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胎盘绒毛间充质干细胞在大鼠急性心肌梗死修复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
作者 马榕 姚玲玉 +8 位作者 吴昱成 尹大猛 王石鸣 蒋东 刘磊 尤欣然 郑世营 李芳 陈永珍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5年第6期491-494,484,共4页
目的 :观察胎盘绒毛膜间充质干细胞(placenta chorionic mesenchymal stem cells,PCMSCs)改善大鼠心功能的效果,进一步研究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剖宫产足月胎儿的胎盘,分离培养PCMSCs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PCMSCs细胞表型、特异性染色检... 目的 :观察胎盘绒毛膜间充质干细胞(placenta chorionic mesenchymal stem cells,PCMSCs)改善大鼠心功能的效果,进一步研究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剖宫产足月胎儿的胎盘,分离培养PCMSCs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PCMSCs细胞表型、特异性染色检测PCMSCs三系分化潜能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受体1(kinase insert domain-containing receptor,KDR)的表达。建立大鼠心肌梗死模型,建模成功2周后,开胸在心室壁梗死区及边缘区行细胞移植。实验动物随机分为3组:A组(对照组),B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移植组],C组(PCMSCs移植组)。细胞移植4周后,超声心动图检查大鼠心脏功能的改善情况、荧光显微镜观察移植细胞的存活情况。结果:流式细胞检测表明,培养的第3代PCMSCs高表达CD73、CD90、CD105以及KDR,不表达血系细胞标志CD14、CD34、CD45、HLA-DR;三系分化潜能实验表明PCMSCs具有和BMSCs相似的分化潜能;向内皮细胞诱导后PCMSCs表达内皮细胞的标志分子CD31;免疫荧光显微镜观察显示细胞移植4周后,局部心梗区仍有GFP+PCMSCs细胞存活;心超结果提示PCMSCs移植组心功能明显改善,与其余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MSCs移植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功能恢复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盘绒毛充质干细胞 心肌梗死 细胞移植 修复 大鼠
下载PDF
人胎盘绒毛膜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9
2
作者 张睿婷 韩之波 +7 位作者 王涛 孟磊 刘志鹏 李奎 及月茹 杨洲鑫 李扬秋 韩忠朝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823-1826,共4页
背景:骨髓是间充质干细胞的主要来源,但骨髓中间充质干细胞数量和质量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降低。因此,寻找一种新的干细胞来源具有重要意义。目的:分离研究了一种新的间充质干细胞来源——人绒毛膜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并研究其生物学... 背景:骨髓是间充质干细胞的主要来源,但骨髓中间充质干细胞数量和质量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降低。因此,寻找一种新的干细胞来源具有重要意义。目的:分离研究了一种新的间充质干细胞来源——人绒毛膜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并研究其生物学特性。方法:将胎盘冲洗干净后,分离出脐带和羊膜组织,将剩余的胎盘组织进行原代和传代培养。通过短串联重复序列分析检测细胞是否来源于绒毛膜,用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方式,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表型及干细胞标记,使用不同的诱导分化培养基检测其多向分化的能力。将该细胞与植物血凝素刺激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共培养,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上清γ-干扰素的水平。结果与结论:短串联重复序列分析证明所得到的细胞来源于绒毛膜,这种绒毛膜来源的细胞生长呈典型的成纤维细胞形态。细胞表达常见的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标记CD90、CD73、CD105、CD44,不表达CD45,CD11b和CD34。同时,细胞也表达Nestin和Sox-2。在不同的条件培养基培养状态下,细胞可向成骨、成脂方向分化。这些结果证明所得到的细胞为人绒毛膜间充质干细胞。这些绒毛膜间充质干细胞能抑制植物血凝素刺激的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泌γ-干扰素。可见绒毛膜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和传统的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具有相似的生物学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绒毛充质干细胞 生物学特性 免疫调节 诱导分化 表面标记
