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71篇文章
< 1 2 5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胃泌素17、胃蛋白酶原Ⅱ及血脂水平检测对结直肠腺瘤性息肉患者幽门螺杆菌Ⅱ型感染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1
作者 张芬 石振旺 孙海兵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801-805,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胃泌素17(G-17)、胃蛋白酶原Ⅱ(PGⅡ)和血脂水平对结直肠腺瘤性息肉患者幽门螺杆菌(HP)Ⅱ型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结直肠腺瘤性息肉患者160例,进行HP检测,并根据有无HP感染分为HP阳性组(100例)和HP阴性组(60例)。检测... 目的:探讨血清胃泌素17(G-17)、胃蛋白酶原Ⅱ(PGⅡ)和血脂水平对结直肠腺瘤性息肉患者幽门螺杆菌(HP)Ⅱ型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结直肠腺瘤性息肉患者160例,进行HP检测,并根据有无HP感染分为HP阳性组(100例)和HP阴性组(60例)。检测两组血清G-17、PGⅡ及血脂水平,并分析其对患者感染HPⅡ型的诊断价值。结果:与HP阴性组比较,HP阳性组G-17、PGⅡ、胃蛋白酶原Ⅰ(PGⅠ)水平升高(均P<0.05)。与HP阴性组比较,HP阳性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升高(均P<0.05)。与HPⅠ型组比较,HPⅡ型组G-17、PGⅡ、PGⅠ水平升高(均P<0.05)。与HPⅠ型组比较,HPⅡ型组TG、HDL-C水平升高,TC、LDL-C水平降低(均P<0.05)。以HP阳性结直肠腺瘤性息肉患者是否感染HPⅡ型为变量,做关于血清G-17、PGⅡ、PGⅠ、TG、TC、LDL-C、HDL-C水平的ROC曲线分析,其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91、0.812、0.742、0.559、0.820、0.66、0.619,进行筛选后将AUC高于0.7的因子纳入联合诊断中建立模型,进行逻辑回归分析,并根据模型输出结果对患者是否发生HPⅡ型感染进行诊断,结果显示G-17、PGⅡ、PGⅠ及TC联合诊断的AUC为0.934。结论:在结直肠腺瘤性息肉患者中,HP阳性患者血清G-17、PGⅡ、PGⅠ、TC、TG、LDL-C水平明显升高,感染HPⅡ型患者G-17、PGⅡ、PGⅠ、TG、HDL-C水平高于感染HPⅠ型患者,TC和LDL-C水平低于感染HPⅠ型患者,且G-17、PGⅡ、PGⅠ及TC联合应用对患者感染HPⅡ型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腺瘤性息肉 血脂水平 幽门螺杆菌感染 胃泌素17 胃蛋白酶原Ⅱ 诊断价值
下载PDF
外周血Septin9基因甲基化检测在结直肠腺瘤中的预测价值
2
作者 邓菊庆 于璐 +1 位作者 廖丽琼 杨忠存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151-156,共6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Septin9基因甲基化(mSEPT9)检测在结直肠腺瘤诊断中的预测意义。方法收集2020年10月至2022年5月在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病理科诊断为结直肠腺瘤的31名患者作为实验组,21例肠镜阴性受试者(消化科门诊患者)作为对照组。对2组... 目的探讨外周血Septin9基因甲基化(mSEPT9)检测在结直肠腺瘤诊断中的预测意义。方法收集2020年10月至2022年5月在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病理科诊断为结直肠腺瘤的31名患者作为实验组,21例肠镜阴性受试者(消化科门诊患者)作为对照组。对2组人员进行外周血mSEPT9检测,并收集其相应外周血CEA检测结果,对检测结果采用受试者特征曲线进行统计分析。结果mSEPT9检测对腺瘤的曲线下预测面积(AREA of the ROC:AUC)为0.7205(P<0.05),分界值(CT值)为39.55,此时对应的敏感度为90.91%,特异度为56.67%;CEA检测对腺瘤的AUC为0.5333(P>0.05)。结论外周血mSEPT9检测筛查结直肠腺瘤效果优于外周血CEA肿瘤标记物,具有较好的敏感度及特异度,一定程度上对mSEPT9筛查阳性人群再行侵入性肠镜检查,更易为该类人群接受且可早期筛查结直肠腺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ptin9基因 甲基化检测 直肠腺瘤
下载PDF
基于玄府理论探讨结直肠腺瘤术后复发的防治思路
3
作者 王瑶 高翔 肖君 《江西中医药》 CAS 2024年第7期17-19,23,共4页
结直肠腺瘤是结直肠癌主要的癌前病变,内镜下切除是其主要治疗手段,但目前面临术后复发率高的治疗窘境。基于玄府理论及各医家共识,认为脾胃虚弱是结直肠腺瘤发生之根本,并导致玄府郁闭,针刀祛其病灶后玄府未得开通是引起结直肠腺瘤术... 结直肠腺瘤是结直肠癌主要的癌前病变,内镜下切除是其主要治疗手段,但目前面临术后复发率高的治疗窘境。基于玄府理论及各医家共识,认为脾胃虚弱是结直肠腺瘤发生之根本,并导致玄府郁闭,针刀祛其病灶后玄府未得开通是引起结直肠腺瘤术后复发的重要病理变化,开通玄府是防治结直肠腺瘤术后复发的基本原则。根据导致玄府郁闭的病因病机的不同,以补虚开玄、解表开玄、清火开玄、理气开玄、活血开玄等为不同侧重点进行治疗,以期为中医药防治结直肠腺瘤术后复发提供临床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腺瘤 术后复发 玄府理论 开通玄府
下载PDF
内镜下结直肠腺瘤性息肉的特征及经切除术后迟发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
4
