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权力—利益的结构之网”与农民群体性利益的表达困境——对一起石场纠纷案例的分析 被引量:323
1
作者 吴毅 《社会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21-45,共25页
本文以华中地区A镇一起石场纠纷为案例,分析农民群体性利益表达的困境,讨论了目前学界关于农民维权"以法抗争"等理解模式所存在的简单政治化倾向,指出非政治化仍然是农民维权的基本特征。论文还认为,以"合法性困境"... 本文以华中地区A镇一起石场纠纷为案例,分析农民群体性利益表达的困境,讨论了目前学界关于农民维权"以法抗争"等理解模式所存在的简单政治化倾向,指出非政治化仍然是农民维权的基本特征。论文还认为,以"合法性困境"为基点所推导出来的农民维权的弱组织和非政治化观点虽然足以批判有关农民维权行为的激情化想象,但却有忽略转型期中国政治之复杂性和过渡性特点之嫌,其对农民维权特征的基本判断虽然表面上与激情化想象不同,但两者在思维逻辑上却存在着某种内在一致性与贯通性,本身也不自觉地陷入了"民主—极权"这一泛政治化思维陷阱,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农民利益表达之难以健康和体制化成长的原因,从场域而非结构的角度看,更直接导因于乡村社会中各种既存"权力—利益的结构之网"的阻隔,与"合法性困境"相比较,这一结构之网已经越来越成为影响和塑造具体场域中农民维权行为的更加常态和优先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群体性利益表达 合法性困境 权力-利益的结构之网
原文传递
“结构—利益—关系之网”与基层政策执行——对华北D镇散煤回收工作的考察 被引量:8
2
作者 张建明 黄政 《社会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36-156,共21页
有效治理的关键在于政策顺利落实,政策执行本质上是通过执行主体整合而达到政策落地。以往学界更多关注政策执行偏差问题,对政策成功执行的探讨较少,本文基于对华北D镇散煤回收工作的案例分析,揭示基层政策执行的多重机制。基层政策执... 有效治理的关键在于政策顺利落实,政策执行本质上是通过执行主体整合而达到政策落地。以往学界更多关注政策执行偏差问题,对政策成功执行的探讨较少,本文基于对华北D镇散煤回收工作的案例分析,揭示基层政策执行的多重机制。基层政策执行主要涉及乡镇干部、村干部和村民三重主体,乡镇干部扮演政策推动者和监控者角色,遵循任务导向逻辑;村干部担当政策落实者角色,遵循任务导向和"不出事"的逻辑;村民作为执行对象,遵循效益最大化原则。不同层级执行主体对政策认知虽有差异,但通过垂直向下的层级动员机制,乡镇干部动员村干部,村干部动员村民,将主体统合到政策执行过程之中。除依靠正式的结构支配、利益激励动员外,执行者还将政策嵌入基层常规性关系网络中进行关系动员,亦即建构"结构-利益-关系之网",政策相关主体嵌入其中并受到网络的制约,最终实现主体整合和政策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策执行 散煤回收 结构—利益—关系之网
原文传递
作为隐喻的“建筑”——艾伟长篇小说《镜中》的精神图像
3
作者 程德培 《中国文学批评》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8-46,M0003,M0004,共11页
艾伟的长篇小说《镜中》在当代文学创作中具有独特的意义。小说中不时出现的庄润生作为建筑设计师的介绍、铺陈和追求,构成了一条叙事副线,也是作品一条不可或缺的隐喻线,作为隐喻的“建筑”从空间地理体现了作者的意图。以隐喻的建筑... 艾伟的长篇小说《镜中》在当代文学创作中具有独特的意义。小说中不时出现的庄润生作为建筑设计师的介绍、铺陈和追求,构成了一条叙事副线,也是作品一条不可或缺的隐喻线,作为隐喻的“建筑”从空间地理体现了作者的意图。以隐喻的建筑为线索进行文本细读,可以看出作品具有丰富的外在形式和多层心理内涵,在与中外文学相关思考的比较中,作品形式与内涵间互相勾连的深层结构之网逐渐显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隐喻 精神图像 补偿机制 结构之网 景观地平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