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饱和黏性土的结构性本构模型 被引量:1
1
作者 胡小荣 樊晓梅 董肖龙 《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 CAS 2017年第3期246-253,共8页
将Liu等提出的土的结构性本构模型与三剪强度准则相结合,提出了均质饱和黏性土的三剪结构性本构模型。该模型既保留了原结构模型的特点,又考虑了应力状态对土特性及土的拉压强度差异的影响。另外,利用该模型对均质饱和黏性土在常规三轴... 将Liu等提出的土的结构性本构模型与三剪强度准则相结合,提出了均质饱和黏性土的三剪结构性本构模型。该模型既保留了原结构模型的特点,又考虑了应力状态对土特性及土的拉压强度差异的影响。另外,利用该模型对均质饱和黏性土在常规三轴试验、K_0压缩试验、以及真三轴试验中土的变形特性、孔隙水压力特性、中间主应力效应特性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在常规三轴试验中,孔隙水压力随着中间主应力影响系数的增加而减小,解构指数对孔隙水压力影响不大;K_0压缩试验中,在偏应变一定时,中间主应力影响系数对体积应变的影响较小,而体积应变随着解构指数的增加而增加;真三轴试验中,中间主应力影响系数越大,偏应力越大,土体强度越大。该本构模型能够反映均质饱和黏性土的强度变形规律及结构性对土的变形规律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和黏性土 结构性本构模型 三剪强度准则 指数 中间主应力影响系数
下载PDF
深部土高压卸载变形结构性量化参数确定及本构模型 被引量:8
2
作者 李文平 孙如华 +2 位作者 王维理 李小琴 张志勇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2007年第3期384-390,共7页
用取自山东巨野矿区埋深300-600m的深部粘土样,在三轴伺服仪上进行原状和重塑土的高压三轴卸载试验,对比分析其变形特点;提出一种描述深部土高压卸载变形与强度连续变化的土结构性参数的方法,并根据三轴卸载试验结果,确定了巨野矿区深... 用取自山东巨野矿区埋深300-600m的深部粘土样,在三轴伺服仪上进行原状和重塑土的高压三轴卸载试验,对比分析其变形特点;提出一种描述深部土高压卸载变形与强度连续变化的土结构性参数的方法,并根据三轴卸载试验结果,确定了巨野矿区深部土高压卸载变形结构性参数,建立了描述巨野矿区深部土高压卸载结构性本构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土 高压卸载变形 结构性 定量化参数 结构性本构模型
下载PDF
黄土的湿载结构性本构关系试验研究
3
作者 罗爱忠 方娟 +1 位作者 陈昌禄 胡彪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51-60,共10页
为了验证所提出的黄土的湿载结构性本构关系,以及增湿和加载条件下黄土的结构性损伤演化规律,通过室内试验和数值模拟试验等方法研究了黄土的结构性力学特性及黄土的湿载结构性本构关系合理性。研究结果表明:黄土的湿载结构性本构关系... 为了验证所提出的黄土的湿载结构性本构关系,以及增湿和加载条件下黄土的结构性损伤演化规律,通过室内试验和数值模拟试验等方法研究了黄土的结构性力学特性及黄土的湿载结构性本构关系合理性。研究结果表明:黄土的湿载结构性本构关系在描述饱和重塑黄土的力学特性方面与修正剑桥模型具有很好的一致性,模型能够模拟具有不同含水率的重塑黄土宏观力学反应,更重要的是该模型在模拟天然结构性黄土的力学特性方面,相较于剑桥模型及修正剑桥模型而言,具有明显的优势,能对所试验的天然结构性黄土的宏观力学特性给出准确的描述。通过黄土常规三轴试验结果和模型数值模拟结果的对比分析,验证了黄土的湿载结构性本构模型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 结构性 湿载结构性本构模型 试验验证
下载PDF
桩体长径比对桩基动力特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胡伟 王宏 肖天崟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2845-2848,共4页
弯曲破坏是地震中桩基失效的一类常见模式,其破坏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桩体的抗弯刚度不足。对于一定长度的桩体,桩的抗弯刚度与桩的长径比直接相关,但桩基规范中对摩擦桩的长径比并没有像端承桩那样作出限制。在构建的结构性饱和黄土动... 弯曲破坏是地震中桩基失效的一类常见模式,其破坏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桩体的抗弯刚度不足。对于一定长度的桩体,桩的抗弯刚度与桩的长径比直接相关,但桩基规范中对摩擦桩的长径比并没有像端承桩那样作出限制。在构建的结构性饱和黄土动力本构模型的基础上,针对黄土地区的单桩基础,结合大型有限元程序建立了摩擦桩-土-结构体系、端承桩-土-结构体系的有限元-无限元模型,探讨了不同桩体长径比对两者动力反应特性的影响,得出如下规律:(1)其他条件相同时,不管是端承桩还是摩擦桩,长径比对桩身截面剪应力和水平加速度的分布形态没有影响。但随着长径比的增大,桩身各截面对应的的剪应力值减小,而加速度值反而增大;(2)随着长径比的增大,桩身变形形态从正弯型逐渐过渡到反弯型,桩体的破坏模式也相应由剪切破坏过渡到弯曲破坏;(3)端承桩体系比摩擦桩体系更容易出现反弯型,但当长径比增大到一定程度时,摩擦桩也会呈现反弯型。从抗震角度来说,对摩擦桩长径比的限制应以桩体变形模式表现为正弯型为宜。所得结论对工程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和黄土 结构性动力本构模型 桩-土-结构体系 有限元-无限元 动力相互作用 长径比
下载PDF
Damage-induced material softening and its effect on seismic performance of steel structures 被引量:1
5
作者 WANG XinYue SUN Bin LI ZhaoXia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10期1559-1572,共14页
A numerical approach for simulating the seismic performance of steel truss structures, considering damage-induced material softening, is developed based on a ductile damage constitutive model by applying the backward ... A numerical approach for simulating the seismic performance of steel truss structures, considering damage-induced material softening, is developed based on a ductile damage constitutive model by applying the backward Euler explicit algorithm. It is implemented in ABAQUS through a user-defined material subroutine, by which damage evolution could be incorporated into the analysis of seismic performance of steel structures. The case study taken up here is the investigation of a steel connection with a reduced beam section(RBS) and a steel frame with such connections. The material softening effect during the failure process is particularly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material softening in the vulnerable zone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distribution of stress and strain fields, as well as on the carrying capacity of the steel connection with RBS. Further, material softening is found to have almost negligible effect on the seismic performance of the steel frame in the early stages of the loading process, but has a large effect when the steel frame is about to fail. These findings offer a practical reference for the assessment of seismic structural failure, and help in understanding the damage mechanism of steel structures under seismic load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stitutive model damage evolution damage-induced material softening seismic response steel structure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