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结构二重性”视域下的学科交叉融合:理想类型、现实挑战与“意外后果”
1
作者 张洋磊 黄亚苹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9-86,共8页
基于“结构二重性”理论,引入“理想类型”概念工具,建构了学科交叉融合结构的理想类型——“外驱发展型结构”、“内驱建设型结构”、“外驱维持型结构”和“内驱悬浮型结构”。当前的学科交叉融合实践偏离了“内驱建设型结构”的理想... 基于“结构二重性”理论,引入“理想类型”概念工具,建构了学科交叉融合结构的理想类型——“外驱发展型结构”、“内驱建设型结构”、“外驱维持型结构”和“内驱悬浮型结构”。当前的学科交叉融合实践偏离了“内驱建设型结构”的理想模式,存在学科交叉融合形式化、监督考核方的反思性监控过强、学科交叉融合建设者策略性选择并异化学科交叉融合过程的现实挑战,出现多元行动者在反复再生产中推动并维持以形式化和学科化为表征的“悬浮型”次生结构的“意外后果”。深入推动学科交叉融合,亟须在“内生性制度创新”引导下,以创建新型组织形式为依托,创新管理体系为载体,营造学科交叉生态为基础,优化评价体系为导向,培育“内驱建设型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科交叉融合 理想类型 结构二重性 意外后果
下载PDF
诠释社区场域的政社合作:绩效式授权与取信式参与——基于结构二重性视角的行动-结构分析
2
作者 张煜婕 张圣 《学习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12-122,共11页
绩效式授权与取信式参与是社区场域中政社合作关键现象。既有制度理论研究尚未从结构能动性层面解构政社合作关系特征,故引入“结构二重性”视角,提出社区二重性结构中存在着绩效式授权与取信式参与的政社合作。深究其里,发现政社合作... 绩效式授权与取信式参与是社区场域中政社合作关键现象。既有制度理论研究尚未从结构能动性层面解构政社合作关系特征,故引入“结构二重性”视角,提出社区二重性结构中存在着绩效式授权与取信式参与的政社合作。深究其里,发现政社合作缘起于理性化、反思性以及合作动机作用,从而实现结构改造;政社合作动力机制在于时空因素促使政社双方以展示互惠善意的方式合作,从而以最小交易成本满足双方发展目标;政社合作特质表现为行政层级制驱使政府压力传导、实用主义思维作用项目绩效依赖,以及社会组织在“管家”角色中产生的取信导向。作为理性行动者,政府与社会组织形成“施压-取信”合作机理。政府间接实践自身对结构改造的同时,社会组织也在积极寻求自主行动空间。因此,绩效式授权与取信式参与将会在社区场域中长期存在并不断演化。这就为社区政社合作现象提供了新的理论解读和现实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绩效式授权 取信式参与 结构二重性
下载PDF
试述句法结构二重性理论
3
作者 周国光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34-37,共4页
在由实词和实词组合成的句法结构中,同时并存着语法结构和语义结构两种结构关系;因而句中的实词也同时具有语法性质和语义性质。这种二重性使句子在语义上的陈述功能更加完备。
关键词 句法结构 句法结构二重性 句法结构二重性理论
下载PDF
基于实践活动的使动性和制约性——吉登斯结构二重性学说述议 被引量:11
4
作者 周志山 许大平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5期65-69,共5页
吉登斯的结构二重性学说是在对经典社会理论中的基本问题 ,即个体与社会、人与结构、主体和客体之关系所持的二元论的正统共识进行批判性解构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结构化理论旨在瓦解对上述关系作抽象对立的理论立场 ,确认人 (行动者 )的... 吉登斯的结构二重性学说是在对经典社会理论中的基本问题 ,即个体与社会、人与结构、主体和客体之关系所持的二元论的正统共识进行批判性解构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结构化理论旨在瓦解对上述关系作抽象对立的理论立场 ,确认人 (行动者 )的主体能动性和社会结构的客观制约性之间的内在关联 ,其创新之处在于确立了阐释社会现象的实践活动向度。因此 ,基于实践基础上的使动性和制约性便成为理解结构二重性学说的关键。吉登斯的结构二重性学说与马克思的社会实践本体论有着十分密切的理论渊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东尼·吉登斯 结构化理论 结构二重性学说 社会实践本体论 使动性 制约性 实践活动 反实证主义 功能主义 结构主义
下载PDF