作者 王敏 韦雪连 +3 位作者 李常伟 周源 游欣 孙娟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714-718,共5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结直肠腺瘤性息肉的特征及经切除术后迟发出血的危险因素,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5月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1604例行EMR的结直肠腺瘤性息肉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术后是否出现迟发性出血,分为出血组(n... 目的探讨内镜下结直肠腺瘤性息肉的特征及经切除术后迟发出血的危险因素,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5月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1604例行EMR的结直肠腺瘤性息肉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术后是否出现迟发性出血,分为出血组(n=35)和非出血组(n=1569)。统计患者一般资料、EMR切除息肉的情况、EMR操作情况;采用Logistic多因素分析内镜下结直肠腺瘤性息肉患者经切除术后迟发出血的危险因素,并建立列线图模型给予评价。结果两组在吸烟史、淋巴细胞数、息肉山田分型为Ⅲ型、息肉最大基底直径、钛夹缝合后稀疏、创面覆盖不全及倒伏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长期吸烟、淋巴细胞数≥3.65×10^(9)L^(-1)、息肉山田分型为Ⅲ型、息肉最大基底直径≥0.98 cm、钛夹倒伏是结直肠腺瘤性息肉患者术后出现迟发性出血情况的独立危险因素。列线图模型预测效果良好,且上述因素预测术后迟发出血的AUC分别为0.652、0.649、0.759、0.687、0.705,而列线图模型的AUC为0.799。采用Bootstrap法重复抽样1000次获得AUC为72.1%(95%CI:64.3%~81.6%)。校正曲线显示,该模型具备较好的一致性。用Hosmer-Lemeshow检验分别判断模型的拟合优度,结果显示模型的P值为0.482;绘制DCA曲线显示,与单一因素相比,列线图模型具有更好的临床获益度。结论内镜下结直肠腺瘤性息肉具有息肉山田分型为Ⅲ型、息肉最大基底直径≥0.98 cm、钛夹倒伏的特征,以及有吸烟史、淋巴细胞数≥3.65×10^(9)L^(-1)的患者对于迟发性出血应加以防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腺瘤性息肉 特征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术后迟发出血 危险因素
下载PDF
益气化湿消瘀方治疗结直肠腺瘤术后湿瘀阻滞证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姚天琦 林琳 +3 位作者 田耀洲 朱传旺 魏兰福 费宗奇 《北京中医药》 2024年第3期265-268,共4页
目的观察自拟益气化湿消瘀方干预结直肠腺瘤术后湿瘀阻滞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湿瘀阻滞型结直肠腺瘤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术后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自拟益气化湿消瘀方,连续治疗12周。观察... 目的观察自拟益气化湿消瘀方干预结直肠腺瘤术后湿瘀阻滞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湿瘀阻滞型结直肠腺瘤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术后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自拟益气化湿消瘀方,连续治疗12周。观察2组1年后腺瘤复发情况、中医证候积分、证候疗效以及血脂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组腺瘤复发率(47.5%)低于对照组(6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腺瘤复发个数少于对照组(P<0.05),而腺瘤直径、复发部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TG、TC、LDL-C、HDL-C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联合运用益气化湿消瘀方可明显降低结直肠腺瘤复发率、改善临床症状、降低患者血脂水平,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腺瘤 益气化湿消瘀方 湿瘀阻滞证
下载PDF
结直肠癌合并腺瘤性息肉16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钟勇辉 杨家君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3期73-75,共3页
目的:分析结直肠癌合并腺瘤性息肉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3年3月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162例结直肠癌合并腺瘤性息肉患者(结直肠癌合并腺瘤性息肉组)、150例结直肠癌未合并腺瘤性息肉患者(结直肠癌未合... 目的:分析结直肠癌合并腺瘤性息肉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3年3月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162例结直肠癌合并腺瘤性息肉患者(结直肠癌合并腺瘤性息肉组)、150例结直肠癌未合并腺瘤性息肉患者(结直肠癌未合并腺瘤性息肉组)作为研究对象,分析结直肠癌合并腺瘤性息肉患者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162例结直肠癌患者共合并息肉303枚。息肉位置:降结肠34枚,占比11.22%;升结肠68枚,占比22.44%;横结肠55枚,占比18.15%;直肠34枚,占比11.22%;乙状结肠112枚,占比36.96%。息肉类型:管状腺瘤196枚,占比64.69%;绒毛状腺瘤43枚,占比14.19%;混合腺瘤64枚,占比21.12%。