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良术式结合中药坐浴治疗结缔组织型环状混合痔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1
作者 王跃振 刘异 +1 位作者 马恒军 陈佰清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778-1780,共3页
目的:评价改良术式结合中药坐浴治疗结缔组织型环状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治疗组采用改良术式加中药坐浴,对照组采用传统混合痔外剥内扎术。观察并记录两组术后创面愈合时间、肛门疼... 目的:评价改良术式结合中药坐浴治疗结缔组织型环状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治疗组采用改良术式加中药坐浴,对照组采用传统混合痔外剥内扎术。观察并记录两组术后创面愈合时间、肛门疼痛、水肿、皮赘、肛门功能及尿潴留等情况,比较两种方法之间的差异。结果:经两种方法治疗后,其愈合时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后疼痛、水肿、皮赘及肛门狭窄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肛管直径测定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术式结合中药坐浴具有安全性高、痛苦小、并发症少、费用低廉等优点,尤其适合于基层医院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扎外切 保留齿线 断桥缝合 结缔组织型 环状混合痔 中药坐浴
下载PDF
改良PPH治疗结缔组织型环状混合痔疗效及对血清HIF-1a VEGF和MMP-9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6
2
作者 梁嘉迪 苏锦华 李晓兰 《河北医学》 CAS 2020年第6期994-998,共5页
目的:探讨改良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PPH)治疗结缔组织型环状混合痔疗效及对血清缺氧诱导因子-1a(HIF-1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80例结缔组... 目的:探讨改良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PPH)治疗结缔组织型环状混合痔疗效及对血清缺氧诱导因子-1a(HIF-1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80例结缔组织型环状混合痔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给予传统外剥内扎术治疗,观察组给予改良PPH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临床疗效、疼痛程度(VAS)评分、血清HIF-1a、VEGF和MMP-9水平、并发症发生率及肛门功能评分。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创面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5.00%VS 77.50%)(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HIF-1a、VEGF、MMP-9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7.50%VS 30.00%)(P<0.05);观察组肛门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PPH治疗结缔组织型环状混合痔疗效显著,可缓解疼痛程度,降低血清HIF-1a、VEGF和MMP-9水平,提高肛门功能,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缔组织型环状混合痔 改良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 HIF-1A VEGF MMP-9
下载PDF
中药熏洗结合改良PPH术治疗结缔组织型环状混合痔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1
3
作者 王跃振 刘异 +1 位作者 马恒军 陈佰清 《中国中医药科技》 CAS 2016年第2期198-199,共2页
目的:评价中药熏洗结合改良PPH术治疗结缔组织型环状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中药熏洗结合改良PPH术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改良PPH术治疗。观察并记录2组术后创面愈合时间,肛门疼痛、水肿、... 目的:评价中药熏洗结合改良PPH术治疗结缔组织型环状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中药熏洗结合改良PPH术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改良PPH术治疗。观察并记录2组术后创面愈合时间,肛门疼痛、水肿、皮赘,肛门功能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其愈合时间明显缩短,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疼痛、水肿、皮赘及肛门狭窄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熏洗结合改良PPH术保持了肛管正常的解剖结构,具有更高的安全性,且有损伤小、愈合快、痛苦小、肛门不适感轻等优点,适合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缔组织型环状混合痔 @改良PPH术 中药熏洗 人类
