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元话语标记与文本自互文--互文视角中的篇章结构 被引量:11
1
作者 马国彦 《当代修辞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1-31,共11页
从话语分层和言语行为的角度观察,互文是元话语和基本话语之间的层次关系的体现。文本结构是由它互文和自互文共同支撑起来的。由于元话语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经受一定程度的语法化而规约为形式简短的标记形式——元话语标记,因此着眼于... 从话语分层和言语行为的角度观察,互文是元话语和基本话语之间的层次关系的体现。文本结构是由它互文和自互文共同支撑起来的。由于元话语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经受一定程度的语法化而规约为形式简短的标记形式——元话语标记,因此着眼于文本的结构面貌和组织格局,本文主要讨论了元话语标记作为主文本,接纳发话者自己的话语为互文本的自互文结构,并结合具体语例分析了自互文结构的三种类型:明示主观情态自互文、明示人际互动自互文和明示话语组织方式自互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话语 元话语标记 结构类型
下载PDF
大江健三郎《新人啊,醒来吧!》的后人文主义启示
2
作者 许金龙 许若文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6-114,共9页
《新人啊,醒来吧!》是大江健三郎于1982年至1983年间相继创作并发表的7篇短篇小说之合集,也是大江文学中最具自传色彩的虚构作品之一。这些短篇虽以松散的时序和主题排布书中,叙事线索却呈现为交织错落的互文结构,看似琐碎的日常经由布... 《新人啊,醒来吧!》是大江健三郎于1982年至1983年间相继创作并发表的7篇短篇小说之合集,也是大江文学中最具自传色彩的虚构作品之一。这些短篇虽以松散的时序和主题排布书中,叙事线索却呈现为交织错落的互文结构,看似琐碎的日常经由布莱克诗句相互勾联,逐渐浮现为渗透着国际政治、日本战后文化和边地神话的细密网络。7篇故事的篇名和章节中所引布莱克的诗句,均采自日本翻译家梅津济美所译《布莱克全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江健三郎 自传色彩 布莱克 大江 结构 叙事线索 后人主义 新人
下载PDF
"互文结构"与"知人论世"——《拿来主义》解读的两个问题 被引量:1
3
作者 李玉山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6-48,共3页
杂文的"文艺性"强调"笔法灵活",但无论怎么"灵活",都不能违背谈论、阐释、分析问题最基本的"事理逻辑",以"互文结构"解析《拿来主义》理据上难以立足。"知人论世"不可泛化... 杂文的"文艺性"强调"笔法灵活",但无论怎么"灵活",都不能违背谈论、阐释、分析问题最基本的"事理逻辑",以"互文结构"解析《拿来主义》理据上难以立足。"知人论世"不可泛化,杂文所涉及的社会背景就在文本之中,要能够从丈本中挖掘背景信息,从而回到历史现场,身临杂文家所面对的社会现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 知人论世 《拿来主义》 解读
下载PDF
孙犁作品中的互文现象阐释 被引量:1
4
作者 刘佳慧 《科学.经济.社会》 2014年第2期171-174,共4页
孙犁作品中存在着较为复杂的互文现象,他经常把一个故事反复书写,创作前后传等姊妹篇,或围绕同一个人物形象、同一个场面结构设计系列"串烧"文本。利用互文手法进行创作,既可以多声部、曲折委婉地表达出时代风云的画外音,也... 孙犁作品中存在着较为复杂的互文现象,他经常把一个故事反复书写,创作前后传等姊妹篇,或围绕同一个人物形象、同一个场面结构设计系列"串烧"文本。利用互文手法进行创作,既可以多声部、曲折委婉地表达出时代风云的画外音,也可以随着时间的沉潜不断完善作品和人物。本文将从主题互文、人物互文、结构互文三个角度探讨孙犁作品中的互文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犁 主题 人物 结构互文
下载PDF
元语篇与文学评论语篇的互动关系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祝克懿 《当代修辞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10,共10页
