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中西部山前构造变形结构分带模式与油气 被引量:13
1
作者 徐旭辉 方成名 +3 位作者 刘金连 赵利 陆建林 黄泽光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79-790,820,共13页
复合大陆内部的山前冲断特征及其结构分带研究是探索山前带油气富集分布规律的有效方法。通过对中国中西部地区主要山前带深部地质结构与沉积盖层构造变形特征的分析,认为陆内山前冲断变形受控于不同层次的滑脱层、复合陆块空间几何形... 复合大陆内部的山前冲断特征及其结构分带研究是探索山前带油气富集分布规律的有效方法。通过对中国中西部地区主要山前带深部地质结构与沉积盖层构造变形特征的分析,认为陆内山前冲断变形受控于不同层次的滑脱层、复合陆块空间几何形态与位置。复合陆内山前冲断是在板块边缘构造挤压应力作用下,由造山楔向盆地方向沿不同深度的滑脱层发生阶梯式拆离冲断引起的构造形变。基于此认识,建立了以“主滑脱层深度为主、兼顾变形样式”为原则的复合陆内山前冲断变形4分带模式,即复合陆内山前冲断变形由古造山带向盆地依次划分出厚皮带、过渡带、薄皮带,其中过渡带又可划分为过渡Ⅰ带和Ⅱ带。变形带在变形构造层、构造样式、断层破裂机制、褶皱方式、断层相关褶皱原理与几何学模式等方面均具有各自独特的特征。陆内冲断变形带结构类型与油气聚集成藏有明显的关联响应:规模油气发现主要分布在过渡带;过渡Ⅰ带多为残留或调整型油气藏,成藏过程具有边聚集、边调整的特点,带内前缘油气相对富集;过渡Ⅱ带以晚期成藏为主,断裂形态及其与盖层的匹配样式是油气成藏富集的关键,带内中部是油气富集相对有利部位。中西部山前厚皮构造向薄皮构造转换的过渡部位是山前地震勘探技术攻关与勘探部署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分带 过渡带 油气响应 油气分布 山前冲断 中国中西部
下载PDF
胶南-荣成碰撞带的结构分带 被引量:3
2
作者 王沛成 《华南地质与矿产》 CAS 1999年第2期43-46,共4页
通过对碰撞带内高压麻粒岩带和深大断裂带等的研究,以高压麻粒岩带为界将碰撞造山带分为两带;其南东侧为内带,是两板块因碰撞形成的夹持于其间的挤压隆起带,带内岩系发生强烈的韧性变形和含有大量的榴辉岩、超基性岩等深源包体;其北西... 通过对碰撞带内高压麻粒岩带和深大断裂带等的研究,以高压麻粒岩带为界将碰撞造山带分为两带;其南东侧为内带,是两板块因碰撞形成的夹持于其间的挤压隆起带,带内岩系发生强烈的韧性变形和含有大量的榴辉岩、超基性岩等深源包体;其北西侧为外带,是受板块碰撞强烈影响、紧邻内带的板块边缘活动带,带内岩系以发生相对较弱的面理化且与碰撞带走向一致的韧性变形为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碰撞造山带 结构分带 线性构造 高压麻粒岩带 深大断裂带
下载PDF
四带球罐的一种新型分带结构 被引量:2
3
作者 耿永丰 李永泰 +3 位作者 顾永干 黄金国 冯帅将 王林 《石油化工设备》 CAS 2008年第2期29-31,共3页
四带球罐的分带结构有温带和赤道带的材料利用率较低、焊缝较长、球壳板数量多以及温带与赤道带焊缝距支柱盖近等缺点。依据足瓣式球罐的板片布置原理,以1台5 000 m3的天然气球罐和1台3 500 m3的丙烷球罐为例,用扩展带的办法改变原有温... 四带球罐的分带结构有温带和赤道带的材料利用率较低、焊缝较长、球壳板数量多以及温带与赤道带焊缝距支柱盖近等缺点。依据足瓣式球罐的板片布置原理,以1台5 000 m3的天然气球罐和1台3 500 m3的丙烷球罐为例,用扩展带的办法改变原有温带的结构和布置,减少了球壳板数量和焊缝长度,增加了材料利用率,改善了赤道带上环缝的应力分布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带球罐 分带结构 焊缝长度 材料 利用率
下载PDF
NYF型伟晶岩岩浆-热液演化与稀有稀土金属超常富集
4
作者 饶灿 王吴梦雨 +2 位作者 王琪 张志琦 吴润秋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6-114,共9页
