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2篇文章
< 1 2 3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静旋转磁场配合药物治疗心肌炎致非阵发性结性心动过速
1
作者 艾芝兰 郭继才 王坤 《沈阳部队医药》 1996年第6期571-571,共1页
1 病例报告患者男,20岁.因心悸2天于1994-03-10入院.查体:体温36℃,脉搏140/min,血压16.0/12.0 kPa.咽微充血,心界不大,心尖部舒张期奔马律,肝脾不大,下肢无浮肿.化验:乳酸脱氢酶(LDH)127 u/L,谷草转氨酶(GOT)34.4 U/L;α-羟丁酸转氨酶(... 1 病例报告患者男,20岁.因心悸2天于1994-03-10入院.查体:体温36℃,脉搏140/min,血压16.0/12.0 kPa.咽微充血,心界不大,心尖部舒张期奔马律,肝脾不大,下肢无浮肿.化验:乳酸脱氢酶(LDH)127 u/L,谷草转氨酶(GOT)34.4 U/L;α-羟丁酸转氨酶(HBD)120 U/L,磷酸肌酸激酶(CPK)398 U/L。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Ⅱ度Ⅰ型窦房阻滞,Ⅱ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发 结性心动过速 旋转磁场 心肌炎 心电图 病例报告 乳酸脱氢酶 房室传导阻滞 心动过速 窦房阻滞
下载PDF
非阵发性结性心动过速伴4位相阻滞
2
作者 王云 游敏 《中国实用心电杂志》 1998年第2期154-155,共2页
1 临床资料 男,18岁。因心慌、胸闷、恶心四小时就诊,心音规整,各瓣膜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2 心电图特征 图1为Ⅱ导联连续描记。P波顺序发生,P—P间距不等,房率58—62次/min,同一导联P波形态一致。P波在Ⅱ、Ⅲ、avF导联直立,avR导联倒置,... 1 临床资料 男,18岁。因心慌、胸闷、恶心四小时就诊,心音规整,各瓣膜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2 心电图特征 图1为Ⅱ导联连续描记。P波顺序发生,P—P间距不等,房率58—62次/min,同一导联P波形态一致。P波在Ⅱ、Ⅲ、avF导联直立,avR导联倒置,P电轴约60°。QRS波群呈二种形态。一种呈R形,时间0.06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阻 结性心动过速 非阵发 QRS波群 间期 P波形态 合波 异位激动 心律 间发
全文增补中
结性早搏形成非阵发性结性心动过速1例
3
作者 常俊芬 《中国实用心电杂志》 1998年第2期176-177,共2页
患者男,60岁。诊断为胆结石后收入院。查体:BP17/12KPa,P100/min。听诊心界不大,偶闻反早搏,未闻及病理性杂音。有冠心病史。查心电图,为Ⅰ导联连续记录①窦性P波,周期0.54s,频率111/min;②P R间期不等,为0.28s及0.18s,前者明显延长,为... 患者男,60岁。诊断为胆结石后收入院。查体:BP17/12KPa,P100/min。听诊心界不大,偶闻反早搏,未闻及病理性杂音。有冠心病史。查心电图,为Ⅰ导联连续记录①窦性P波,周期0.54s,频率111/min;②P R间期不等,为0.28s及0.18s,前者明显延长,为心室夺获所干扰性延长;③QRS群呈R形,但有四种不同的形态:ARI提前出现,呈室上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性心动过速 非阵发 心室夺获 干扰房室脱节 激动 房室 融合波 P波 心律 窦房
全文增补中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伴右束支传导阻滞呈交替现象1例
4
作者 张玉荣 《心电与循环》 2024年第1期73-74,83,共3页
本文报道1例2017年6月19日甘肃省人民医院收治的阵发性心动过速患者,行食管电生理检查诱发出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QRS波群呈现窄、宽交替的规律,食管导联显示逆行P波(P-波)均隐埋在QRS波群中,RP间期≤70ms,且RR间期稳定无改变,反映右... 本文报道1例2017年6月19日甘肃省人民医院收治的阵发性心动过速患者,行食管电生理检查诱发出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QRS波群呈现窄、宽交替的规律,食管导联显示逆行P波(P-波)均隐埋在QRS波群中,RP间期≤70ms,且RR间期稳定无改变,反映右束支传导阻滞对心动过速无影响,进而表明房室结折返环路中无希氏束及心室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室折返心动过速 右束支传导阻滞 交替现象
下载PDF
食管电生理检查诱发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与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相互转变1例
5
作者 党林林 李强 褚嫒嫒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24年第3期296-300,共5页
