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鼻无创间歇指令通气与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比较 被引量:3
1
作者 车伟坤 钟艳琳 +1 位作者 谢伯威 凌卫滨 《吉林医学》 CAS 2021年第12期2866-2869,共4页
目的:分析比较经鼻无创间歇指令通气(NIPPV)与双水平正压通气(nBiPAP)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方法:分析166例NRDS患儿的临床资料,依照完全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NIPPV组83例和nBiPAP组83例。NIPPV组使用NIPPV通气,nBiPAP... 目的:分析比较经鼻无创间歇指令通气(NIPPV)与双水平正压通气(nBiPAP)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方法:分析166例NRDS患儿的临床资料,依照完全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NIPPV组83例和nBiPAP组83例。NIPPV组使用NIPPV通气,nBiPAP组采用nBiPAP通气。分析治疗前及治疗2 h、24 h、72 h后两组血气分析检验结果,统计两组治疗时间(氧暴露时间、上机时间、住院天数),观察治疗后2个月内两组近远期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72 h后,两组PaO_( 2)、SaO_( 2)、MAP、OI、a/APO_( 2)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NIPPV组PaO_( 2)、SaO_( 2)、OI、a/APO_( 2)明显高于同一时间nBiPAP组,两组FiO_( 2)、PaCO_( 2)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NIPPV组FiO_( 2)、PaCO_( 2)明显低于同一时间nBiP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IPPV组氧暴露时间、上机时间、住院天数均显著低于nBiP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个月内,NIPPV组BPD发生率显著低于nBiP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IPPV组气漏综合征、腹胀发生率显著高于nBiP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ROP、败血症、脑室内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IPPV治疗NRDS能有效恢复患儿呼吸功能,减少通气时间,预防BPD发生,但需注意通气压力,避免气漏综合征发生,对患儿预后康复有利,而NIPPV模式治疗也会更容易导致腹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鼻无创间歇指令通气 双水平正压通气 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下载PDF
无创通气间歇期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临床效果及对患者气管插管率、血气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吕玉颖 曹志新 马玉平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7期922-925,957,共5页
目的:分析无创通气(NIV)间歇期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HFNC)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临床效果及对气管插管率、血气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治的105例AECOPD患者资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52例[接受无创通气(NIV)治疗与常规氧疗... 目的:分析无创通气(NIV)间歇期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HFNC)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临床效果及对气管插管率、血气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治的105例AECOPD患者资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52例[接受无创通气(NIV)治疗与常规氧疗]和观察组53例(接受NIV联合HFNC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血气指标、治疗失败原因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呼吸支持时间、NIV间歇歇息次数、NIV每日平均使用时间、ICU住院时间均短(小)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气管插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动脉血氧分压(PaO_(2))比治疗前明显升高,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比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但两组治疗后PaO_(2)、PaCO_(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呼吸困难加重率、治疗不耐受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CO_(2)潴留加重率、低氧血症加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NIV间歇期给予HFNC治疗AECOPD患者对气管插管率及血气指标的影响与常规氧疗差异不显著,但可改善患者其他临床指标,减少治疗失败情况及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 无创通气间歇 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 气管插管 血气指标 不良反应
下载PDF
经鼻无创间歇指令通气与经鼻双水平正压通气用于早产儿撤机的疗效对比评估
3
作者 张俊亮 王琴 黄为民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8年第13期103-106,共4页