下载PDF
胎盘脐带和绒毛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改善大鼠肝纤维化
3
作者 郝广曙 周庆云 +2 位作者 潘志凤 鲁平 赵洁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12期1524-1527,共4页
目的:探讨人胎盘脐带和绒毛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hPMSCs和UC-MSCs)对四氯化碳(CCL4)诱发的肝纤维化的改善效果。方法:根据处理方式不同将48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hPMSCs组、UC-MSCs组及肝纤维化模型组,每组各12只。通过腹腔注射CCL4构... 目的:探讨人胎盘脐带和绒毛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hPMSCs和UC-MSCs)对四氯化碳(CCL4)诱发的肝纤维化的改善效果。方法:根据处理方式不同将48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hPMSCs组、UC-MSCs组及肝纤维化模型组,每组各12只。通过腹腔注射CCL4构建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分别将hPMSCs和UC-MSCs通过尾静脉直接移植到大鼠体内;干细胞移植4周后,检测大鼠肝功能;取肝脏组织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HE)染色、马松(MTC)三色染色、天狼星红染色评估hPMSCs和UC-MSCs改善肝纤维化的效果;免疫组化法检测肝脏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肝纤维化模型组比较,UC-MSCs和hPMSCs组均能够改善肝纤维化程度[(4.33±0.78)、(4.42±0.79)vs.(5.92±0.29)]和肝功能[白蛋白(ALB):(40.49±1.23)、(40.69±1.27)vs.(29.30±1.06)、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59.25±8.88)、(51.08±7.20)vs.(255.75±15.21)、碱性磷酸酶(ALP):(147.17±22.38)、(143.42±14.79)vs.(360.67±38.40)、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119.75±7.99)、(121.00±13.18)vs.(413.83±49.64)],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脐带和绒毛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的移植能够显著降低TGF-β1和α-SMA的表达量,改善CCL4诱发的肝纤维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带充质干细胞 绒毛间充质干细胞 肝纤维化 细胞移植
下载PDF
人脐带、胎盘绒毛膜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比较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韩之波 杨舟鑫 +6 位作者 池颖 王有为 王涛 及月茹 杨萍 孟磊 韩忠朝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92-696,共5页
由于组织来源和增殖能力的优势,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相比,脐带和胎盘来源的MSC更具有临床应用前景,但脐带和胎盘来源MSC的生物学特性是否有差异值得进一步研究。本研究比较人脐带、胎盘绒毛膜来源MSC的生物学特性。将胎盘、脐带冲... 由于组织来源和增殖能力的优势,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相比,脐带和胎盘来源的MSC更具有临床应用前景,但脐带和胎盘来源MSC的生物学特性是否有差异值得进一步研究。本研究比较人脐带、胎盘绒毛膜来源MSC的生物学特性。将胎盘、脐带冲洗干净后,通过酶消化法分离脐带、胎盘来源的MSC。通过短串联重复序列分析(STR)检测细胞是否均来源于胎儿组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表型,使用不同的诱导分化培养液检测其多向分化的能力。将MSC与植物血凝素刺激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共培养,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上清γ-干扰素的水平。