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1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结构-过程-结果模型的医用耗材准入管理及效果分析
1
作者 郭晓培 孙烈 谭艳芬 《医院管理论坛》 2024年第3期87-92,共6页
目的 评价结构-过程-结果模型在医院医用耗材准入管理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 基于结构-过程-效果模型构建医院医用耗材准入管理体系,选取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20年7月—2022年12月准入的医用耗材作为研究对象,从组织结构、过程管理、结果... 目的 评价结构-过程-结果模型在医院医用耗材准入管理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 基于结构-过程-效果模型构建医院医用耗材准入管理体系,选取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20年7月—2022年12月准入的医用耗材作为研究对象,从组织结构、过程管理、结果评价三个维度对耗材准入通过率、耗占比、不良事件发生率、医疗纠纷发生率进行结果评价。结果 医用耗材准入管理体系实施后,耗材准入通过率提高(p<0.05);部分科室耗占比明显下降(p<0.05);不良事件发生率下降、未发生因耗材引发的医疗纠纷。结论 结构-过程-效果模型在医用耗材准入管理中取得明显效果,初步实现了耗材准入管理的科学性、规范性、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过程-结果模型 医用耗材 准入管理
下载PDF
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法治化的理论阐析与运行机理——基于“结构-过程-功能”分析框架
2
作者 曹胜亮 闫昊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30-36,共7页
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依托,乡村治理法治化是全面依法治国、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党建引领是推进乡村治理法治化建设的关键机制。基于“结构-过程-功能”分析框架,从概念、属性与特征三个... 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依托,乡村治理法治化是全面依法治国、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党建引领是推进乡村治理法治化建设的关键机制。基于“结构-过程-功能”分析框架,从概念、属性与特征三个方面阐释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法治化的理论内涵,从结构、过程与功能三个维度明晰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法治化的内在逻辑。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法治化展现了“结构塑造-过程动员-功能复归”的完整运行机理:党组织嵌入而塑造“一核多元”的乡村法治共同体结构,党组织动员而引领乡村治理法治化过程,并最终复归于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法治需要的根本出发点与落脚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建引领 乡村治理 乡村治理法治化 结构-过程-功能
下载PDF
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的逻辑理路和实践进路——基于“结构-过程”框架的分析
3
作者 罗海成 《闽台关系研究》 2024年第1期2-16,共15页
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是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服务祖国统一大业的重大战略安排。基于结构功能主义理论,应用“结构-过程”框架,建构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研究模型。从结构角度分析,可以清晰展现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在内涵、空间两个... 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是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服务祖国统一大业的重大战略安排。基于结构功能主义理论,应用“结构-过程”框架,建构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研究模型。从结构角度分析,可以清晰展现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在内涵、空间两个维度的全领域、全区域的全域网格化图景;从过程角度分析,可以动态体现两岸融合发展中两类主体、两种不同方向作用力的互动作用过程。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蕴含了社会系统建构的内在逻辑机理,是两岸关系领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创新探索。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是一项创新性系统工程,在结构层面要强化系统观念,完善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有机系统;在过程层面要强化合作观念,推动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合作共建;在创新层面要强化质效观念,实现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规划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 结构功能主义 结构-过程 逻辑理路 社会系统
下载PDF
基于施工全过程健康监测的装配式部分包覆钢-混凝土组合结构体系动力特性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孙求知 李亚明 刘宏欣 《建筑结构》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4-29,8,共7页
为研究装配式部分包覆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动力特性,基于世博文化公园双子山项目,采用全过程健康监测手段对装配式PEC结构体系施工全过程的应力、加速度进行监测,研究其阻尼比和自振频率在施工过程中的变化情况,将实测结果与有限元计算... 为研究装配式部分包覆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动力特性,基于世博文化公园双子山项目,采用全过程健康监测手段对装配式PEC结构体系施工全过程的应力、加速度进行监测,研究其阻尼比和自振频率在施工过程中的变化情况,将实测结果与有限元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结构应力计算值、自振频率计算值等均与实测值吻合较好,验证了结构施工全过程仿真模拟计算的合理性。施工过程中PEC框架梁柱及节点后浇区的型钢及混凝土应力实际监测结果均满足强度要求。节点后浇区混凝土浇筑前后,结构自振周期和阻尼比差别较小;结构顶部覆土恒载施加完成后,结构的自振周期和阻尼比均较之前有所增大。结构设计时阻尼比取0.04,小于施工完成后的阻尼比实测值最小值0.046,阻尼比取值偏于安全,设计阻尼比取值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式部分包覆钢-混凝土组合结构 施工全过程 健康监测 有限元分析 动力响应 自振频率 阻尼比
下载PDF
基于“结构-过程-结果”下的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创建急性严重创伤患儿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毳毳 张娜 +3 位作者 吴奕萱 陈颖 李娜 蒋玮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4年第3期387-390,420,共5页
