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右位乙状结肠变异1例 被引量:1
1
作者 余修贵 江会勇 +3 位作者 黄小林 赵岩 吕秋红 任洪梁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66-466,共1页
在指导临床医学本科生解剖腹盆腔时,发现1例右位乙状结肠的变异(图1),为积累解剖学资料,给临床检查、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老年男性,身高158cm,发育正常,腹部未见手术切口的疤痕。开腹后观察腹盆腔脏器时,发现盲肠尾端居... 在指导临床医学本科生解剖腹盆腔时,发现1例右位乙状结肠的变异(图1),为积累解剖学资料,给临床检查、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老年男性,身高158cm,发育正常,腹部未见手术切口的疤痕。开腹后观察腹盆腔脏器时,发现盲肠尾端居右髂嵴下1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位乙状结肠变异 临床检查 医学本科生 老年男性 手术切口 盆腔脏器 腹盆腔 解剖学
下载PDF
右位乙状结肠变异1例 被引量:4
2
作者 王磊 王忠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42-342,共1页
关键词 右位乙状结肠变异 解剖学
下载PDF
结肠变异致结肠平滑肌瘤误诊肠系膜平滑肌瘤一例 被引量:2
3
作者 魏晔 《临床外科杂志》 2003年第3期148-148,共1页
患者,男性,32岁.因上腹部间断性疼痛并发现脐上部包块1周入院.B超、CT检查提示"肠系膜平滑肌瘤".入院体检:脐上部包块4 cm×4 cm,质中,固定,压痛,边界不清.
关键词 结肠变异 结肠平滑肌瘤 误诊 肠系膜平滑肌瘤 大肠平滑肌瘤
下载PDF
右位乙状结肠变异并低位直肠癌一例报道
4
作者 贺志云 党洁 +3 位作者 马智军 崔祥 彭正奎 张忠涛 《国际外科学杂志》 2018年第8期547-549,F0004,共4页
在正常生理解剖情况下,乙状结肠在正常生理瘢痕和结肠系膜的固定下稳定在人体左下腹,降结肠向右侧移行成右位乙状结肠属于罕见先天性发育异常,因患者可无明显临床症状,所以很难被发现,偶发现于钡剂灌肠、肠镜检查、手术或者尸解中... 在正常生理解剖情况下,乙状结肠在正常生理瘢痕和结肠系膜的固定下稳定在人体左下腹,降结肠向右侧移行成右位乙状结肠属于罕见先天性发育异常,因患者可无明显临床症状,所以很难被发现,偶发现于钡剂灌肠、肠镜检查、手术或者尸解中。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结直肠外科收治1例直肠癌患者,在行直肠癌根治术时,术中发现右位降结肠、乙状结肠解剖异位,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位乙状结肠变异 低位直肠癌 先天性发育异常 直肠癌患者 生理解剖 直肠癌根治术 结直肠外科 结肠系膜
原文传递
肝下高位盲肠阑尾合并升结肠缺如变异1例 被引量:5
5
作者 汪清 孟镔 +4 位作者 陈明智 胡军 梁波 杨蔡伟 徐鹏 《解剖与临床》 2003年第3期173-173,共1页
关键词 肝赃 高位盲肠阑尾 结肠缺如变异 诊断
下载PDF
变异结肠腺窝病灶
6
作者 尹福忠 师水生 《医学综述》 2007年第6期416-418,共3页
变异结肠腺窝病灶(ACF)是目前结直肠癌发生过程中可在光镜下观察到的最小最早期的大肠黏膜病变,ACF存在组织病理学、分子遗传学、生物化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方面的改变,现在普遍认为ACF是癌前病变。在临床及抗肿瘤药物筛选等方面具有重要... 变异结肠腺窝病灶(ACF)是目前结直肠癌发生过程中可在光镜下观察到的最小最早期的大肠黏膜病变,ACF存在组织病理学、分子遗传学、生物化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方面的改变,现在普遍认为ACF是癌前病变。在临床及抗肿瘤药物筛选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异结肠腺窝病灶 癌前病变 结肠
