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3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器物发现、故事诗学与情感结构——徐风《包浆》的紫砂叙事读解
1
作者 沈杏培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5-121,共7页
徐风的长篇小说《包浆》,是关于陶都紫砂叙事的新作。《包浆》与徐风此前关于紫砂题材的纪实与虚构写作具有一脉相承的关系,也是对江南文化与紫砂世界的一种总结性叙事。《包浆》和徐风近些年的写作,使紫砂文学作为一种新兴文学类型成... 徐风的长篇小说《包浆》,是关于陶都紫砂叙事的新作。《包浆》与徐风此前关于紫砂题材的纪实与虚构写作具有一脉相承的关系,也是对江南文化与紫砂世界的一种总结性叙事。《包浆》和徐风近些年的写作,使紫砂文学作为一种新兴文学类型成为可能。《包浆》再现了器物的文学异彩和器道合一的器物观。小说让故事成为叙事引擎,通过故事演绎历史与情感,并由人和物件充当紫砂故事的释谜人和解密者,由此建立起独特的故事诗学。小说通过精彩的壶事壶史意在讲述壶道和人道,所塑造的古今壶林人物,普遍共享了以人道大于壶利、命比壶大、尚真向善等为内核的情感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浆》 徐风 紫砂叙事 故事 情感结构
下载PDF
在地化情感结构的坚守与偏离——我国非遗保护实践的正负值审视与省思
2
作者 詹娜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47-52,共6页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采用的是自上而下,以政府为主导的多方参与行政模式,其中既有对文化多样性宗旨的正向坚守,也存在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内涵的负向偏离和悬置,尤其是“标准化”的操作路径,使进入官方认可体系后的非...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采用的是自上而下,以政府为主导的多方参与行政模式,其中既有对文化多样性宗旨的正向坚守,也存在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内涵的负向偏离和悬置,尤其是“标准化”的操作路径,使进入官方认可体系后的非遗不可避免地衍生出新的话语霸权、官僚体系和权力系统。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原本带有生命实践性质的文化事象,被不断地从日常生活中抽离出来,其情感结构内核特质减弱,符号标识利益作用凸显。只有坚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质性内核——情感结构,突出在地化的文化持有群体的价值和意义,才能更好地回应文化持有群体的心理诉求,推动文化多样性的持续发展,使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构建当代社会文明和民众美好生活的优质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遗保护 质性内核 在地化 情感结构 正负值审视
下载PDF
B站迷影类视频内容生产特点及情感结构研究
3
作者 陈琰 于苗 《视听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2期65-72,共8页
在数字时代,迷影随着电影的媒介转向,在形式与感受上产生转变。b站迷影类视频经由迷影用户的二次乃至多次创作,产生许多衍生作品,并受到大批迷影粉丝用户的追捧。这种现象可看作一种新型迷影样本,电影以新的形式唤起了我们对它的热爱,... 在数字时代,迷影随着电影的媒介转向,在形式与感受上产生转变。b站迷影类视频经由迷影用户的二次乃至多次创作,产生许多衍生作品,并受到大批迷影粉丝用户的追捧。这种现象可看作一种新型迷影样本,电影以新的形式唤起了我们对它的热爱,而这些派生品成为粉丝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电子榨菜”。本文借助詹金斯的“参与式文化”理论,分析当代迷影粉丝用户如何对电影文本素材进行“二次创作”,以及背后映射的情感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影 二次创作 情感结构
