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黄素升高豚鼠结肠带细胞[Ca^(2+)]_i的特征和GDP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2
1
作者 杨文修 王津 +2 位作者 李俊英 余奕 许文胜 《生物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65-69,共5页
利用Fluo -3荧光探针检测细胞内自由Ca2 + 浓度([Ca2 + ]i),研究了大黄素升高豚鼠结肠带细胞[Ca2 +]i 的量—效关系和动态变化特征,及GDP和胞外Ca2 +浓度对其的影响。较低浓度大黄素随药物浓度增加使[Ca2 +]i 显著升高 ,更高浓度大黄素... 利用Fluo -3荧光探针检测细胞内自由Ca2 + 浓度([Ca2 + ]i),研究了大黄素升高豚鼠结肠带细胞[Ca2 +]i 的量—效关系和动态变化特征,及GDP和胞外Ca2 +浓度对其的影响。较低浓度大黄素随药物浓度增加使[Ca2 +]i 显著升高 ,更高浓度大黄素有超最大抑制效应。GDP对大黄素升高细胞[Ca2 + ]i 的抑制作用随其浓度增加而增强。GDP和胞外Ca2 + 浓度影响大黄素诱发的[Ca2 +]i 动态变化的结果表明 :GDP使[Ca2 +]i 峰消失 ,胞外无Ca2 +导致[Ca2 +]i 随时间显著下降 ,大黄素升高[Ca2 +]i 作用趋向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素 豚鼠结肠带细胞 GDP 动力学 钙离子
下载PDF
蛇床子素对豚鼠离体回肠和结肠带的作用 被引量:5
2
作者 李乐 庄斐尔 +1 位作者 赵更生 赵东科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2期899-904,共6页
以豚鼠离体回肠和结肠带为标本,观察蛇床子素(Ost)的作用与Ca^(2+)的关系。结果表明:Ost和钙拮抗剂Ver产生剂量依赖性抑制乙酰胆碱(ACh)、组胺及KCl所致回肠条或结肠带的收缩;非竞争性拮抗CaCl_2累积量—效曲线,pD_2分别为4.41±0.1... 以豚鼠离体回肠和结肠带为标本,观察蛇床子素(Ost)的作用与Ca^(2+)的关系。结果表明:Ost和钙拮抗剂Ver产生剂量依赖性抑制乙酰胆碱(ACh)、组胺及KCl所致回肠条或结肠带的收缩;非竞争性拮抗CaCl_2累积量—效曲线,pD_2分别为4.41±0.15,7.0±0.2。Ost 100μmol/L和Ver 1μmol/L均能对抗小剂量Ca^(2+)所致结肠带收缩,但被加入较大量Ca^(2+)所取消。Ost和Ver均能抑制ACh诱导的依内钙性收缩,不影响依外钙性收缩。结果提示Ost具有钙拮抗作用,其作用方式与Ver类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床子素 乙酰胆碱 回肠 结肠带
下载PDF
钩藤碱对豚鼠结肠带收缩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孙安盛 吴芹 刘国雄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244-247,共4页
以维拉帕米为对照,观察了钩藤碱对豚鼠离体结肠带收缩反应的影响。钩藤碱对乙酰胆碱或高钾去极化后Ca^(2+)诱发的结肠带收缩均产生剂量依赖性抑制作用,量效曲线显示,钩藤碱呈非竞争性拮抗CaCl_2作用,pD’_2值为4.94±0.05。在无钙... 以维拉帕米为对照,观察了钩藤碱对豚鼠离体结肠带收缩反应的影响。钩藤碱对乙酰胆碱或高钾去极化后Ca^(2+)诱发的结肠带收缩均产生剂量依赖性抑制作用,量效曲线显示,钩藤碱呈非竞争性拮抗CaCl_2作用,pD’_2值为4.94±0.05。在无钙液中钩藤碱与维拉帕米相似,能抑制乙酰胆碱诱发的结肠带收缩,表明对结肠带依赖细胞内Ca^(2+)的收缩有抑制作用。当恢复细胞外液Ca^(2+)浓度后,维拉帕米对依赖细胞外Ca^(2+)所致收缩无明显影响,而较大剂量的钩藤碱却产生明显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钩藤碱 维拉帕米 乙酰胆碱 豚鼠结肠带