目的研究基于“结构-过程-结果”下的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在提升急性严重创伤患者中的护理质量的效果。方法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于2020年1月—2022年12月,基于“结构-过程-结果”的三维质量结构模型为理论框架,通过文献检索与质量评... 目的研究基于“结构-过程-结果”下的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在提升急性严重创伤患者中的护理质量的效果。方法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于2020年1月—2022年12月,基于“结构-过程-结果”的三维质量结构模型为理论框架,通过文献检索与质量评价、半结构式访谈、专家函询法、层次分析法,构建评价急性严重创伤患儿护理质量的指标体系,通过专家权威程度和专家一致性进行评价。结果本研究经过两轮专家函询,建立了基于“结构-过程-结果”下的护理质量评价体系。专家组的两轮函询的积极程度均为100.00%,第一轮和第二轮权重系数分别为0.865和0.859,协调系数分别为0.184和0.253,专家组具有较好的权威性和意见一致性(P<0.05)。急性严重创伤患儿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包含的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分别有3个、10个和35个。结论通过Delphi法构建的基于“结构-过程-结果”下的护理质量评价体系科学客观、可操作性强,具有评价结果波动性较小、专家意见集中、更注重护理结果质量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质量评价指标 急救效果 急性严重创伤 结构-过程-结果”体系
下载PDF
灾害治理组织网络的演化机理:一个“结构-过程-价值”整合性分析框架
6
作者 郑石明 宋悦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0-113,共14页
解构灾害全过程治理组织网络特征及规律,揭示其在历时性演进中的变化特征,可为组织网络结构与过程的演变提供理论支撑。本文以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为例,构建灾害全过程治理组织网络,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刻画灾前、灾中... 解构灾害全过程治理组织网络特征及规律,揭示其在历时性演进中的变化特征,可为组织网络结构与过程的演变提供理论支撑。本文以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为例,构建灾害全过程治理组织网络,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刻画灾前、灾中和灾后不同阶段的组织网络形态,从整体上分析网络结构演变、核心-边缘区域变化特征,探究网络中核心、边缘区域的组织变化。研究发现,灾前、灾中和灾后各阶段组织网络结构变化遵循了“紧密耦合型-松散集中型-多核心结构型”的演变过程;随着灾害治理网络不同阶段的演化,组织网络的收缩性特征凸显,处于边缘区域的组织逐步退出组织网络;在“核心-边缘”结构上,灾前、灾中和灾后网络中组织的进入和退出具有较大差异,对于实际响应过程涌现的组织,随着情境的变化很难持续发挥作用。文章提出“结构-过程-价值”整合性分析框架,解释组织主体权力关系与网络结构,环境变化与核心边缘特征,并对价值进行回应,为组织网络演变的理论解释提供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网络 社会网络分析 核心-边缘结构 结构-过程-价值
下载PDF
基于结构-过程-结果模型的新疆农村养老机构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
7
作者 高凯歌 徐月贞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23期34-38,共5页
目的以结构-过程-结果模型为指导,从结构、过程和结果3个维度,构建医养结合服务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方法2023年8月至11月收集资料,以文献研究和相关政策解释为基础,结合2次专家咨询的意见建立指标体系。通过优序图法,确定各指标权重。... 目的以结构-过程-结果模型为指导,从结构、过程和结果3个维度,构建医养结合服务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方法2023年8月至11月收集资料,以文献研究和相关政策解释为基础,结合2次专家咨询的意见建立指标体系。通过优序图法,确定各指标权重。采用肯德尔协调系数评价专家意见一致性,采用Cronbach’sα系数检验指标体系信度。结果2轮函询的专家积极系数均为100.0%。专家权威系数为0.83。第1、2轮专家咨询的肯德尔协调系数分别为0.344、0.350(P<0.001)。构建指标体系包括一级指标8个、二级指标24个、三级指标76个。服务结构质量指标、服务过程质量指标和服务结果质量指标的Cronbach’sα系数分别为0.837、0.829和0.820。结论本研究专家意见一致性较好,构建的指标体系可靠,为养老机构服务质量的持续改进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老机构 医养结合 服务质量评价 结构-过程-结果模型
下载PDF
Donabedian结构-过程-结果理论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8
作者 查丹凤 杨雄豪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4年第16期137-141,共5页
目的探讨Donabedian结构-过程-结果理论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1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护理本科专业的6个临床护理实践基地医院的162名护生作为研究对象。基于随机数字表法,将学生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8... 目的探讨Donabedian结构-过程-结果理论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1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护理本科专业的6个临床护理实践基地医院的162名护生作为研究对象。基于随机数字表法,将学生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81名。其中对照组学生实施常规临床护理教学;观察组实施基于Donabedian结构-过程-结果理论的临床护理教学。比较2组教师教学效果、教学工作质量改进及学生对临床护理工作教学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生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人际关系技能、实践操作能力及职业价值认识的评分分别为(89.44±5.36)分、(88.37±7.91)分、(89.35±5.58)分、(87.39±7.53)分、(90.25±7.25)分,均高于对照组的(82.65±5.13)分、(74.58±7.24)分、(78.37±6.42)分、(74.55±7.64)分、(78.83±5.4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护生对教师的教学理论、操作技能及教学组织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护生对教师的教学安排、学生管理、实践培训、教学效果评分及总评分分别为(21.19±2.01)分、(21.24±2.11)分、(20.07±2.26)分、(20.13±1.82)分、(82.63±2.26)分,均高于对照组的(18.72±2.15)分、(17.55±2.47)分(17.23±3.15)分、(18.64±3.03)分、(72.14±3.74)分、(72.14±3.7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生的满意度为93.83%,高于对照组的82.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护理教学中,Donabedian结构-过程-结果质量理论的实施,可以有效提升教学效果,改进教学工作质量,提高学生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过程-结果质量理论 临床护理教学 效果 作用 改进 质量
