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礼与闹:山东鼓子秧歌的结构与反结构 被引量:13
1
作者 李卿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4-78,共5页
本文以阈限理论为基本视角,考察山东鼓子秧歌中的结构与反结构关系,通过对鼓子秧歌中组织结构、活动程序、表演场图、角色装扮及动态等方面的分析,认为它们都表现出以"礼"为核心的结构特征;其后,对春节作为阈限期对鼓子秧歌... 本文以阈限理论为基本视角,考察山东鼓子秧歌中的结构与反结构关系,通过对鼓子秧歌中组织结构、活动程序、表演场图、角色装扮及动态等方面的分析,认为它们都表现出以"礼"为核心的结构特征;其后,对春节作为阈限期对鼓子秧歌表演的影响及丑角角色进行讨论,认为鼓子秧歌也具有"闹"的反结构特征。据此认为,鼓子秧歌是主流意识形态所推崇的"礼"与下层民众所追求的"闹"的辩证统一形式。相对于以"礼"为代表的官方意识形态,"闹"尽管展现出下层民众鲜活的生命力,但实力毕竟太过弱小,能渗入的范围太过狭窄,最终被整合到高度结构化的鼓子秧歌仪式中,成为普通民众集体宣泄日常生活中积压的负面情绪的精神阀门,最终被转化为巩固既有社会秩序结构的隐秘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鼓子秧歌 阈限 结构与反结构 礼与闹
原文传递
彝族“跳虎”仪式舞蹈深层结构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黄龙光 《毕节学院学报(综合版)》 2007年第2期18-23,共6页
云南双柏县小麦地冲的彝族“跳虎”是一个年度性仪式舞蹈,它隐含着人与动物之间深层的结构关系:即人弱兽强和人强兽弱结构的周期循环往复。“跳虎仪式”舞蹈是这个结构关系运作的戏剧性象征符号,同时,它也是维持当地自然社会结构动态平... 云南双柏县小麦地冲的彝族“跳虎”是一个年度性仪式舞蹈,它隐含着人与动物之间深层的结构关系:即人弱兽强和人强兽弱结构的周期循环往复。“跳虎仪式”舞蹈是这个结构关系运作的戏剧性象征符号,同时,它也是维持当地自然社会结构动态平衡的一个文化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跳虎”仪式舞蹈 结构与反结构 交融 动态平衡 文化机制
下载PDF
社会结构中的仪式行为——特纳仪式理论视域下的闽台舁神出游节俗
3
作者 胡丹 《厦门理工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6-10,共5页
以特纳的仪式理论为视角,通过文献分析与田野调查,探讨闽台舁神出游这种民间信仰节俗的"结构与反结构"属性。研究发现无论是以沿门逐疫祈福为目的的迎神赛会,还是以进香谒祖为目的的游神香会,都体现了一定范畴的社会结构的强... 以特纳的仪式理论为视角,通过文献分析与田野调查,探讨闽台舁神出游这种民间信仰节俗的"结构与反结构"属性。研究发现无论是以沿门逐疫祈福为目的的迎神赛会,还是以进香谒祖为目的的游神香会,都体现了一定范畴的社会结构的强调与再生产,由此认为闽台舁神出游节俗系社会结构中的仪式行为。与此同时,仪式还在展演过程中建构了传统文化语境中的政治空间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信仰节俗 舁神出游 迎神赛会 游神香会 结构与反结构
下载PDF
仪式的动力:对特纳“仪式结构理论”的检验——以傈僳族“爬刀杆”为例 被引量:6
4
作者 郭军 仇军 高振云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84-90,共7页
通过学术史梳理,归纳总结出特纳“仪式结构理论”的基本要义,并以傈僳族“爬刀杆”为研究个案,对特纳的理论进行检验。结果显示:傈僳族是结构隐伏的社会,其结构性张力微弱;“爬刀杆”仪式过程中存在“交融”现象,但未出现“反结构”现... 通过学术史梳理,归纳总结出特纳“仪式结构理论”的基本要义,并以傈僳族“爬刀杆”为研究个案,对特纳的理论进行检验。结果显示:傈僳族是结构隐伏的社会,其结构性张力微弱;“爬刀杆”仪式过程中存在“交融”现象,但未出现“反结构”现象。认为:特纳的理论有其局限性,在揭示仪式的发生学原理时,还需寻找社会结构之外的动力对其进行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人类学 仪式结构理论 过渡仪式 结构与反结构 爬刀杆 特纳