下载PDF
焦虑:985学子的结构性情感与叙事疗愈
4
作者 张钟元 《中国图书评论》 2024年第5期42-55,共14页
每个社会都有其特定的客观结构和情感律动,但随着优绩主义原则占据主流,利益格局变得相对固化,通过教育向上流动的机会变得越发困难。近年来,高校学子的情感基调演变受到广泛关注。焦虑作为一种结构性情感产物,是时代变迁、社会资本、... 每个社会都有其特定的客观结构和情感律动,但随着优绩主义原则占据主流,利益格局变得相对固化,通过教育向上流动的机会变得越发困难。近年来,高校学子的情感基调演变受到广泛关注。焦虑作为一种结构性情感产物,是时代变迁、社会资本、社会时钟和教育机制等社会结构因素同时作用于985学子身上的显著体现,其根源正是对于结构性困境的无能感。本文从焦虑这一结构性情感产物入手,结合其在985学子中的具体呈现,分析这种结构性情感是如何形成和变化的,补充一个观察优绩社会的情感视角,在反思内卷时代的同时,厘清通过叙事能进行何种疗愈,并重建怎样的意义,将叙事纳入青年能动性策略之中,阐述叙事疗愈在这个时代中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虑 结构情感 叙事疗愈 985学子
下载PDF
“情感结构”的叠化:“可供性”与“可见性”的双重赋能——数字空间女性议题泛舆论化的媒介省思
5
作者 曾丽红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8-56,共9页
在深度媒介化时代,数字平台“可供性”与“可见性”的双重赋能,使得女性议题的数字表达和情感动员被显著“看见”;环绕于此,形塑了大批的“情感公众”以及在性别意识上的“情感结构”。由于性别区隔意识弥散存在,数字公共领域成为性别... 在深度媒介化时代,数字平台“可供性”与“可见性”的双重赋能,使得女性议题的数字表达和情感动员被显著“看见”;环绕于此,形塑了大批的“情感公众”以及在性别意识上的“情感结构”。由于性别区隔意识弥散存在,数字公共领域成为性别利益对话、协商以及性别资源冲突、抗争的话语场域,继而衍生出数字空间女性议题“泛舆论化”的媒介症候,这是“个体-群体-性别”多重“情感结构”叠加幻化后的性别文化症候。性别对峙、互怼的情感与情绪容易产生社会撕裂,进而妨害到家国共同体以及情感共同体的建构。正视性别政治的现状并重提数字交往行为理性,是政府、媒体、公众三方协调、善治性别问题的重要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结构 可供性 可见性 女性议题 泛舆论化
下载PDF
民族村落地方情感空间结构研究——以中国云南双廊为例
6
作者 杜凡 《大理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8-16,共9页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民族村落原有的地方景观不断瓦解的同时,村落传统空间和地方居民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改变。从情感地理学的视角切入,通过田野民族志探究双廊居民地方的记忆、情感等形成的情感结构对地方空间再生产的意义,将列斐伏尔...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民族村落原有的地方景观不断瓦解的同时,村落传统空间和地方居民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改变。从情感地理学的视角切入,通过田野民族志探究双廊居民地方的记忆、情感等形成的情感结构对地方空间再生产的意义,将列斐伏尔的历史-精神-社会的空间三元辩证法应用到地方情感空间结构研究之中,并用部落绘图法绘制出其情感空间图式和理想空间图式。从而对本地居民的日常生活空间、情感空间和地方情感特质进行全面研究。民族村落情感空间结构的研究能够分析在旅游推动下双廊居民的地方情感需求,有助于寻找地方对人的意义和价值,协调社会经济发展和保护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以及更好地体现地方本质和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村落 地方 空间生产 情感结构 双廊