下载PDF
分段外切内注保留齿状线术治疗结缔组织型环状混合痔174例
4
作者 鲁兵 周坤 +2 位作者 李国富 陈勇 蔡忠兵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3年第12期2047-2048,共2页
目的:采用新方法治疗结缔组织型环状混合痔.方法:采用保留齿状线外痔分段切除、内痔消痔灵注射术的方法,对174例结缔组织型环状混合痔进行手术治疗.结果:术后所有患者随访3mo.术后患者满意率86.8%(151/174),症状有所缓解者占13.2%(23/17... 目的:采用新方法治疗结缔组织型环状混合痔.方法:采用保留齿状线外痔分段切除、内痔消痔灵注射术的方法,对174例结缔组织型环状混合痔进行手术治疗.结果:术后所有患者随访3mo.术后患者满意率86.8%(151/174),症状有所缓解者占13.2%(23/174).住院患者平均住院天数13±3d.术后并发症:术后肛门疼痛:轻度72例,中度69例,重度33例.术后排尿障碍27例,8例出现急性尿潴留.肛门水肿发生率21.8%(38/174).术后大便出血5例.随访3mo,4例复发,8例内痔有出血再次行消痔灵注射术后缓解.未发生1例肛门狭窄,大便失禁.结论:采用该方法治疗环状混合痔,不但临床疗效显著,且具有手术简单,术后痛苦少、恢复正常生活早,保持肛门生理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留齿状线手术 手术治疗 结缔组织型 环状混合痔 内痔消痔灵注射术 术前准备
下载PDF
两种术式治疗结缔组织型环状混合痔的比较 被引量:7
5
作者 赵君健 林中超 +2 位作者 彭明沙 彭洪 方健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4年第4期61-63,67,共4页
目的 比较双重悬吊整形缝合术和外剥内扎硬注术(M-M术)治疗结缔组织型环状混合痔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07年7月~2013年6月在南充市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符合入选标准的结缔组织型环状混合痔的患者583例,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 目的 比较双重悬吊整形缝合术和外剥内扎硬注术(M-M术)治疗结缔组织型环状混合痔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07年7月~2013年6月在南充市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符合入选标准的结缔组织型环状混合痔的患者583例,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290例,对照组293例,实验组给予双重悬吊整形缝合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外剥内扎硬注术(M-M术)治疗,比较两种手术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 ①583例患者全部治愈,实验组切口数[(5.0±0.3)个]、齿线复位率[100.0% (290/290)]、肛管复位率[100.0% (290/290)]高于对照组[(7.0±0.4)个、27.6%(81/293)、0.0% (0/293)],但实验组手术时间[(87.00±0.54)min]、出血量[(47.00±0.52)mL]均多于对照组[(64.00±0.13)min、(32.00±0.41)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患者术后24 h内疼痛各级别构成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疼痛情况比对照组轻.③实验组术后各项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④实验组获访264例,对照组获访272例,随访时间2个月~6年.结论 双重悬吊整形缝合术更适宜结缔组织型环状混合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缔组织型环状混合痔 双重悬吊 整形 外剥内扎硬注术
下载PDF
仙方活命饮熏洗辅助改良PPH治疗结缔组织型环状混合痔疗效及对血清IL-6、IFN-γ的影响 被引量:16
6
作者 袁恩 罗青华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8年第31期3455-3458,共4页
