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建立考察抗精神分裂症药物的结构化动物模型 被引量:1
1
作者 李量 吴哲萌 《转化医学研究(电子版)》 2014年第4期54-64,共11页
传统的精神分裂症动物模型虽然已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在信度和效度上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我们认为,建立在多重因素整合基础上的多层次化认知障碍动物模型,可以更好地模拟精神分裂症症状,有望成为今后发展精神分裂症动物模型的新方向。为此... 传统的精神分裂症动物模型虽然已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在信度和效度上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我们认为,建立在多重因素整合基础上的多层次化认知障碍动物模型,可以更好地模拟精神分裂症症状,有望成为今后发展精神分裂症动物模型的新方向。为此,我们尝试使用对惊反射前脉冲抑制的多层次性自上而下认知和注意调节的行为范式与多致病因素相结合来建立新一代的精神分裂症的动物模型。新的动物模型对深入了解精神分裂症的致病机制以及寻求更加有效的治疗策略都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脉冲抑制 自上而下的注意调节 结构化的精神分裂症动物模型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动物模型的研究概述 被引量:1
2
作者 胡玲 胡志斌 +1 位作者 胡筠卿 丁玉强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CAS 2023年第2期145-155,共11页
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是一类极具破坏性的复杂精神疾病,伴有各种阳性和阴性症状以及认知障碍,给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在神经发育过程中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之间具有复杂的相互作用,使得精神分裂症病因的阐明和治疗的发展面临很大挑战... 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是一类极具破坏性的复杂精神疾病,伴有各种阳性和阴性症状以及认知障碍,给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在神经发育过程中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之间具有复杂的相互作用,使得精神分裂症病因的阐明和治疗的发展面临很大挑战。因此,制备合适的动物模型可帮助人们理解各种致病因素引起精神分裂症的神经生物学基础,为寻找新的治疗方法提供线索和理论依据。本文介绍了几种主要的精神分裂症动物模型的造模方式,包括神经发育模型、药物诱导模型和遗传模型;同时对精神分裂症动物的行为学评估、组织学分析以及可能的分子机制进行了概括,以期为精神分裂症动物模型的应用和改进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动物模型 行为学分析 多巴胺 Γ-氨基丁酸
下载PDF
用不同实验小鼠品系建立精神分裂症的动物模型 被引量:28
3
作者 吴金华 邹洪 +3 位作者 于军 周雪东 谢青莲 金玫蕾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81-387,共7页
基于精神分裂症的谷氨酸功能紊乱假说,实验用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DA)非竞争性受体拮抗剂MK801(5-甲基二氢二苯并环庚稀亚氨马来酸或地卓西平马来酸盐)作用于实验小鼠,观察到类似精神分裂症的症状:移动加快(hyperloeomotion)和刻板性... 基于精神分裂症的谷氨酸功能紊乱假说,实验用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DA)非竞争性受体拮抗剂MK801(5-甲基二氢二苯并环庚稀亚氨马来酸或地卓西平马来酸盐)作用于实验小鼠,观察到类似精神分裂症的症状:移动加快(hyperloeomotion)和刻板性动作(stereotypy),建立了可用仪器测定的两项量化指标。根据作用于近交系BALB/c小鼠的MK801的剂量优化结果,用0.6 mg/kg体重的MK801剂量初步建立了精神分裂症小鼠模型,并用近交系C57BL/6小鼠成功重复了上述实验。进一步用系列剂量的MK801作用于远交群ICR小鼠,同样也诱发了类似精神分裂症的症状。用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抗精神分裂症药物利培酮作用于已建立的BALB/c小鼠和C57BL/6小鼠的精神分裂症模型,结果表明利培酮能显著地抑制两品系模型小鼠的类似精神分裂症的症状。实验结果证明:用MK801作用于实验小鼠建立精神分裂症动物模型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动物模型 MK801 移动加快 刻板性动作 利培酮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4
作者 苏允爱 司天梅 舒良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57-159,共3页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动物模型 研究进展 发病机制 治疗
下载PDF
Poly I:C母体免疫刺激诱导的子代精神分裂症神经发育动物模型 被引量:4
5
作者 王佳 许燕 +3 位作者 李国海 常宪鲁 周莹 张维宁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29-236,共8页