下载PDF
成为“阎连科”——论“回乡知青”的情感结构与历史症结
7
作者 马杰 《当代作家评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80-188,共9页
自叙传文本是进入作家心灵世界的“密钥”,最为经典的公案当属鲁迅的“幻灯片事件”。该事件通过鲁迅的随笔体自叙传《藤野先生》的叙述并经由几代学者的阐读与演绎,被认为是促使鲁迅做出“弃医从文”这一历史决断的“关键性瞬间”,甚... 自叙传文本是进入作家心灵世界的“密钥”,最为经典的公案当属鲁迅的“幻灯片事件”。该事件通过鲁迅的随笔体自叙传《藤野先生》的叙述并经由几代学者的阐读与演绎,被认为是促使鲁迅做出“弃医从文”这一历史决断的“关键性瞬间”,甚至有学者视其为“仙台神话”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叙传 弃医从文 情感结构 阎连科 幻灯片事件 随笔体 《藤野先生》 心灵世界
下载PDF
乡村生活空间下传统体育发展的时代境遇:基于情感结构的解析
8
作者 吴应广 《体育研究与教育》 2024年第4期75-81,共7页
在新时代乡村生活空间背景下,基于“情感结构”理论的“经验”与“感觉”维度,笔者结合对“段江村”龙舟活动与“北寨山”油龙活动的实地考察,探讨了传统体育发展的时代境遇。研究发现:现代性重塑了社会群体对乡村的感知与审美,并塑造... 在新时代乡村生活空间背景下,基于“情感结构”理论的“经验”与“感觉”维度,笔者结合对“段江村”龙舟活动与“北寨山”油龙活动的实地考察,探讨了传统体育发展的时代境遇。研究发现:现代性重塑了社会群体对乡村的感知与审美,并塑造了乡村生活空间新的情感背景,传统体育所形塑的地方感,不仅延伸与丰富了现代乡村生活空间的表征意义,也构筑了一种经验性的时空感知框架;传统体育承载的“过往经验”以及由此构建的“地方情感”,形成了重构乡村生活空间与再现传统体育的巨大推力。研究结果:传统体育的现代性发展是不同时空下的文化自觉与再生产过程,情感认同是这一过程中的关键要素;传统体育融入地方性实践,构建观照人类生存际遇的现代性表达,再现了传统体育与乡村生活空间相互形塑的逻辑关系,是传统体育现代性发展的路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生活空间 传统体育 情感结构 共同经验
下载PDF
“情感结构”在文化过程中的融合路径及实践取向研究
9
作者 郝永恒 《湛江文学》 2024年第2期0053-0055,共3页
“情感结构”理论是雷蒙·威廉斯最具独创性的成果之一。通过具体探究威廉斯所提出的“情感结构”与“残余、主导、新兴”文化的内在联系,可以更细致地把握住“溶解”在人民群众情感之中的文化因子,进一步发掘出文化中过去业已形成... “情感结构”理论是雷蒙·威廉斯最具独创性的成果之一。通过具体探究威廉斯所提出的“情感结构”与“残余、主导、新兴”文化的内在联系,可以更细致地把握住“溶解”在人民群众情感之中的文化因子,进一步发掘出文化中过去业已形成、现在正在发挥作用、未来正在构建之中的鲜活因素以及独特韵律,从而为现实生活中的文化实践提供启示,更好地服务于新时代下的文化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结构 文化过程 雷蒙·威廉斯 文化实践
下载PDF
国际传播的情感结构与干预路径 被引量:7
10
作者 姬德强 邹宇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52-59,共8页
理解国际传播中的情感问题,需要认识到国家逻辑背后存在着复杂的意识形态情感结构,当下主导的共情传播无法解释动态的情感生成过程,以及深度媒介化环境中情感受到媒介逻辑的影响,而媒介化的情感已经成为一种形塑的力量。中国的国际传播... 理解国际传播中的情感问题,需要认识到国家逻辑背后存在着复杂的意识形态情感结构,当下主导的共情传播无法解释动态的情感生成过程,以及深度媒介化环境中情感受到媒介逻辑的影响,而媒介化的情感已经成为一种形塑的力量。中国的国际传播实践需要激发意识形态中的心理动能与情感成分,警惕单一和单向的共情传播,以及把握国际社交媒体的媒介特性进行情感干预,进而立体化地提升国际传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传播 情感结构 情感干预 意识形态 共情传播 媒介化