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是一项用于评估心脏各部分不应期及功能、诱发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无创检查。本文对食管电生理检查诱发的1例多变心动过速进行报道。本例心动过速表现为两种形态、频率及RP′间期;根据其RP′间期及食管导联心电图特征,... 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是一项用于评估心脏各部分不应期及功能、诱发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无创检查。本文对食管电生理检查诱发的1例多变心动过速进行报道。本例心动过速表现为两种形态、频率及RP′间期;根据其RP′间期及食管导联心电图特征,最终诊断为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且存在上述两种心动过速的相互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侧旁路 房室双径路 房室折返心动过速 房室折返心动过速 功能束支阻滞
下载PDF
室上性心动过速机制的智能分类模型:基于十二导联穿戴式心电设备
6
作者 王泓森 米利杰 +9 位作者 张越 葛兰 赖杰伟 陈韬 李健 时向民 修建成 唐闵 阳维 郭军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51-858,共8页
目的基于十二导联穿戴式心电设备,探索室上性心动过速(SVT)机制鉴别的智能分类模型。方法选取356份SVT的穿戴式心电图,通过五折交叉验证的方式随机分为训练集、验证集建立智能分类模型,选取2021年10月~2023年3月诊断为SVT并行电生理检... 目的基于十二导联穿戴式心电设备,探索室上性心动过速(SVT)机制鉴别的智能分类模型。方法选取356份SVT的穿戴式心电图,通过五折交叉验证的方式随机分为训练集、验证集建立智能分类模型,选取2021年10月~2023年3月诊断为SVT并行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术的患者共101例作为测试集。对比心动过速诱发前后的心电图参数改变,基于多尺度深度神经网络,并加入窦性心律对比图增强训练,建立SVT机制分类的智能分类模型并验证诊断效能。进一步提取II,III,V1三导联心电信号建立分类模型,并对比其与十二导联智能分类模型的效能。结果101例测试集中68例为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33例为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预训练模型在验证集中识别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最高精确率-召回率曲线下面积达到0.9492,F1评分为0.8195。最终II导联,III导联,V1导联,三导联与十二导联智能分类模型于测试集中的总F1评分分别为0.5597,0.6061,0.3419,0.6003与0.6136。对比十二导联,III导联的净重新分类指数与综合判别改善指数分别为-0.029(P=0.714)与-0.005(P=0.817)。结论基于多尺度深度神经网络,初步建立了穿戴式心电图对SVT机制分类的智能分类模型,并具有一定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戴式心电图 室上心动过速 十二导联心电图 多尺度深度神经网络 房室折返心动过速 房室折返心动过速
下载PDF
假性心房颤动合并多类型双径路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1例
7
作者 王冲冲 曾伟杰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23年第5期370-376,共7页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trioventricular nodal reentrant tachycardia,AVNRT)在临床很普遍,且发作机制比较明确。但临床中存在一些特殊的AVNRT类型及现象,其潜在机制尚不明确。本文介绍1例类似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发作并包含多种类型的A...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trioventricular nodal reentrant tachycardia,AVNRT)在临床很普遍,且发作机制比较明确。但临床中存在一些特殊的AVNRT类型及现象,其潜在机制尚不明确。本文介绍1例类似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发作并包含多种类型的AVNRT。52岁女性患者,心悸一年。发作时体表心电图提示窄QRS波长RP型心动过速,心率约168次/min。电生理检查术中行心室刺激可见明显跳跃现象,并诱发出多种窄QRS波形态心动过速,有两种长RP型心动过速和一种短RP型心动过速。部分心动过速发作期间VA、AH、HA间期变化不固定,V波脱落,类似“假性房颤”。根据上述多种现象,考虑为多种类型的AVNRT合并共同通路阻滞的可能。通过房室结改良术消融慢径路的方法,经两次慢径区消融后手术获得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室折返心动过速 心房颤动 共同通路 短RP型心动过速 长RP型心动过速
下载PDF
心房S1S1刺激室房融合现象在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
8
作者 方玉强 温春兰 +3 位作者 杨丽丽 杨立 邹雪 刘渔凯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23年第1期30-35,共6页