精神分裂症是一组病因未明的重性精神障碍,其病理生理学机制极其复杂,建立能够确切模拟精神分裂症的动物模型对于其发病机制的研究及抗精神分裂症药物的研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意在介绍产前母体免疫刺激(聚肌胞苷酸聚肌苷酸-聚胞... 精神分裂症是一组病因未明的重性精神障碍,其病理生理学机制极其复杂,建立能够确切模拟精神分裂症的动物模型对于其发病机制的研究及抗精神分裂症药物的研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意在介绍产前母体免疫刺激(聚肌胞苷酸聚肌苷酸-聚胞苷酸,Poly I:C)诱导子代出现精神分裂症样的神经发育动物模型,以及该模型对精神分裂症的病因研究、生物学机制及其治疗和药物研发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动物模型 产前免疫刺激 Poly I:C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神经发育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6
作者 李楠欣 平俊丽 +1 位作者 吴玺宏 李量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2期154-157,共4页
目的: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极其严重的精神疾病,目前对其病因尚无明确的认识。精神分裂症的神经发育假说强调早年的干扰经历对日后病发的影响,近年来受到研究者的普遍关注。在这一领域,动物模型的研究发展较快,提供了大量的支持证据。本文... 目的: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极其严重的精神疾病,目前对其病因尚无明确的认识。精神分裂症的神经发育假说强调早年的干扰经历对日后病发的影响,近年来受到研究者的普遍关注。在这一领域,动物模型的研究发展较快,提供了大量的支持证据。本文对精神分裂症神经发育动物模型的研究进行小结,考察不同模型之间的联系并对其内在的生理机制加以分析。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数据库1991-01/2006-01期间的关于精神分裂症神经发育动物模型研究的文章,检索词“schizophrenia,neurodevelopment,animalmodel”,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通过图书馆手工查阅相关精神分裂症方面的资料。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纳入标准:①与精神分裂症神经发育机制相关的动物行为、神经生化和心理药理学的研究。②对精神分裂症动物模型的综述性研究。排除重复性研究。资料提炼:共收集到符合上述要求的文献38篇,排除5篇重复性研究,纳入33篇,其中4篇为综述性研究,其余为实验研究。资料综合:精神分裂症动物模型研究的基础是行为模型,主要包括前脉冲抑制、潜伏抑制以及颠倒学习3种。精神分裂症的神经发育动物模型包括早期海马损伤、隔离饲养和母婴分离3类,经过早期干预的动物成年后表现出前脉冲抑制缺失、潜伏抑制缺失、颠倒学习能力降低以及社会行为减少等行为,并出现对多巴胺兴奋剂的过度反应以及对多巴胺拮抗剂反应性的降低。上述障碍涉及不同脑区的损伤和中枢神经递质的失调,其中,海马多巴胺能、去甲肾上腺素能系统等的紊乱可能是主要影响机制。结论:神经发育早期干预手段可以造成动物成年以后的行为异常和多巴胺系统功能紊乱,海马腹侧区的结构以及功能障碍可能是其中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神经发育 动物模型 海马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动物模型学习记忆实验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高永利 刘小彩 +2 位作者 杨来启 何江萍 邓自和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CSCD 2005年第8期684-686,共3页
目的研究精神分裂症动物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变化特点。方法用MK801建立精神分裂症的动物模型。将动物分成正常组和模型组。采用主动回避反应(AAR),一次性被动回避反应(OPAR),空间分辨记忆(SDM)3种模式对学习记忆过程进行系统研究。... 目的研究精神分裂症动物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变化特点。方法用MK801建立精神分裂症的动物模型。将动物分成正常组和模型组。采用主动回避反应(AAR),一次性被动回避反应(OPAR),空间分辨记忆(SDM)3种模式对学习记忆过程进行系统研究。结果在大鼠AAR实验中,对照组大鼠AAR习得率明显高于模型组,并且消退也慢于模型组;在大鼠OPAR实验中,大鼠电击24h后,模型组大鼠STL较短;在大鼠SDM实验中,模型大鼠操作错误的次数明显多于对照组,训练时不吃的次数亦多于对照组,对照组完成一次训练的总时间需要216s左右,而模型组大鼠需要306s左右。结论精神分裂症的动物模型伴有学习记忆能力下降,并与神经系统的谷氨酸含量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动物模型 学习记忆 实验研究 MK80l
下载PDF
MK-801建立精神分裂症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7
8
作者 蔡菡 程万良 徐磊 《精神医学杂志》 2015年第3期235-240,共6页
精神分裂症是精神科常见的重型精神病,具有高患病率、高复发率和高致残率的特点,而其病因尚不明确,建立一种合适的动物模型对其病因学研究及药物研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就精神分裂症动物模型的研究现状及其模拟效果等展开综述。
关键词 MK-801 精神分裂症 动物模型 综述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的潜伏抑制动物模型 被引量:2
9
作者 邵枫 王玮文 +1 位作者 刘美 金暕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92-398,共7页