下载PDF
情感结构与时代症候:重审1920年代丁玲北京时期的情爱书写 被引量:1
11
作者 魏巍 李静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74-81,共8页
对于像丁玲这样受新文化思潮感召来到北京的知识青年来说,其情感结构已然不同于“五四”初期激烈张扬的政治青年,飘零无依的孤独、理想抱负的落空、生存糊口的艰难、前途未可知的迷茫,集合成了丁玲这一代人的共同体验。丁玲早期在北京... 对于像丁玲这样受新文化思潮感召来到北京的知识青年来说,其情感结构已然不同于“五四”初期激烈张扬的政治青年,飘零无依的孤独、理想抱负的落空、生存糊口的艰难、前途未可知的迷茫,集合成了丁玲这一代人的共同体验。丁玲早期在北京的创作既可以说是对时代情感结构的一种继承,也可以说是一种反拨,通过情爱书写,丁玲对其时流行的“感伤主义”与现代女性成长之间的关系作出了自己的判断:徒有感伤情绪在现代社会是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的;而作为女性恋爱的客体,男性群体也并不能满足新女性恋爱的要求,“男性气概”的失落,在某种程度上其实正要求女性变得更强大;在以经济地位决定男性气概的社会,对于经济上尚未完全独立的女性来说,无论是“浪漫爱”还是“灵肉一致”的爱情,其实都不过是水中花、镜中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玲 北京时期 情感结构 时代症候 情爱书写
下载PDF
教学实践的目的情感结构对学生信息获取的影响:基于案例调研的规律探索及现实反思
12
作者 于良芝 刘鸿彬 杨天德 《中国图书馆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6-43,共18页
世界高等教育机构普遍认为,信息的获取与利用对人才培养不可或缺,而有关学生信息行为的研究却一再显示,当代大学生对信息的获取与利用存在缺陷。至于为什么人才培养必须依赖信息获取,何为充分的信息获取,如何保证充分的信息获取,学术界... 世界高等教育机构普遍认为,信息的获取与利用对人才培养不可或缺,而有关学生信息行为的研究却一再显示,当代大学生对信息的获取与利用存在缺陷。至于为什么人才培养必须依赖信息获取,何为充分的信息获取,如何保证充分的信息获取,学术界少有系统的理论阐释。本研究旨在通过考察学生信息获取与教学实践的关系,探索上述问题的答案。借鉴实践理论的“目的情感结构”概念,以一所大学的某实体学院本科教学实践为案例,通过政策文本、访谈、问卷调研等方式,收集有关案例学院本科教学的数据;将这些数据按归纳思路予以分析,分别得出了该院本科教学的目的目标、讲授任务、学习任务、信息获取驱动;然后依据“目的情感结构”概念的框架,将归纳结果整合为案例学院本科教学的目的情感结构,展现并反思嵌入其中的信息获取动力机制。研究结果显示,特定教学实践的目的情感结构通过嵌入特定的信息获取驱动,影响甚至塑造学生的信息获取;但只有注重知识理解的教学实践,才能凸显信息对人才培养的价值,进而指导教师设计合理的信息获取驱动,提升学生的信息获取与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书馆 本科教学 目的情感结构 信息获取 知识理解 教学支持服务
下载PDF
新主流文艺的新情感与新叙事——以电影《战狼Ⅱ》《流浪地球》为例
13
作者 陶庆梅 《中国文艺评论》 2024年第5期76-85,127,共11页
本文以近年来两部重要的电影作品《战狼Ⅱ》《流浪地球》为例,来说明新主流文艺如何传达出与当代观众有着强烈共鸣的新的主流价值观。本文指出,新主流文艺最为独特之处,是创作者不断在影视等大众文化作品中,以新的叙事方式去表达属于当... 本文以近年来两部重要的电影作品《战狼Ⅱ》《流浪地球》为例,来说明新主流文艺如何传达出与当代观众有着强烈共鸣的新的主流价值观。本文指出,新主流文艺最为独特之处,是创作者不断在影视等大众文化作品中,以新的叙事方式去表达属于当代中国的新情感。本文认为,中国的新主流文艺之所以能够在艺术上取得重要突破,既在于中国长久的现实主义文艺思想构成的强大理论基础;也在于中国的创作者们,扎根于当下中国的发展状况与中国人的情感世界,不断尝试以现实主义为出发点,吸收传统中国的艺术感觉,去创造属于当代中国的新艺术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主流文艺 现实主义 情感结构
