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结构防灾试验教学改革探索 被引量:2
1
作者 刘栋 卢文胜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67-171,共5页
"结构防灾试验"课程坚持"教学与研究相结合"的教学理念,重视实践环节和学生能力培养。通过对课程教学特色的分析,探讨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研究项目与实验教学的时间冲突、教学资源与课程安排之间的矛盾、课程教学内... "结构防灾试验"课程坚持"教学与研究相结合"的教学理念,重视实践环节和学生能力培养。通过对课程教学特色的分析,探讨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研究项目与实验教学的时间冲突、教学资源与课程安排之间的矛盾、课程教学内容与教材短板以及考核方式存在不足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建设实验教学网络平台、将本科生实验教学与后续发展相结合、加强教材建设、改进考核方式、增设实验实习、培养学生兴趣等课程教学改革的设想,并进行实践探索。经过教学实践,课程教学质量获得提升,并取得了一系列教学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防灾 实验技术 教学改革 教学与研究相结合 网络教学平台
下载PDF
工程结构抗震与防灾课程教学改革及疫情期教学实践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王浩 张志强 +2 位作者 徐明 陶天友 李爱群 《高等建筑教育》 2021年第3期120-127,共8页
工程结构抗震与防灾课程建设对培养德才兼备的防灾减灾综合型人才至关重要。为了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丰富教学素材与授课方法,提升课堂活跃度,保证课程教学质量,文章结合典型工程灾害案例,通过专业化解读与课堂小组的讨论分析,建立... 工程结构抗震与防灾课程建设对培养德才兼备的防灾减灾综合型人才至关重要。为了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丰富教学素材与授课方法,提升课堂活跃度,保证课程教学质量,文章结合典型工程灾害案例,通过专业化解读与课堂小组的讨论分析,建立了“浸润式”思政课堂教学模式,采用课程教师主讲与国际知名专家专题授课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开展了课程的双语互动教学实践,加强课程实践教学,促进学生对工程结构抗震与防灾知识的理解与思考,建设课程教学资源平台,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内容实时共享。此外,探索了新冠疫情期间课程教学对策,以期为重大疫情期间工程结构抗震与防灾课程教学对策有效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结构抗震与防灾 教学改革 浸润式“思政课堂” 双语互动教学 资源共享平台
下载PDF
基于长江雨课堂平台的线上教学——以《工程结构抗震与防灾》专业课程为例
3
作者 王秋分 谢伟 应鹏展 《四川建材》 2021年第3期234-235,共2页
由于受到新型冠状疫情的影响,各高校无法正常返校开展线下教学活动,为了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工程结构抗震与防灾课程正式开启长江雨课堂线上直播课的教学模式。本文通过对学生的课堂数据,问卷调查以及教师... 由于受到新型冠状疫情的影响,各高校无法正常返校开展线下教学活动,为了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工程结构抗震与防灾课程正式开启长江雨课堂线上直播课的教学模式。本文通过对学生的课堂数据,问卷调查以及教师的上课体会,对这种新的教学模式进行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课堂 线上教学 工程结构抗震与防灾 教学模式
下载PDF
多组团山水城市抗震防灾空间结构相关研究
4
作者 朱荣强 《城市建筑》 2015年第27期314-315,共2页
多组团山水城市面临自然灾害的威胁较大、风险较高。如何充分利用该类城市山水格局等防灾优势,提升防灾能力、减少人员伤亡和减轻经济损失是十分有必要的。本文以典型的多组团山水城市——赣州市为例,以赣州市编制赣州特大城市城乡总... 多组团山水城市面临自然灾害的威胁较大、风险较高。如何充分利用该类城市山水格局等防灾优势,提升防灾能力、减少人员伤亡和减轻经济损失是十分有必要的。本文以典型的多组团山水城市——赣州市为例,以赣州市编制赣州特大城市城乡总体规划为背景,分析了其空间结构布局。并结合该规划,提出了多组团山水城市抗震防灾空间结构及组团功能定位。通过分析总体规划中各组团功能定位与抗震防灾空间功能定位及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形成了城乡总体规划与抗震防灾专项规划之间良好的相互协调反馈机制。最后针对多组团山水城市,提出了降低地震灾害风险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组团山水城市 防灾空间结构 功能定位 赣州