NYF型伟晶岩作为重要的战略性矿产资源,一直未受到广泛关注。相对于LCT型伟晶岩,NYF型伟晶岩的内部结构分带较差,极少存在区域性分带,但发育大量Nb、Y、F等矿物。铌铁矿族矿物、云母族矿物、电气石等矿物的地球化学特征能精细揭示NYF型... NYF型伟晶岩作为重要的战略性矿产资源,一直未受到广泛关注。相对于LCT型伟晶岩,NYF型伟晶岩的内部结构分带较差,极少存在区域性分带,但发育大量Nb、Y、F等矿物。铌铁矿族矿物、云母族矿物、电气石等矿物的地球化学特征能精细揭示NYF型伟晶岩的岩浆-热液演化过程,反映其演化程度。挥发分F、B、P和H_2O等不仅影响NYF型伟晶岩的结晶分异程度,对稀有稀土金属元素超常富集也起至关重要的作用。稀有稀土金属元素的富集、迁移与结晶贯穿整个NYF型伟晶岩的岩浆阶段、岩浆-热液过渡阶段以及热液阶段;高度演化的NYF型伟晶岩中,可以发生铌矿化、铍矿化、铷矿化、稀土(Y、Ce、Sc等)矿化以及锆-钍-铀矿化等。今后我国应将碱性岩-碱性花岗岩区域作为NYF型伟晶岩重点勘查区,加强NYF型伟晶岩的研究力度和指导找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分带 结晶分异 岩浆-热液演化过程 伟晶岩成因 稀有金属矿化 稀土金属矿化
下载PDF
深井高应力难采煤层上行卸压开采的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47
5
作者 蒋金泉 孙春江 +1 位作者 尹增德 张殿振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6,共6页
以新汶矿区为工程背景,深入研究了采动覆岩裂隙亚分带特征、覆岩运动与结构分带特征、上行卸压开采作用效应,建立了上行卸压开采可行程度的评价方法,论证了深井复合顶板煤层上行卸压开采的可行程度,通过应用实践根除了深井高应力难采煤... 以新汶矿区为工程背景,深入研究了采动覆岩裂隙亚分带特征、覆岩运动与结构分带特征、上行卸压开采作用效应,建立了上行卸压开采可行程度的评价方法,论证了深井复合顶板煤层上行卸压开采的可行程度,通过应用实践根除了深井高应力难采煤层的多重障碍,为上行卸压开采的可行程度判别、区域划分、开采部署提供了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井 高应力 上行卸压开采 冲击地压 覆岩结构分带
下载PDF
阿尔泰可可托海3号脉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云母和长石的矿物学研究及意义 被引量:45
6
作者 周起凤 秦克章 +2 位作者 唐冬梅 丁建刚 郭正林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3004-3022,共19页
可可托海3号脉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是阿尔泰造山带产出的规模最大的伟晶岩脉,其完美的同心环状结构分带举世闻名。云母和长石作为3号脉9个结构带的贯通性矿物,由外向内表现不同的结构和成分特征。其中,云母由白云母系列向锂云母系列演... 可可托海3号脉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是阿尔泰造山带产出的规模最大的伟晶岩脉,其完美的同心环状结构分带举世闻名。云母和长石作为3号脉9个结构带的贯通性矿物,由外向内表现不同的结构和成分特征。其中,云母由白云母系列向锂云母系列演化,白云母呈黄-绿色中细粒→白色或绿色中粗粒-巨晶→白色或绿色书状集合体→白色或绿色中粗粒-巨晶,锂云母呈玫瑰紫中细粒鳞片状或楔状集合体,BSE图像下云母表现出成分分带及不平衡和交代结构;长石主要为钾长石和钠长石,及少量斜长石,钾长石主要呈块体产出,钠长石呈细粒→叶片状→薄片状产出。本次研究通过电子探针(EMPA)和激光剥蚀等离子质谱(LA-ICP-MS)获得3号脉各结构带云母和长石的主微量成分。3号脉云母具有高Li(249×10-6~35932×10-6)、Rb(1240×10-6~22825×10-6)、Cs(35.9×10-6~13980×10-6)、Ta(13.3×10-6~447×10-6)含量、低K/Rb值(4.23~59.4)和K/Cs值(6.53~2368),钾长石具有低K/Rb值(35.4~1865),且由外向内,随K/Rb值降低,云母的Li、Rb、Cs、F、Ta含量升高,表明3号脉是一个由外向内结晶的分异演化程度较高的伟晶岩脉。