目的:评价经鼻间歇指令通气(NIPPV)与经鼻双水平正压通气(n Bi PAP)作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撤机过渡的临床效应。方法:选择2014年10月~2017年10收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且临床诊断RDS的体重<1500g的早产儿,经气管插管及呼吸机... 目的:评价经鼻间歇指令通气(NIPPV)与经鼻双水平正压通气(n Bi PAP)作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撤机过渡的临床效应。方法:选择2014年10月~2017年10收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且临床诊断RDS的体重<1500g的早产儿,经气管插管及呼吸机辅助呼吸并达到撤机标准,且于初次拔管后仍有呼吸困难而需无创通气者16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撤机后给予无创辅助通气模式的不同,研究对象分为n Bi PAP组(120例)和NIPPV组(48例),比较两组撤机后应用无创通气后第一次的血气分析、无创通气7d内失败率及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拔管后第一次的血气分析,n Bi PAP与NIPPV两组的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分别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总体人群中n Bi PAP组拔管7d内的失败率为15.0%,略高于NIPPV组的10.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4),但在出生体重<1000g的早产儿人群中,NIPPV组的7d撤机成功率显著优于n Bi PAP组,分别为2/16与12/28(P=0.04)。两组近远期并发症的发生率相当。结论:n Bi PAP与NIPPV作为体重<1500g周合并RDS的早产儿撤机过渡的临床效果相当但在出生体重<1000g的早产儿人群中后者似乎更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鼻双水平正压通气 经鼻无创间歇指令通气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早产儿
下载PDF
经鼻无创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初始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范燕舟 李继红 刘玲 《中国现代医生》 2015年第9期8-11,共4页
目的探讨经鼻无创同步间歇指令通气(nSIMV)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初始治疗中的作用和联用珂立苏的最佳时间窗。方法回顾性分析两家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2012年9月~2014年8月收治的148例早产儿RD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使... 目的探讨经鼻无创同步间歇指令通气(nSIMV)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初始治疗中的作用和联用珂立苏的最佳时间窗。方法回顾性分析两家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2012年9月~2014年8月收治的148例早产儿RD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使用了珂立苏分为n SIMV+珂立苏组105例和单纯nSIMV组43例;再按使用珂立苏的时间不同,将nSIMV+珂立苏组分为1~5五个小组,比较其治疗结果。结果 n SIMV+珂立苏组与单纯nSIMV组比较,初始nSIMV失败、腹胀、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早产儿视网膜病(ROP)、肺炎、败血症、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nSIMV治疗2~4 h,再给予珂立苏,血气分析和上述结果发生显著改变,其中初始n SIMV失败、NEC、ROP、BPD的最低发生率分别为23.8%、8.3%、19.0%、8.3%。结论 nSIMV作为早产儿RDS的初始治疗模式,能减少使用有创机械通气和珂立苏,降低RDS并发症的发生率;先使用nSIMV 2~4 h,再给予珂立苏,可显著改善RDS预后,起到更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无同步间歇指令通气 呼吸窘迫综合征 珂立苏 早产儿
下载PDF
鼻塞式无创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方式在新生儿呼吸衰竭治疗中的应用观察 被引量:4
5
作者 吴斌 黄青 《中外医学研究》 2017年第23期144-145,共2页
目的:研究鼻塞式无创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方式在新生儿呼吸衰竭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1月新生儿呼吸衰竭患儿68例,随机分两组。A组采用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B组采用鼻塞式无创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方式治疗。比... 目的:研究鼻塞式无创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方式在新生儿呼吸衰竭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1月新生儿呼吸衰竭患儿68例,随机分两组。A组采用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B组采用鼻塞式无创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方式治疗。比较两组患儿呼吸衰竭治疗效果、呼吸暂停发生率、治疗前和治疗后患儿血气分析值的差异。结果:B组患儿呼吸衰竭治疗效果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呼吸暂停发生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血气分析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组血气分析值改善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塞式无创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方式在新生儿呼吸衰竭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塞式无创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方式 新生儿 呼吸衰竭 应用效果
下载PDF
鼻塞式无创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疗效探讨 被引量:2
6
作者 张爱珍 朱玉芳 +2 位作者 何青 李宏云 曹庭 《中外医疗》 2013年第27期1-2,5,共3页
