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语篇类型、语篇结构与结构描写方法 被引量:3
1
作者 陶炀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1期57-60,共4页
语篇根据交际功能的不同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对语篇类型的变异选择可能会收到意想不到的交际效果。语篇类型制约着语篇结构 ,特定类型的语篇往往由特定的结构类目组成。在观察了三种较有影响的语篇结构描写方法之后 ,作者认为 。
关键词 语篇类型 语篇结构 结构描写方法 语篇衔接 语篇连贯 语篇
下载PDF
从句式到构式:对语言结构性描写的理论进路 被引量:3
2
作者 郭霞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0年第2期10-13,18,共5页
语言学研究致力于描写和表征语言这一复杂系统。生成语法、系统功能语法和认知语法等理论观点的对立,体现出对语言进行结构性描写的不同发展径路。本文对比分析了上述三个流派的理论基础和逻辑框架,并以英语中常见的双宾句式为例,进一... 语言学研究致力于描写和表征语言这一复杂系统。生成语法、系统功能语法和认知语法等理论观点的对立,体现出对语言进行结构性描写的不同发展径路。本文对比分析了上述三个流派的理论基础和逻辑框架,并以英语中常见的双宾句式为例,进一步阐释了不同的理论研究范式。本文的结论是,语言研究单位是由句式向构式演进的过程,体现为语言学研究从局部向整体,最终实现更为全面的结构性描写这一演化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句式 构式 结构描写 句法规则
下载PDF
基于认知语义差异的双宾及与格结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智义 倪传斌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62-68,共7页
传统的转换生成语法认为,双宾和与格结构存在相互转换关系。这种相互转换的研究思路,在理论和操作上都存在缺陷。进入双宾和与格结构的主动词包含复合语义和两种意象图示。一种语义或意象图示的受抑制,是导致两结构在结构推导上存在差... 传统的转换生成语法认为,双宾和与格结构存在相互转换关系。这种相互转换的研究思路,在理论和操作上都存在缺陷。进入双宾和与格结构的主动词包含复合语义和两种意象图示。一种语义或意象图示的受抑制,是导致两结构在结构推导上存在差异的重要原因。这种差异也能在句法层面求得解释并形成句式语义的差异。另外,传统生成语法对于两结构的描写不能反映这种认知语义差异,以VP-shell结构来描写与格结构而以层级化的V结构来描写双宾结构,能够很好地体现两者的语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宾结构 与格结构 认知语义 结构推导 结构描写
下载PDF
带“得”动补式中“能够/能/可能”的位序变化
4
作者 刘街生 《汉语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0-128,共9页
带“得”动补式中“能够”“能”通常表达根情态。结果补语结构中它们的位序由句子的语义决定,理论上不可改变;描写补语结构中,若非辖域因素影响,它们的位序可变,但实例中基本都位于“得”前。带“得”动补式中“可能”表达认识情态,若... 带“得”动补式中“能够”“能”通常表达根情态。结果补语结构中它们的位序由句子的语义决定,理论上不可改变;描写补语结构中,若非辖域因素影响,它们的位序可变,但实例中基本都位于“得”前。带“得”动补式中“可能”表达认识情态,若非辖域因素影响,其在“得”前后的位序变化自由。一些带“得”动补式中“能够”“能”“可能”在“得”前后的位序可变是因为,第一,带“得”动补式成分项之间的关系是既有一定的并立性,也有一定的非并立性;第二,“得”标明了主动词事件和补动词事件之间有蕴涵关系;第三,此时,“得”后成分为焦点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道义/认识情态 事件/命题情态 结果/描写补语结构 主次关系
下载PDF
对《金瓶梅》中“怪+人物词语”结构的研究
5
作者 王琳 郑剑平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0年第4期87-90,共4页
"怪+人物词语"这一当今不常见的语法结构频繁出现于以《金瓶梅》为代表的明清白话小说中,表示嗔怪、责备或对人的称呼。此类结构中的"怪"由"责备"义引申而来,并带有语法化的性质。由于属于方言俚语,盛行... "怪+人物词语"这一当今不常见的语法结构频繁出现于以《金瓶梅》为代表的明清白话小说中,表示嗔怪、责备或对人的称呼。此类结构中的"怪"由"责备"义引申而来,并带有语法化的性质。由于属于方言俚语,盛行于白话小说中,并是适应特殊语境的需要,"怪+人物词语"结构有一定的语用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瓶梅》 怪+人物词语 结构描写
下载PDF
常规性“V成”结构中“V”的考察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赵贤德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8-11,共4页
本文在大量语言事实的基础上对V成结构进行了细致的描写,尤其是对V进行了分类描写,然后,再对V成结构的语法特点进行了分析,总结归纳出能否进入V成结构的V的基本特点。