结构二重性理论视野下超大型城市义务教育发展逻辑——以上海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刘耀明 翁伟斌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8-22,共5页
本文试运用吉登斯的结构二重性理论,结合上海义务教育的基本情况,分析超大型城市义务教育发展的结构性逻辑,并认为其旧的逻辑是以资源竞争为主,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共享经济的初露端倪,超大型城市义务教育的发展逻辑将转变为以分享为主... 本文试运用吉登斯的结构二重性理论,结合上海义务教育的基本情况,分析超大型城市义务教育发展的结构性逻辑,并认为其旧的逻辑是以资源竞争为主,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共享经济的初露端倪,超大型城市义务教育的发展逻辑将转变为以分享为主,以竞争为辅。这就需要进行规则重构,使新的行动成为可能;要通过资源混合配置来使学校取长补短,优势互补,促进学校共同发展;要通过政府和学校的行动创新来促进资源的分享、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最终走向共享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大型城市 结构二重性理论 义务教育
下载PDF
结构二重性理论视野下的代际不平等关系 被引量:2
6
作者 赵凌云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06年第3期12-15,共4页
现阶段浙江农村家庭普遍存在老年人居弱势的代际不平等关系。在结构二重性理论视野下,代际不平等关系是通过代际互动的反思性行动流得以实现的。传统的代际互惠模式———父为子建家,子为父养老,是反思性监控的规则背景。然而这一旧有... 现阶段浙江农村家庭普遍存在老年人居弱势的代际不平等关系。在结构二重性理论视野下,代际不平等关系是通过代际互动的反思性行动流得以实现的。传统的代际互惠模式———父为子建家,子为父养老,是反思性监控的规则背景。然而这一旧有结构条件下父母的付出却导致了行动的意外后果。在资源稀缺的结构性条件制约下,大多数老年父母只能默认现状;但是中年父母却作出了不同选择,这种选择有可能促成新型的代际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际关系 结构二重性 互惠模式 反思性行动流
下载PDF
家庭医生履约的结构二重性理论范式构建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娜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812-814,838,共4页
家庭医生低履约现象是我国现阶段的突出问题,其履约动因不明晰,Giddens的结构二重性理论能解释行为者动因。文章拟构建家庭医生履约结构二重性理论范式,剖析家庭医生履约"结构-行为"二重性,探寻家庭医生履约动因,为研究家庭... 家庭医生低履约现象是我国现阶段的突出问题,其履约动因不明晰,Giddens的结构二重性理论能解释行为者动因。文章拟构建家庭医生履约结构二重性理论范式,剖析家庭医生履约"结构-行为"二重性,探寻家庭医生履约动因,为研究家庭医生低履约问题提供理论依据,为有关部门制定促进家庭医生履约的政策与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医生 履约 结构二重性
下载PDF
结构二重性视角下“村改居”社区乡村结构再生产——基于陕西省L社区的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贺芒 方丽婷 《社科纵横》 2022年第6期81-88,共8页
“村改居”社区作为城乡一体化的衍生物,其治理有效对新型城镇化以及基层治理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结构二重性理论,以L社区为例,分析留存于“村改居”社区的乡村结构的约束性与能动性,具体阐述社区行动主体如何从认知障碍到认知调适后逐... “村改居”社区作为城乡一体化的衍生物,其治理有效对新型城镇化以及基层治理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结构二重性理论,以L社区为例,分析留存于“村改居”社区的乡村结构的约束性与能动性,具体阐述社区行动主体如何从认知障碍到认知调适后逐渐适应社区,并利用乡村结构不断推动社区资源再造与规则重塑,以及再造的社区新结构反作用于行动主体的全过程。实现“村改居”社区乡村结构再生产的关键在于发挥行动主体的能动性,发动关键群众、提供活动平台以及利用情面规则重塑文明生活秩序与情感治理规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改居”社区 结构二重性 乡村结构 资源再造 规则重塑