下载PDF
轮岗教师乡土情感的缺失表征、根源及文化形塑 被引量:1
14
作者 黄玲 郝明君 《教师教育学报》 2024年第1期22-31,共10页
基于文化唯物主义理论视域,轮岗教师的乡土情感具有深刻意蕴,具体体现于:轮岗教师是认同乡村生活方式的“局内人”、是推动乡村学校发展的“同行者”、是担负乡村社会责任的“新乡贤”。目前,在轮岗交流实践中,存在着部分轮岗教师对乡... 基于文化唯物主义理论视域,轮岗教师的乡土情感具有深刻意蕴,具体体现于:轮岗教师是认同乡村生活方式的“局内人”、是推动乡村学校发展的“同行者”、是担负乡村社会责任的“新乡贤”。目前,在轮岗交流实践中,存在着部分轮岗教师对乡村学校发展持“事不关己”态度、对乡村生活方式难以或不愿认同、乡村社会责任担当意识薄弱等问题。其原因在于:轮岗教师的教学岗位变动较频繁,乡村公共文化生活吸引力不足,轮岗教师对自身的角色认知不到位。对此,需要通过以下举措形塑轮岗教师的乡土情感:健全乡村学校组织文化,增强轮岗教师的“主人翁”意识;重构乡村公共文化生活,提升轮岗教师的乡土认同感;明确乡村社会文化身份,引导轮岗教师的责任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岗教师 乡土情感 文化形塑 情感结构 文化唯物主义
下载PDF
夏洛蒂·勃朗特小说的“情感结构”研究
15
作者 侯静 《湖北工程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34-39,共6页
雷蒙德·威廉斯是20世纪英国重要的马克思主义文化批评理论家。他提出“情感结构”的概念,用于描述一个时代人们普遍的社会心理和情感体验。情感结构在社会转型时期最为突出,并与同时期文学作品具有同构关系。本文以夏洛蒂·勃... 雷蒙德·威廉斯是20世纪英国重要的马克思主义文化批评理论家。他提出“情感结构”的概念,用于描述一个时代人们普遍的社会心理和情感体验。情感结构在社会转型时期最为突出,并与同时期文学作品具有同构关系。本文以夏洛蒂·勃朗特的四部小说为研究对象,借用雷蒙德·威廉斯的“情感结构”理论进行文本细读和文化批评研究,试图找到小说人物实际感受与主导文化的冲突与矛盾以及作者的解决策略——神奇方案,进而剖析文学作品参与的帝国建构及资产阶级的文化霸权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洛蒂·勃朗特 雷蒙德·威廉斯 情感结构 神奇方案 帝国建构
下载PDF
当代东北农村电影的情感结构与文化反思
16
作者 李欣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02-105,共4页
东北农村电影是一种代表性的地域电影类型,本文借用雷蒙德·威廉斯的“情感结构”理论作为研究视角,首先分析了东北农村电影中地域情感的影像生成,梳理出地域、情感与文化的共生逻辑;其次,本文从城市与乡村关系、乡村社会分化和传... 东北农村电影是一种代表性的地域电影类型,本文借用雷蒙德·威廉斯的“情感结构”理论作为研究视角,首先分析了东北农村电影中地域情感的影像生成,梳理出地域、情感与文化的共生逻辑;其次,本文从城市与乡村关系、乡村社会分化和传统与现代的背反三个方面解读了农村社会影像景观中的情感结构与文化反思;最后,本文分析了新时期东北农村电影的情感结构重塑与文化取向,以期用地域电影这种文化样本来对社会变迁与转型中地域人群的生存现实进行影像思考与关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农村 情感结构 文化反思 地域情感
下载PDF
创伤记忆、情感结构与故乡之思——读严英秀长篇小说《狂流》
17
作者 赵喆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30-34,共5页