下载PDF
阑尾切除术中发现右位乙状结肠解剖变异1例
7
作者 王平 王久义 +2 位作者 叶有生 郑玥 齐立宇 《沈阳部队医药》 2004年第3期240-240,共1页
1 病例报告患者男,44岁。因转移性右下腹痛诊断急性阑尾炎而于2003—07—14 11:00在硬膜外麻醉下行阑尾切除术。取右下腹麦氏切口,于右髂窝找到'升结肠',沿结肠带向下寻找回盲部。
关键词 阑尾切除术 右位乙状结肠解剖变异 急性阑尾炎 外科治疗
下载PDF
变异结肠腺窝病灶与结直肠息肉的关系及意义
8
作者 尹福忠 师水生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第13期98-99,共2页
目的探讨随结直肠息肉恶性度增加结直肠变异结肠腺窝病灶的变化。方法在结肠内镜检查中,发现息肉后对息肉病灶进行活检,活检组织作病理学检查,同时,对直肠、结肠远端10cm黏膜进行靓胭脂染色,计数变异结肠腺窝病灶的数量。结果炎性息肉... 目的探讨随结直肠息肉恶性度增加结直肠变异结肠腺窝病灶的变化。方法在结肠内镜检查中,发现息肉后对息肉病灶进行活检,活检组织作病理学检查,同时,对直肠、结肠远端10cm黏膜进行靓胭脂染色,计数变异结肠腺窝病灶的数量。结果炎性息肉、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及腺癌间ACF数量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实验结果显示变异结肠腺窝病灶可作为结直肠息肉恶性度的生物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大内镜 黏膜染色 变异结肠腺窝病灶
下载PDF
^(252)Cf中子后装治疗宫颈癌直肠钡灌肠与插铅丝监测直肠前壁受量的差异 被引量:9
9
作者 雷新 单锦露 赵可伟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01-203,共3页
目的 观察宫颈癌锎(2 52 Cf)中子后装治疗过程中直肠钡灌肠与插铅丝两种方法监测直肠前壁受量时的差异,分析直肠前壁受量的高低与急性期放射性直肠炎发生率的关系。方法 30例宫颈癌用直肠插铅丝和钡灌肠的办法监测直肠前壁受量(各15... 目的 观察宫颈癌锎(2 52 Cf)中子后装治疗过程中直肠钡灌肠与插铅丝两种方法监测直肠前壁受量时的差异,分析直肠前壁受量的高低与急性期放射性直肠炎发生率的关系。方法 30例宫颈癌用直肠插铅丝和钡灌肠的办法监测直肠前壁受量(各15例) ,分别拍摄等中心正交片。A点剂量均给予10Gy ,分别计算直肠前壁和膀胱后壁最大受量以及按ICRU38号报告设定的直肠剂量参考点(R)的剂量,量取直肠前壁和膀胱后壁最大剂量点与宫腔管中心的距离。统计所有病例及其中直肠前壁受量>4Gy病例的急性放射性直肠炎的发生率。结果 钡灌肠组直肠前壁最大剂量点与宫腔管中心的平均距离明显低于插铅丝组,钡灌肠组直肠前壁最大剂量点受量则明显高于插铅丝组,I CRU直肠剂量参考点(R)的剂量明显高于钡灌肠组,但其剂量的高低与钡灌肠时直肠前壁最大剂量点受量的高低无明显关系。而膀胱后壁最大剂量点与宫腔管中心的平均距离及膀胱后壁最大剂量点受量,两组均无明显差别。直肠前壁受量>4Gy病例的急性放射性直肠炎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病例。结论 宫颈癌中子后装治疗时直肠钡灌肠比插铅丝更能准确显示宫颈、阴道与直肠前壁的解剖关系,更能准确反映直肠前壁的真正受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前壁 ^252Cf中子 钡灌肠 后装治疗 监测 放射性直肠炎 最大剂量 剂量参考点 膀胱后壁 预测宫颈癌 发生率 治疗过程 ICRU 解剖关系 放疗期间 诊断作用 结肠变异 病例 急性期 等中心 距离 官腔 平均 准确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