结果表明,STR分析证实所得到的细胞均来源于胎儿组织,这两种细胞生长呈典型的成纤维细胞形态;细胞表达常见的MSC表面标记CD90、CD73、CD105、CD44,不表达CD45,CD11b和CD34;在不同的条件培养液培养下,细胞均可向成骨、成脂方向分化,但在成脂分化方面,绒毛膜来源MSC能形成更大的脂滴。结论:所得到的细胞均为MSC,均能抑制植物血凝素刺激的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泌γ-干扰素,且绒毛膜来源的MSC具有更强的抑制能力。这使得绒毛膜来源的MSC在治疗自身免疫系统疾病方面可能具有更大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带充质干细胞 绒毛充质干细胞 生物学特性 免疫调节
下载PDF
长期体外扩增降低胎盘绒毛膜间充质干细胞的免疫调节功能 被引量:1
5
作者 杨舟鑫 及月茹 +3 位作者 韩之波 王有为 孟磊 韩忠朝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552-1556,共5页
本研究主要探讨长期体外培养的胎盘绒毛膜间充质干细胞的各项生物学活性和免疫调节功能的变化。显微镜检观察比较第3代和第9代胎盘绒毛膜的形态,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它们的免疫表型。把第3代和第9代CV-MSC与PHA活化的PBMNC共培养,ELISA方... 本研究主要探讨长期体外培养的胎盘绒毛膜间充质干细胞的各项生物学活性和免疫调节功能的变化。显微镜检观察比较第3代和第9代胎盘绒毛膜的形态,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它们的免疫表型。把第3代和第9代CV-MSC与PHA活化的PBMNC共培养,ELISA方法检测其IFN-γ的分泌水平。实时定量PCR的方法检测CV-MSC细胞中COX-2,HGF和HLA-G的表达。结果显示:经过长期传代后,虽然CV-MSC的基本细胞形态和大部分表面标记如CD31,CD34,CD44,CD45,CD62L,CD73,CD90,CD105,CD117,CD151,CD235a,CD271和HLA-DR等都没有明显的变化,但其表面CD49d表达明显上调,长期传代后其免疫调节功能明显下降,免疫调节相关的分子COX-2和HGF的表达也略有下调,而HLA-G表达并未明显的变化。结论:长期体外扩增改变CV-MSC的CD49d的表达,并降低CV-MSC的免疫调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培养 胎盘绒毛充质干细胞 免疫调节
下载PDF
低氧预处理人胎盘绒毛膜间充质干细胞环状RNA筛选 被引量:1
6
作者 孙逊沙 吴洁莹 +6 位作者 陈劲松 陆琰 喻秋霞 李茹 王丹 李焱 吴韶清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8年第18期9-11,共3页
目的探讨环状RNA在人胎盘绒毛膜间充质干细胞低氧预处理和常氧培养中表达谱的差异。方法利用芯片技术检测3例低氧预处理人胎盘绒毛膜间充质干细胞及其相应对照的常氧培养细胞的环状RNA表达,分析两者差异表达的环状RNA及其结合mi RNA。... 目的探讨环状RNA在人胎盘绒毛膜间充质干细胞低氧预处理和常氧培养中表达谱的差异。方法利用芯片技术检测3例低氧预处理人胎盘绒毛膜间充质干细胞及其相应对照的常氧培养细胞的环状RNA表达,分析两者差异表达的环状RNA及其结合mi RNA。结果在检测的13 617条环状RNA中,有分析结果的环状RNA12 114条,低氧和常氧培养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差异表达环状RNA共102条,其中低氧中表达上调的85条,下调的17条(倍数变化>1.5倍且P<0.05),而表达差异倍数变化大于2倍以上的环状RNA有27条,且均为上调表达。每个环状RNA预测到5个结合mi RNA。结论低氧预处理使得人胎盘绒毛膜间充质干细胞的环状RNA表达谱发生了显著变化,这些环状RNA可能和低氧预处理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氧 人胎盘绒毛充质干细胞 环状RNA 表达谱
下载PDF
三种人胎盘组织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3
7
作者 王留娣 刘威 +3 位作者 谢园园 高天芸 黄霏霏 王斌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377-1383,共7页
背景:胎盘组织结构复杂,包括胎儿侧的羊膜、绒毛膜以及母体侧的蜕膜等。尽管一些文献已经报道这3种组织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具有一些共有的生物学特性,但是对于来自同一胎盘不同组织来源间充质干细胞是否存在不同的生物学特性,目前仍缺乏... 背景:胎盘组织结构复杂,包括胎儿侧的羊膜、绒毛膜以及母体侧的蜕膜等。尽管一些文献已经报道这3种组织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具有一些共有的生物学特性,但是对于来自同一胎盘不同组织来源间充质干细胞是否存在不同的生物学特性,目前仍缺乏定量的研究分析。目的:探讨人胎盘不同组织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包括分化潜能和免疫调节功能。