下载PDF
组织学习实践的结构二重性分析
9
作者 蒋莹 杨忠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75-278,共4页
基于安东尼.吉登斯的结构二重性理论,阐释了个体学习与组织学习之间的关系。并由此说明,从行动者的学习实践出发,研究学习的社会文化建构过程,是整合个体学习和组织学习的研究思路,并将会引领组织学习和知识创新研究的新发展。
关键词 个体学习 组织学习 结构二重性 实践
下载PDF
结构二重性:微博空间中行为与结构的互构机制研究
10
作者 李先知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62-163,共2页
作为组织化实践模式的互联网,正在重新定义我们社会的各个结构维度(1)。网络已经嵌入到人们的现实生活中,并对人类的日常生活、价值观念、行为模式及社会关系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然而,互联网带来的去中心化和中心化之间存在明显... 作为组织化实践模式的互联网,正在重新定义我们社会的各个结构维度(1)。网络已经嵌入到人们的现实生活中,并对人类的日常生活、价值观念、行为模式及社会关系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然而,互联网带来的去中心化和中心化之间存在明显张力,而两者的结构性意涵及其对网络行为的影响则是值得关注的重要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二重性 行为模式 互构 空间 社会关系 去中心化 网络行为 结构维度
下载PDF
关于“结构二重性”的反思
11
作者 张旭红 曹一轩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66-171,共6页
“结构二重性”自提出之日起一直被学界视为公理式的论断。它不仅是学界热议的一个重要话题,也是国内外语言学教科书上权威性的常识。然而,人类语言学和动物学的最新发现在验证了一些传统语言观客观性的同时,也颠覆了一些观念的主观性... “结构二重性”自提出之日起一直被学界视为公理式的论断。它不仅是学界热议的一个重要话题,也是国内外语言学教科书上权威性的常识。然而,人类语言学和动物学的最新发现在验证了一些传统语言观客观性的同时,也颠覆了一些观念的主观性和权威性,这其中也涉及“结构二重性”问题。“结构二重性”并非人类语言的绝对共性,而是一个统计趋势。就结构而言,人类语言的独到之处在于其有机整合句法操作与其成分要素语义操作的复杂机制。对于这一语言观的重新审视,一方面有助于更新陈旧的语言知识、纠正错误的语言观念,另一方面它还将为一些语言难解之谜的探索打开一扇天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二重性 绝对共性 统计趋势
下载PDF
从区隔排斥到互构重塑:半熟人社区居民共融研究——基于结构二重性视角下S市F街道的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艳营 叶继红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7-56,共10页
自由化、原子化的个体流动加速了半熟人社区形成。吉登斯结构二重性为社区与外来居民共融提供了理论支撑:即社区作为行动的产物也是行动的平台,行动者(外来居民)从最初的自我身份区隔到通过主体身份重塑适应社区,并在重塑过程中推动社... 自由化、原子化的个体流动加速了半熟人社区形成。吉登斯结构二重性为社区与外来居民共融提供了理论支撑:即社区作为行动的产物也是行动的平台,行动者(外来居民)从最初的自我身份区隔到通过主体身份重塑适应社区,并在重塑过程中推动社区排斥性规则的重构及社区资源的再造;再造的社区新结构又反作用于行动者,完成行动者与结构的互构重塑实现半熟人社区居民共融。而实现半熟人社区居民从区隔排斥到互构共融关键在于国家政策保障、交往互动渠道的畅通及社区居民间不断增强的彼此认同感。作为城乡居民融合的缩影,半熟人社区居民共融对我国城乡社会共融具有一定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二重性 半熟人社区 居民 区隔排斥 互构共融
下载PDF
结构二重性理论视角下旅游目的地的信任建构——基于凤凰古城的案例 被引量:7
13
作者 孙九霞 庞兆玲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78-85,共8页