目的探讨心房S1S1刺激室房融合现象在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trioventricular nodal reentrant tachycardia,AVNRT)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57例行心内电生理检查患者的电生理资料,其中896例诊断为AVNRT(当中的874例有明确心动... 目的探讨心房S1S1刺激室房融合现象在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trioventricular nodal reentrant tachycardia,AVNRT)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57例行心内电生理检查患者的电生理资料,其中896例诊断为AVNRT(当中的874例有明确心动过速史)并行慢径改良。分析所有患者的电生理特征,特别是心房S1S2刺激S2R跳跃与心房S1S1刺激室房融合的临床特征及其对心动过速发作和术后复发的预测作用。结果全部AVNRT患者中,心房S1S1刺激室房融合、心房S1S2刺激S2R跳跃的检出率分别为92.9%和79.8%(在明确心动过速患者中检出率分别为95.3%和79.3%),前者明显高于后者(P<0.05);在AVNRT的诊断中,心房S1S2刺激S2R跳跃的阳性预测值96.9%,阴性预测值84.5%,特异性97.8%,敏感性79.3%,阳性似然比36.400,阴性似然比0.211;而心房S1S1刺激室房融合的上述指标分别为100.0%、96.0%、100.0%、95.3%、941.600、0.047。AVNRT消融后心房S1S2刺激S2R跳跃仍存在的比例为10.9%(95/874),显著高于心房S1S1刺激室房融合(1.3%,11/874,P=0.017);9例复发患者均存在心房S1S1刺激室房融合,但只有6例(66.7%)存在心房S1S2刺激S2R跳跃。结论在AVNRT患者中,心房S1S1刺激室房融合对心动过速发作、术后复发的预测作用显著强于传统的心房S1S2刺激S2R跳跃,是实用价值更大的电生理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室折返心动过速 心房S1S1刺激室房融合 心房S1S2刺激S2R跳跃 阵发室上心动过速
下载PDF
冠状窦呈偏心性激动的不典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电生理特征及导管消融
9
作者 代世摩 齐保振 +5 位作者 魏兰芳 林佳雄 聂振宁 张春瑜 颜漳埔 葛均波 《中国临床医学》 2023年第2期245-250,共6页
目的总结冠状窦(coronary sinus,CS)呈偏心性激动的不典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trioventricular nodal reentry tachycardia,AVNRT)的电生理特点、鉴别诊断及消融方法。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 目的总结冠状窦(coronary sinus,CS)呈偏心性激动的不典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trioventricular nodal reentry tachycardia,AVNRT)的电生理特点、鉴别诊断及消融方法。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进行射频消融治疗的524例AVNRT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CS呈偏心性激动的不典型AVNRT患者共16例,男性6例、女性10例,平均年龄(56.6±11.4)岁。分析16例不典型AVNRT患者的体表心电图和腔内心电图特点、诱发方式、鉴别诊断及射频消融策略。结果16例CS呈偏心性激动的AVNRT患者的心电图均表现为RP间期>PR间期,P波在Ⅱ、Ⅲ、aVF导联中倒置;发作时12例患者房室传导比例为1∶1,4例患者为2∶1或3∶1;13例患者可以轻易通过心室拖带的方式进行鉴别,2例患者需要多次拖带才能成功,1例患者多次拖带下心房-心室(atrioventricular,VA)仍然分离;14例患者在右心房后间隔靠近三尖瓣环处成功消融,3例患者在CS内成功消融。结论CS呈偏心性激动的不典型AVNRT可以优先通过心室拖带进行鉴别诊断,多数患者采用常规的消融策略可以安全有效地治愈,而少部分患者需要在CS内进行消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室折返心动过速 偏心激动 拖带 导管消融
下载PDF
快慢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电生理机制和经导管射频消融 被引量:13
10
作者 王雪 王祖禄 +3 位作者 梁延春 梁明 韩雅玲 苗驰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4-38,共5页
目的探讨快慢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的电生理机制和经导管射频消融。方法快慢型AVNRT消融患者42例。消融方法为在心室起搏或心动过速时标测最早逆传慢径心房激动部位,然后在窦性心律下或心动过速时消融。消融成功的标准为消除... 目的探讨快慢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的电生理机制和经导管射频消融。方法快慢型AVNRT消融患者42例。消融方法为在心室起搏或心动过速时标测最早逆传慢径心房激动部位,然后在窦性心律下或心动过速时消融。消融成功的标准为消除逆传慢径、1:1前传慢径及不能诱发任何类型AVNRT。结果所有42例均消融成功。逆传慢径消融成功部位在三尖瓣环和冠状静脉窦(CS)口之间(传统慢径区域)36例(86%),其最早逆传心房激动也位于上述区域;逆传慢径在CS近端或/和二尖瓣环心房侧消融成功6例(14%),其最早逆传心房激动多位于CS近端1~3cm处。结论多数快慢型AVNRT可在传统慢径区域(房室结右侧后延伸)消融成功,但部分病例需要在CS近端和/或二尖瓣环房侧(左侧后延伸)消融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生理学 房室折返心动过速 快慢型 导管消融 射频电流