另外,连续相邻结构带中云母和长石的主微量成分呈振荡变化,该现象主要受熔体不混溶过程的控制,也受矿物结晶不平衡影响,而熔体不混溶过程也是控制3号脉结构分带的机制之一。外部带(I-IV带)和内部带(V-VIII带)的云母和碱性长石在成分(FeO、Li、Rb、Cs、F、Ta含量和K/Rb值及K/Cs值)和结构(不平衡和交代结构)上具有明显差异,内部带演化程度明显加大,流体组分比例升高,表明体系由以熔体为主的阶段(外部带)进入以熔流体为主相对不稳定的阶段(外部带)。结合野外观察的证据,促使体系在IV带和V带间发生突然转变而进入熔流体阶段的是一个泄压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伟晶岩 云母 长石 化学成分 结构分带 可可托海3号脉 阿尔泰
下载PDF
LCT型伟晶岩及其锂矿床成因概述 被引量:22
7
作者 张辉 吕正航 唐勇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955-2970,共16页
花岗伟晶岩具有与低共熔花岗岩相似的矿物和化学组成,通常与高分异花岗岩具有成因联系。花岗伟晶岩划分为富Li-Cs-Ta(LCT)、富Nb-Y-F(NYF)和混合的LCT+NYF型,其中LCT型伟晶岩以过铝质,富集助熔组分(H_(2)O、F、P、B)、稀有元素(Li、Rb... 花岗伟晶岩具有与低共熔花岗岩相似的矿物和化学组成,通常与高分异花岗岩具有成因联系。花岗伟晶岩划分为富Li-Cs-Ta(LCT)、富Nb-Y-F(NYF)和混合的LCT+NYF型,其中LCT型伟晶岩以过铝质,富集助熔组分(H_(2)O、F、P、B)、稀有元素(Li、Rb、Cs、Nb、Ta、Be、Sn),极其低的Nb/Ta比值(<5)为特征。通常LCT型伟晶岩显示内部分带,主要包括边界带、壁带、中间带和核部带;此外,可能还发育交代体、层状细晶岩和晶洞。大多数LCT型伟晶岩形成与(同造山)-晚造山的过铝质S型、I型或混合的S+I型花岗岩具有成因联系。对于壳源沉积岩小比例部分熔融直接形成的伟晶岩,通常形成于伸展背景下的晚造山和造山后阶段,侵入于典型的低压角闪岩-高绿片岩相的变沉积岩中。伟晶岩外带(包括边缘带、壁带、细晶岩)中的细粒和细晶岩结构、UST(单向固结结构)是液相线过冷所致,而伟晶岩内带(中间带、核部带)中粗大矿物形成、矿物分带以及稀有金属矿物的饱和结晶是助熔组分(H_(2)O、B、P、F)、稀有金属(Li、Rb、Cs、Be、Nb、Ta)通过组成带状纯化方式在边界层聚集的结果。伟晶岩分离结晶作用的开始与液相线过冷状态密切相关,晶体成核延迟、晶体生长速率、晶体成核密度取决于液相线过冷程度(ΔT)。针对LCT型伟晶岩,已提出的稀有金属成矿机制主要有分离结晶作用、岩浆不混溶、超临界流体和组成带状纯化。对于全脉矿化锂辉石伟晶岩成因,尚不清楚是岩浆液态分离还是Li强烈分配进入流体相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成特征 结构分带 岩石成因 成矿机制 LCT型伟晶岩
下载PDF
江西九瑞矿集区硅质断裂磨砾岩带的厘定及其成岩成矿意义 被引量:5
8
作者 蒋少涌 徐耀明 +3 位作者 周巍 朱志勇 孔凡斌 孙岩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3076-3086,共11页
在九瑞矿集区研究叠合断裂和叠加成矿作用的基础上,我们进一步详细研究了出露在洋鸡山-丁家山-望夫山一线的硅质角砾岩,指出它们不是原先认为的石炭系沉积硅质岩,而应属于一种断裂磨砾岩,并深入探究其形成过程及与成矿之关系。断裂磨砾... 在九瑞矿集区研究叠合断裂和叠加成矿作用的基础上,我们进一步详细研究了出露在洋鸡山-丁家山-望夫山一线的硅质角砾岩,指出它们不是原先认为的石炭系沉积硅质岩,而应属于一种断裂磨砾岩,并深入探究其形成过程及与成矿之关系。断裂磨砾岩是断裂分带结构成熟的标志之一,多在剪切作用和热液作用下,断裂岩石经硅化-破裂-碎裂-粉碎-研磨,形成具有一定圆度和球度,大小差异较大的磨砾或磨粒,且又会反复的集结-破碎,不断拓宽断裂构造形成磨砾-角砾岩带。本文研究的断裂磨砾岩,呈北东向展布,延长达十几千米。成分上以硅化角砾岩为主,SiO2含量一般大于90%,石英颗粒由隐晶到显晶。一些角砾岩中含Fe2O3较高,有可能是原先的硫化物经氧化形成的褐铁矿。