严英秀以独特的视角表现女性在复杂环境中的生存状态和成长空间,《狂流》这部长篇小说完整地呈现了女主人公何果儿从一个不谙世事的小女孩儿到为人妻的过程。何果儿经历了年少时期的创伤记忆,成年之后面临的情感选择,而最终回归故乡。... 严英秀以独特的视角表现女性在复杂环境中的生存状态和成长空间,《狂流》这部长篇小说完整地呈现了女主人公何果儿从一个不谙世事的小女孩儿到为人妻的过程。何果儿经历了年少时期的创伤记忆,成年之后面临的情感选择,而最终回归故乡。文本展现了女性知识分子对社会的主动承担,为现代人的精神出路探求可能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英秀 《狂流》 创伤记忆 情感结构 故乡之思
下载PDF
延安时期新秧歌运动重塑大众“情感结构”的路径与启示——基于“空间诗学”视域的考察
18
作者 尚以诺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147-152,共6页
“空间诗学”重视现象学的经验还原,“在空间(世界)中理解存在”。由此反观,延安时期新秧歌运动作为感知空间中“活的文化”,从语境设置、表现内容和地理空间等三方面植入到大众的日常生活结构中。新秧歌审美情境中吃饱穿暖、活得体面... “空间诗学”重视现象学的经验还原,“在空间(世界)中理解存在”。由此反观,延安时期新秧歌运动作为感知空间中“活的文化”,从语境设置、表现内容和地理空间等三方面植入到大众的日常生活结构中。新秧歌审美情境中吃饱穿暖、活得体面等美好愿景的实现,感奋大众投身生产劳动、反抗现实压迫。大众革命化、审美化、日常化的“情感结构”在支撑和重塑中生成审美想象空间。艺术演绎成为生活形式,个体再生产由“自由自在”向“自为存在”转变,指向日常生活的改造。新秧歌运动空间表意实践的全过程考察,从微观的空间政治学的角度,提供了延安文艺的现代性理解的一种角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诗学” 日常生活 新秧歌运动 “活的文化” 情感结构
下载PDF
以虚为实:网生代儿童的成长境遇与情感结构
19
作者 洪晨 《少年儿童研究》 2023年第4期82-88,62,共8页
网生代儿童的情感结构不仅反映了数字时代的儿童文化,还隐含着他们对于社会生活的态度和感受,成为理解当下儿童的重要抓手。在数字时代,网生代儿童的生活世界成为虚拟生活与现实生活融合而成的异托邦,他们的学习生活被在线平台包围,娱... 网生代儿童的情感结构不仅反映了数字时代的儿童文化,还隐含着他们对于社会生活的态度和感受,成为理解当下儿童的重要抓手。在数字时代,网生代儿童的生活世界成为虚拟生活与现实生活融合而成的异托邦,他们的学习生活被在线平台包围,娱乐生活被电子屏幕占据,社交生活趋向于无限扩列的吸引。在虚实交织的生活世界中,网生代儿童产生了治愈与致郁并存的情感体验,感受着数字时代就学过程的趣味与苦恼、网游世界的激情与无聊,以及社会关系的亲密与陌生。在矛盾的情感体验中,网生代儿童生成了虚实相生的情感结构,包含着虚拟与现实生活的双重感悟,内隐着入世与避世的文化底色,潜藏着“情随事迁”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生代 数字化生存 儿童文化 情感结构
下载PDF
“加速生活”的情感结构探论
20
作者 何泽宇 《粤海风》 2023年第4期50-57,共8页
加速主义美学是对当下加速现实的理论回应。加速是现代性的核心,成为理解现代性的崭新视角。技术加速割裂了身体与现象世界之间的感知关联,造成现象学“移情”的消失。现代社会建构线性时间加速模式,时间加速引发了现实个体焦虑与内耗... 加速主义美学是对当下加速现实的理论回应。加速是现代性的核心,成为理解现代性的崭新视角。技术加速割裂了身体与现象世界之间的感知关联,造成现象学“移情”的消失。现代社会建构线性时间加速模式,时间加速引发了现实个体焦虑与内耗的情感异化。加速社会的特征可以归结为对速度、绩效价值与生产效率的永无止境的追逐,在单维度绩效主义逻辑的宰制下,生命主体深陷徒劳、倦怠的生产活动中难以自拔。面对加速现代性危机,需要对加速文化与价值思维进行反思。“慢速生活”成为抵御当下快节奏生活的实践策略。“慢速生活”并非“美学的乡愁”,而是个体自主践行“减速”的实践活动,与加速生活节奏保持距离,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加速生存的情感焦虑与倦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现代性 绩效社会 效率崇拜 情感结构 慢速生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