目的观察仙方活命饮熏洗辅助改良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PPH)治疗结缔组织型环状混合痔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γ-干扰素(IFN-γ)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122例结缔组织型环状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1例给予改... 目的观察仙方活命饮熏洗辅助改良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PPH)治疗结缔组织型环状混合痔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γ-干扰素(IFN-γ)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122例结缔组织型环状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1例给予改良PPH治疗,术后给予常规处理;研究组61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于术后给予仙方活命饮熏洗坐浴7 d。比较2组临床疗效,记录2组创面愈合时间、肛门疼痛评分和肛门创缘水肿评分,统计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检测2组治疗前及治疗7 d后血清IL-6和IFN-γ水平。结果治疗后,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研究组创面愈合时间、肛门疼痛评分、肛门创缘水肿评分和肛门溢液、肛周皮赘、肛管狭窄和尿潴留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 05);治疗后,2组血清IL-6和IFN-γ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均<0. 05),但研究组血清IL-6和IFN-γ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 05)。结论仙方活命饮熏洗辅助改良PPH治疗结缔组织型环状混合痔疗效显著,同时能明显降低血清IL-6和IFN-γ水平,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仙方活命饮 改良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 结缔组织型环状混合痔 IL-6 Γ-干扰素
下载PDF
中药熏洗联合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钉合术治疗结缔组织型环状混合痔患者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5
7
作者 柳红盼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第6期130-131,共2页
目的探讨中药熏洗联合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钉合术(TST)治疗结缔组织型环状混合痔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3月至2019年5月医院收治的78例结缔组织型环状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9例,两组均行TST微创治疗,对照组仅限于此,研究... 目的探讨中药熏洗联合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钉合术(TST)治疗结缔组织型环状混合痔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3月至2019年5月医院收治的78例结缔组织型环状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9例,两组均行TST微创治疗,对照组仅限于此,研究组同时加用中药熏洗。比较两组患者水肿、渗出物、疼痛消失时间及创面愈合时间,检测两组患者的肛门功能恢复情况,并判断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水肿消失时间为(4.57±1.20)d、渗出物消失时间为(5.14±1.04)d、疼痛消失时间为(4.19±1.16)d、创面愈合失时间为(14.02±2.55)d,对照组分别为(7.69±1.52)d、(7.18±1.28)d、(18.02±2.63)d、(17.84±2.04)d,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肛管舒张压为(172.30±7.49)mm Hg、肛管最大收缩压为(121.41±8.86)mm Hg、肛管静息压为(54.93±3.99)mm Hg、肛管高压带长度为(2.73±0.81)cm,对照组分别为(168.37±7.13)mm Hg、(116.79±7.90)mm Hg、(50.15±2.73)mm Hg、(3.04±0.44)cm,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ST术后采取中药熏洗可促进水肿、渗出物、疼痛更快消失,促进创面愈合,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肛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缔组织型环状混合痔 中药熏洗 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钉合术 肛门功能