方法:利用酶消化法从1例男婴胎盘组织分离羊膜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绒毛膜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和蜕膜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系统性研究这3种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包括细胞形态、表面标志物表达、核型分析、成脂、成骨分化能力以及调节性T细胞的增殖能力。结果与结论:(1)3种细胞均呈成纤维细胞形态,均表达间充质干细胞的表面标志物:高表达CD73、CD90和CD105,低表达CD14、CD19、CD34、CD45和HLA-DR;(2)羊膜、绒毛膜间充质干细胞核型与胎儿相同,蜕膜间充质干细胞核型与母体相同;(3)3种间充质干细胞成脂分化能力存在显著性差异,依次为蜕膜间充质干细胞>绒毛膜间充质干细胞>羊膜间充质干细胞(P <0.05);相反,羊膜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分化能力明显高于蜕膜间充质干细胞(P <0.05);(4)羊膜间充质干细胞和绒毛膜间充质干细胞促进调节性T细胞增殖的能力显著高于蜕膜间充质干细胞;(5)结果表明,人胎盘羊膜、绒毛膜、蜕膜组织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具有不同的核型、成脂、成骨分化潜能和免疫调节能力,为不同种子细胞治疗相关疾病达到最佳效果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盘组织 充质干细胞 羊膜 绒毛 蜕膜 羊膜充质干细胞 绒毛充质干细胞 蜕膜充质干细胞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胎盘 干细胞 免疫调节 细胞分化 组织工程
下载PDF
基于细胞生物学方法比较5种不同组织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的特征 被引量:7
8
作者 刘超 张丽君 +7 位作者 陶昊 杜心洁 王芮 李文菁 丁淑梅 王怡 姜磊 黄玉香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3期5334-5340,共7页
背景:间充质干细胞的来源以及分离方法越来越多样,充分认识到这些间充质干细胞的异同,将有助于间充质干细胞在临床中更加合理规范的应用。目的:比较不同组织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征。方法:采集剖宫产产妇在生育后脱落的脐带、胎... 背景:间充质干细胞的来源以及分离方法越来越多样,充分认识到这些间充质干细胞的异同,将有助于间充质干细胞在临床中更加合理规范的应用。目的:比较不同组织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征。方法:采集剖宫产产妇在生育后脱落的脐带、胎盘以及部分脂肪组织,采用胰酶消化法或组织块贴壁法培养出底蜕膜间充质干细胞、绒毛膜间充质干细胞、脂肪间充质干细胞、脐带胎盘连接处间充质干细胞、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所用的干细胞培养基有3 种:含胎牛血清的干细胞培养基、含脐血裂解物的干细胞培养基、含无血清添加物的干细胞培养基。检测不同培养条件下的细胞直径、表面标志物以及多向分化能力,检索GEO数据库分析不同间充质干细胞的基因表达情况。结果与结论:①不同培养条件影响细胞大小和细胞周期,其中无血清培养体系培养的间充质干细胞直径偏小,而脐血裂解物干细胞培养基能够增加胎盘源间充质干细胞的直径;②5 种间充质干细胞有类似的表面标志物,都具有成骨、成软骨和成脂肪分化能力,其中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成脂肪分化能力更强;③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相比于与其他4 种干细胞在基因表达上存在较大差异,具有更复杂细胞基质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质干细胞 组织块培养法 胰酶消化法 脐带胎盘连接处充质干细胞 脐带充质干细胞 脂肪充质干细胞 底蜕膜充质干细胞 绒毛充质干细胞
下载PDF
无血清培养对人绒毛膜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免疫活性的影响
9
作者 薛一峰 黄建荣 +1 位作者 苗宗宁 孙鸿丽 《国际免疫学杂志》 CAS 2016年第6期551-555,共5页