精神分裂症动物模型的建立,是当前研究精神分裂症的神经生物学机制以及开发新的抗精神病药物的一个重要课题。文章系统地阐述了以潜伏抑制为行为模式的精神分裂症动物模型的理论以及神经机制,并重点介绍了精神分裂症的潜伏抑制动物模型... 精神分裂症动物模型的建立,是当前研究精神分裂症的神经生物学机制以及开发新的抗精神病药物的一个重要课题。文章系统地阐述了以潜伏抑制为行为模式的精神分裂症动物模型的理论以及神经机制,并重点介绍了精神分裂症的潜伏抑制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包括(1)调节某些与精神分裂症相关的中枢神经递质的传递活动;(2)对与精神分裂症有关的中脑-伏隔核神经环路进行结构损伤或药物性干预;(3)在发育早期给予免疫刺激或环境应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动物模型 潜伏抑制 中脑-伏隔核神经环路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晓白 方贻儒 +2 位作者 王祖承 井上猛 小山司 《上海精神医学》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84-186,共3页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动物模型 中枢神经递质传导失调 谷氨酸盐传导失调 神经紧张素传导失调
下载PDF
石杉碱甲片对精神分裂症动物模型大鼠的记忆力和抗氧化酶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高永利 袁亚文 刘小彩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36-138,共3页
目的 探讨石杉碱甲片对精神分裂症动物模型大鼠的记忆力和抗氧化酶的影响。方法 将实验动物随机分成3组,空白对照、模型对照组和治疗组。其中模型对照组和治疗组用MK80 1 ( 5 甲基二氢二苯并环庚稀亚氨马来酸或地卓西平马来酸盐)建立... 目的 探讨石杉碱甲片对精神分裂症动物模型大鼠的记忆力和抗氧化酶的影响。方法 将实验动物随机分成3组,空白对照、模型对照组和治疗组。其中模型对照组和治疗组用MK80 1 ( 5 甲基二氢二苯并环庚稀亚氨马来酸或地卓西平马来酸盐)建立精神分裂症的动物模型;模型对照组以等量生理盐水对照治疗,治疗组以石杉碱甲片进行治疗。采用主动回避反应(AAR) ,1次性被动回避反应(OPAR) ,空间分辨记忆(SDM) 3种模式对学习记忆过程进行系统研究,并测定其抗氧化酶的变化。结果 模型对照组、治疗组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而治疗组的学习记能力优于模对组。结论 精神分裂症的动物模型伴有学习记忆能力下降,石杉碱甲片能改善精神分裂症动物模型的学习记忆能力,主要是通过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和直接或间接地清除自由基来达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杉碱甲片 精神分裂症 动物模型 MK801记忆力 抗氧化酶
下载PDF
人参皂甙对精神分裂症动物模型大鼠记忆保持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高永利 韩文强 +3 位作者 戴捷 原亚文 杨来启 邓自和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437-439,共3页
目的:探讨人参皂甙(Ginsenosides,GS)对精神分裂症动物模型大鼠记忆保持的影响。方法:入组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给予人参皂甙灌胃,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治疗第5天后,两组大鼠同时注射药物MK801(5-甲基二氢二苯并环庚稀... 目的:探讨人参皂甙(Ginsenosides,GS)对精神分裂症动物模型大鼠记忆保持的影响。方法:入组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给予人参皂甙灌胃,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治疗第5天后,两组大鼠同时注射药物MK801(5-甲基二氢二苯并环庚稀亚氨马来酸或地卓西平马来酸盐)建立精神分裂症的动物模型;在用MK801前、第1、3、5天,采用主动回避反应(AAR)和一次性被动回避反应(OPAR)观察各组大鼠的行为变化。结果:给予MK801后,实验组大鼠ARR第1、3、5习得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31·79±18·90/158·28±6·78,134·86±15·49/92·29±9·22,81·64±17·29/36·08±17·12,t=10·35、6·68、5·29,P<0·01),且消退也慢于对照组(199·09±15·78/169·44±13·72,128·94±10·80/108·15±13·45,98·06±11·50/42·33±20·08,t=4·01、3·41、6·81,P<0·01)。给MK801后,OPAR训练到第5天,大鼠的步入潜伏期实验组显著大于对照组(79·25±13·49/51·33±11·09,t=4·53,P<0·01),触电次数和触电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4·25±1·49/8·33±2·09,7·25±3·49/27·33±6·09,t=4·49、8·10,P<0·01)。结论:连续口服GS对精神分裂症动物模型大鼠记忆保持能力受损有明显保护作用。在一定的时间内,这种保护作用随动物模型时间的延长面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皂甙 记忆保持 动物研究 精神分裂症动物模型 大鼠 MK801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动物模型大鼠脑内c-fos表达和行为的变化 被引量:1
13
作者 高永利 王军焕 +4 位作者 韩文强 李鸣 张守信 戴捷 原亚文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CSCD 2006年第6期484-486,共3页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动物模型大鼠的行为表现对中枢神经元c-fos表达的变化。方法选用Sprague-Dawley大鼠32只。将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其中,实验组腹腔注射地卓西平马来酸盐(MK801)建立精神分裂症的动物模型,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动物模型大鼠的行为表现对中枢神经元c-fos表达的变化。方法选用Sprague-Dawley大鼠32只。