下载PDF
结缔组织型外痔创面的四种缝合方法比较
8
作者 张倩妮 沈德海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7年第32期61-65,共5页
目的:四种不同缝合方法对结缔组织型外痔创面的疗效与安全性比较。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6年12月年行结缔组织型混合痔手术住院患者120例,应用随机平行对照的研究方法纳入开窗引流、连续缝合、间断缝合、近端间断缝合加远端开窗引流这... 目的:四种不同缝合方法对结缔组织型外痔创面的疗效与安全性比较。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6年12月年行结缔组织型混合痔手术住院患者120例,应用随机平行对照的研究方法纳入开窗引流、连续缝合、间断缝合、近端间断缝合加远端开窗引流这四组处理外痔切口。观察所有入选患者术后出现感染、出血、疼痛以及坠胀情况。结果:四组创面出血、局部疼痛及坠胀情况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发生显著改善76例(63.3%),有效改善44例(36.7%),同时各组改善率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术后血常规和hs-CRP等临床指标观察,无术后感染并发症出现。结论:四种不同缝合方法对结缔组织型外痔创面影响无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缔组织型外痔 缝合方法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促结缔组织增生型成釉细胞瘤细胞的体外培养与鉴定 被引量:2
9
作者 王旭东 黄跃 +2 位作者 沈国芳 周晓健 叶冬霞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08年第1期54-58,共5页
目的:观察体外培养的促结缔组织增生型成釉细胞瘤细胞的生长特点。方法:对促结缔组织增生型成釉细胞瘤细胞用酶消化法进行体外培养,免疫组化证实其细胞来源,以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及生长情况,并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MTT法绘制... 目的:观察体外培养的促结缔组织增生型成釉细胞瘤细胞的生长特点。方法:对促结缔组织增生型成釉细胞瘤细胞用酶消化法进行体外培养,免疫组化证实其细胞来源,以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及生长情况,并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MTT法绘制细胞生长曲线。结果:促结缔组织增生型成釉细胞瘤为上皮来源,细胞在体外培养过程中包含2种形态的细胞,与实性成釉细胞瘤细胞在体外培养相比,存在较多梭形细胞,细胞生长缓慢,培养的各代细胞未见异倍体。结论:促结缔组织增生型成釉细胞瘤细胞在体外培养过程中包含较多的梭形细胞,可能与其较多的细胞间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缔组织增生成釉细胞瘤 细胞培养 细胞形态
下载PDF
促结缔组织增生型成釉细胞瘤的组织发生与细胞分化机制探讨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江 张伟国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18-120,共3页
目的 :探讨促结缔组织增生型成釉细胞瘤 (desmoplasticameloblastoma ,DA)的组织发生与细胞分化机制。方法 :对 2 0例DA中不同类型的蛋白细丝的表达进行免疫组化检测 ,并对 4例DA进行超微结构观察。结果 :免疫组化标记表明 ,肿瘤上皮中... 目的 :探讨促结缔组织增生型成釉细胞瘤 (desmoplasticameloblastoma ,DA)的组织发生与细胞分化机制。方法 :对 2 0例DA中不同类型的蛋白细丝的表达进行免疫组化检测 ,并对 4例DA进行超微结构观察。结果 :免疫组化标记表明 ,肿瘤上皮中梭形、多边形细胞CKH、CK8、CK19呈不同程度阳性 ,间质中纤维细胞vimentin阳性 ,部分间质细胞smoothmuscleactin阳性。超微结构观察见肿瘤上皮细胞内存在张力丝 ,细胞间见桥粒连接 ,间质中见肌纤维母细胞 ,部分上皮巢周围组织疏松。结论 :DA可能为牙胚发生较早阶段发生的肿瘤 ,且肿瘤上皮有向角化细胞分化的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釉细胞瘤 组织发生 细胞分化 结缔组织增生 牙源性肿瘤
下载PDF
肺结节病误诊为未分化型结缔组织病一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郁震 张艳 庄少侠 《临床内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269-269,共1页
关键词 肺结节病 误诊 未分化结缔组织 病例报告 经纤维支气管镜肺活检
下载PDF
下颌骨促结缔组织增生型造釉细胞瘤一例
12
作者 陈相猛 陈文杰 +1 位作者 李荣岗 段晓蓓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12年第3期226-227,共2页
