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肽的表面展示与结构库 被引量:12
1
作者 朱圣庚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534-544,共11页
表面展示是一种新的基因操作技术,它使表达的多肽以融合蛋白形式展现在噬菌体或细胞表面,保持相对独立的空间结构和生物活性。该技术可用于研究多肽(蛋白质)的性质、相互识别和作用,并据此从巨大展示库中选择特定靶功能的多肽结构... 表面展示是一种新的基因操作技术,它使表达的多肽以融合蛋白形式展现在噬菌体或细胞表面,保持相对独立的空间结构和生物活性。该技术可用于研究多肽(蛋白质)的性质、相互识别和作用,并据此从巨大展示库中选择特定靶功能的多肽结构。常用丝状噬菌体、T4噬菌体、λ噬菌体以及细胞构建表面展示系统。表面展示库包括重组噬菌体抗体库、随机短肽库、多肽构象库、cDNA展示库和基因突变体展示库。表面展示技术可用于人工抗体和疫苗的制备、抗原决定簇的定位、蛋白质相互作用位点的确定、特异调节分子的分离、细胞表面工程的研究、多肽药物的研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展示结构 多肽 亲和选择 蛋白质 基因操纵
下载PDF
汽车结构系统展示室建设 被引量:4
2
作者 章森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2004年第1期137-140,共4页
本文阐述了对工科教学基地建设中汽车结构系统展示室的建设与思考
关键词 汽车结构系统展示 高校 实验室 实验教学
下载PDF
基于SolidWorks Composer的螺旋微动装置结构与运动展示设计 被引量:2
3
作者 徐英锋 《机电信息》 2019年第32期137-138,共2页
以螺旋微动装置结构与运动展示设计为例,三维软件建立的模型可以便捷导入SolidWorks Composer中,通过添加标签、序号、2D文本、箭头指示,建立热点,创建剖视图、局部放大视图,制作普通视图和智能视图等,可以清晰展示螺旋微动装置零件和... 以螺旋微动装置结构与运动展示设计为例,三维软件建立的模型可以便捷导入SolidWorks Composer中,通过添加标签、序号、2D文本、箭头指示,建立热点,创建剖视图、局部放大视图,制作普通视图和智能视图等,可以清晰展示螺旋微动装置零件和装配体的细节,利用爆炸图和动画制作工具,通过添加属性关键帧、照相机关键帧、位置关键帧等可以展示机构的运动原理,用户可以实现对文件的交互式操作.实践证明,SolidWorks Composer对装置的结构与运动展示设计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POSER 视图 结构与运动展示 交互操作
下载PDF
数字化虚拟展示技术在数字媒体艺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张夏楠 夏国栋 +1 位作者 刘松华 王震 《信息与电脑》 2022年第21期194-196,共3页
数字媒体虚拟节点部署定位模糊,无法控制艺术作品呈现分辨率,为此研究数字化虚拟展示技术在数字媒体艺术中的应用。通过获取数字媒体艺术原始数据,实现艺术展示预处理,明确应用范围,部署Holo Studio虚拟节点,利用Quick Time虚拟现实技术... 数字媒体虚拟节点部署定位模糊,无法控制艺术作品呈现分辨率,为此研究数字化虚拟展示技术在数字媒体艺术中的应用。通过获取数字媒体艺术原始数据,实现艺术展示预处理,明确应用范围,部署Holo Studio虚拟节点,利用Quick Time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 Reality,VR)技术逐步搭建媒体艺术虚拟展示框架,采用虚拟视觉重构的方式,实现媒体艺术的多层级应用。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的作品分辨率均保持在9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技术 虚拟展示 媒体艺术 数字中心 展示结构 媒体处置
下载PDF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名典教学板书设计举隅(上) 被引量:1
5
作者 康怀远 《三峡高教研究》 2008年第2期13-18,共6页
板书设计是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它是执教者的“阵地作战图”。当教学手段日益现代化的时候,提倡板书设计的现实和意义价值仍然不可低估,因为它既适应于“黑板上手写”,更便于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大有一举两得之妙。在中国古... 板书设计是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它是执教者的“阵地作战图”。当教学手段日益现代化的时候,提倡板书设计的现实和意义价值仍然不可低估,因为它既适应于“黑板上手写”,更便于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大有一举两得之妙。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名典教学中,题解引入法、主题挖掘法、文眼彰显法、结构展示法、整体图表法、字词突出法、情感寻绎法、论点提携法、作者绍介法等板书设计内涵的启发性、直观性、形象性、审美性、简练性、概括性、对称性、完整性等,对引导大学生经典审读、思维训练、知识创新、能力扩充、信息整合、记忆储存所产生的影响是持久的,并随着时间的推移必然转化为“素质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书设计 题解引入 主题挖掘 文眼彰显 结构展示 整体图表 字词突出 情感寻绎 论点提携法 作者介绍
下载PDF
Tenure of Urban Land: Structure, Form and Transformation in Ribeirao Preto, Brazil
6
作者 Ivone Salgado Dirceu Piccinato Junior 《Journal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2016年第1期108-121,共14页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urban morphological aspects of cities governed by the juridical regime of emphyteusis, a recurrent situation in the northeastern part of the state of Silo Paulo, Brazil, wi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urban morphological aspects of cities governed by the juridical regime of emphyteusis, a recurrent situation in the northeastern part of the state of Silo Paulo, Brazil, with special attention to the city of Ribeirao Preto. The concession of lands to the Catholic Church was a recurring practice in Brazil during the colonial and imperial periods, when the cities were being established. As these lands were intended for the formation of patrimonial goods to show the devotion of the residents to a Catholic saint, the lands were not allowed to be commercialized. The tenure reveals a relation in which there is an owner--the landlord--who has direct control of the urban land. This owner allows another--the leaseholder--the useful domain of the land, thus giving the latter the right to use the land, the obligation to pay an annual tax and the responsibility to give the owner a percentage of the sales generated from the land. In 1845, farmers donated a tract of land to be used to glorify Silo Sebastiao. This land is now the city of Ribeirao Preto, and it is this conjuncture that defined the structure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original urban form of the current c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NURE emphyteusis urban land Catholic Church urban morphology concession of lands.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