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磷酸盐晶体中络阴离子结晶方位与晶体形态 被引量:3
1
作者 仲维卓 罗豪 +2 位作者 黄宣威 齐振一 华素坤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223-227,共5页
研究了磷酸盐类晶体中的络阴离子[PO4]-和[CaP6O24]16-在晶体中的结晶方位,与[ClCa6]11+八面体相互联结的稳定性决定了各个面族的生长速率.根据磷灰石各族晶面显露的习性,提出了采用人工生长的磷灰石做人工关节时,应该注意磷灰石的... 研究了磷酸盐类晶体中的络阴离子[PO4]-和[CaP6O24]16-在晶体中的结晶方位,与[ClCa6]11+八面体相互联结的稳定性决定了各个面族的生长速率.根据磷灰石各族晶面显露的习性,提出了采用人工生长的磷灰石做人工关节时,应该注意磷灰石的取向问题.平行于C轴方向生长的磷灰石有利于与人体骨骼的快速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体结构 结晶方位 磷酸盐 结晶形态 晶体
下载PDF
若干晶体中氧八面体结晶方位与晶体形貌 被引量:3
2
作者 仲维卓 罗豪甦 华素坤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272-276,共5页
本文从结晶化学角度出发,研究了AB和A2B3和ABO3型氧化物晶体中的氧配位八面体的结晶方位与晶体结晶形貌之间的关系,提出晶体的结晶形貌是受晶体中负离子配位多面体结构和结晶方位所制约的,配位多面体顶角所对向的晶面生长... 本文从结晶化学角度出发,研究了AB和A2B3和ABO3型氧化物晶体中的氧配位八面体的结晶方位与晶体结晶形貌之间的关系,提出晶体的结晶形貌是受晶体中负离子配位多面体结构和结晶方位所制约的,配位多面体顶角所对向的晶面生长速率最快,而面所对向的晶面生长速率最慢,配位体的棱所对向的晶面,生长速率居于两者之间,负离子配位多面体在晶体的各个面族上连接的稳定性,决定了晶面的显露程度和晶体的结晶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晶形貌 晶体 氧配位分面体 结晶方位
下载PDF
弛豫铁电单晶(PMNT)中负离子配位多面体结晶方位与工程化畴 被引量:1
3
作者 仲维卓 赫崇君 +2 位作者 张学华 罗豪甦 华素坤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163-1166,共4页
本文从晶体中负离子配位多面体结构基元结晶方位及其形变的论点讨论了PMNT晶体工程化畴的形成机理,认为晶体工程化畴的形成是在电场作用下,当A位离子沿着晶体a、b、c轴孔道发生位移导致B八面体中的B离子位移和B八面体形变,两者相互制约... 本文从晶体中负离子配位多面体结构基元结晶方位及其形变的论点讨论了PMNT晶体工程化畴的形成机理,认为晶体工程化畴的形成是在电场作用下,当A位离子沿着晶体a、b、c轴孔道发生位移导致B八面体中的B离子位移和B八面体形变,两者相互制约所致,三方和四方晶系的晶体中畴的形成都是沿着B八面体的对角线方向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离子配位多面 工程化畴 PMNT 结晶方位
下载PDF
晶体中正负配位多面体的结晶方位与晶体形貌 被引量:17
4
作者 仲维卓 华素坤 《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2期17-22,共6页
一、前言晶体的结晶形貌是由晶体内部结构所决定的,而生长时的物理、化学条件也有一定的影响。因此,研究晶体的生长机理应从晶体内部结构入手,同时还要研究生长时的物理、化学条件的作用。
关键词 晶体 配位多面体 结晶方位
原文传递
YBa2Cu3O7-δ超导陶瓷中各晶粒之结晶学方位的确定
5
作者 徐洪武 傅国飞 《南京化工学院学报》 1991年第2期16-18,共3页
在本文中,作者根据YBa2Cu3O7-δ晶体的两个特征和某些结晶学原则,建立了一种确定YBa2Cu3O7-δ超导陶瓷中各晶粒之结晶学方位的新方法。
关键词 YBa2Cu3O7-δ超导陶瓷 晶料 结晶方位 高温超导体
下载PDF
磷灰石裂变径迹与结晶C轴的夹角对模拟热历史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焦亚先 邱楠生 阙永泉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131-1136,共6页