两组性别、年龄、舒张压水平、收缩压水平、体质量指数、Dukes分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直肠癌合并腺瘤性息肉组吸烟占比、饮酒占比、TC水平高于结直肠癌未合并腺瘤性息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饮酒、总胆固醇(TC)水平是结直肠癌合并腺瘤性息肉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结直肠癌合并腺瘤性息肉患者息肉位置以乙状结肠为主,息肉类型以管状腺瘤为主。吸烟、饮酒、TC水平是结直肠癌合并腺瘤性息肉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应根据患者临床特征及生活习惯等实施针对性干预,提升患者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 腺瘤性息肉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基于常规检验指标构建区分结直肠腺瘤与结直肠癌的预测模型
7
作者 林俊生 应紫灵 +3 位作者 黄政渊 祝先进 曹颖平 卢娉霞 《肿瘤防治研究》 CAS 2024年第5期353-360,共8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结直肠腺瘤(CRA)患者与结直肠癌(CRC)患者的常规检验指标并建立预测模型。方法选取580例诊断为CRA患者117例和CRC患者463例,按照7∶3随机分为训练集406例、验证集174例。采用Logistic回归法建立模型,并绘制列线图。分别... 目的回顾性分析结直肠腺瘤(CRA)患者与结直肠癌(CRC)患者的常规检验指标并建立预测模型。方法选取580例诊断为CRA患者117例和CRC患者463例,按照7∶3随机分为训练集406例、验证集174例。采用Logistic回归法建立模型,并绘制列线图。分别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校准图、临床决策曲线(DCA)评估预测模型的区分度、校准度和临床应用的有效性。结果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初步筛选出13个候选变量,包括年龄、大便隐血试验(FOB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白蛋白(ALB)、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红细胞比积(HCT)、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MPV、FIB、ALB、FOBT、TT以及HCT是CRA患者患CRC的危险因素(P<0.05)。构建预测模型,训练集和验证集发生CRC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15和0.836。校准曲线显示,模型预测准确率较高,校正能力良好。DCA结果显示,当阈值概率为55%~95%时,训练集与验证集的净收益均大于2个极端模型,即临床有益。结论本研究构建的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区分度、校准度和临床应用的有效性,可作为区分CRA和CRC患者的辅助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腺瘤 直肠 预测模型 列线图
下载PDF
肠道菌群失调与结直肠腺瘤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韩冰琦 王岚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614-617,622,共5页
结直肠腺瘤是结直肠癌的癌前病变,肠道菌群失衡被证实参与了结直肠腺瘤的发生、发展。探索参与结直肠腺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细菌并研究发病机制,通过补充益生菌的方法调节肠道菌群从而达到治疗乃至预防结直肠腺瘤复发是目前研究的策略。... 结直肠腺瘤是结直肠癌的癌前病变,肠道菌群失衡被证实参与了结直肠腺瘤的发生、发展。探索参与结直肠腺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细菌并研究发病机制,通过补充益生菌的方法调节肠道菌群从而达到治疗乃至预防结直肠腺瘤复发是目前研究的策略。本文就结直肠腺瘤与肠道菌群的相关发生机制和益生菌治疗结直肠腺瘤的研究现状作一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 直肠腺瘤 益生菌
下载PDF
归夏散结汤预防结直肠腺瘤术后复发的临床研究
9
作者 贾苏杰 郎晓猛 +2 位作者 刘建平 赵源 康欣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4年第11期1485-1489,共5页
目的观察归夏散结汤预防结直肠腺瘤术后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1—7月河北省中医院收治的90例行结直肠腺瘤内镜下切除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2组均于术后对患者进行健康教... 目的观察归夏散结汤预防结直肠腺瘤术后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1—7月河北省中医院收治的90例行结直肠腺瘤内镜下切除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2组均于术后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指导患者规律作息、合理饮食(减少红肉摄入)、调畅情志,治疗组加服归夏散结汤治疗12周。比较2组患者术后治疗前、治疗12周临床症状评分及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前列腺素E_(2)(PGE_(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评估2组治疗12周后临床疗效,并记录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于术后1年复查肠镜,统计腺瘤复发情况以及腺瘤数量与大小。