将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其中,实验组腹腔注射地卓西平马来酸盐(MK801)建立精神分裂症的动物模型,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分别用Norton氏行为观察量表和c-fos蛋白免疫组化的方法测量动物模型的行为变化和脑中c-fos蛋白的表达。结果用MK801建立精神分裂症的动物模型,c-fos蛋白能在模型动物大脑的额叶皮层、海马和垂体3区表达最明显,这种表达随着动物模型保持时间的延长,并有表达增加的趋势;而在边缘叶、丘脑、视前区和中脑4区表达亦明显。在c-fos蛋白表达增强的同时,模型动物的行为表现紊乱和不协调程度亦随着动物模型保持时间的延长加重。在第3,5天行为紊乱表现更为明显(9.06±0.73)分,与对照组[(5.63±0.87)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这种行为紊乱有一定的节律性,中午、下午两时间点行为分值较低[(8.47±1.70)分;(8.33±2.18)分],而在早、晚两时间点行为分值较高[(9.56±2.72)分;(10.45±1.66)分],其中晚上的行为分值[(10.45±1.66)分]在一天中最高。结论精神分裂症动物模型大鼠脑内存在c-fos蛋白表达的增强,这种表达增强有一定的区域性。Norton氏行为观察量表分值随着动物模型保持时间的延长有明显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C-FOS 精神分裂症 动物模型 行为
下载PDF
建立新一代的精神分裂症动物模型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量 李楠欣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99-403,共5页
精神分裂症动物模型的建立与发展,是当前探索精神分裂症的神经生物学和认知心理学机制的一个关键课题。在加工-保护理论的基础上所建立起来的感觉运动门控精神分裂症模型一直受到普遍的关注。然而,高级认知活动是如何对感觉门控进行调... 精神分裂症动物模型的建立与发展,是当前探索精神分裂症的神经生物学和认知心理学机制的一个关键课题。在加工-保护理论的基础上所建立起来的感觉运动门控精神分裂症模型一直受到普遍的关注。然而,高级认知活动是如何对感觉门控进行调节的这一核心问题目前还有待进一步的解决。本综述围绕着这个核心问题,系统地解释为什么惊反射前脉冲抑制成为目前最为流行的一种精神分裂症的模型,并介绍恐惧情绪学习对感觉运动门控调节作用的最新研究成果,以及阐述这种自上而下的调节作用如何受到在早期发育阶段的社会隔离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动物模型 感觉运动门控 前脉冲抑制 情绪学习 恐惧条件化 社会隔离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动物模型在精神科疾病临床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建新 王晓峰 李拴德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15期2932-2933,共2页
苯环己哌啶(phencyclidine,PCP)是一种分离性麻醉剂,PCP同时具有中枢兴奋作用、中枢抑制作用、致幻作用和麻醉作用犤3犦,可引起PCP性精神病。其临床表现的特点是既有精神分裂症的阳性症状如幻听、妄想冲动行为等,又有精神分裂症的阴性... 苯环己哌啶(phencyclidine,PCP)是一种分离性麻醉剂,PCP同时具有中枢兴奋作用、中枢抑制作用、致幻作用和麻醉作用犤3犦,可引起PCP性精神病。其临床表现的特点是既有精神分裂症的阳性症状如幻听、妄想冲动行为等,又有精神分裂症的阴性症状如情感淡漠、言语贫乏及意志减退等,且抗精神病药物只能消除部分症状。现在被广泛用与精神分裂症动物模型的制备。与甲基苯丙胺(methamphetamine,MAP)模型比较,两者均可引起大白鼠运动量增加,嗅探,举肢等,但撕咬、弄唇则见于MAP,而后退、旋转等则只见于PCP。PCP更突出的是可体现出符合Bleuler的精神分裂症“4A”模式。说明PCP引起的症状有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两个主要方面。被广泛用于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学、精神药理学和精神外科学的研究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动物模型 精神科疾病 苯环己哌啶 生物特征
下载PDF
半结构化叙事访谈在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病人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中的应用
16
作者 李明芳 蒋时笑 +2 位作者 徐璐 栾风焕 戚惠娟 《全科护理》 2023年第20期2799-2802,共4页
目的:探讨半结构化叙事访谈在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病人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20年11月—2022年10月医院收治的60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且需MECT的病人按治疗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病人均接受常规健康宣... 目的:探讨半结构化叙事访谈在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病人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20年11月—2022年10月医院收治的60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且需MECT的病人按治疗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病人均接受常规健康宣教及心理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以团体小组形式进行半结构化叙事访谈,每周1次,时间60~90 min,共8次,历时8周。比较两组病人基线及干预后第4周、第8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量表(ITAQ)评分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病人第4周、第8周HAMA、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第4周、第8周观察组ITAQ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半结构化叙事访谈能有效改善在MECT围治疗期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病人不良的负性情绪,提高病人治疗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化叙事访谈 叙事护理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 难治性精神分裂症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动物模型