本区洋鸡山-丁家山-望夫山一线产出的断裂磨砾-角砾岩带,很可能是燕山期构造-岩浆-成矿事件的产物。在城门山和武山铜矿,我们之前的工作己发现存在产于泥盆系五通组和石炭系黄龙组层滑构造体系中的黄铁矿角砾岩,则有可能属于海西期同生断裂活动的产物。因此,这些不同的角砾岩具有多阶段活动和叠加成矿的特征。本文还进一步指出,九瑞地区其他层位(如泥盆系与志留系之间、志留系与奥陶系之间)发育的层滑构造体系和断裂角砾岩及热液蚀变岩,也很可能是成矿有利部位,值得今后找矿工作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砾 层滑系统 断层结构分带 燕山期构造-岩浆-成矿事件 九瑞矿集区
下载PDF
深井高地压煤层上行开采的物理模拟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曲华 蒋金泉 +1 位作者 尹增德 姜领发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5-47,共3页
文章介绍了采用相似材料模拟研究方法,对孙村煤矿深井高应力的二、四层煤上行开采可行性进行模拟研究。研究揭示了下位煤层开采后的覆岩运动与结构发育的分带规律、上位煤层及顶底板结构特征、复合顶板煤层上行可采的结构适应性。表明... 文章介绍了采用相似材料模拟研究方法,对孙村煤矿深井高应力的二、四层煤上行开采可行性进行模拟研究。研究揭示了下位煤层开采后的覆岩运动与结构发育的分带规律、上位煤层及顶底板结构特征、复合顶板煤层上行可采的结构适应性。表明上行卸压开采是从根本上消除二层煤冲击地压、复合顶板管理、巷道支护等深井高地压难题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井 高地压 上行开采 结构分带 复合顶板 物理模拟
下载PDF
东秦岭古生代伟晶岩稀有金属成矿特色与成矿条件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周起凤 秦克章 +2 位作者 唐冬梅 王春龙 马留锁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3115-3126,共12页
东秦岭伟晶岩区是秦岭造山带规模最大、稀有金属矿化最丰富的伟晶岩区。该区稀有金属矿化种类齐全,产出贫矿、铀矿化、铍矿化、锂矿化和复杂稀有金属矿化伟晶岩,以锂矿化和铀矿化伟晶岩为主。稀有金属伟晶岩类型丰富,包括绿柱石-铌铁矿... 东秦岭伟晶岩区是秦岭造山带规模最大、稀有金属矿化最丰富的伟晶岩区。该区稀有金属矿化种类齐全,产出贫矿、铀矿化、铍矿化、锂矿化和复杂稀有金属矿化伟晶岩,以锂矿化和铀矿化伟晶岩为主。稀有金属伟晶岩类型丰富,包括绿柱石-铌铁矿亚型、锂辉石亚型、锂云母亚型和钠长石-锂辉石型。伟晶岩内部结构分带型式多样,包括对称分带、分层和均一结构。铀矿化伟晶岩分带简单,铍矿化和复杂稀有金属矿化伟晶岩以对称分带结构为主,锂矿化伟晶岩具有多种内部结构分带型式。伟晶岩分异演化程度跨度大。结晶分异影响着复杂稀有金属矿化伟晶岩的成矿过程。该区主要产出古生代伟晶岩,形成于晚志留世—中泥盆世,集中于两期,处于晚造山-造山后阶段。伟晶岩形成时代与伟晶岩空间分布、岩浆岩分异演化程度、稀有金属矿化类型等关联不大。东秦岭地区中大面积不同时代花岗岩体的侵位、变质沉积岩地层的发育以及长期复杂的造山演化历史,包括地壳加厚和抬升,是形成高度分异演化的伟晶岩岩浆的有利地质条件。该区具有寻找铍矿和复杂稀有金属矿的潜力,且需要关注长石、石英和云母等矿物的综合利用。稀有金属伟晶岩的岩浆成因是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伟晶岩 内部结构分带 稀有金属 成矿特色 成矿条件 东秦岭
下载PDF
喜马拉雅琼嘉岗超大型伟晶岩型锂矿的发现及意义 被引量:68
11
作者 秦克章 赵俊兴 +1 位作者 何畅通 施睿哲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3277-3286,共10页