目的探讨鼻塞式无创同步间歇指令通气(Nsimv下同)对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MD下同)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57例HMD患儿随机分为Nsimv组及NCPAP组进行监护治疗,观察其疗效及并发症。结果 NSIMV组与CPAP组比较气管插管例数、机械通气时间... 目的探讨鼻塞式无创同步间歇指令通气(Nsimv下同)对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MD下同)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57例HMD患儿随机分为Nsimv组及NCPAP组进行监护治疗,观察其疗效及并发症。结果 NSIMV组与CPAP组比较气管插管例数、机械通气时间、呼吸暂停发生率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SIMV较NCPAP具有更好的疗效且安全性好,值得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透明膜病 新生儿 肺表面活性物质 塞式无创同步间歇指令通气 持续气道正压
下载PDF
鼻塞式无创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于晓岩 吴善斌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12期100-101,共2页
目的分析鼻塞式无创同步间歇指令通气(n SIMV)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66例呼吸衰竭新生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行n SIMV治疗,对照组行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 CPAP)... 目的分析鼻塞式无创同步间歇指令通气(n SIMV)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66例呼吸衰竭新生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行n SIMV治疗,对照组行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 CPAP)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6 h,观察组患儿动脉血氧分压(Pa O2)高于对照组,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 CO2)、吸氧分数(Fi O2)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呼吸支持时间、气管插管上机率、CO2潴留率、低氧血症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n SIMV能有效改善新生儿呼吸衰竭患者血气分析指标,缩短呼吸支持时间,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呼吸衰竭 塞式无创同步间歇指令通气 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下载PDF
经鼻无创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8
8
作者 陈杰 《中国医药》 2017年第7期1008-1011,共4页
目的 研究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时,经鼻无创同步间歇指令通气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9月至2016年2月在鄂东医疗集团市中心医院诊治的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13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 目的 研究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时,经鼻无创同步间歇指令通气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9月至2016年2月在鄂东医疗集团市中心医院诊治的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13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例。观察组给予经鼻无创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模式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模式进行机械通气治疗,记录与观察2组患者显效率、血气指标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8.5%(64/65)比89.2%(58/65)](χ2=3.870,P〈0.05)。观察组的机械通气时间与住院时间分别为(8±3)d和(12±4)d,都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1±3)d和(18±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通气48 h的PaO2均明显高于通气12 h[(69±11)mmHg(1 mmHg=0.133 kPa)比(53±8)mmHg、(61±8)mmHg比(53±9)mmHg],而PaCO2均明显低于通气12 h[(65±8)mmHg比(83±7)mmHg、(77±8)mmHg比(83±9)mmHg],同时观察组通气48 h的PaO2高于、PaCO2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治疗期间的低血压、腹胀、恶心呕吐、眩晕、肺部感染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鼻无创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在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治疗中的应用可缩短通气时间,改善血气状况,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同时安全性也比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衰竭 无创同步间歇指令通气 血气分析
下载PDF
鼻塞式无创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叶巧云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第17期92-94,共3页
