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比较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IPPV)与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在新生儿呼吸衰竭中的疗效。方法采用RCT研究的方法,选择2008年1~12月在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NICU住院的呼吸衰竭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n...目的比较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IPPV)与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在新生儿呼吸衰竭中的疗效。方法采用RCT研究的方法,选择2008年1~12月在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NICU住院的呼吸衰竭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nIPPV组和nCPAP组,分别实施nIPPV或nCPAP干预,观察患儿动脉血气分析、应用nIPPV和nCPAP时间、并发症和预后等指标,比较nIPPV组和nCPAP组治疗后需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的比例及其预后结局。结果研究期间nIPPV组纳入48例,nCPAP组纳入53例。两组在性别构成比、胎龄、年龄、出生体重、出生后5 m inApgar评分、新生儿急性生理学评分和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比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呼吸衰竭原发病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血气分析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nIPPV组治疗后1 h血气分析pH和PaO2显著高于nCPAP组(P<0.05)。nIPPV组治疗成功率为77.1%(37/48例),nCPAP组为62.3%(33/53例),nIPPV组显著高于nCPAP组(P<0.05)。nIPPV组和nCPAP组治疗成功的患儿平均应用nIPPV和nCPAP的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nIPPV组的预后结局中治愈和好转出院45/48例(93.8%),nCPAP组为46/53例(86.8%),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nCPAP相比,nIPPV治疗可显著降低呼吸衰竭新生儿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的比例。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比较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IPPV)与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在新生儿呼吸衰竭中的疗效。方法采用RCT研究的方法,选择2008年1~12月在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NICU住院的呼吸衰竭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nIPPV组和nCPAP组,分别实施nIPPV或nCPAP干预,观察患儿动脉血气分析、应用nIPPV和nCPAP时间、并发症和预后等指标,比较nIPPV组和nCPAP组治疗后需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的比例及其预后结局。结果研究期间nIPPV组纳入48例,nCPAP组纳入53例。两组在性别构成比、胎龄、年龄、出生体重、出生后5 m inApgar评分、新生儿急性生理学评分和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比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呼吸衰竭原发病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血气分析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nIPPV组治疗后1 h血气分析pH和PaO2显著高于nCPAP组(P<0.05)。nIPPV组治疗成功率为77.1%(37/48例),nCPAP组为62.3%(33/53例),nIPPV组显著高于nCPAP组(P<0.05)。nIPPV组和nCPAP组治疗成功的患儿平均应用nIPPV和nCPAP的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nIPPV组的预后结局中治愈和好转出院45/48例(93.8%),nCPAP组为46/53例(86.8%),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nCPAP相比,nIPPV治疗可显著降低呼吸衰竭新生儿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的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