下载PDF
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评价模式在胃肠肿瘤术后肠造口患者延续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9
作者 王晶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6期154-157,共4页
目的探讨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评价模式在胃肠肿瘤术后肠造口患者延续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9月井冈山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60例胃肠肿瘤术后肠造口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30例)与观察组(30... 目的探讨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评价模式在胃肠肿瘤术后肠造口患者延续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9月井冈山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60例胃肠肿瘤术后肠造口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30例)与观察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延续性护理,观察组采用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评价模式下的延续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负面情绪[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自我护理能力[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及满意率。结果两组患者护理3个月的SF-36中各维度评分、ESCA评分高于本组护理前,SDS、SAS评分低于本组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3个月的SF-36中各维度评分、ESCA评分高于对照组,SDS、S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评价模式用于胃肠肿瘤术后肠造口患者延续护理可提升患者生活质量,缓解负性情绪,改善自我护理能力,提高满意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肿瘤 肠造口 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评价 延续性护理 自我护理能力
下载PDF
结构-过程-结果理论指导下的多维质量管理在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
10
作者 张华 《中国卫生产业》 2024年第8期91-94,共4页
目的探究结构-过程-结果理论指导下的多维质量管理在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山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护理人员23名为研究对象。2020年1—12月设为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方法,2021年1—12月设为观察组,采用结... 目的探究结构-过程-结果理论指导下的多维质量管理在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山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护理人员23名为研究对象。2020年1—12月设为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方法,2021年1—12月设为观察组,采用结构-过程-结果理论指导下的多维质量管理法。分析工作质量、护理人员综合能力、护理人员满意度、专业技术掌握情况及差错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工作质量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护理人员综合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护理人员满意度为100.00%(23/23),高于对照组的73.91%(17/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92,P<0.05);观察组护理人员专业技术掌握情况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在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实施结构-过程-结果理论指导下的多维质量管理法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过程-结果理论 质量管理 管理效果 工作质量
下载PDF
结构-过程-结果护理模式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围术期中的应用
11
作者 邱天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4年第13期121-124,共4页
目的探讨结构-过程-结果护理模式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围术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按随机对照原则将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6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接... 目的探讨结构-过程-结果护理模式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围术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按随机对照原则将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6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接受结构-过程-结果护理模式干预。对比两组心理状态[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生活质量[简明健康生活状况量(SF-36)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两组SAS、SDS、VAS评分均降低,且研究组比对照组低(P<0.05);干预后两组SF-36各项评分均升高,且研究组比对照组高(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4.65%)比对照组(18.60%)低(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围术期中开展结构-过程-结果护理模式,可减轻负性心理,降低疼痛程度及并发症发生风险,提高护理满意度,并利于生活质量进一步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结构-过程-结果护理模式 心理状态 疼痛程度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基于Donabedian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评价模式构建体检中心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体系