病例资料患者,男,43岁.5年前发现下颌骨肿物,逐渐长大,无红肿热痛,无张口困难.收入我院口腔颌面外科.专科体检:下颌部膨隆,可触及质硬肿物,约6.5cm×5.0cm×4.5 cm,开口度、开口型尚可.口内见肿物表面平整,膨隆呈分叶状,边界较... 病例资料患者,男,43岁.5年前发现下颌骨肿物,逐渐长大,无红肿热痛,无张口困难.收入我院口腔颌面外科.专科体检:下颌部膨隆,可触及质硬肿物,约6.5cm×5.0cm×4.5 cm,开口度、开口型尚可.口内见肿物表面平整,膨隆呈分叶状,边界较清,未及明显波动感,下颌骨前牙区唇侧牙龈发白,局部触诊稍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缔组织增生 下颌骨 造釉细胞瘤 口腔颌面外科 病例资料 红肿热痛 张口困难 肿物
下载PDF
促结缔组织增生型成釉细胞瘤的临床及CT影像学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曹雅 王铁梅 +5 位作者 韩超 孙国文 杨功鑫 吴大明 林梓桐 王从跃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751-755,共5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近3年来收治的10例促结缔组织增生型成釉细胞瘤(Desmoplastic ameloblastoma,DA)的临床及CT影像学特点,为其诊断提供依据。... 目的:回顾性分析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近3年来收治的10例促结缔组织增生型成釉细胞瘤(Desmoplastic ameloblastoma,DA)的临床及CT影像学特点,为其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对2014年3月~2017年9月收治的具有完整资料的10例DA患者的临床,影像资料进行分析。临床资料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发生部位,手术治疗方式,术后随访结果。影像学分析包括病变的大小、形态,颌骨膨胀方向、牙齿移位及牙根吸收情况、病变区有无阻生牙、行SCT检查的患者SCT图像上病变的CT值,并对10例DA进行影像学分型。结果:10例DA患者,病变均位于上颌骨前牙及前磨牙区,CT影像上均表现为蜂窝型,内部均可见索条、分隔影像,颌骨显示颊侧膨隆;10例患者均经病理学证实为DA。10例患者均行颌骨部分切除术,术后随访未见复发。结论:促结缔组织增生型成釉细胞瘤具有特征性蜂窝状CT表现,其CT表现与其病理学特点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缔组织增生成釉细胞瘤 CT影像学 蜂窝状 诊断
下载PDF
未分化型结缔组织病1例
14
作者 沈雪林 王俊学 蔡雄 《世界今日医学杂志》 2001年第12期1114-1114,共1页
关键词 未分化结缔组织 免疫抑制剂 糖皮质激素 适应证
下载PDF
未分化型结缔组织病合并妊娠1例临床处理分析
15
作者 张宪军 金力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13年第6期415-416,共2页
1临床资料陈某,女,28岁,反复出现皮肤红斑1年,宫内妊娠20+1周,不规则发热2个月,于2010年6月21日入院。患者既往月经规律,停经35d尿妊娠试验阳性,未规律产前检查。近1年无明显诱因反复出现皮肤红斑,冬春季出现冻疮样皮疹,未诊治,自行消... 1临床资料陈某,女,28岁,反复出现皮肤红斑1年,宫内妊娠20+1周,不规则发热2个月,于2010年6月21日入院。患者既往月经规律,停经35d尿妊娠试验阳性,未规律产前检查。近1年无明显诱因反复出现皮肤红斑,冬春季出现冻疮样皮疹,未诊治,自行消退。2010年4月20日因受凉发热,最高体温39.8℃,午后为甚,无盗汗、畏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分化结缔组织 临床处理 合并妊娠 不规则发热 皮肤红斑 尿妊娠试验 冻疮样皮疹 临床资料
下载PDF
两例青少年未分化型结缔组织病报告
16
作者 赵泾泾 钱嬿 周霖 《新医学导刊》 2008年第10期36-36,共1页
近年来,未分化结缔组织病(UCTD)已逐渐被人们所认识,未分化型结缔组织病在成人病人中的报告越来越多,已引起临床医生尤其风湿病专科医生的充分重视,在已发表的临床研究表明,UCTD发病年龄多在18~67岁之间,育龄期女性多见。但我... 近年来,未分化结缔组织病(UCTD)已逐渐被人们所认识,未分化型结缔组织病在成人病人中的报告越来越多,已引起临床医生尤其风湿病专科医生的充分重视,在已发表的临床研究表明,UCTD发病年龄多在18~67岁之间,育龄期女性多见。但我们在儿科临床工作中发现,儿科病人中也有临床表现类似成人的UCTD,应引起儿科医生的警惕。我院曾收治2例,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未分化结缔组织
下载PDF
促结缔组织增生型成釉细胞瘤临床及病理相关特征的系统回顾
17
作者 袁浩 马洪 +1 位作者 周学锋 阮笑凡 《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 2017年第18期64-66,共3页