目的 评价人绒毛膜来源间充质干细胞(MSCs)在无血清培养体系中的免疫活性,探索干细胞安全的应用于临床的条件.方法 应用无血清与含10%胎牛血清培养基培养人绒毛膜来源MSCs,比较两种培养条件下培养细胞的形态、免疫表型、分化潜能及... 目的 评价人绒毛膜来源间充质干细胞(MSCs)在无血清培养体系中的免疫活性,探索干细胞安全的应用于临床的条件.方法 应用无血清与含10%胎牛血清培养基培养人绒毛膜来源MSCs,比较两种培养条件下培养细胞的形态、免疫表型、分化潜能及对混合淋巴细胞反应的抑制作用等生物学特性.结果 两种方法培养的细胞形态相似,表达CD73、CD90、CD105,不表达CD34、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同样能明显抑制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体系中淋巴细胞的增殖,抑制率与加入的干细胞数量成正比,可以减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中白细胞介素2、γ-干扰素的分泌.结论 人绒毛膜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经无血清培养后仍保持原有的细胞形态、免疫表型、多向分化等生物学特性,没有改变免疫学活性.无血清培养可取代有血清培养用于细胞培养,避免经有血清培养的干细胞移植等临床应用研究引起的免疫原性反应及人畜共患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血清培养 绒毛膜来源充质干细胞 免疫活性
原文传递
人胎盘绒毛膜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方法研究
10
作者 陈凤 卿玲 +2 位作者 崔璐 王淼 王菲 《重庆医学》 CAS 2022年第1期122-126,共5页
目的比较不同方法分离培养人胎盘绒毛膜间充质干细胞(MSC)的差异,并鉴定其生物学特性。方法选取健康孕妇胎盘绒毛膜组织分别采用组织块贴壁法、胶原酶消化法、胰酶消化法进行分离培养,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表面标志物的表达,台盼蓝染色计... 目的比较不同方法分离培养人胎盘绒毛膜间充质干细胞(MSC)的差异,并鉴定其生物学特性。方法选取健康孕妇胎盘绒毛膜组织分别采用组织块贴壁法、胶原酶消化法、胰酶消化法进行分离培养,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表面标志物的表达,台盼蓝染色计数方法绘制细胞生长曲线并计算群体倍增时间,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成脂诱导分化试剂盒分别检测细胞多能性相关基因及分化潜能。结果胶原酶消化法原代培养周期均明显短于组织块贴壁法和胰酶消化法,培养相同时间内获得的活细胞数量均明显高于组织块贴壁法和胰酶消化法,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种方法来源细胞均表达MSC表面标志物——CD44、CD105,不表达造血细胞表面标志物——CD34、CD45;3种方法来源细胞生长曲线均呈“S”形,第4代细胞群体倍增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种方法获得细胞均表达多能性相关基因——Oct4、Nanog,且具有成脂分化能力。结论组织块贴壁法、胶原酶消化法、胰酶消化法均可分离培养获得绒毛膜MSC,但结合培养时间及细胞纯度等因素认为,胶原酶消化法更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盘绒毛充质干细胞 组织块贴壁 胶原酶 胰酶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胎盘各组织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比较 被引量:3
11
作者 马树立 李芳 +4 位作者 徐彪 梁含思 孙青 秦明德 张学光 《国际免疫学杂志》 CAS 2013年第5期397-401,共5页
目的 分析比较胎盘不同组织来源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分化潜能.方法 建立羊膜间充质(AMSCs)、绒毛膜间充质(CMSCs)体外扩增体系,流式细胞仪分析两群MSCs细胞表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绒毛膜中CMSCs分布及负性共刺... 目的 分析比较胎盘不同组织来源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分化潜能.方法 建立羊膜间充质(AMSCs)、绒毛膜间充质(CMSCs)体外扩增体系,流式细胞仪分析两群MSCs细胞表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绒毛膜中CMSCs分布及负性共刺激分子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表达,将两群MSCs分别向神经元诱导,RT-PCR检测诱导前后不同神经特异性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AMSCs与CMSCs均高表达CD90、CD73和CD105,不表达CD14、CD34、CD45和HLA-DR.与此同时,CMSCs表达协同刺激分子PD-L1,而AMSCs不表达;AMSCs本身表达Musashi-1、Nestin、β-tubulinⅢ和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诱导后较易出现神经丝蛋白(NF)的表达;绒毛膜中可见CD90、CD166及PD-L1阳性表达的CMSCs紧贴滋养细胞分布.结论 AMSCs具有良好的神经生物学特性,在特定条件下较CMSCs更易于向神经元或神经胶质细胞分化,CMSCs则是作为研究MSCs免疫调节机制理想的细胞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膜充质干细胞 绒毛充质干细胞 程序性死亡配体-1 神经特异性蛋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