目的分析对新生儿呼吸衰竭患儿实施鼻塞式无创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50例新生儿呼吸衰竭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25例。对照组实施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研究组实施鼻塞式无创同步间... 目的分析对新生儿呼吸衰竭患儿实施鼻塞式无创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50例新生儿呼吸衰竭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25例。对照组实施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研究组实施鼻塞式无创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儿呼吸支持时间、血气分析指标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儿呼吸支持时间为(3.55±1.80)d,短于对照组的(5.66±2.85)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 h,两组患儿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以及吸入氧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 h,研究组患儿氧分压(58.70±4.59)mm Hg(1 mm Hg=0.133 kPa)高于对照组的(54.92±4.22)mm Hg,二氧化碳分压(39.16±3.86)mm Hg、吸入氧浓度(32±8)%均低于对照组的(43.22±4.08)mm Hg、(37±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气管插管上机率、低氧血症发生率、二氧化碳潴留发生率分别为24.00%、8.00%、16.00%,均低于对照组的60.00%、44.00%、4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新生儿呼吸衰竭患儿,采用鼻塞式无创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治疗可缩短呼吸支持时间,改善血气分析指标,减少不良事件发生,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塞式无创同步间歇指令通气 新生儿呼吸衰竭 呼吸支持时间 血气分析指标 不良事件
下载PDF
鼻塞式无创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4
10
作者 潘广赉 莫坤梅 王志丹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726-729,共4页
目的 评价鼻塞式同步间歇指令通气(nSIMV)在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并与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进行比较.方法 采用前瞻性病例随机对照方法,选择 2008-06~2010-12 在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住院的65例呼吸衰竭新... 目的 评价鼻塞式同步间歇指令通气(nSIMV)在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并与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进行比较.方法 采用前瞻性病例随机对照方法,选择 2008-06~2010-12 在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住院的65例呼吸衰竭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nSIMV组33例,nCPAP组32例,比较两组上机前后的生命体征、血气分析、无创通气失败率及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等各项指标.结果 ①两组0(治疗即刻)、1 h血气分析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nSIMV组治疗3、6 h后血气分析吸入氧浓度(FiO2 )、二氧化碳分压(PaCO2)低于nCPAP组,氧分压(PaO2)高于nCPA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nSIMV组需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概率明显低于nCPAP组(18%vs 41%;χ2=3.96,P〈0.05);nSIMV组呼吸暂停发生率明显低于nCPAP组(16% vs 44%;χ2=6.42,P〈0.05);nSIMV组使用呼吸支持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4.8±2.3)d和(15.6±3.8)d,均少于nCPAP组,nCPAP组分别为[(6.9±2.9)d和(20.8±4.6)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3.23,-4.98,P〈0.05);两组治愈率、并发症发生率和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SIMV作为初始通气模式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比nCPAP模式更有效,可显著降低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的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塞式无创同步间歇指令通气(nSIMV) 塞式无创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I)) 新生儿 呼吸衰竭
下载PDF
鼻塞式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和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在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中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3
11
作者 吴杰斌 黄启凌 +2 位作者 李传景 许红 李莹莹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879-881,共3页
目的比较鼻塞式同步间歇指令通气(nSIMV)和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在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MD)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肺透明膜病新生儿79例,随机分为nSIMV组和nCPAP组,治疗后对两组新生儿的血气分析结果、无... 目的比较鼻塞式同步间歇指令通气(nSIMV)和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在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MD)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肺透明膜病新生儿79例,随机分为nSIMV组和nCPAP组,治疗后对两组新生儿的血气分析结果、无创通气方式失败例数及呼吸暂停发生例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nSIMV组新生儿治疗后血气分析与nCPAP组相比有明显改善;nSIMV组患儿使用无创通气方式失败例数、发生呼吸暂停例数较nCPAP组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nSIMV治疗HMD比nCPAP更能减少有创机械通气的使用,同时对于早产儿呼吸暂停可能更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塞式同步间歇指令通气 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肺透明膜病 新生儿