下载PDF
城镇防灾避难场所规划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戴慎志 赫磊 《灾害学》 CSCD 2010年第B10期50-54,70,共6页
城镇防灾避难场所是城镇灾后应急避难、救援、恢复重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镇平时功能的主要构成部分。首先按照应对灾害的主要类型,将避难场所分为气象型避难场所和地质型避难场所,相对应的为建筑型避难场所与场地型避难场所。继而... 城镇防灾避难场所是城镇灾后应急避难、救援、恢复重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镇平时功能的主要构成部分。首先按照应对灾害的主要类型,将避难场所分为气象型避难场所和地质型避难场所,相对应的为建筑型避难场所与场地型避难场所。继而与城市规划中的用地性质相关联,从防灾避难的角度将城镇用地划分为"靶区""防灾避难据点"与"防灾避难通道"。总结城镇防灾避难空间结构的组成要素、组构原则与组成方式,并以三种模式进行模型化构建。进而概括了城镇防灾避难场所的规划要点、规划内容与技术路线,并以深圳防灾避难场所规划加以佐证。得出了结论:防灾避难场所是城镇整体空间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城镇防灾避难空间规划应从城镇整体空间结构出发,合理规划防灾避难场所与防灾避难通道,优化用地功能与规模,提升城镇整体的防灾避难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灾避难场所规划 气象型避难场所 地质型避难场所 防灾空间结构
下载PDF
基于离散元方法的高速远程滑坡碎屑流新型防护结构 被引量:15
6
作者 毕钰璋 何思明 +2 位作者 付跃升 王忠福 闫帅星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60-570,共11页
高速远程滑坡碎屑流以其极高的动能和超远的位移而著称,往往对其危害范围内的构筑物和人类活动等造成严重的破坏。其高速远程效应机理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但其防灾减灾工程在目前仍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体系。基于此,采用2D离散... 高速远程滑坡碎屑流以其极高的动能和超远的位移而著称,往往对其危害范围内的构筑物和人类活动等造成严重的破坏。其高速远程效应机理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但其防灾减灾工程在目前仍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体系。基于此,采用2D离散元模型对四川绵竹清平文家沟地震滑坡引发的碎屑流及其运动过程进行了详尽研究。数值模型对现实模型进行了一定的简化。通过数值模拟实验,验证了实际工况下的文家沟碎屑流运动情况,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不同摩擦系数条件下的碎屑流堆积情况以及三种形状的防护结构体(重力式挡墙、倾斜式结构体、月牙形结构体)对碎屑流的耗能能力。通过研究发现:人工防护结构体可以很好地耗散碎屑流的动能;多层防护结构可以提高对碎屑流动能的耗散能力:月牙形结构体对于控制碎屑流滑程有明显的优势。所得结论对今后类似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碎屑流 新型防灾减灾结构 2D离散元 文家沟
下载PDF
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努力搞好防台风抗暴潮减灾工作
7
《防汛与抗旱》 1996年第3期14-16,共3页
关键词 防灾 减灾 洪水预报 防灾结构 防台 防洪
下载PDF
江阴靖江长江隧道工程火灾防控与应急救援技术 被引量:4
8
作者 张忆 薛光桥 +3 位作者 谢宝超 鲁志鹏 徐志胜 赵家明 《现代隧道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486-498,共13页
江阴靖江长江隧道属于超长隧道,面临大断面、烟道板跨度大、排烟距离长、疏散距离长等工程难题,针对隧道结构防火安全,文章提出了一种新的顶部集中排烟盾构隧道结构防火保护策略,设计了烟道板及拱顶管片的防火保护方案,针对行车层盾构... 江阴靖江长江隧道属于超长隧道,面临大断面、烟道板跨度大、排烟距离长、疏散距离长等工程难题,针对隧道结构防火安全,文章提出了一种新的顶部集中排烟盾构隧道结构防火保护策略,设计了烟道板及拱顶管片的防火保护方案,针对行车层盾构管片防火保护设计采用了"等效热阻"概念;针对火灾排烟,研制高密闭型排烟口,增强排烟系统密封性,确定超长距离隧道工程烟气控制策略,提出超长距离盾构隧道密封降阻措施;针对疏散救援,提出疏散通道长距离加压送风及大断面盾构隧道环形车道快速救援技术,通过现场试验,获得盾构隧道人员楼梯疏散速率,验证疏散方案可行性,为类似水下隧道工程火灾防控与应急救援技术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江隧道 结构防灾 火灾排烟 疏散救援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