关键词 常规性V成结构V的描写分析
下载PDF
一副应对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缺陷的良药——浅议乔姆斯基语言学革命
7
作者 顾元华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10年第7期77-80,共4页
以往对乔姆斯基语言学的研究往往采取静止的、孤立的方法,困囿于其理论框架内,造成"一叶障目,不见森林"的后果。笔者认为,对乔姆斯基语言学的研究应采取动态的、历时的方法,只有将其置于特定的历史语境中,才能看出其贡献及不... 以往对乔姆斯基语言学的研究往往采取静止的、孤立的方法,困囿于其理论框架内,造成"一叶障目,不见森林"的后果。笔者认为,对乔姆斯基语言学的研究应采取动态的、历时的方法,只有将其置于特定的历史语境中,才能看出其贡献及不足。乔姆斯基语言学革命解决了结构主义描写语言学所面临的一系列无法解释的问题。描写语言学把实际话语作为分析的对象,而乔姆斯基区分了语言能力和语言行为两个概念;描写语言学不能揭示语言的本质,乔姆斯基语言学深入研究了语言能力。结构主义者用机械主义的观点来解释语言的产生,乔姆斯基却走向了一条对人类特有的语言能力作出解释的道路。乔姆斯基语言学是对美国描写语言学的一场革命,但却是不彻底的,如分析语言形式时忽视语义。总的来说,乔姆斯基开创的转换—生成语法具有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乔姆斯基 转换-生成语法 语言学革命 结构主义描写语言学
下载PDF
现代语言学视野下的布依语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张艳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2期13-24,共12页
布依语调查研究始于20世纪中叶,老一辈语言学家在描写语言学的理论框架下初步建立了布依语语法体系。20世纪80-90年代以来,除结构描写以外,学界还运用历史比较语言学理论和方法,从词源研究的角度探讨了布依语及其亲属语言与汉语之间的... 布依语调查研究始于20世纪中叶,老一辈语言学家在描写语言学的理论框架下初步建立了布依语语法体系。20世纪80-90年代以来,除结构描写以外,学界还运用历史比较语言学理论和方法,从词源研究的角度探讨了布依语及其亲属语言与汉语之间的关系。21世纪以来,语言类型学、认知语言学、对比语言学以及浑沌学等现代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相继被引入布依语研究,促使该领域研究向更深层次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依语研究 结构描写 语言类型学 认知语言学 浑沌学
下载PDF
论三大语言学流派对英语名词化的探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宋洁琳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109-112,共4页
人们对名词化这个语法范畴的认识是逐渐深入的。本文探讨了三个语言学流派即描写结构主义语言学、转换生成语法和系统功能语言学对名词化的不同认识和理解,以及名词化在当今的发展。结果表明,学者对名词化现象的阐释远非一致,对名词化... 人们对名词化这个语法范畴的认识是逐渐深入的。本文探讨了三个语言学流派即描写结构主义语言学、转换生成语法和系统功能语言学对名词化的不同认识和理解,以及名词化在当今的发展。结果表明,学者对名词化现象的阐释远非一致,对名词化及其相关的许多问题仍然需要做进一步深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词化 描写结构主义 转换生成语法 系统功能语言学
下载PDF
“V不C”构式研究综述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晶晶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15年第4期27-30,共4页
"V不C"构式是汉语中表示"否定可能性"的一类独特而地道的表达方式。自吕叔湘对其进行研究以来,汉语学界对这一构式从句法特征、语法意义、历时演变方面进行了详尽细致的研究。近年来,学者们也开始尝试运用认知语言... "V不C"构式是汉语中表示"否定可能性"的一类独特而地道的表达方式。自吕叔湘对其进行研究以来,汉语学界对这一构式从句法特征、语法意义、历时演变方面进行了详尽细致的研究。近年来,学者们也开始尝试运用认知语言学的概念整合、语法化等理论探索这一现象的心智过程。本文在对以往研究进行综述分析的基础上,指出值得关注的研究成果及研究缺口,希望对未来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不C”构式 结构和语义描写 认知解释
下载PDF
论大英教学中汉译英技能的培养
11
作者 郝玉荣 《河西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108-110,共3页
运用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理论,通过实例分析在大英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汉译英技能,并指出了这种技能的重要性。
关键词 转换生成语法 表层结构 深层结构:描写:规定
下载PDF
20世纪的美国语言学
12
作者 舒春玲 《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2期53-55,72,共4页