目的系统地介绍促结缔组织增生型成釉细胞瘤(DA)的临床病理特征,为临床诊疗提供帮助。方法从83篇发表的论文中发现并分析了305例病例。结果 DA显示了一种轻微的男性偏好(男性:女性=1.104:1),在四、五十岁较多。下颌骨受累(52.55%)最常... 目的系统地介绍促结缔组织增生型成釉细胞瘤(DA)的临床病理特征,为临床诊疗提供帮助。方法从83篇发表的论文中发现并分析了305例病例。结果 DA显示了一种轻微的男性偏好(男性:女性=1.104:1),在四、五十岁较多。下颌骨受累(52.55%)最常见。病变在下颌骨前中区有显著倾向(下颌骨:66.67%,上颌骨:85.07%)。病变的大小范围从0.5~20.4 cm,大多数病例的大小超过3 cm(53.84%)。从放射学上讲,大部分病变呈现出混合的透射与阻射性(62%),只有7例中观察到根吸收。大多数病变在影像学检查(65.78%)中显示出不明确的边界。大多数病例均采用切除术治疗(78.57%),10例复发病例中有5例通过刮治术治疗。结论 DA好发于中年,多见于下颌骨;男性发病率较女性高,下颌前中区为最易受累部位。病理学上,大量结缔组织生成是最显著的特征,而且肿瘤上皮岛或者条索被压迫在纤维束之间。由于随访数据不充分,不可能对其复发性、复发性和最佳治疗方式进行评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缔组织增生成釉细胞瘤 临床分析 病理分析
下载PDF
未分化结缔组织病9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国强 李志军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3期264-266,共3页
目的:探讨未分化结缔组织病(undifferentiated 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s,UCTD)的临床特征和血清学变化特点,提高对UCTD的认识。方法:分析92例UCTD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治疗情况等。结果: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关节病变67例,发... 目的:探讨未分化结缔组织病(undifferentiated 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s,UCTD)的临床特征和血清学变化特点,提高对UCTD的认识。方法:分析92例UCTD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治疗情况等。结果: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关节病变67例,发热30例,雷诺现象25例,白细胞计数下降13例,肺间质病变8例,口干和(或)眼干7例。血清学抗核抗体阳性率100%,其中抗u1RNP抗体阳性29例,抗SSA/RO60阳性21例,抗SSA/RO52阳性16例,免疫球蛋白升高23例,补体C3降低17例。结论:UCTD的临床和血清学特征呈现为一种温和的简化的结缔组织病表现,除伴有肺间质病变外,一般症状较轻,预后较好。患者转归情况有待进一步随访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缔组织 未分化 分类标准 抗核抗体
下载PDF
蜂针治疗未分化结缔组织病40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温伟强 黄胜光 王荣蓉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3期221-223,共3页
[目的]探讨蜂针治疗未分化型结缔组织病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采用活蜂蜂针直刺法治疗未分化型结缔组织病患者40例,每天1次或隔日1次,15次为1疗程,连续观察2疗程。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晨僵、关节疼痛数、关节肿胀数、血沉(ESR)、C反... [目的]探讨蜂针治疗未分化型结缔组织病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采用活蜂蜂针直刺法治疗未分化型结缔组织病患者40例,每天1次或隔日1次,15次为1疗程,连续观察2疗程。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晨僵、关节疼痛数、关节肿胀数、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等指标及副反应。[结果]治疗前后比较,晨僵时间、关节疼痛数、关节肿胀数和ESR、CRP均有显著改善(P<0.01或P<0.05);临床控制22.5%,显效40.0%,有效32.5%,无效5.O%。不良反应有皮疹、低热,但很轻微,病人能安全耐受。[结论]蜂针治疗未分化结缔组织病安全有效、简单方便,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针 未分化结缔组织 中医药治疗 针灸疗法 诊断标准 作用机理
下载PDF
微创手术治疗环状混合痔临床观察 被引量:2
20
作者 石玉迎 李昕 +2 位作者 冯大勇 王宁 安阿玥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1年第10期51-52,共2页
环状混合痔是多发性内痔或环状内痔的晚期阶段,主要由症状明显的Ⅲ、Ⅳ期脱垂性内痔和混合痔发展形成,其外痔部分绕肛缘1周,形成了外观不规则、大小不等的环形静脉曲张团或结缔组织型外痔[1]。
关键词 环状混合痔 临床观察 手术治疗 结缔组织型外痔 微创 环状内痔 脱垂性内痔 静脉曲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