结果治疗12周后,对照组仅黏液血便、腹胀、里急后重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治疗组腹痛、腹胀、黏液血便、便秘、里急后重、腹泻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均<0.05);2组血清IL-6、PGE_(2)、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且治疗组IL-6、PGE_(2)、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0.0%(36/45)比57.8%(26/45),P<0.05]。2组患者在治疗期间未见严重不良反应。术后1年复查肠镜,治疗组腺瘤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0%(9/45)比40%(18/45),P<0.05],且治疗组腺瘤数量及最大直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归夏散结汤能明显改善结直肠腺瘤术后患者症状,减轻机体炎症反应,有效预防结直肠腺瘤术后复发,且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腺瘤 术后复发 归夏散
下载PDF
结肠镜下结直肠腺瘤切除术后再发风险预测模型的建立和验证
10
作者 张君 孙百合 +3 位作者 方雅丽 张瑜 刘家铭 庄坤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496-502,共7页
目的:分析结肠镜下结直肠腺瘤切除术后再发的危险因素,构建并验证预测结直肠腺瘤切除术后再发风险的列线图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西安市中心医院消化科2012年01月至2021年12月于结肠镜下行结直肠腺瘤切除术且在术后有结肠镜随访结果的患... 目的:分析结肠镜下结直肠腺瘤切除术后再发的危险因素,构建并验证预测结直肠腺瘤切除术后再发风险的列线图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西安市中心医院消化科2012年01月至2021年12月于结肠镜下行结直肠腺瘤切除术且在术后有结肠镜随访结果的患者968例,其中496例组成建模组,472例组成验证组。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直肠腺瘤切除术后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结直肠腺瘤切除术后再发风险的列线图模型,然后进行验证。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27,95%CI:1.007~1.048)、腺瘤数目(OR=1.232,95%CI:1.123~1.353)、病理分型(OR=2.442,95%CI:1.342~4.441)为影响腺瘤术后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纳入上述指标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在建模组和验证组中进行验证。建模组与验证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70 (95%CI:0.622~0.718)和0.735(95%CI:0.691~0.780),模型区分度良好。两组校准曲线显示列线图模型的预测值和实际观察结果一致性良好。决策曲线显示该模型的临床净收益也较好。结论:我们的研究基于年龄、腺瘤数目、腺瘤病理分型这3项独立危险因素,建立了预测结直肠腺瘤切除术后再发风险的列线图模型,该模型纳入的指标均是内镜医师非常容易获取的,便于内镜医师快速简便地预测腺瘤术后再发风险,临床实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腺瘤 术后再发风险 危险因素 列线图
下载PDF
基于LC-MS结合网络药理学探讨参白解毒方抗结直肠腺瘤癌变成分及作用机制
11
作者 刘丽 闫秋莹 +6 位作者 范晓萱 范旻旻 李柳 陶李蕙苹 常澍晨 程海波 孙东东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71-784,共14页
目的解析治疗结直肠腺瘤(CRA)的临床验方参白解毒方(SBJDD)化学成分并探究其防治CRA癌变的潜在机制。方法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检测方法,分析SBJDD水煎液及口服该方大鼠的血浆样品中化学成分;基于网络... 目的解析治疗结直肠腺瘤(CRA)的临床验方参白解毒方(SBJDD)化学成分并探究其防治CRA癌变的潜在机制。方法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检测方法,分析SBJDD水煎液及口服该方大鼠的血浆样品中化学成分;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筛选SBJDD在CRA癌变不同阶段的潜在活性成分,探究其抗CRA癌变作用机制;开展体外实验验证SBJDD抗CRC作用机制。结果在SBJDD水煎液和大鼠口服该方后的血浆样品中分别鉴定出152和41种化学成分。网络药理学结果表明,在结直肠上皮炎症(CREI)阶段,SBJDD中潜在活性成分Epiberberine和Kushenol H等可能通过作用于PIK3CA、MAPK3和PIK3CB等靶点,影响PI3K-AKT和Ras等信号通路,调控与蛋白质磷酸化和信号转导等相关的生物过程;在CRA阶段,该方中活性成分3,7-Dihydroxycoumarin、Palmatine和Kushenol A等可能通过靶向AKT和EGFR等靶点,影响HIF-1、Rap1等信号通路,调控细胞凋亡和细胞增殖等生物过程;在CRA癌变阶段,3,7-Dihydroxycoumarin等潜在活性成分可能通过作用于TP53等靶点,影响PI3K-AKT和甲状腺激素等信号通路,调控RNA聚合酶Ⅱ启动子转录和细胞凋亡等生物过程;在CRC阶段,p-Coumaric acid等潜在活性成分通过作用于PRKCB等靶点,影响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耐药性和PI3K-AKT等信号通路,调控细胞凋亡和信号转导等生物过程。体外研究表明,SBJDD显著抑制HT29细胞增殖,并抑制EG-FR和PKC蛋白的表达。结论SBJDD中化学成分主要由生物碱、有机酸和黄酮类成分组成,方中成分在CRA癌变的不同阶段中与不同的靶点结合,调节相关的信号通路,产生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白解毒方 直肠腺瘤癌变 UPLC-Q-TOF-MS 网络药理学