本文对 2 0世纪的美国语言学发展作一纵览 ,主要评述对国际语言学产生巨大影响的人类语言学 ,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中的描写结构语言学和转换生成语法 ,以及美国功能主义学派的语言学思想 ,从而了解美国语言学的演变 ,取其精华 。
关键词 人类语言学 描写结构语言学 转换生成语法 美国功能主义语言学
下载PDF
试论“V+个+VP”格式的表达功能
13
作者 苏文丽 《运城学院学报》 2007年第6期50-52,共3页
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V+个+VP"格式非常具有独特性,在形式上它与"V+个+NP"相似,但在语义上却与带"得"的述补结构更接近。对于它的结构关系,学者们一直在"述宾"与"述补"之间争论不休... 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V+个+VP"格式非常具有独特性,在形式上它与"V+个+NP"相似,但在语义上却与带"得"的述补结构更接近。对于它的结构关系,学者们一直在"述宾"与"述补"之间争论不休。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表达功能的角度进行分析,认为"V+个+VP"在表达上侧重叙述事件,这与"V+个+NP"相似,而与带"得"的述补结构侧重描写结果状态的功能明显不同。因此,我们认为从表达功能的角度看把"V+个+VP"看作非典型性述宾结构更为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个+VP”结构关系表达功能叙述描写
下载PDF
原型-模型象似视域下英汉隐现句对比探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成汹涌 《外语教学与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20-531,639,共13页
本文基于象似性与原型-模型论的二元有机融合,旨在原型-模型象似视域下从距离象似、顺序象似、标记象似三方面分别考释英汉隐现句描写结构及聚焦装置之异同,为认知并诠释英汉隐现句的功能及生成规律提供借鉴和参考。研究发现:1)距离象... 本文基于象似性与原型-模型论的二元有机融合,旨在原型-模型象似视域下从距离象似、顺序象似、标记象似三方面分别考释英汉隐现句描写结构及聚焦装置之异同,为认知并诠释英汉隐现句的功能及生成规律提供借鉴和参考。研究发现:1)距离象似性方面,英汉隐现句中的联系项均居中位,拉近了被联系项之间的距离,英汉隐现句整体核心均与从属语中的局部核心距离最近;2)顺序象似性方面,英语隐现句的处所短语位置较汉语灵活,位移至句首的处所短语具有话题作用,遵循顺序象似性原则,而汉语隐现句为特殊的无主句,违背顺序象似性原则;3)标记象似性方面,英语隐现句体现为主谓一致,汉语隐现句标记体现为垂悬话题、词序及语序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现句 原型-模型象似 描写结构 聚焦装置
原文传递
OT语法的可学性研究 被引量:23
15
作者 马秋武 《外国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8-26,共9页
OT语法的可学性是OT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Tesar & Smolensky(1993/1998)提出了颇具影响的“制约条件降级演算模式”。该模式认为儿童的语言语法体系是通过制约条件降级建立起来的。最近,有些学者发现制约条件降级模式不能解... OT语法的可学性是OT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Tesar & Smolensky(1993/1998)提出了颇具影响的“制约条件降级演算模式”。该模式认为儿童的语言语法体系是通过制约条件降级建立起来的。最近,有些学者发现制约条件降级模式不能解释所有的语言发展类型,提出允许制约条件升级可以更好地说明儿童语言发展变化的观点。制约条件是否允许升级,成为近年来OT语法可学性研究争论的焦点。该文首先说明OT语法可学性研究的理论原则和操作方法,然后分析和说明OT语法可学性研究中的一些问题以及目前该研究的发展趋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T语法 可学性 “制约条件降级演算模式” 结构描写
原文传递
以适度中庸的姿态在古典与现代中间寻求动态平衡——施尼特凯大协奏曲相关问题讨论 被引量:2
16
作者 韩锺恩 《云南艺术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29-40,共12页
该文为上海音乐学院艺术学理论学科艺术哲学与批评专业音乐美学与批评方向部分硕士、博士研究生2012-2013学年音乐学写作工作坊特别写作,针对并围绕施尼特凯6首大协奏曲展开讨论,内容涉及:施尼特凯相关作品评价与史学意义、对6篇学生作... 该文为上海音乐学院艺术学理论学科艺术哲学与批评专业音乐美学与批评方向部分硕士、博士研究生2012-2013学年音乐学写作工作坊特别写作,针对并围绕施尼特凯6首大协奏曲展开讨论,内容涉及:施尼特凯相关作品评价与史学意义、对6篇学生作业的学术提问,以及相关学科指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学写作 作品修辞(整体结构描写、纯粹感性表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