在流动性加剧的现代风险社会,信任是社会整合的基本前提。民族旅游地作为重新理解现代社会信任建构的透镜,其信任建构过程及其动因亟待探寻。研究从“结构-行动”的视角切入,以凤凰古城为案例地,基于“规则-行动策略-信任生成”的分析框... 在流动性加剧的现代风险社会,信任是社会整合的基本前提。民族旅游地作为重新理解现代社会信任建构的透镜,其信任建构过程及其动因亟待探寻。研究从“结构-行动”的视角切入,以凤凰古城为案例地,基于“规则-行动策略-信任生成”的分析框架,系统地讨论旅游者目的地信任的动态生成过程及其内在逻辑。研究认为,旅游者对民族旅游地先后建构起情感、行为和认知的流变性信任。在旅游想象、旅游体验和旅游追忆的不同阶段,旅游者先后基于自我认同、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原则,生成了动态演化的目的地信任建构。本体安全感的结构性生产与再生产是游客对民族旅游地信任动态演化之内在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地信任 结构二重性 情感信任 行为信任 认知信任 凤凰古城
下载PDF
结构二重性理论视角下湖南省大学生返乡创业问题分析与政策建议
14
作者 喻琨 刘国祥 +2 位作者 彭文武 陈国生 张海兵 《职业教育(汉斯)》 2022年第3期242-247,共6页
返乡创业是大学生创业、就业中的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本文从行动和结构的交织角度出发,通过对来自湖南省6所地方高校的36名湖南不同地区的农村籍大学生进行深度访谈,归纳出影响湖南省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创业的社会经济因素主要:返乡创业... 返乡创业是大学生创业、就业中的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本文从行动和结构的交织角度出发,通过对来自湖南省6所地方高校的36名湖南不同地区的农村籍大学生进行深度访谈,归纳出影响湖南省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创业的社会经济因素主要:返乡创业人数偏少、缺乏相应创业能力、返乡创业的优惠政策落地困难、创业教育体系针对性不足、农村的创业环境有待加强,进而提出促进湖南省大学生返乡创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二重性理论 农村籍在校大学生 返乡创业 影响因素 对策
下载PDF
意外后果:制度德育的美丽风险——一种结构二重性的视角 被引量:1
15
作者 崔永波 《教育科学论坛》 2022年第16期76-80,共5页
现代人时时刻刻处于制度的约束和规范之中。对于德育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来说,制度能不能育德,以及制度如何育德成为重要的研究命题。站在学生角度,从社会学中的结构二重性视角出发,学校制度对学生来说具有“制约性”和“使动性”,在此基... 现代人时时刻刻处于制度的约束和规范之中。对于德育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来说,制度能不能育德,以及制度如何育德成为重要的研究命题。站在学生角度,从社会学中的结构二重性视角出发,学校制度对学生来说具有“制约性”和“使动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学生作为制度德育行动者的行动逻辑以及所引发的“意外后果”。由学生行动所引发的“意外后果”,即“制度判断代替道德判断”“制度共建助力道德成长”“学生主权消解学校权威”,对于制度德育来说是美丽的风险,需要教育者在实践中提升风险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德育 结构二重性 意外后果 风险
下载PDF
吉登斯“结构二重性”在社会行动和制度中的实践应用
16
作者 才丽莉 《商业文化》 2011年第10X期366-367,共2页
吉登斯的结构二重性理论具有深厚的马克思思想底蕴,这一理论是以马克思思想中的实践理论贯彻始终的,这里我们将从社会行动与社会制度两个方面考察其对于这种"二重性"的运用,并进一步探讨其中所蕴含的马克思思想意蕴。
关键词 结构二重性 社会行动 社会制度
下载PDF
结构二重性视角下“互联网失忆”的形塑路径及其规制
17
作者 杨倩云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3期29-35,共7页
