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与黏膜切除术(EMR)治疗结直肠早期病变的临床效果观察
1
作者 王玉芝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1期160-163,共4页
探究经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与黏膜切除术(EMR)治疗结直肠早期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近三年收治的结直肠早期病变患者148例(ESD组74例实施ESD进行治疗,EMR组74例实施EMR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 探究经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与黏膜切除术(EMR)治疗结直肠早期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近三年收治的结直肠早期病变患者148例(ESD组74例实施ESD进行治疗,EMR组74例实施EMR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生活质量水平。结果 ESD组的手术时间更长,完全切除和整块切除率更高,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生活质量水平更高(P<0.05)。结论 ESD能够在内镜下使用高频电刀等专用器械,将病灶与其下方正常的粘膜下层逐步剥离,实现整块切除,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等优点,且能够在避免外科手术及保留器官的同时,达到根治效果。EMR对于小病变,EMR的切除效果良好,且手术时间短于ESD,但对于大病变,可能无法确保完整切除,存在复发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黏膜切除术 结直肠早期病变
下载PDF
简易橡皮圈内牵引辅助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结直肠早期病变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杨林 舒磊 +3 位作者 刘嵩 刘浩 汪念 刘怡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2年第12期1505-1508,共4页
目的评价简易橡皮圈内牵引辅助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结直肠病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20年8月至2022年7月间在武汉市第一医院内镜中心接受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的76例结直肠病变患者,按... 目的评价简易橡皮圈内牵引辅助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结直肠病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20年8月至2022年7月间在武汉市第一医院内镜中心接受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的76例结直肠病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简易橡皮圈牵引组(研究组)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各38例,比较两组间病变手术时间、病变剥离速度、黏膜下注射液体量、术中出血量、术中较大出血次数、术后标本面积、病理类型、病变浸润深度、整块切除率、治愈性切除率、并发症发生率、住院天数及随访情况等指标。结果76例均成功施行ESD治疗。两组的性别、年龄、病变分布、病变形态、病变大小等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中剥离速度快于对照组(P<0.05),术中手术时间、黏膜下注射液体量、术中出血量、术中较大出血次数、术后并发症及住院天数方面均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在术后标本面积、术后病理类型、病变浸润深度、整块切除率及治愈性切除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例随访期间均无复发。结论简易橡皮圈内牵引辅助技术治疗结直肠病变可提高手术效率,降低手术难度,减少并发症发生,其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结直肠早期病变 牵引术 简易橡皮圈
下载PDF
蓝激光成像在早期结直肠病变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3
作者 刘月霞 杨开余 +2 位作者 龚明素 李瑞秋 陈秀婵 《吉林医学》 CAS 2018年第6期1154-1155,共2页
目的:分析蓝激光成像在早期结直肠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96例113处病变接受结直肠息肉内镜下治疗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同时接受蓝激光成像检查。患者接受染色放大内镜和BLI检查后接受息肉内镜下治疗,并将病理组织送检。分析蓝激... 目的:分析蓝激光成像在早期结直肠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96例113处病变接受结直肠息肉内镜下治疗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同时接受蓝激光成像检查。患者接受染色放大内镜和BLI检查后接受息肉内镜下治疗,并将病理组织送检。分析蓝激光成像在早期结直肠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病理检验结果证实,结直肠恶性病变者13例,良性病变者100例。良性病变者中,增生性病变75例,炎性病变25例。恶性病变者中,管状腺瘤2例,绒毛状腺瘤2例,绒毛管状腺瘤4例,锯齿状腺瘤5例。和染色放大内镜相比,BLI内镜诊断早期结直肠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以及一致性略高,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蓝激光成像在早期结直肠病变中有较高诊断价值,特异性、敏感性强,有着良好的诊断一致性,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激光成像 早期直肠病变 诊断
下载PDF
ESD治疗早期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4
作者 汤勇 卢洪 黄志勇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20年第7期557-559,共3页
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早期结直肠癌(CC)及癌前病变(PL)(早期CC^PL)的疗效。2014年1月—2016年12月,CC^PL患者146例,随机分为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组与内镜黏膜下切除术(EMR)组各73例,分别行ESD治疗和EMR治疗。观察手术时间、... 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早期结直肠癌(CC)及癌前病变(PL)(早期CC^PL)的疗效。2014年1月—2016年12月,CC^PL患者146例,随机分为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组与内镜黏膜下切除术(EMR)组各73例,分别行ESD治疗和EMR治疗。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穿孔、出血与住院时间,病灶切除情况:基底病灶残余、组织治愈性切除、整块切除,术前、术后3月血清T细胞,CD3^+、CD4^+、CD8^+、CD4^+/CD8^+;术前、术后3月CEACAM-1、微血管密度值(MVD),两组术后并发症及1年复发、存活情况。结果显示,ESD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与住院时间均大于EMR组(P<0.05)。ESD组整块切除率(97.26%)、治愈性切除率(68.49%)均高于EMR组整块切除率(75.34%)、治愈性切除率(46.58%)(P<0.05)。ESD组基底病灶残余率(2.74%)与EMR组(4.11%)无差异(P>0.05);两组切缘阳性率均为0。术后3月,ESD组血清CD3^+、CD4^+、CD4^+/CD8^+均高于EMR组,血清CD8^+及MVD低于EMR组(P<0.05)。ESD组术后并发症发病率、一年复发率均低于EMR组(P<0.05)。两组一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ESD治疗早期CC^PL病灶切除效率高,可有效降低CEACAM-1水平,弱化其致癌功能,促进细胞免疫功能恢复,抑制肿瘤血管形成,有助于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早期直肠癌及癌前病变 癌胚抗原 细胞黏附分子-1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