12
作者 姜艳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24年第6期163-167,共5页
目的构建体检中心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体系,为客观评价体检中心护理质量提供依据。方法2022年3月—2022年10月成立护理质量管理小组,将“Donabedian结构-过程-结果”质量理论模型作为研究依据,通过文献分析法、半结构式访谈以及德尔菲专家... 目的构建体检中心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体系,为客观评价体检中心护理质量提供依据。方法2022年3月—2022年10月成立护理质量管理小组,将“Donabedian结构-过程-结果”质量理论模型作为研究依据,通过文献分析法、半结构式访谈以及德尔菲专家咨询法,确定体检中心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体系。结果通过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对20名专家进行2轮函询,2轮专家函询问卷回收率均为100%(20/20)和100%(20/2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94和0.908。在2轮专家函询中,所函询专家对体检中心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具有较好协调性(P<0.05)。经过2轮专家函询,最终构建了包含3个1级指标、11个2级指标、38个3级指标的体检中心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体系(变异系数<0.20)。结论本次研究基于Donabedian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评价模式构建了一套客观、权重设置科学以及内容覆盖全面的体检中心护理质量评价体系,为体检中心护理管理及制定干预性对策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检中心 护理质量 敏感指标体系 结构-过程-结果 三维质量评价模式
下载PDF
结构-过程-结果框架下的延续性护理在缓解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3
作者 赵旦旦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19期168-171,共4页
目的:观察结构-过程-结果框架下的延续性护理在缓解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该院收治的98例缓解期COPD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护理方法不同将其分成研究组(n=49)与对照组(n=49)。对... 目的:观察结构-过程-结果框架下的延续性护理在缓解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该院收治的98例缓解期COPD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护理方法不同将其分成研究组(n=49)与对照组(n=49)。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结构-过程-结果框架下的延续性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自我效能[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分、自我护理能力[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评分、生命质量[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分、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呼气流量峰值(PEF)]水平,以及疾病知识掌握优良率和用药依从性。结果:护理后,两组GSES、ESCA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SGRQ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FVC、FEV_(1)、PEF水平均高于护理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疾病知识掌握优良率为93.88%,高于对照组的79.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用药依从性为97.96%,高于对照组的83.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结构-过程-结果框架下的延续性护理可提高缓解期COPD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评分、自我效能感评分、肺功能指标水平、疾病知识掌握优良率和用药依从性,以及降低生命质量评分的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护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过程-结果框架 延续性护理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自我护理能力 自我效能感 肺功能 依从性
下载PDF
基于“结构-过程-结果”构建的护理模式对化疗肺癌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癌因性疲乏状况的影响
14
作者 杨明 李世凤 洪克秀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24年第1期98-101,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结构-过程-结果”构建的护理模式对化疗肺癌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心理状态和癌因性疲乏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信阳市中心医院化疗的肺癌患者12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2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 目的探讨基于“结构-过程-结果”构建的护理模式对化疗肺癌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心理状态和癌因性疲乏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信阳市中心医院化疗的肺癌患者12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2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给予基于“结构-过程-结果”构建的护理模式干预,比较2组干预前后的自我感受负担量表各维度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Pipe疲乏调查量表各维度评分。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干预后身体负担、情感负担、经济负担等SPBS评分均低于同组干预前(研究组:t=25.319,P<0.001;t=25.091,P<0.001;t=20.093,P<0.001;对照组:t=12.781,P<0.001;t=13.572,P<0.001;t=12.892,P<0.001)。干预后,研究组身体负担、情感负担、经济负担等SPB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t=5.828,P<0.001;t=7.046,P<0.001;t=2.752,P=0.007)。