借鉴互文理论考察文学评论语篇与文学作品元语篇之间的互文结构关系,有助于更好地归结文学评论语篇的语体范式,探索其生成动因和结构规律性。已有的研究视文学作品元语篇和文学评论语篇为各自独立的、具有线性特征的结构整体,而注入互... 借鉴互文理论考察文学评论语篇与文学作品元语篇之间的互文结构关系,有助于更好地归结文学评论语篇的语体范式,探索其生成动因和结构规律性。已有的研究视文学作品元语篇和文学评论语篇为各自独立的、具有线性特征的结构整体,而注入互文理念的语篇研究则视之为互动共生、具有立体多向空间关系的互文结构体。这种互文结构体是以对话关系为基础,由"述"核心板块和"评"延伸板块共组的有机统一体,其语体范式以语体交叉渗透为结构表征。而由此展开的语篇分析为过去主要从主题思想、人物形象、故事情节、艺术成就等方面进行内容分析的文学评论增加了理性色彩和形式分析要素,揭示了评论语篇与元语篇之间求本溯源所形成的结构重写与推陈出新的互动关系、共现关系、解构关系和建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语篇 学评论语篇 板块 语体范式结构
下载PDF
遗民情结与文人兰花诗画传统的图-文互文性解读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兴成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17-126,191,192,共11页
兰花是中国古代诗画中反复出现的文学意象与文化符号。自宋以来,兰花成为文人画的一个重要题材,相应产生了大量以兰花为题的题画诗。特别是那些遗民画家和失意文人,兰花几乎成为他们书写自我、抚慰精神创伤、超越现实政治、寄托文化情... 兰花是中国古代诗画中反复出现的文学意象与文化符号。自宋以来,兰花成为文人画的一个重要题材,相应产生了大量以兰花为题的题画诗。特别是那些遗民画家和失意文人,兰花几乎成为他们书写自我、抚慰精神创伤、超越现实政治、寄托文化情怀的典型载体之一。他们围绕兰花创造了一系列文学母题、图像模式和思想结构,在以往以文字为系统表达形式之外,赋予了另一个以图像为核心的新系统,将孔子"空谷幽兰"和屈原"香草美人"的思想和情感表现传统与意义再生产机制推向了新的阶段。可以通过具体的兰花诗画作品,从图-文互文性角度梳理、解读这些审美、思想与意义系统,探讨其中蕴含的复杂的遗民情结、儒家人格理想与超越性精神,这是一条进入中国古代文人心灵和历史世界的通幽曲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花 遗民情结 图-结构 赵孟坚 郑所南 赵孟瞓 八大山人 石涛 金农
下载PDF
张振玉《京华烟云》翻译中的互文性处理 被引量:1
7
作者 吕云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6期106-107,共2页
翻译活动本身就是一种互文性活动,译者在翻译实践中要理解原文中互文性内容的意义,然后将其传译到目的语中。译者张振玉在翻译《京华烟云》时,还原了林语堂英文原作中的互文内容,不仅忠实地传达了文化意义,同时创造性地运用了四字结构... 翻译活动本身就是一种互文性活动,译者在翻译实践中要理解原文中互文性内容的意义,然后将其传译到目的语中。译者张振玉在翻译《京华烟云》时,还原了林语堂英文原作中的互文内容,不仅忠实地传达了文化意义,同时创造性地运用了四字结构和小说体例形式上的改造,提高了译本在中国读者中的接受度,成功地拉近了读者与原作的距离,使得这一译本广为流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华烟云》 习语 学暗指 结构
下载PDF
张振玉《京华烟云》中的互文性处理
8
作者 吕云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6期65-67,共3页
互文性在翻译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译者张振玉在翻译《京华烟云》时充分理解了其英文原作中的互文现象并把他们还原为中文,分为原作中的中国习语的还原和文学引语主要是《庄子》引语的还原,此外,译者还创造性地运用中文中的结构性互... 互文性在翻译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译者张振玉在翻译《京华烟云》时充分理解了其英文原作中的互文现象并把他们还原为中文,分为原作中的中国习语的还原和文学引语主要是《庄子》引语的还原,此外,译者还创造性地运用中文中的结构性互文性对译文做了处理,包括中国传统小说体例的运用和汉语四字结构的使用,使中文译文更符合中国读者的习惯和心理,增加其在中国读者中的接受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华烟云》 习语 学暗指 结构
下载PDF
文本是符号的游戏——纳博科夫《微暗的火》形式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王祖友 陈世丹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00-105,共6页