近年来,喜马拉雅新生代淡色花岗岩的“高度分离结晶、异地深成侵入”成因,及其具有良好的稀有金属成矿潜力而倍受关注。已有野外调查和资源勘查工作表明该花岗岩带可能成为我国稀有金属重要的战略储备基地。目前带内金属组合以铍-铌-钽(... 近年来,喜马拉雅新生代淡色花岗岩的“高度分离结晶、异地深成侵入”成因,及其具有良好的稀有金属成矿潜力而倍受关注。已有野外调查和资源勘查工作表明该花岗岩带可能成为我国稀有金属重要的战略储备基地。目前带内金属组合以铍-铌-钽(锡-钨)组合为主(如错那洞大型锡-钨-铍矿床),但尚未发现工业锂矿体的产出。本次工作在高喜马拉雅琼嘉岗地区发现了超大型伟晶岩型锂矿,并初步揭示该伟晶岩型锂矿的基本地质特征。琼嘉岗伟晶岩属于过铝质LCT型伟晶岩,稀有金属(REL)类REL-Li亚类钠长石-锂辉石型。含矿伟晶岩呈串珠状、囊状体产出在前寒武系肉切村群大理岩中,伟晶岩具有一定分带,目前主要包括细粒钠长石带、文象结构带、分层细晶岩带和块体微斜长石+锂辉石带,赋矿主体结构带为后两者。矿石矿物主要为锂辉石、铌铁矿-铌锰矿,以及少量锡石和绿柱石。59件样品中44件Li_(2)O含量在工业品位(0.80%)之上,平均1.30%。4条伟晶岩脉群资源量估算表明琼嘉岗锂资源可达超大型规模,琼嘉岗是喜马拉雅首例具有工业价值的伟晶岩型锂矿,其发现证实我国高喜马拉雅地区具有找寻大型-超大型花岗伟晶岩型锂(铍)矿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琼嘉岗锂矿 锂辉石伟晶岩结构分带 研究发现过程 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带 稀有金属成矿
下载PDF
柯鲁木特矿床116伟晶岩脉地质特征简述
12
作者 白至信 肖立清 刘宗保 《新疆有色金属》 1992年第1期1-4,共4页
矿床近东西向的伟晶岩脉,规模大、品位高、矿化强是目前主要的生产矿脉。近南北向的116号伟晶岩脉,形态、产状,严格受北北西向断裂构造所控制,经工程验证具有矿化强、品位高的特点,同近东西向的现生产矿脉一样具有工业价值。本文试图通... 矿床近东西向的伟晶岩脉,规模大、品位高、矿化强是目前主要的生产矿脉。近南北向的116号伟晶岩脉,形态、产状,严格受北北西向断裂构造所控制,经工程验证具有矿化强、品位高的特点,同近东西向的现生产矿脉一样具有工业价值。本文试图通过对116号伟晶岩脉地质特征的介绍,对本矿床同组伟晶岩脉的找矿勘探引起人们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西向 北北西向断裂控矿 结构分带 矿化强 钽铌具工业价值
下载PDF
原发乳腺高分化骨肉瘤3例临床病理观察
13
作者 胡锦涛 王晓玫 +2 位作者 刘建兰 邵牧民 成志强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1年第8期622-624,630,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乳腺高分化骨肉瘤(PWOB)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PWOB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PWOB镜下呈膨胀性生长,肿瘤细胞形态温和,核分裂象少见,组织形态出现特征性分带结构。肿... 目的探讨原发乳腺高分化骨肉瘤(PWOB)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PWOB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PWOB镜下呈膨胀性生长,肿瘤细胞形态温和,核分裂象少见,组织形态出现特征性分带结构。肿瘤外周带为增生相对活跃的梭形肿瘤细胞;中间带为嗜伊红的肿瘤性骨基质和编织骨组织;中央区为蓝染较成熟的无细胞钙化内核。免疫表型:3例PWOB肿瘤细胞ER、PR HER2、P63 CK广谱等均(-),vimentin强(+),SATB2(+);Ki-67增殖指数5%~15%,集中分布于外周带。随访23个月至8年,3例患者均存活,无复发。结论乳腺原发骨肉瘤十分罕见,文献报道多为高级别骨肉瘤,预后较差。PWOB可能有别于高级别骨肉瘤,具有较好的临床预后,病理形态上具有特征性分带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 原发骨肉瘤 高分化 免疫组化分带结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