“互联网失忆”是指在网络空间中引发关注的事情销声匿迹、引起争议的事件不了了之甚至再次发生。该现象不仅是互联网在迅猛发展的同时所暴露的病症之一,还改变着集体记忆的书写方式,威胁着社会认同的培育。依托结构二重性视角,基于舆... “互联网失忆”是指在网络空间中引发关注的事情销声匿迹、引起争议的事件不了了之甚至再次发生。该现象不仅是互联网在迅猛发展的同时所暴露的病症之一,还改变着集体记忆的书写方式,威胁着社会认同的培育。依托结构二重性视角,基于舆论结果导向的类型学划分剖析“互联网失忆”的形塑路径发现,非负面舆论事件的失忆形塑在于记忆的生物属性与网络运行结构间的张力,负面舆论事件的失忆形塑基于行动与结构的双向互构,并遵循事件曝光、发酵、暂息的阶段性演变方式。针对不同的形塑路径,需采取“在深度思考的自我规制中补齐生物性短板”“在合理构造中破解行动与结构的僵化循环”这样差异性的规制手段,以期为治理“互联网失忆”提供智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社会学 互联网失忆 结构二重性 负面舆论事件
下载PDF
结构二重性视角下乡村新内生发展模式研究综述
18
作者 安丰平 高金龙 +1 位作者 朱欣怡 张溪彧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865-1877,共13页
乡村地区的螺旋式衰落逐渐成为全球乡村发展面临的共同挑战,而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乡村发展模式的选择。论文系统梳理回顾了乡村发展模式的演替过程,认为乡村新内生发展模式根植于地方又面向外部,能够实现“上下联动、内外共生”,更... 乡村地区的螺旋式衰落逐渐成为全球乡村发展面临的共同挑战,而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乡村发展模式的选择。论文系统梳理回顾了乡村发展模式的演替过程,认为乡村新内生发展模式根植于地方又面向外部,能够实现“上下联动、内外共生”,更符合新时代乡村发展内涵,展示出较强的综合性和整体性,为当下乡村发展研究提供了新视角。基于结构二重性视角构建乡村新内生发展模式的实证框架,重点总结了乡村新内生发展模式在主体与网络层面的主要实证研究,指出现有研究仍无法解决特定现实命题和理论命题上的操作性问题,缺少系统性行动框架指引;因此未来可从多学科视角展开乡村新内生发展的行动框架及评价研究,探索乡村新内生发展的差异化转型路径及机制,以便更好地指导乡村地理学者推进乡村新内生发展,实现乡村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转型 新内生发展 结构二重性 乡村振兴 文献综述
原文传递
“结构二重性”视域下的学科交叉融合:理想类型、现实挑战与“意外后果”
19
作者 张洋磊 《国内高等教育教学研究动态》 2024年第11期11-11,共1页
一、问题提出。本研究借鉴安东尼·吉登斯(Anthony Giddens)的“结构二重性”理论,考察学科交叉融合过程中既有结构对相关行动者的结构性约束,以及行动者行动何以塑造学科交叉融合结构。为厘清学科交叉融合中相关行动者与结构互动... 一、问题提出。本研究借鉴安东尼·吉登斯(Anthony Giddens)的“结构二重性”理论,考察学科交叉融合过程中既有结构对相关行动者的结构性约束,以及行动者行动何以塑造学科交叉融合结构。为厘清学科交叉融合中相关行动者与结构互动的复杂情况,同时引人韦伯(MaxWeber)的“理想类型”概念工具,运用二维象限分析方法分析学科交叉融合理想类型,进而对学科交叉融合发展难题及其生成机制进行深入剖析,以期为我国高校推进学科交叉融合提供理论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科交叉融合 结构二重性 理想类型 意外后果 象限分析 既有结构 现实挑战 研究借鉴
原文传递
中、泰南传佛教音乐的结构二重性比较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董宸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2-58,共17页
中、泰南传佛教音乐的结构二重性,是将时、空视为其表演实践的构成部分,从时间的历时意识出发看其音乐系统所表现出的共时结构性特征。因此共时结构既是历时的中介,也是历时的结果。从这种意义上说,中国和泰国的南传佛教音乐作为记忆的... 中、泰南传佛教音乐的结构二重性,是将时、空视为其表演实践的构成部分,从时间的历时意识出发看其音乐系统所表现出的共时结构性特征。因此共时结构既是历时的中介,也是历时的结果。从这种意义上说,中国和泰国的南传佛教音乐作为记忆的痕迹,具体体现在各种仪式实践中,而对中国和泰国南传佛教音乐进行比较,也就可以将其音乐特征的异同纳入结构系统的组织方式当中。因此,文章尝试通过南传佛教音乐“纪念碑式时间”和“社会时间”这两种历史时间,对应音乐结构的空间表达构成,即文化亲昵的近似与矛盾,从而与中、泰南传佛教音乐外显的异、同关系形成结构系统的同构,从深层归因的层面,真正解读其二重性的结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音乐 泰国音乐 南传佛教音乐 结构二重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