下载PDF
顽固性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射频导管消融术 被引量:6
11
作者 李萍 蔡辉 +3 位作者 张启高 陈锐华 江时森 刘保军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6年第2期139-142,共4页
目的:比较分析68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与9例顽固性AVNRT的心电生理特性及临床特点,探讨治疗顽固性AVNRT安全、有效的消融策略。方法:对AVNRT患者,常规取下位法消融,若无效,可逐渐将大头消融电极上移,选择在希氏(His... 目的:比较分析68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与9例顽固性AVNRT的心电生理特性及临床特点,探讨治疗顽固性AVNRT安全、有效的消融策略。方法:对AVNRT患者,常规取下位法消融,若无效,可逐渐将大头消融电极上移,选择在希氏(His)束与冠状静脉窦口(CSO)中点或稍上方,甚至带小H波放电,消融中在X线下严密观察大头电极是否移动,以防误蚀His束;对房室结双径路(AVNDP)合并房室旁路(AVAP)者。我们均先消融AVAP后再消融AVNDP。结果:普通组68例为单一慢-快型AVNRT,顽固组9例AVNRT中,2例分别合并隐匿性左后间隔AVAP和右侧隐匿性AVAP,1例房室结三径路。结论1对顽固性AVNRT的射频导管消融术(RFCA),应特别强调将X线解剖部位与腔内局部心内膜电图结合起来判断,选择安全有效的靶点图应为小心房(A)波大心室(V)波,A波碎裂,且A波宽度≥68ms,A/V比为0.1—0.25,无H波或H波≤(0.02±0.03)mV。若采用下位法、中位法消融无效,可采用在Koch三角基底部线性消融方法,以避免在上位法消融发生房室传导阻滞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顽固房室折返心动过速 射频导管消融术
下载PDF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线性消融和常规方法消融比较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程军 刘少忠 +6 位作者 朱永新 徐晓东 方洁 魏婕 王丽华 张芸 刘金平 《安徽医药》 CAS 2010年第1期85-86,共2页
目的比较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线性消融和常规方法消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比较AVNRT患者和koch三角基底部线性消融和常规方法消融慢径消除率、手术成功率、复发率、放电时间、手术时间。结果线性消融放电时间、慢... 目的比较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线性消融和常规方法消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比较AVNRT患者和koch三角基底部线性消融和常规方法消融慢径消除率、手术成功率、复发率、放电时间、手术时间。结果线性消融放电时间、慢径消除率、手术时间均优于常规方法消融,但放电时间、手术时间二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慢径消除率有显著性差异,具统计学意义。成功率一致。在消融过程中两组各有1例发生一过性房室传导阻滞,但均无任何程度持续性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结论线性消融和常规方法消融治疗AVNRT均为安全、有效的。线性消融治疗略优于常规方法消融治疗AVNR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室折返心动过速 线消融 常规方法消融
下载PDF
射频消融治疗250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被引量:3
13
作者 温旭涛 谭海斌 +1 位作者 杨希立 许兆延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2-84,共3页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疗效、安全性及不同消融靶点的分布。方法 250例AVNRT的入选患者,行常规心内电生理检查(EPS)、冠状静脉窦造影及Koch三角的测量,结合腔内电图寻找最佳消融靶点,采用温度控制方式射频消...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疗效、安全性及不同消融靶点的分布。方法 250例AVNRT的入选患者,行常规心内电生理检查(EPS)、冠状静脉窦造影及Koch三角的测量,结合腔内电图寻找最佳消融靶点,采用温度控制方式射频消融治疗。结果本组手术成功率为98.5%,复发率1.5%,并发症发生率0.78%。结论射频消融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是有效、安全的,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复发率低;术中行冠状静脉窦造影及Koch三角的测量有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结合腔内电图有效的消融靶点主要分布于H IS至CSO连线的中下1/3段区,中位法消融成功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室双径路 房室折返心动过速 冠状静脉窦 房室功能曲线 射频消融
下载PDF