下载PDF
鼻塞式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54例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8
12
作者 王越 高薇薇 +2 位作者 陈运彬 张永 王艳丽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16-217,共2页
目的观察鼻塞式同步间歇指令通气(nSIMV)在早产儿肺透明膜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54例诊断为肺透明膜病的早产儿采用nSIMV,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血气指标。初调呼吸机参数:R 40~45次/min,PIP 20~25 cm H2O,PEEP 4~6 cm H2O,FiO... 目的观察鼻塞式同步间歇指令通气(nSIMV)在早产儿肺透明膜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54例诊断为肺透明膜病的早产儿采用nSIMV,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血气指标。初调呼吸机参数:R 40~45次/min,PIP 20~25 cm H2O,PEEP 4~6 cm H2O,FiO20.21~0.50。观察记录患儿上机后72 h的临床情况,若患儿血气分析PaCO2〉70 mmHg,FiO2〉0.6;出现严重呼吸暂停(24 h内出现2次呼吸暂停需要正压通气,或呼吸暂停持续时间20 s以上超过6次)视为使用该辅助呼吸支持模式失败,须气管插管进行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结果 54例患儿,转为SIMV5例,余49例顺利撤除nSIMV。结论 nSIMV能有效对新生儿肺透明膜病进行呼吸支持,明显改善其低氧血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塞式同步间歇指令通气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 无创性机械通气
下载PDF
鼻塞式同步间歇指令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35
13
作者 符梅竹 郭少丽 王丹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3期93-95,共3页
目的探讨鼻塞式同步间歇指令通气(n SIMV)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NHMD)的疗效及对患儿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NHMD患儿96例,随机分为A、B组各48例。A组予以n SIMV联合PS治疗,B组予以与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 ... 目的探讨鼻塞式同步间歇指令通气(n SIMV)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NHMD)的疗效及对患儿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NHMD患儿96例,随机分为A、B组各48例。A组予以n SIMV联合PS治疗,B组予以与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 CPAP)联合PS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治疗3 d呼吸力学指标静态肺顺应性(Cstat)、吸气峰流量(Insp Flow)、呼吸时间常数和血气指标p H、Pa CO2、Pa O2、Sp O2变化,记录两组PS用量及呼吸机通气时间、插管上机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3 d两组Cstat、Insp Flow、Pa O2、Sp O2均升高,Pa CO2降低(P均<0.05);治疗3 d,A组Cstat、Insp Flow、Pa O2、Sp O2水平均高于B组,Pa CO2低于B组(P均<0.05)。A组呼吸机通气时间少于B组(P<0.05)。A、B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75%、79.17%,插管上机率为14.58%、35.42%,并发症发生率为33.33%、72.92%,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n SIMV联合PS治疗NHMD能显著改善患儿呼吸力学和血气指标,临床疗效较好,可作为NHMD治疗的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 肺表面活性物质 猪磷脂注射液 塞式同步间歇指令通气 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下载PDF
极低体重儿在撤机后应用经鼻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对呼吸支持的评估 被引量:2
14
作者 周小坚 陈鲜威 +1 位作者 陈均亚 陆中权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7-48,51,共3页
目的探讨经鼻同步间歇指令通气(NSIMV)在防止极低体重儿(VLBW)撤离经气管机械通气(ET_CMV)时撤机失败的意义。方法将49例体重≤1500g、孕周≤32周、进行ET_CMV的早产儿在撤机后随机分为NSIWV组(25例)及经头罩给氧组(24例)。比较两组的... 目的探讨经鼻同步间歇指令通气(NSIMV)在防止极低体重儿(VLBW)撤离经气管机械通气(ET_CMV)时撤机失败的意义。方法将49例体重≤1500g、孕周≤32周、进行ET_CMV的早产儿在撤机后随机分为NSIWV组(25例)及经头罩给氧组(24例)。比较两组的撤机成功率。撤机指征:吸气峰压(PIP)≤15cmH2O、呼吸末正压(PEEP)2~3cmH2O、呼吸频率(RR)12~15bpm、吸入氧浓度(FiO2)≤30%。撤机失败标准:①频繁或严重的呼吸暂停(apnea);②FiO2较撤机前提高15%;③出现呼吸性酸中毒(pH<7.25、PaCO2>6.67kPa)。结果NSI_MV组及头罩给氧组在性别、孕周、出生体重及原发病(呼吸窘迫综合征分别为18、19例,Apnea7、5例)间差异无显著性。撤机后NSIMV组20/25例(80.0%)一次撤机成功,而直接头罩给氧组一次撤机成功仅10/24例(41.7%),两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撤机失败的主要原因为PaCO2升高,其次是FiO2升高。结论VLBW在撤离ET_CMV后立即使用NSIMV支持呼吸,可明显提高一次撤机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低出生体重儿 呼吸支持 经鼻同步间歇指令通气
下载PDF