下载PDF
结直肠腺瘤并上皮内瘤变术后病理升级的危险因素研究
12
作者 彭扬 崔凯悦 +2 位作者 王秀莲 赵培庆 兰永廷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24年第1期79-82,共4页
目的探讨结直肠腺瘤并上皮内瘤变术后病理升级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2年10月在淄博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住院治疗的结直肠腺瘤患者223例,所有病例术前均完善内镜下活检且病理诊断为上皮内瘤变(IN),行... 目的探讨结直肠腺瘤并上皮内瘤变术后病理升级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2年10月在淄博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住院治疗的结直肠腺瘤患者223例,所有病例术前均完善内镜下活检且病理诊断为上皮内瘤变(IN),行内镜治疗术后按病理升级情况分为未升级组与升级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探讨结直肠腺瘤IN内镜治疗术后病理升级的危险因素。结果223例结直肠腺瘤患者上皮内瘤变病灶内镜治疗术后发生病理升级63例(28.3%),其中199例术前活检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GIN)病灶中,49例手术后病理升级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GIN),有4例术后病理升级为结直肠癌(CRC);24例术前活检为HGIN的病灶中,10例手术后病理升级为CRC。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腺瘤大小≥1 cm、形态为长蒂、组织学类型(有绒毛结构)、合并代谢综合征是IN患者内镜治疗术后病理升级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腺瘤大小≥1 cm、形态为长蒂、组织学类型(有绒毛结构)、合并代谢综合征(MS)是结直肠腺瘤IN患者内镜治疗术后病理升级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腺瘤 上皮内瘤变 活检 内镜治疗 病理升级
下载PDF
结直肠进展期腺瘤的尿液代谢组学特点初探
13
作者 林琳 刘红 +2 位作者 王沧海 张曼 吴静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2期1614-1619,共6页
目的分析结直肠进展期腺瘤(advanced adenoma,AA)的尿液代谢组学特点。方法纳入2020年7月至2021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消化内科住院行结直肠息肉内镜下治疗者,或伺机筛查行结肠镜检查者,收集患者的临床和内镜资料。按... 目的分析结直肠进展期腺瘤(advanced adenoma,AA)的尿液代谢组学特点。方法纳入2020年7月至2021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消化内科住院行结直肠息肉内镜下治疗者,或伺机筛查行结肠镜检查者,收集患者的临床和内镜资料。按结肠镜和病理结果分为AA和对照组(结肠镜未见明显异常),每组30例。所有研究对象于结肠镜检查或治疗前留取晨起中段尿3~5 mL,以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进行代谢组学检测和分析。差异代谢物的筛选基于t检验的P值<0.05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rthogonal projections to latent structu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模型第一主成分的变量投影重要度(variable importance in the projection,VIP)>1。差异代谢物参考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旁路数据库进行KEGG分类。结果本研究包括男36例和女24例,年龄(55.9±10.8)岁(27~75岁)。AA组年龄较对照组大[(59.8±9.6)岁vs(52.0±10.7)岁,P=0.004];两组在性别构成、伴高血压、糖尿病、吸烟、恶性肿瘤家族史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PLS-DA显示,AA组和对照组样本间横向距离远,出现了明显的分离趋势。共检测出37种差异代谢物;AA组尿嘧啶、3-氨基异丁酸呈显著上调,葡萄糖酸内酯、α-酮基戊二酸、酒石酸、4-羟基苯甲酸、乳果糖、苯乙酸、1,5-酐-D-山梨糖醇、3-羟基丙酮酸呈显著下调。根据KEGG通路注释的结果,将差异代谢物进行富集分析,结果显示AA组与对照组的差异代谢物涉及到氨基酸代谢、碳水化合物代谢、核苷酸代谢等,其中氨基酸代谢涉及到了苯基丙氨酸、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半胱氨酸、蛋氨酸、甘氨酸等多条代谢通路。结论AA尿液代谢组学检测出了葡萄糖酸内酯、尿嘧啶、3-氨基异丁酸等多个差异代谢物质,涉及到氨基酸代谢、碳水化合物代谢、核苷酸代谢等。尿液质谱代谢组学有成为AA无创筛查工具的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展期腺瘤 直肠 代谢组学 质谱 尿液
下载PDF
25羟基维生素D、Hcy和LDL-C对结直肠腺瘤的预测价值
14
作者 赵洋洋 李紫琼 +2 位作者 马欣 木克热木·依明尼亚孜 高峰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558-563,共6页