美国俄裔文体学家和小说家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在文学创作中十分讲究全篇的文体结构,在细节上精雕细刻,在叙事上大胆探索,玩弄语言游戏,追求一种具有异常复杂性和迷惑性的艺术境界,邀请读者参与创作,否则作品意义不明。在小说《微... 美国俄裔文体学家和小说家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在文学创作中十分讲究全篇的文体结构,在细节上精雕细刻,在叙事上大胆探索,玩弄语言游戏,追求一种具有异常复杂性和迷惑性的艺术境界,邀请读者参与创作,否则作品意义不明。在小说《微暗的火》中,希德的诗与金保特的散文注释构成一种互文结构,表现了世界中相互作用与相互沟通的主题,也表现出艺术与生活之间、想象与现实之间的张力。同时,希德的诗与金保特的散文注释也构成了一种后现代语言游戏,它表明作者并不创造意义,因为作品没有所谓的原意,意义也不是作品现存的,必须无止境地在文本之外去寻求,每篇文本都必须置于更多的文本之中才能产生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与散 结构 语言游戏 纳博科夫 《微暗的火》
下载PDF
诗歌与注释构成的互文结构和语言游戏
10
作者 陈世丹 张亚丽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32-137,共6页
美国著名后现代主义小说家纳博科夫在文学创作中十分讲究全篇的文体结构,在细节上精雕细刻,在叙事上大胆探索,追求一种具有异常复杂性和迷惑性的艺术境界。在他的小说《微暗的火》中,希德的诗与金保特的注释不仅构成一种互文结构,表现... 美国著名后现代主义小说家纳博科夫在文学创作中十分讲究全篇的文体结构,在细节上精雕细刻,在叙事上大胆探索,追求一种具有异常复杂性和迷惑性的艺术境界。在他的小说《微暗的火》中,希德的诗与金保特的注释不仅构成一种互文结构,表现世界中相互作用与相互沟通的主题以及艺术与生活之间、想象与现实之间的张力,而且构成一种后现代语言游戏,表明作者并不创造意义,因为作品没有所谓的原意,意义也不是作品现存的,每篇文本都必须置于更多的文本之中才能产生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与注释 结构 语言游戏
原文传递
马克思文论话语的互文结构 被引量:2
11
作者 孙文宪 《华中学术》 2020年第1期9-17,共9页
马克思对文学艺术问题的阐释往往夹杂在阐述非文艺问题的其他论述,特别是政治经济学的论述之中。这些看似与文学艺术没有直接关系的经济学或哲学论述,实际上构成了理解其文论话语的知识语境,形成了其文论话语特有的互文结构。本文从文... 马克思对文学艺术问题的阐释往往夹杂在阐述非文艺问题的其他论述,特别是政治经济学的论述之中。这些看似与文学艺术没有直接关系的经济学或哲学论述,实际上构成了理解其文论话语的知识语境,形成了其文论话语特有的互文结构。本文从文本约定性角度指出,正是这种互文结构给马克思的文艺思想赋予了极其深厚的意涵。把握这种互文结构,对深入理解马克思的文艺思想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论话语 本约定性 结构
原文传递
马克思文论话语的互文结构
12
作者 孙文宪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2020年第11期52-53,共2页
准确理解马克思的文论话语,是把握、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基础,但是许多研究者把马克思的文论话语视为语意单一的文本,认为仅根据话语本身的语意即可把握马克思的文艺思想,实际上却极大地限制了对其文论话语丰富意涵的深度理解。
关键词 论话语 马克思主义艺理论 结构 艺思想 深度理解 语意 运用和发展
原文传递
大江健三郎《新人啊,醒来吧!》的后人文主义启示
13
作者 许金龙 许若文 《新华文摘》 2024年第18期92-94,共3页
《新人啊,醒来吧!》是大江健三郎于1982年至1983年间相继创作并发表的7篇短篇小说之合集,也是大江文学中最具自传色彩的虚构作品之一。这些短篇虽以松散的时序和主题排布书中,叙事线索却呈现为交织错落的互文结构,看似琐碎的日常经由布... 《新人啊,醒来吧!》是大江健三郎于1982年至1983年间相继创作并发表的7篇短篇小说之合集,也是大江文学中最具自传色彩的虚构作品之一。这些短篇虽以松散的时序和主题排布书中,叙事线索却呈现为交织错落的互文结构,看似琐碎的日常经由布莱克诗句相互勾联,逐渐浮现为渗透着国际政治、日本战后文化和边地神话的细密网络。7篇故事的篇名和章节中所引布莱克的诗句,均采自日本翻译家梅津济美所译《布莱克全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江健三郎 自传色彩 布莱克 大江 结构 叙事线索 后人主义 新人
原文传递
“表意的猴子”:论盖茨的修辞性批评理论 被引量:6
14
作者 习传进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5期1-5,10,共6页