鼻塞式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和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在早产儿肺透明膜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5
作者 纪永佳 叶秀桢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2年第6期631-633,共3页
目的比较鼻塞式同步间歇指令通气(nSIMV)和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在早产儿肺透明膜病(HMD)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66例肺透明膜病早产儿,常规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进行替代治疗后,随机分入nSIMV组和nCPAP组,观察治疗后临床症状和血气指... 目的比较鼻塞式同步间歇指令通气(nSIMV)和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在早产儿肺透明膜病(HMD)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66例肺透明膜病早产儿,常规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进行替代治疗后,随机分入nSIMV组和nCPAP组,观察治疗后临床症状和血气指标(上机前、上机后6、12、24h)的变化。结果 nSIMV组患者呼吸支持时间明显短于nCPAP组(P<0.01);再次插管上呼吸机人数少于nCPAP组(P<0.01)。nSIMV组患儿经治疗6、12、24h血气指标均优于治疗前(P<0.01);同时,与nCPAP组比较血气指标恢复快,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nSIMV在对早产儿HMD进行呼吸支持治疗时优于nCPA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透明膜病 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塞式同步间歇指令通气 早产儿
下载PDF
鼻塞式同步间歇指令通气(nSIMV)和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效果 被引量:7
16
作者 许春莲 韩芳 +1 位作者 吴毓敏 沈凌凌 《临床医学工程》 2017年第11期1605-1606,共2页
目的探讨鼻塞式同步间歇指令通气(nSIMV)和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MD)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100例HMD患儿,随机分为A组(nSIMV治疗)和B组(机械通气治疗)各50例。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p H值,PaCO_2、P... 目的探讨鼻塞式同步间歇指令通气(nSIMV)和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MD)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100例HMD患儿,随机分为A组(nSIMV治疗)和B组(机械通气治疗)各50例。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p H值,PaCO_2、PaO_2水平,通气失败、脑出血、VAP、VILI发生率以及通气时间。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p H值及PaCO_2、PaO_2水平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儿治疗24 h后的pH值、PaCO_2水平均显著下降,PaO_2水平显著升高(P均<0.05)。两组患儿的通气失败、脑出血发生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的VAP、VILI发生率均显著低于B组(P<0.05)。两组患儿的通气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nSIMV和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HMD均具有显著的效果,但nSIMV能够显著降低呼吸机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 塞式同步间歇指令通气 机械通气
下载PDF
鼻塞式无创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治疗婴幼儿重症肺炎疗效观察
17
作者 莫坤梅 陈雨彬 +2 位作者 何玮 钟英花 黎远团 《中医临床研究》 2016年第18期91-92,共2页
目的:探讨鼻塞式无创同步间歇指令通气(nSIMV)治疗婴幼儿重症肺炎的疗效。方法:76例婴幼儿重症肺炎分为两组,40例采用nSIMV治疗,另36例采用常规吸氧治疗,观察记录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生命体征及动脉血气变化。结果婴幼儿重症肺炎患儿采... 目的:探讨鼻塞式无创同步间歇指令通气(nSIMV)治疗婴幼儿重症肺炎的疗效。方法:76例婴幼儿重症肺炎分为两组,40例采用nSIMV治疗,另36例采用常规吸氧治疗,观察记录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生命体征及动脉血气变化。结果婴幼儿重症肺炎患儿采用nSIMV治疗24 h后,心率、呼吸及血气分析指标改善均较常规吸氧疗效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nSIMV治疗总有效率较常规吸氧疗效明显,住院天数较常规吸氧疗效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nSIMV可快速有效地改善婴幼儿重症肺炎的临床症状,缩短病程,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 肺炎 塞式无创同步间歇指令通气(nSIMV)
下载PDF
经鼻同步间歇指令通气联合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文波 王淑 +1 位作者 莲廖奇 邓永红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5年第23期3186-3188,共3页