研究组和对照组干预后SAS、SDS评分均低于同组干预前(研究组:t=22.482,P<0.001;t=27.534,P<0.001;对照组:t=14.634,P<0.001;t=16.992,P<0.001)。干预后,研究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t=5.247,P<0.001;t=5.813,P<0.001)。研究组和对照组干预后认知、感觉、行为、情绪评分均低于同组干预前(研究组:t=15.042,P<0.001;t=20.372,P<0.001;t=10.906,P<0.001;t=27.276,P<0.001;对照组:t=7.847,P<0.001;t=7.712,P<0.001;t=6.227,P=0.000;t=17.965,P<0.001)。干预后,研究组认知、感觉、行为、情绪评分均低于对照组(t=7.376,P<0.001;t=11.996,P<0.001;t=6.981,P<0.001;t=10.482,P<0.001)。结论基于“结构-过程-结果”构建的护理模式应用于化疗肺癌患者,可有效减轻患者的自我感受负担,缓解不良心理情绪,降低癌因性疲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结构-过程-结果”构建的护理模式 肺癌 化疗 自我感受负担 心理状态 癌因性疲乏
下载PDF
基于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评价模式的延续性护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应用研究
15
作者 汪燕 《基层医学论坛》 2024年第11期94-96,共3页
目的探讨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应用基于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评价模式的延续性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5月—2021年3月鄱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74例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 目的探讨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应用基于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评价模式的延续性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5月—2021年3月鄱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74例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基于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评价模式的延续性护理,2组均护理3个月。对比2组运动耐受情况、肺功能、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后6 min行走距离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COPD评估测试(COPD assessment test,CAT)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4.59%)高于对照组(78.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COPD患者实施基于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评价模式的延续性护理,能够提高患者运动耐受能力,改善肺功能,提升生活质量与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延续性护理 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评价模式
下载PDF
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模式在无偿献血服务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16
作者 吴中怡 《每周文摘·养老周刊》 2024年第6期279-281,共3页
探讨在无偿献血服务质量管理中实施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模式的效果情况。方法:选取2022年03月~2022年10月长沙地区2134名参与无偿献血的献血者,随机信封法均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的无偿献血服务质量管理,试验... 探讨在无偿献血服务质量管理中实施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模式的效果情况。方法:选取2022年03月~2022年10月长沙地区2134名参与无偿献血的献血者,随机信封法均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的无偿献血服务质量管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模式的无偿献血服务质量管理,比较两组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献血服务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试验组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献血服务满意度偏高(P<0.05)。结论: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模式在无偿献血服务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无偿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献血对象献血服务满意度,值得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模式 献血者 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 献血服务满意度
下载PDF
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控制模式在食管癌根治术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枚 易红霞 邹维 《齐鲁护理杂志》 2023年第6期135-138,共4页
目的:探讨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控制模式在食管癌根治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食管癌根治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0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40例实施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控制模式;比较... 目的:探讨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控制模式在食管癌根治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食管癌根治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0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40例实施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控制模式;比较两组术中体征不良情况、手术耗时、创口愈合时间、住院天数、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术中体征不良情况总发生率、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手术耗时、创口愈合时间及住院天数均短于对照组(P<0.01),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术中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控制模式可改善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术中体征不良情况,缩短手术耗时、创口愈合时间及住院天数,减少并发症发生,护理满意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控制模式 食管癌根治术 护理 并发症 护理满意度
