螺钉指向前内侧,平行于终板;经上终板固定的螺钉指向前内侧,矢状面上向头侧成30°~35°角,钉尖对向S1上终板的前部。植入螺钉时测定最大扭矩;通过模拟生理应力进行疲劳试验,测定固定刚度变化和拔出力。结果经上终板固定组螺钉最大扭矩为(3.18±0.49)Nm,经前皮质固定组为(1.98±0.76)Nm,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 0.01),经上终板固定组比经前皮质固定组高60.6%; 经上终板固定组拔出力为(1457±276)N,经前皮质固定组为(1122±364)N, 差异有显著性(P< 0.05),经上终板固定组比经前皮质固定组高29.9%;在循环负载过程中,两组刚度在负载早期(前5000个循环)均明显下降,然后趋于平稳,经上终板固定组的最后刚度高于经前皮质固定组(P< 0.05)。两组中螺钉的最大扭矩与拔出力均有显著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4和0.95(P< 0.01)。结论骶骨螺钉经上终板固定技术与经前皮质固定技术相比有一定的力学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板 皮质 固定技术 螺钉 生物力学 拔出力 生理 相关系数 新鲜
原文传递
边缘克氏针辅助髓内钉固定同侧股骨粗隆间和颈骨折 被引量:3
12
作者 季佳庆 樊健 +2 位作者 王健 张鑫 袁锋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929-932,共4页
[目的]介绍边缘克氏针辅助股骨近端髓内钉固定股骨粗隆间伴同侧股骨颈骨折的手术技术与初步临床疗效。[方法] 2016年7月~2018年6月,采用边缘克氏针临时固定辅助的股骨近端髓内钉(Intertan)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伴同侧股骨颈骨折11例患者... [目的]介绍边缘克氏针辅助股骨近端髓内钉固定股骨粗隆间伴同侧股骨颈骨折的手术技术与初步临床疗效。[方法] 2016年7月~2018年6月,采用边缘克氏针临时固定辅助的股骨近端髓内钉(Intertan)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伴同侧股骨颈骨折11例患者。所有患者均行闭合牵引复位,其中2例加行有限切开复位。术中确保二处骨折复位均满意后,采用多枚经皮克氏针于股骨近端皮质骨边缘行临时固定,确保骨折复位稳定及不影响髓内钉插入,随后按常规操作完成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确保骨折获得可靠内固定后取出克氏针。[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置入内固定过程中未出现复位丢失,骨折端均复位良好,达到内侧阳性支撑;手术时间(70.00±8.06) min;出血量(113.64±42.25) ml。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伤口感染、神经血管损伤等软组织并发症。所有患者均获随访12个月以上,末次随访时,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为(85.91±6.09)分。影像显示,所有患者骨折均顺利愈合,愈合时间(22.45±3.53)周,内固定位置良好,无松动或断裂,无骨折复位丢失、畸形愈合。[结论]股骨近端髓内钉是治疗股骨粗隆间伴同侧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方法,而术中股骨近端皮质骨边缘克氏针的临时固定能确保髓内固定的有效完成,是手术取得满意疗效的关键步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隆间伴同侧股 克氏针 皮质边缘临时固定 近端髓内钉
原文传递
远侧皮质锁定螺钉技术的研究及应用现状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鹏宇 黄文华 欧阳汉斌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6年第1期109-111,共3页
随着AO理念的更新发展,钢板内固定在最初的动力加压钢板(DCP)基础上不断变化革新,衍生出微创稳定系统(LISS)和锁定钢板(LP)。近年来,不少学者指出LP存在着器械本身结构刚度过大的问题,并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远侧皮质锁定技术(FCL)。
关键词 锁定螺钉 动力加压钢板 固定 皮质 固定技术 折端 二期愈合 螺钉孔 痂形成 固定器械
原文传递
口腔颌面部创伤
14
《中国医学文摘(口腔医学)》 2005年第3期117-118,共2页
面中部骨折的手术治疗,小型钛板坚强内固定治疗下颌骨骨折,钛板内固定与颌问固定治疗下颌骨骨折59例疗效分析,25例额上颌复合体骨折诊治方法的探讨,皮质骨螺钉内固定技术在颏部骨折中的应用。
关键词 口腔颌面部创伤 颈部大血管损伤 下颌 面中部 固定治疗 钛板内固定 上颌复合体 固定技术 皮质螺钉 手术治疗 小型钛板 疗效分析 诊治方法 临床处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