目的探讨25羟基维生素D、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对结直肠腺瘤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1月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住院行结肠镜检... 目的探讨25羟基维生素D、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对结直肠腺瘤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1月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住院行结肠镜检查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依据结肠镜检查及病理结果纳入病例组(189例)和对照组(207例),检测并比较两组间25羟基维生素D、Hcy、LDL-C水平,以及三者联合检测对结直肠腺瘤的预测价值。结果血清25羟基维生素D(OR=0.940)、Hcy(OR=1.057)和LDL-C(OR=1.578)均为腺瘤性息肉的独立影响因素,25羟基维生素D、Hcy和LDL-C三者联合检测对腺瘤性息肉的预测价值最大(AUC=0.737),优于单独检测及两两联合检测。25羟基维生素D、Hcy、LDL-C预测合并结直肠腺瘤风险的临界值分别为23.5 ng/mL、17.5μmol/L、3.85 mmol/L。结论25羟基维生素D水平低于23.5 ng/mL、Hcy高于17.5μmol/L、LDL-C水平高于3.85 mmol/L的患者属于合并结直肠腺瘤的高风险人群,三者联合检测对结直肠腺瘤的预测价值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腺瘤 25羟基维生素D 同型半胱氨酸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动物实验探讨黄连解毒汤通过Bcl-2/Bax/Caspase-3信号通路抗结直肠腺瘤作用机制
15
作者 张艺凡 贾苏杰 +8 位作者 刘静远 郎晓猛 康欣 赵源 刘龙辉 刘悦 翟文静 胡博乾 刘建平 《中医药导报》 2024年第11期32-40,47,共10页
目的:研究黄连解毒汤通过调控Bcl-2/Bax/Caspase-3信号通路发挥抗结直肠腺瘤(CRA)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获取黄连解毒汤的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通过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病数据库(OMIM)和人类基因组... 目的:研究黄连解毒汤通过调控Bcl-2/Bax/Caspase-3信号通路发挥抗结直肠腺瘤(CRA)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获取黄连解毒汤的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通过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病数据库(OMIM)和人类基因组数据库(GeneCard)获取CRA疾病靶点;通过Venny 2.1软件获得黄连解毒汤与CRA的交集靶点;通过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 3.9.1软件绘制蛋白互作网络,并筛选黄连解毒汤治疗CRA的核心作用靶点;通过DAVID数据库对交集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通过Auto Dock Tools 1.5.6软件将前5位药物活性成分与前5位关键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只小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黄连解毒汤低剂量组、黄连解毒汤中剂量组、黄连解毒汤高剂量组、阿司匹林组,每组10只。采用氧化偶氮甲烷(AOM)/葡聚糖硫酸钠(DSS)联合诱导小鼠CRA模型,同时各组予相应药物进行灌胃干预9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观察小鼠肠组织的病理变化;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法(TUNEL)观察肠组织细胞凋亡;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腺瘤组织B淋巴细胞瘤-2(Bcl-2)mRNA、Bcl-2相关X蛋白(Bax)mRNA、细胞色素C(Cyt C)mRNA、胱天蛋白酶-9(Caspase-9)mRNA、胱天蛋白酶-3(Caspase-3)mRNA表达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腺瘤组织Bcl-2、Bax、Cyt C、Caspase-9、Caspase-3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网络药理学共筛选得到黄连解毒汤80个活性成分,药物-疾病交集靶点170个;通过药物-成分-靶点-疾病调控网络的构建,筛选出槲皮素(quercetin)、β-谷甾醇(beta-sitosterol)、豆甾醇(Stigmasterol)、黄连素(berberine)、汉黄芩素(wogonin)等核心活性成分;通过构建蛋白互作网络,筛选出AKT1、JUN、HSP90AA1、CASP3、IL-6等关键靶点;GO与KEGG富集分析发现黄连解毒汤可能通过调控细胞凋亡途径发挥治疗CRA的作用;槲皮素、β-谷甾醇、豆甾醇、黄连素、汉黄芩素与核心靶点AKT1、JUN、HSP90AA1、CASP3、IL-6具有较为稳定的结合活性,展现了良好的亲和力。动物实验结果显示,模型组小鼠肠道质量、腺瘤数量高于正常组(P<0.01),结直肠长度低于正常组(P<0.01);黄连解毒汤高、中、低剂量组小鼠肠道质量、腺瘤数量均低于模型组(P<0.01);黄连解毒汤高、中剂量组小鼠结直肠长度均高于模型组(P<0.01)。模型组小鼠腺瘤组织细胞凋亡率低于正常组(P<0.01);黄连解毒汤低、中、高剂量组小鼠腺瘤组织细胞凋亡率均高于模型组(P<0.01)。模型组小鼠腺瘤组织Bcl-2 mRNA和Bcl-2蛋白相对表达量高于正常组(P<0.01),Bax mRNA、Cyt C mRNA、Caspase-9 mRNA、Caspase-3 mRNA和Bax、Cyt C、Caspase-9、Caspase-3蛋白相对表达量低于正常组(P<0.01或P<0.05)。黄连解毒汤高、中剂量组小鼠腺瘤组织Bcl-2 mRNA及Bcl-2蛋白相对表达量均低于模型组(P<0.01),Bax mRNA、Cyt C mRNA、Caspase-9 mRNA、Caspase-3 mRNA及Bax、Cyt C、Caspase-9、Caspase-3蛋白相对表达量均高于模型组(P<0.05或P<0.01);黄连解毒汤低剂量组小鼠Caspase-9 mRNA及Bax、Cyt C、Caspase-3蛋白相对表达量高于模型组(P<0.05或P<0.01)。结论:黄连解毒汤可能通过调控Bcl-2/Bax/Caspase-3信号通路发挥治疗CRA的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腺瘤 黄连解毒汤 Bcl-2/Bax/Caspase-3信号通路 细胞凋亡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动物实验 小鼠