射频导管消融术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安全性探讨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萍 陈锐华 +3 位作者 李俭春 江时森 张启高 刘保军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5年第8期728-730,共3页
目的:该研究旨在探讨94例患者经射频导管消融术(RFCA)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引起术中24例及术后5例房室传导阻滞(AVB)的原因. 方法:作者对94例AVNRT患者进行RFCA术,采用时间、能量、功率递增法,比较在解剖消融部位上、中、下... 目的:该研究旨在探讨94例患者经射频导管消融术(RFCA)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引起术中24例及术后5例房室传导阻滞(AVB)的原因. 方法:作者对94例AVNRT患者进行RFCA术,采用时间、能量、功率递增法,比较在解剖消融部位上、中、下区及腔内消融靶点图心房/心室(A/V)波比值、H值与AVB的关系. 结果:在解剖消融部位,随着消融部位的抬高,其发生AVB的危险性增加.从腔内消融靶点图上看:①随着A/V波比值或H值增大,其发生AVB危险性亦随之增大.②若A/V波比值及H值两者同时增大,则危险性最大.结论:RFCA治疗AVNRT患者,当采用中、下位法标记选择腔内靶点,图A波为多峰、A/V波为0.1~0.25、无H波或H波≤(0.02±0.03)mV时,进行RFCA是非常重要的,它可大大减少AVB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室折返心动过速 射频导管消融术 房室传导阻滞
下载PDF
射频消融术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483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廖志勇 李亚 +4 位作者 彭长农 衣为民 程硕韬 龙娟 王小庆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6期2115-2118,共4页
目的观察射频消融术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483例行射频消融术治疗的AVNRT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均经心内电生理检查,明确诊断AVN-RT后,再分为慢快型、快慢型、慢慢型三型,以中下位法... 目的观察射频消融术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483例行射频消融术治疗的AVNRT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均经心内电生理检查,明确诊断AVN-RT后,再分为慢快型、快慢型、慢慢型三型,以中下位法结合电解剖法行射频消融术,统计总的和3组的消融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复发率等。结果射频消融术治疗AVNRT总的成功率99.4%,并发症发生率2.28%,复发率1.45%,无死亡病例。慢快型、慢慢型、快慢型三型一次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快慢型、慢慢型较慢快型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为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射频消融术治疗AVNRT总的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复发率低。但快慢型、慢慢型较慢快型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为高,须引起足够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生理学 房室折返心动过速 导管消融
下载PDF
冷冻消融慢径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初步临床应用 被引量:12
16
作者 屈百鸣 车贤达 +5 位作者 王长华 丁亚辉 俞坚武 王慧 李忠杰 洪银维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5年第6期436-439,共4页
为探讨冷冻消融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的疗效、安全性及其方法。对13例AVNRT行冷冻消融慢径,用-30℃冷冻粘附后行冷冻标测,确定有效靶点且无快径损伤后,立即进行-75℃冷冻消融,消融240~300s,消融过程中密切观察房室结传导功... 为探讨冷冻消融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的疗效、安全性及其方法。对13例AVNRT行冷冻消融慢径,用-30℃冷冻粘附后行冷冻标测,确定有效靶点且无快径损伤后,立即进行-75℃冷冻消融,消融240~300s,消融过程中密切观察房室结传导功能,一旦发现有房室结损伤,立即终止消融,改换靶点。结果:13例,均获成功,随访1~9个月,无复发;在-30℃冷冻标测时,冷冻消融导管头端与靶点冷冻粘附,无位移现象;冷冻消融过程中无结性早搏或结性心律出现;1例在冷冻标测,另1例在冷冻消融过程中出现一过性房室阻滞,立即停止冷冻后复温,即刻传导恢复。无其它并发症发生。结论:冷冻消融是治疗AVNRT的有效方法,并能降低永久性房室阻滞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生理学 冷冻消融 房室折返心动过速 慢径路
下载PDF