磷灰石裂变径迹退火行为是磷灰石裂变径迹技术模拟热历史的基础,退火程度的不同会导致径迹的长度不同,其中退火的各向异性(与结晶C轴夹角不同退火行为不同)是导致长度差异的重要因素。首先利用C轴投影模型将任意夹角的径迹转化成与C轴... 磷灰石裂变径迹退火行为是磷灰石裂变径迹技术模拟热历史的基础,退火程度的不同会导致径迹的长度不同,其中退火的各向异性(与结晶C轴夹角不同退火行为不同)是导致长度差异的重要因素。首先利用C轴投影模型将任意夹角的径迹转化成与C轴平行的径迹,以此消除分布方位的影响,进而探讨实际测量长度相同而分布方位不同的径迹模拟的热历史之间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磷灰石裂变径迹与结晶C轴夹角不同揭示的最高古地温之间最大差异为15℃,用来研究剥蚀量和年轻造山带冷却抬升速率引起的最大差异可分别达到430 m及1.5℃/Ma,揭示构造抬升事件的初始抬升时间最大可相差2 Ma。因此,在实际模拟热历史时应注意该参数的影响,准确测量磷灰石裂变径迹与结晶C轴的夹角将有助于提高模拟热历史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灰石裂变径迹 结晶方位 热史模拟
下载PDF
苏鲁-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带迟家店和碧溪岭石榴二辉橄榄岩橄榄石组构 被引量:3
7
作者 宋衍茹 金淑燕 叶凯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153-1159,共7页
大别山碧溪岭和山东荣成分别发育壳源和幔源的石榴二辉橄榄岩。它们在扬子板块向华北板块的俯冲过程中与俯冲板片一起经历了超高压变质作用。这两种原岩来源不同的石榴橄榄岩中的橄榄石具有相似的结晶学优选方位(LPO):[100]轴主板密垂... 大别山碧溪岭和山东荣成分别发育壳源和幔源的石榴二辉橄榄岩。它们在扬子板块向华北板块的俯冲过程中与俯冲板片一起经历了超高压变质作用。这两种原岩来源不同的石榴橄榄岩中的橄榄石具有相似的结晶学优选方位(LPO):[100]轴主板密垂直于面理面,[010]轴主极密平行于线理,这种橄榄石结晶学优选方位明显不同于高温地幔橄榄岩包体中的橄榄石组构,也不同于最近在超高压变质地体中发现的水导致的橄榄石组构。我们认为碧溪岭和荣成石榴二辉橄榄岩中的这种橄榄石组构可能是在相对较干的超高压变质条件下形成的。本研究为大陆深俯冲超高压变质石榴橄榄岩橄榄石组构特征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鲁 大别山 超高压变质 石榴二辉橄榄岩 橄榄石 结晶学优选方位
下载PDF
由SEM-EBSP能知道些什么 被引量:3
8
作者 张唯敏 《国外金属热处理》 2003年第5期24-31,共8页
关键词 SEM-EBSP 扫描电子显微镜 结晶方位分析 菊池图形
下载PDF
长石显微变形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5
9
作者 巴合达尔·巴勒塔别克 赵中宝 +2 位作者 王根厚 孙丽静 赵鹏彬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678-2697,共20页
岩石的变形机制研究一直以来都是构造地质学研究的主题,特别是基于矿物变形的显微构造研究是流变学研究的基础。从近地表到下地壳,岩石的变形从脆性破裂逐渐过渡至韧性蠕变,这些变形过程会被记录在岩石中,形成相应的显微构造。一般来讲... 岩石的变形机制研究一直以来都是构造地质学研究的主题,特别是基于矿物变形的显微构造研究是流变学研究的基础。从近地表到下地壳,岩石的变形从脆性破裂逐渐过渡至韧性蠕变,这些变形过程会被记录在岩石中,形成相应的显微构造。一般来讲,从低温低压至高温高压的变形环境,单一矿物的显微变形机制经历从微破裂、到矿物的溶解-沉淀、到位错蠕变、到动态重结晶作用、到颗粒边界滑移或扩散蠕变等的连续转变,它们之间的转换往往是过渡并且相互影响的,通常也会耦合发生。长石是地壳中含量最丰富的造岩矿物,因此长石的变形行为会直接影响地壳的流变学性质,研究长石的显微变形机制对理解地壳流变学特性至关重要。长石还是一种非常特别的矿物,主要分为斜长石和碱性长石两个端元,由于它们所属晶系的不同,有着差异的变形行为,然而这两个系列的长石在一定的温压条件下又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这些物理差异性和化学行为的复杂性造就了长石非常复杂的显微变形特性。本综述从岩石的显微变形机制讲起,随后概述了长石的显微变形特征,尝试归纳不同温度条件下长石的显微变形表现,对比斜长石和钾长石的异同,总结不同显微变形机制对长石结晶学优选方位的影响,最后简单介绍了一下国际上显微变形研究方法和技术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变形机制 长石显微变形 斜长石 钾长石 结晶学优选方位(CPO)
下载PDF
铁损和磁致伸缩性能均优良的取向电磁钢板磁畴细化方法
10
作者 王杰(摘译) 潘妮(摘译) 《电工钢》 2020年第4期54-58,共5页
高磁感取向硅钢经磁畴细化后,其铁损特性和磁致伸缩特性,二者往往不可得兼,本文从结晶方位角度分析了产生这一矛盾现象的机理和采取的相应措施,从而得以解决.