17
作者 马骏 刘志华 吕路线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16年第6期112-114,共3页
精神分裂症是涉及思维、情感、认知广泛受损的重症精神疾病之一,但迄今病因未明。动物模型是研究精神分裂症神经生物学基础的一个重要临床前工具,在监测疾病进展方面,它提供了一个更加快速的平台。本文综述了目前研究精神分裂症的常... 精神分裂症是涉及思维、情感、认知广泛受损的重症精神疾病之一,但迄今病因未明。动物模型是研究精神分裂症神经生物学基础的一个重要临床前工具,在监测疾病进展方面,它提供了一个更加快速的平台。本文综述了目前研究精神分裂症的常用动物模型,旨在为精神分裂症实验室研究动物模型的建立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动物模型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认知损害动物模型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6
18
作者 刘鑫垚 马超 贾竑晓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0-54,共5页
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尚未明确,认知损害是治疗精神分裂症治疗的难点和热点。因此建立可靠、可预测的认知损害动物模型,可以增加对该疾病相关神经生物学机制的了解,有助于开发针对认知损害的有效药物。本文将围绕药理学、神经发育和基因3个... 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尚未明确,认知损害是治疗精神分裂症治疗的难点和热点。因此建立可靠、可预测的认知损害动物模型,可以增加对该疾病相关神经生物学机制的了解,有助于开发针对认知损害的有效药物。本文将围绕药理学、神经发育和基因3个方面综述精神分裂症认知损害动物模型研究进展,旨在为理解和治疗精神分裂症的认知损害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动物模型 认知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凤娟 于小亚 +3 位作者 丁瑜 张金玉 袁宝 胡进平 《实验动物科学》 2021年第5期70-74,共5页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复杂的重性精神病,持续性强。患者常常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出现被害妄想、厌世甚至自杀等行为。建立精神分裂症疾病动物模型能够有助于探索其发病机制,从而优化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本文将从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理...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复杂的重性精神病,持续性强。患者常常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出现被害妄想、厌世甚至自杀等行为。建立精神分裂症疾病动物模型能够有助于探索其发病机制,从而优化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本文将从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理想动物模型、精神分裂症现有动物模型等方面进行论述,力求进一步完善精神分裂症动物模型,进而为研究精神分裂症发病机制以及新药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动物模型 模型建立方法
下载PDF
动物模型在精神分裂症研究中的应用与进展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晓良 崔东红 粟幼嵩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2年第30期23-26,共4页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精神疾病,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由于该病的研究方法与研究材料限制,精神分裂症的发生、发展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然而,自从动物模型引入到精神分裂症发病机制的研究工作后,人们从多个角度逐步来解释...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精神疾病,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由于该病的研究方法与研究材料限制,精神分裂症的发生、发展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然而,自从动物模型引入到精神分裂症发病机制的研究工作后,人们从多个角度逐步来解释该病的发生与发展。本文将从动物的神经发育模型、药理模型、转基因模型及基因环境交互作用模型多个方向,就精神分裂症的发生机制作一综述,以期为今后该病的相关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动物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