线性消融治疗常规消融方法困难的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21例临床报告 被引量:3
17
作者 阮中宝 朱莉 +2 位作者 樊建备 翟为洪 张宜生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985-987,共3页
关键词 线消融 房室折返心动过速
下载PDF
间断放电法消融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18
作者 时向民 王玉堂 +3 位作者 单兆亮 孟凡华 王利 王思让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04年第1期24-26,共3页
【目的】探讨间断放电消融方法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AVNRT)对成功率、复发率、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率的影响。寻求AVNRT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对 1995~ 2 0 0 2年之间住院的 2 0 6例经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治疗的AVNRT... 【目的】探讨间断放电消融方法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AVNRT)对成功率、复发率、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率的影响。寻求AVNRT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对 1995~ 2 0 0 2年之间住院的 2 0 6例经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治疗的AVNRT患者进行分析。其中男性 10 0例 ,女性 10 6例 ,平均年龄 4 5 (10~70 )岁。所有患者均采用下位法间断放电消融慢径。能量为 2 5~ 30W。放电后 5s内无交界性心律出现则停止放电 ,重新标测靶点。如放电后即刻或稍后出现交界性心律且频率≤ 12 0次 /min ,则每次放电 5~ 10s后停止放电 ,窦性心律恢复后继续放电 5~ 10s。累积放电 90~ 12 0s后重复电生理检查 ,如未达消融终点则重复上述标测和消融过程直到成功。【结果】2 0 6例患者中 2 0 5例治疗成功 ,成功率为 99.5 1%。 2例病人于射频消融术后 3个月内复发 ,复发率 0 .97% ,经再次消融后治愈。并发迟发性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1例 ,发生率为0 .4 8% ,经激素治疗后房室传导逐渐恢复正常。【结论】下位法间断放电消融慢径是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单次消融超过 30s并非慢径消融成功的必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断放电法 治疗 房室折返心动过速 射频消融 导管 房室传导阻滞
下载PDF
射频消融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411例疗效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杨庆业 蒋廷波 +4 位作者 刘志华 杨向军 宋建平 惠杰 郑泉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13-114,149,共3页
总结射频消融(RFCA)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411例的疗效。均先行腔内电生理检查,寻找最佳靶点进行消融。结果消融成功率99.03%,复发率3.44%,并发症发生率1.2%,无死亡病例。表明RF-CA是治疗AVNRT安全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 射频消融 房室折返心动过速 房室双径路
下载PDF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伴2:1房室阻滞的机制初探 被引量:4
20
作者 施广飞 徐伟 +2 位作者 吉文庆 余洪松 曹巧兰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02年第1期19-22,共4页
目的 本研究探讨电生理检查时诱发的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伴2:1AVB的机制和阻滞部位。方法 回顾分析电生理检查中遇到的9例AVNRT伴2:1AVB患者的资料。结果4例希氏束记录不全的不作分析,其余5例患者中,3例在阻滞的激动上见到H波... 目的 本研究探讨电生理检查时诱发的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伴2:1AVB的机制和阻滞部位。方法 回顾分析电生理检查中遇到的9例AVNRT伴2:1AVB患者的资料。结果4例希氏束记录不全的不作分析,其余5例患者中,3例在阻滞的激动上见到H波,在发生AVNRT伴2:1AVB起始阶段出现H-V文氏传导阻滞伴LBBB或RBBB,另外2例在阻滞的激动上未见H波,但有一例2:1AVB过程中突然出现一次H-V3:1文氏传导阻滞。结论 电生理检查诱发的AVNRT伴2:1AVB可能是功能性的希-浦系统阻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室折返心动过速 房室传导阻滞 电生理检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