关键词 磁畴细化 结晶方位 铁损 噪声
下载PDF
铁系纳米粉末
11
《中国粉体工业》 2007年第3期40-40,共1页
将纳米尺寸的铁磁性微粉(纳米颗粒)分散于绝缘性非磁性膜内或膜表面的薄膜,作为下一代传感器和存储器材料正受到普遍关注。为获得磁特性(软磁性,硬磁性)优异的这种薄膜,就必须对于构成薄膜的磁性纳米颗粒的粒径和粒间距离以及颗... 将纳米尺寸的铁磁性微粉(纳米颗粒)分散于绝缘性非磁性膜内或膜表面的薄膜,作为下一代传感器和存储器材料正受到普遍关注。为获得磁特性(软磁性,硬磁性)优异的这种薄膜,就必须对于构成薄膜的磁性纳米颗粒的粒径和粒间距离以及颗粒结晶方位等加以严格控制。本文研究者选择非晶态Al2O3,作为绝缘相,获得了磁特性优良的Fe系纳米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粉末 铁系 磁性纳米颗粒 AL2O3 磁性微粉 纳米尺寸 结晶方位 绝缘性
下载PDF
西藏马攸木地区雅江南带方辉橄榄岩的显微构造特征及其矿物结构水的初步研究
12
作者 任华萍 王永锋 +1 位作者 向树元 宋鹏飞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653-1662,共10页
青藏高原地区广泛出露地幔橄榄岩体,但对其显微构造特征和矿物结构水的研究仍很缺乏。本文以马攸木地区雅江南带方辉橄榄岩为研究对象,采用光学显微镜、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及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其进行系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青藏高原地区广泛出露地幔橄榄岩体,但对其显微构造特征和矿物结构水的研究仍很缺乏。本文以马攸木地区雅江南带方辉橄榄岩为研究对象,采用光学显微镜、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及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其进行系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马攸木地区雅江南带方辉橄榄岩中橄榄石发育扭折带和波状消光,并具有显著的结晶学优选方位(A型组构),指示其主导变形机制为位错蠕变;(2)红外光谱测试表明,马攸木方辉橄榄岩中橄榄石几乎没有明显的结构水吸收峰,推断其经历了明显的H丢失。斜方辉石含水量处于85wt ppm^209wt ppm之间,代表地幔源区含水量或其下限值;(3)该区橄榄岩中橄榄石含水量低于包体和造山带橄榄岩中橄榄石含水量,斜方辉石结构水含量则与包体和造山带橄榄岩中斜方辉石的可以比较。我们的研究结果为了解青藏高原地幔橄榄岩中橄榄石的结构水和变形机制提供了初步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辉橄榄岩 橄榄石 结晶学优选方位 结构水 西藏马攸木
下载PDF
A theoretical study of the mechanism of the nucleotidyl transfer reaction catalyzed by yeast RNA polymerase Ⅱ
13
作者 ZHANG Yue SALAHUB Dennis 《Science China Chemistry》 SCIE EI CAS 2012年第9期1887-1894,共8页
The mechanism of the nucleotidyl transfer reaction catalyzed by yeast RNA polymerase I1 has been investigated using molec- ular mechanics and quantum mechanics methods. Molecular dynamics (MD) simulations were carri... The mechanism of the nucleotidyl transfer reaction catalyzed by yeast RNA polymerase I1 has been investigated using molec- ular mechanics and quantum mechanics methods. Molecular dynamics (MD) simulations were carried out using the TIP3 water model and generalized solvent boundary potential (GSBP) by CHARMM based on the X-ray crystal structure. Two models of the ternary elongation complex were constructed based on CHARMM MD calculations. All the species including reactants, transition states, intermediates, and products were optimized using the DFT-PBE method coupled with the basis set DZVP and the auxiliary basis set GEN-A2. Three pathways were explored using the DFT method. The most favorable reaction pathway involves indirect proton migration from the RNA primer 3'-OH to the oxygen atom of a-phosphate via a solvent water mole- cule, proton rotation from the oxygen atom of a-phosphate to the 13-phosphate side, the RNA primer 3'-O nucleophilic attack on the a-phosphorus atom, and P-O bond breakage. The corresponding reaction potential profile was obtained. The rate limit- ing step, with a barrier height of 21.5 kcal/mol, is the RNA primer 3'-0 nucleophilic attack, rather than the commonly consid- ered proton transfer process. A high-resolution crystal structure including crystallographic water molecules is required for fur- ther stud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east RNA polymerase II nucleotidyl transfer reaction two-metal-ion mechanism two-proton-transfer active center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