当代美国非裔文学批评家亨利.路易斯.盖茨的修辞性批评理论认为,美国非裔文学批评应产生于美国非裔文学自身的传统,它与西方文论形成对话与互动;黑人表意是一种修辞游戏,“修辞性命名”、“互文修正性结构”和双声语是黑人文本的典型修... 当代美国非裔文学批评家亨利.路易斯.盖茨的修辞性批评理论认为,美国非裔文学批评应产生于美国非裔文学自身的传统,它与西方文论形成对话与互动;黑人表意是一种修辞游戏,“修辞性命名”、“互文修正性结构”和双声语是黑人文本的典型修辞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盖茨 修辞性批评 修正性结构 双声语
下载PDF
论《乐记》本体论与宇宙论同构的礼乐意义阐释
15
作者 刘进 《临沂大学学报》 2013年第3期28-32,共5页
《乐记》从本体论的角度将人的情理诠释为礼乐的本源意义。《乐记》礼乐意义论的诠释逻辑是在以宇宙论赋予礼乐神圣意义的同时又把天道还原为人的情理。这种本体论与宇宙论的互文结构的阐释逻辑具有双重原因,即儒家"述而不作"... 《乐记》从本体论的角度将人的情理诠释为礼乐的本源意义。《乐记》礼乐意义论的诠释逻辑是在以宇宙论赋予礼乐神圣意义的同时又把天道还原为人的情理。这种本体论与宇宙论的互文结构的阐释逻辑具有双重原因,即儒家"述而不作"的阐释学传统与天人合一的思维方式。礼乐意义的情理内涵反映了礼乐本身的实践精神和超越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乐意义 天道 情理 结构
下载PDF
An Analysis of the Architectures in Hardy' s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16
作者 GUO Miao-miao WANG Qiu-sheng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18年第3期351-358,共8页
Bom in a family whose last four generations shared master-mason tradition, architect used to be a natural career for Thomas Hardy. Although Hardy chose to devote to literature at last, he was never fully away from thi... Bom in a family whose last four generations shared master-mason tradition, architect used to be a natural career for Thomas Hardy. Although Hardy chose to devote to literature at last, he was never fully away from this field. The traces could be found in many of his literary works with many evidences, including his masterpiece,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eanings of the architectural elements employed in this novel, which are related to Hardy's own concern over church restoration movement in the Victorian Age, the arrangement of plot and the interaction with the charact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omas Hardy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ARCHITECTURE
下载PDF
“杨生”晓梦迷“甲骨”——论陈河的《甲骨时光》
17
作者 孙良好 鲍良兵 《中国文学批评》 2017年第4期148-154,共7页
旅加华裔作家陈河着眼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安阳考古和古老的殷墟文明,在时间的回溯和空间的流转中,通过非凡的想象演绎了精彩又意味深长的"甲骨时光"。小说通过充满隐喻的互文结构、古今呼应的"有情历史"和天人感应... 旅加华裔作家陈河着眼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安阳考古和古老的殷墟文明,在时间的回溯和空间的流转中,通过非凡的想象演绎了精彩又意味深长的"甲骨时光"。小说通过充满隐喻的互文结构、古今呼应的"有情历史"和天人感应的现代映射,以杨鸣条和贞人大犬这两个文化守夜人为中心,生动呈现了乱世时空中那段曲折的考古经历和古老神秘的殷商文化,表达了作者对那个特殊年代中国考古学者和作为中华文明源头之一的殷商文化的深厚敬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骨时光》 结构 有情历史 天人感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