下载PDF
基于结构-过程-结果模型构建结肠镜检查患者护理敏感性质量指标体系 被引量:10
18
作者 蔡文文 张星星 +3 位作者 叶敏珊 罗艳霞 阮伟清 李加 《护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6,共6页
目的构建结肠镜检查患者护理敏感性质量指标,为结肠镜检查护理质量评价及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参考结构-过程-结果模型理论为框架依据,采用循证方法、Delphi法及层次分析法构建结肠镜检查护理敏感性质量指标体系及计算各级指标权重。... 目的构建结肠镜检查患者护理敏感性质量指标,为结肠镜检查护理质量评价及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参考结构-过程-结果模型理论为框架依据,采用循证方法、Delphi法及层次分析法构建结肠镜检查护理敏感性质量指标体系及计算各级指标权重。结果2轮Delphi专家函询问卷有效回收率分别为89%、92%,专家权威系数为0.890、0.904,专家协调系数为0.160、0.299(P<0.001),指标体系一致性检验达到标准(CR<0.1)。最终指标体系包含一级指标3项,二级指标6项,三级指标20项。结论结肠镜检查患者护理敏感性质量指标体系具有科学性与实用性,可为结肠镜检查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镜检查 结构-过程-结果模型 循证 DELPHI法 护理敏感性质量指标
下载PDF
基于结构-过程-结果质量管理联合6S法对妇科手术器械灭菌管理质量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任晓华 邓惠洋 +2 位作者 余红君 胡婷婷 王玲玲 《中国医学装备》 2023年第6期117-121,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结构-过程-结果质量管理联合6S法对妇科手术器械灭菌管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的100件妇科手术器械,按照管理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件,对照组采取常规及6S法管理;观察组采取结构... 目的:探讨基于结构-过程-结果质量管理联合6S法对妇科手术器械灭菌管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的100件妇科手术器械,按照管理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件,对照组采取常规及6S法管理;观察组采取结构-过程-结果质量管理联合6S法管理,优化手术器械消毒灭菌管理方案,加强手术器械使用过程管理,根据使用结果评价进行不断改进。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分析手术科室人员对两组手术器械灭菌管理质量的满意度,比较两组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损坏率和丢失率,手术器械及时供应率、回收率以及手术科室人员对两组手术器械的灭菌管理质量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器械损坏率和丢失率分别为2.00%(1/50)和0.00%(0/50),显著低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891,x^(2)=4.167;P<0.05);观察组手术器械及时供应率和回收率分别为96%(48/50)和98%(49/50),显著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00,x^(2)=4.891;P<0.05);手术科室人员对观察组器械消毒灭菌质量、性能完好、准备齐全、需求满足满意度评分分别为(82.15±5.36)分、(81.33±5.41)分、(80.21±5.69)分和(81.22±5.27)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30,t=2.255,t=2.129,t=2.224;P<0.05);观察组器械消毒灭菌质量、器械供应,器械回收、使用性能和数量完善度评分分别为(16.05±1.21)分、(16.54±1.28)分、(17.14±1.24)分、(15.56±1.34)分和(16.81±1.25)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24,t=2.340,t=2.249,t=3.053,t=3.418;P<0.05)。结论:基于结构-过程-结果质量管理联合6S法能有效改善妇科手术器械灭菌和管理质量,提高科室人员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过程-结果质量管理 6S法 手术器械 灭菌管理
下载PDF
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评价模式下的护理在急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应用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曾琼虹 蔡静娴 林宝丽 《黑龙江医药》 CAS 2023年第3期717-719,共3页
目的:探析在急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采用结构-过程-结构三维评价模式进行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从2020年1月—2023年1月医院急诊科医学科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选择120例开展回顾性分析,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目的:探析在急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采用结构-过程-结构三维评价模式进行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从2020年1月—2023年1月医院急诊科医学科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选择120例开展回顾性分析,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60例接受常规急诊护理,观察组60例接受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评价模式的护理。对比两组抢救各项指标(分诊评估时间、心电图使用时间、进出急诊室时间、急诊球囊扩张时间、住院时间)、抢救效果(院内复发率、院内再次手术治疗率)及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分诊评估时间、心电图使用时间、进出急诊室时间、急诊球囊扩张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院内复发率、院内再次手术治疗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恢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采用结构-过程-结构三维评价模式进行护理干预,能够缩短各项救治时间,提高抢救效果,改善患者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评价模式 急性心肌梗死 心功能 急诊护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