目的:分析经鼻同步间歇指令通气(nSIMV)联合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AO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NICU住院的呼吸暂停早产儿52例随机分为nSIMV组和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组,每组26例。比较两组治疗后血气分析结果... 目的:分析经鼻同步间歇指令通气(nSIMV)联合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AO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NICU住院的呼吸暂停早产儿52例随机分为nSIMV组和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组,每组26例。比较两组治疗后血气分析结果、呼吸暂停次数、呼吸机通气时间、住院天数、需上有创呼吸机例数等。结果:nSIMV组治疗后呼吸暂停次数及呼吸机通气时间均小于nCP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h后nSIMV组pH值、PaO2高于nCP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aCO2低于nCP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天数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疗效比较,nSIMV组显效人数高于nCPAP组,需有创通气人数低于nCP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鼻同步间歇指令通气联合枸橼酸咖啡因能更有效缓解早产儿呼吸暂停,改善通气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暂停 经鼻同步间歇指令通气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枸橼酸咖啡因 早产儿
下载PDF
同步间歇指令联合无创通气治疗COPD呼吸衰竭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包继涛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第35期8-10,共3页
目的调查研究同步间歇指令与无创通气相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 100例COPD呼吸衰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适应性支持通气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同步间歇指... 目的调查研究同步间歇指令与无创通气相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 100例COPD呼吸衰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适应性支持通气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同步间歇指令联合无创通气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心率(HR)、呼吸频率(RR)、pH值及肺功能指标[肺活量(VC)、用力肺活量(FVC)、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CRP)、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G(IgG)的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后HR、RR和pH值分别为(102±31)次/min、(27±4)次/min、(7.26±2.90),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137±28)次/min、(38±5)次/min、(6.31±1.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血清CRP、IgA、IgM、IgG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CRP、IgA、IgM水平分别为(40.28±5.72)mg/L、(0.97±0.22)g/L、(0.83±0.32)g/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1.68±6.56)mg/L、(1.27±0.27)g/L、(1.25±0.37)g/L, IgG水平为(9.73±2.17)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2±2.05)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肺功能指标VC、FVC、MVV分别为(4.8±0.9)、(4.6±0.7)、(139.6±13.3)L,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2.7±0.7)、(3.3±0.5)、(117.8±15.5)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同步间歇指令联合无创通气治疗COPD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更为显著,有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衰竭 同步间歇指令 无创通气 临床效果
下载PDF
鼻塞式无创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疾病的临床效果
20
作者 阳华英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11期36-39,共4页
为新生儿呼吸衰竭疾病患儿实施治疗时运用鼻塞式无创同步间歇指令通气辅助疗法的效果及意义讨论。方法 研究时段即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研究纳入100例新生儿呼吸衰竭疾病患儿,随机抽签分组,即对比组50例,采取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辅... 为新生儿呼吸衰竭疾病患儿实施治疗时运用鼻塞式无创同步间歇指令通气辅助疗法的效果及意义讨论。方法 研究时段即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研究纳入100例新生儿呼吸衰竭疾病患儿,随机抽签分组,即对比组50例,采取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辅助疗法;试验组50例,应用鼻塞式无创同步间歇指令通气辅助疗法,比较分析二组患儿的血气分析变化、不良事件发生情况、通气辅助时间、住院天数及临床疗效。结果 试验组及对比组通气前血气分析检测比较无突出差异,比较结果P>0.05,试验组通气后血气分析检测中的氧分压高于对比组,二氧化碳分压、吸入氧浓度低于对比组,差异突出,比较结果P<0.05;试验组二氧化碳潴留、低氧血症、气管插管上机等不良事件总发生率较对比组低,差异突出,比较结果P<0.05;试验组通气辅助及住院方面用时较对比组短,差异明显,比较结果P<0.05;试验组总治疗有效率较对比组总有效率高,差异尤为突出,比较结果P<0.05。结论 临床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疾病患儿过程中辅以鼻塞式无创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方案后,治疗有效性提升,在调节血气分析、减少不良事件、缩短通气及住院时间方面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疗效 呼吸衰竭 无创同步间歇指令通气 血气分析 新生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