下载PDF
血清CagA抗体、G-17、PINP在结直肠癌和腺瘤性息肉中的诊断价值
16
作者 王晓倩 于宁 +4 位作者 李华 朱淑娜 刘琼 翟颖 杜洁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24年第11期1334-1339,共6页
目的探究血清细胞毒素相关基因A(CagA)抗体、胃泌素-17(G-17)、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在结直肠癌和腺瘤性息肉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保定市第一中医院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期间收治的77例结直肠癌患者及105例腺瘤性息肉患者作为... 目的探究血清细胞毒素相关基因A(CagA)抗体、胃泌素-17(G-17)、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在结直肠癌和腺瘤性息肉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保定市第一中医院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期间收治的77例结直肠癌患者及105例腺瘤性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另选取同期在医院体检的83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CagA抗体、G-17和PINP对腺瘤性息肉和结肠癌的诊断价值。结果腺瘤性息肉组和结直肠癌组血清CagA抗体阳性率及G-17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结直肠癌组高于腺瘤性息肉组(P<0.05),血清PINP表达水平则与之相反;血清CagA抗体、G-17和PINP表达与息肉直径、结直肠癌分化程度及Dukes分期有关(P<0.05);血清CagA抗体、G-17和PINP单独检测腺瘤性息肉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547、0.704和0.656,而三者联合检测的AUC为0.829,三者联合检测优于血清CagA抗体、G-17和PINP各自单独检测(Z_(三者联合-CagA抗体)=4.099、Z_(三者联合-G-17)=4.317,Z_(三者联合-PINP)=4.942,P均<0.001);血清CagA抗体、G-17和PINP单独检测结肠癌的AUC分别为0.665、0.659和0.826,而三者联合检测的AUC为0.900,三者联合检测优于血清CagA抗体、G-17和PINP各自单独检测(Z_(三者联合-CagA抗体)=6.196、Z_(三者联合-G-17)=5.988,Z_(三者联合-PINP)=3.992,P均<0.001)。结论血清CagA抗体、G-17和PINP与腺瘤性息肉和结直肠癌的发生及发展密切相关,三者联合检测能够辅助临床诊断腺瘤性息肉和结直肠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毒素相关基因A 胃泌素-17 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 直肠 腺瘤性息肉
下载PDF
肠道菌群检测在结直肠腺瘤和结直肠癌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伟东 刘乐伟 +3 位作者 吴素娜 杨晓敏 王岚 徐焕海 《浙江医学》 CAS 2024年第15期1618-1624,1631,I0005,I0006,共10页
目的探讨人类粪便肠道菌群对结直肠腺瘤(CRA)及结直肠癌(CRC)的诊断价值。方法横断面研究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收治的行结肠镜检查患者160例。其中经外科手术后病理学检查确诊为CRC者55例(CRC组);经... 目的探讨人类粪便肠道菌群对结直肠腺瘤(CRA)及结直肠癌(CRC)的诊断价值。方法横断面研究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收治的行结肠镜检查患者160例。其中经外科手术后病理学检查确诊为CRC者55例(CRC组);经结肠镜检查提示结直肠息肉,并经息肉切除后病理学检查确诊CRA者55例(CRA组);经结肠镜检查未见异常的健康者50名(HC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检测(qPCR)方法对研究对象肠道准备前粪便标本特定菌群进行相对定量检测。比较3组研究对象肠道菌群[双歧杆菌属(Bb)、乳酸杆菌属(Lb)、产肠毒素脆弱拟杆菌(ETBF)、具核梭杆菌(Fn)、厌氧消化链球菌(P anaerobius)]相对定量;分析肠道菌群相对定量对CRC和CRA的诊断效能。结果3组研究对象肠道ETBF相对定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Bb、Lb、Fn、P anaerobius相对定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RC组Bb、Fn、P anaerobius相对定量>CRA组>HC组(均P<0.05),CRA组Lb相对定量>CRC组>HC组(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单细菌P anaerobius对CRA和CRC的诊断效能最好;联合细菌Fn+Lb+P anaerobius对CRA和CRC的诊断效能最好;细菌联合实验室检查中Fn+Lb+P anaerobius+大便隐血实验+癌胚抗原检测对CRA和CRC的诊断效能最好。结论肠道菌群P anaerobius定量检测在CRA和CRC诊断中的有重要价值;Fn+Lb+P anaerobius联合大便隐血实验及癌胚抗原检测可提高CRA和CRC的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 直肠腺瘤 直肠 诊断模型