下载PDF
媒介仪式的结构化与反结构化——评析央视春晚小品的叙事模式变迁 被引量:9
5
作者 刘宏宇 李婧文 白静 《国际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92-112,共21页
作为媒介仪式和戏剧表现的综合产物,在过去三十多年里,央视春晚小品借助戏剧化冲突的表现形式承担了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社会文化使命,其所采用的叙事模型和策略始终在发生着微妙变化。从总体上来看,上世纪末的春晚小品中对负面问题的介... 作为媒介仪式和戏剧表现的综合产物,在过去三十多年里,央视春晚小品借助戏剧化冲突的表现形式承担了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社会文化使命,其所采用的叙事模型和策略始终在发生着微妙变化。从总体上来看,上世纪末的春晚小品中对负面问题的介入手法体现出了媒介仪式在阈限阶段的反结构特征,以及戏剧中对于神圣逻辑的消解;新世纪初的春晚小品倾向于在冲突与和解之间引入叙事化过渡,并且用社群性因素改造仪式中的个人因素;而近年的春晚小品则尝试以"仿真矛盾"的方式再造理想的社会图景,进而强化仪式的结构化功能和戏剧的价值教育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晚小品 媒介仪式 戏剧叙事 结构与反结构 “神圣逻辑”与“现实逻辑”
原文传递
社会结构与过渡仪式——以花腰傣社会及其“月亮姑娘”仪式为例对特纳理论的检验 被引量:14
6
作者 吴乔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6-54,109,共9页
本文通过对中国云南花腰傣社会结构的展示,以及对花腰傣"月亮姑娘"仪式的描述和分析,检验了美国人类学家维克多·特纳的过渡仪式理论,并用认知论的研究视角及信仰理论与其进行对话。
关键词 花腰傣 过渡仪式 结构与反结构
原文传递
“自我的他性”抑或“自我的重构”?——《自我的他性》读后 被引量:1
7
作者 方明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4期30-34,共5页
在《自我的他性》一书中,流心提出"自我的他性"是由于个体在商业实践中的结构位置错位而导致的人格的断裂。文章以维克多·特纳的"结构与反结构"理论来审视"自我的他性",认为"自我的他性"... 在《自我的他性》一书中,流心提出"自我的他性"是由于个体在商业实践中的结构位置错位而导致的人格的断裂。文章以维克多·特纳的"结构与反结构"理论来审视"自我的他性",认为"自我的他性"并非"自我的迷失",而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自我的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的他性 结构与反结构 自我的迷失 自我的重构
下载PDF
订婚仪式泼水之因--以四川省会理市通安镇彝族订婚仪式为例
8
作者 杨绍玉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3期8-13,共6页
订婚仪式中的泼水礼是彝族婚俗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以四川省会理市通安镇的彝族订婚仪式为例,结合人类学家维克多·特纳的仪式过程理论,分析订婚仪式中泼水礼产生的原因。在彝族订婚仪式中,以女性为主导的泼... 订婚仪式中的泼水礼是彝族婚俗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以四川省会理市通安镇的彝族订婚仪式为例,结合人类学家维克多·特纳的仪式过程理论,分析订婚仪式中泼水礼产生的原因。在彝族订婚仪式中,以女性为主导的泼水礼存在"结构"和"反结构"现象。以仪式过程理论分析,证明女性群体泼男性群体这种现象在仪式中具有合理性。但在分析仪式形成的起因时,不仅要从结构性张力的方面来探讨,还需要从水崇拜、戏谑行为和抗拒与接纳等社会结构之外的原理进行解释,以探究彝族的订婚仪式阈限期所蕴含的深层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彝族订婚仪式 泼水 结构与反结构 泼水原动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