下载PDF
结直肠腺瘤或腺癌免疫逃逸机制的研究进展
18
作者 戴宇飞 张炜 《医学综述》 CAS 2024年第17期2082-2086,共5页
结直肠腺癌是造成全球恶性疾病负担的主要肿瘤之一。虽然目前关于结直肠腺癌诊断、治疗方面的研究已取得一定进展,但预后并不理想。因此,早期明确其生物标志物、采取有效防治措施至关重要。结直肠腺瘤作为结直肠腺癌临床最常见的癌前病... 结直肠腺癌是造成全球恶性疾病负担的主要肿瘤之一。虽然目前关于结直肠腺癌诊断、治疗方面的研究已取得一定进展,但预后并不理想。因此,早期明确其生物标志物、采取有效防治措施至关重要。结直肠腺瘤作为结直肠腺癌临床最常见的癌前病变,具有通过腺瘤→腺癌途径进展为癌的潜能。免疫逃逸在腺瘤→腺癌进展过程中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主要依赖免疫微环境中的免疫细胞和相关细胞因子逃避机体免疫系统的识别和杀伤,进而影响免疫治疗的效果。因此,进一步明确结直肠腺瘤或腺癌的免疫逃逸机制可以为恶性肿瘤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腺瘤 直肠腺癌 免疫逃逸
下载PDF
结直肠腺瘤与血脂水平相关性分析:一项单中心回顾性研究
19
作者 梁群 刘苏东 +2 位作者 翁锐强 古晓东 刘波颖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4年第2期122-125,134,共5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结直肠腺瘤的发生发展与血脂及脂蛋白水平的关系,为结直肠癌的预防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于梅州市人民医院确诊的2960例结直肠腺瘤患者和同期3156名非结直肠腺瘤患者的血脂水平及临...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结直肠腺瘤的发生发展与血脂及脂蛋白水平的关系,为结直肠癌的预防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于梅州市人民医院确诊的2960例结直肠腺瘤患者和同期3156名非结直肠腺瘤患者的血脂水平及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血脂异常与结直肠腺瘤发生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结直肠腺瘤患者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载脂蛋白B(ApoB)水平显著升高,血脂异常发生率明显上升。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中TC和TG水平与结直肠腺瘤风险呈正相关。结论血清TG和TC水平升高是腺瘤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且腺瘤患者血清TG和TC水平升高时,可能更容易发展成高危腺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 腺瘤 血脂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外周血系统炎症指标与高危结直肠腺瘤的关系及其预测效果
20
作者 张双 张向荣 +1 位作者 姬会会 杜时雨 《中国医刊》 CAS 2024年第4期433-438,共6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II)、泛免疫炎症值(PIV)与高危结直肠腺瘤的关系及其诊断价值。方法纳入中日友好医院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期间收治的成年结直肠息肉患者...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II)、泛免疫炎症值(PIV)与高危结直肠腺瘤的关系及其诊断价值。方法纳入中日友好医院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期间收治的成年结直肠息肉患者310例,根据腺瘤危险程度分类标准分为高危腺瘤组(170例)与非高危腺瘤组(140例)。收集所有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以及实验室检查、肠镜检查、病理检查结果,计算外周血NLR、PLR、SII、PIV水平。通过单因素分析及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高危结直肠腺瘤的危险因素,并构建以外周血系统炎症指标为基础的联合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验证其预测效能。结果高危腺瘤组患者年龄高于非高危腺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息肉分布在左半结肠和右半结肠的比例均>30%。高危腺瘤组和非高危腺瘤组均以管状腺瘤为主(分别为63.5%和50.0%),高危腺瘤组中41例(24.1%)含有绒毛成分,21例(12.4%)为锯齿状腺瘤;非高危腺瘤组中炎性息肉38例(27.1%),增生性息肉32例(22.9%)。高危腺瘤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计数及NLR、SII和PIV均高于非高危腺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LR与年龄是高危结直肠腺瘤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表明,NLR与年龄联合预测高危结直肠腺瘤发生的预测模型效能良好,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09。结论高危结直肠腺瘤患者外周血NLR、PLR、SII、PIV显著升高,NLR与年龄联合预测高危结直肠腺瘤的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腺瘤 系统免疫炎症指数 诊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