下载PDF
K_(ATP)通道活性对豚鼠结肠带平滑肌细胞电和收缩活动的作用 被引量:2
4
作者 李俊英 杨文修 +3 位作者 胡文卫 金正根 王新宇 许文胜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1期37-39,共3页
本文应用平滑肌电活动测量和张力测量技术,利用已知的KATP通道特异性开放剂(cromakalim)和阻断剂(glybenclamide),研究KATP通道对豚鼠结肠带平滑肌细胞电和收缩活动的影响。结果表明:1.cro... 本文应用平滑肌电活动测量和张力测量技术,利用已知的KATP通道特异性开放剂(cromakalim)和阻断剂(glybenclamide),研究KATP通道对豚鼠结肠带平滑肌细胞电和收缩活动的影响。结果表明:1.cromakalim通过使膜静息电位超极化抑制平滑肌细胞电和收缩活动。2.glybenclamide可以拮抗cromakalim的作用。3.降低灌流液中葡萄糖浓度使平滑肌细胞电和收缩活动下降,glybenclmide对此有恢复作用。实验证明:豚鼠结肠带平滑肌细胞膜上存在KATP通道,KATP通道通过对膜去极化过程的影响对细胞电和收缩活动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带 平滑肌细胞 KATP通道 收缩 肌电
下载PDF
大黄素对豚鼠结肠带细胞内腺嘌呤核苷酸的影响
5
作者 杨文修 王津 +1 位作者 李俊英 余奕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88-288,310,共2页
关键词 大黄素 豚鼠 结肠带细胞 ATP ADP AMP
下载PDF
人类结肠袋、结肠带出现的年龄及其成因的探讨
6
作者 陈瑞华 林耀晨 +1 位作者 林敏 邹宁生 《解剖学报》 CAS 1986年第1期101-105,128,共6页
本文调查了62个胎龄为第10~38周的胚胎,确定结肠袋和结肠带出现的年龄,并讨论了结肠袋的成因。结肠袋出现在胚胎第10周末,坐高56mm的阶段。系膜带较网膜带和独立带为早。我们发现结肠系膜带出现于胚胎第10周末,而其他两结肠带在坐高68m... 本文调查了62个胎龄为第10~38周的胚胎,确定结肠袋和结肠带出现的年龄,并讨论了结肠袋的成因。结肠袋出现在胚胎第10周末,坐高56mm的阶段。系膜带较网膜带和独立带为早。我们发现结肠系膜带出现于胚胎第10周末,而其他两结肠带在坐高68mm阶段出现,即较前者迟一周。结肠袋缝隙中的环走肌和结肠带中的纵走肌随胎龄的增长而增厚。结肠袋缝隙的数目和深度亦与胎龄的增长相应。结肠袋的环走肌层分布不均匀,尤其在结肠袋缝隙处环走肌层增厚,由此提出它们在结肠袋的形成中起主要作用,内层的纵走肌纤维与环走肌相交错是结肠袋持续固定出现的形态学基础。人类结肠袋和结肠带同时出现,因此,我们对结肠袋的形成是由于纵走肌和结肠长度发育速度不相称的这一传统说法表示怀疑。而认为结肠袋的形成与摄食种类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带 结肠
下载PDF
原位去结肠带回结肠代膀胱术23例报告
7
作者 刘萃龙 王景明 +3 位作者 郭建军 杜志清 王战强 徐利泉 《华北国防医药》 2004年第1期45-46,共2页
关键词 原位去结肠带 结肠代膀胱术 膀胱肿瘤 膀胱切除术 临床资料 治疗
下载PDF
去结肠带盲升结肠可控性膀胱术(附6例报告)
8
作者 刘春晓 陈克时 +1 位作者 周兴 郑少波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CAS 1997年第1期5-7,共3页
1994年10月至1995年12月,作者在动物实验基础上设计切除结肠带的可控性膀胱治疗膀胱癌全膀胱切除患者应用6例,最长随访一年二个月。术中切除结肠带前、后贮尿袋腔内压力测定显示:相同容积时去带处理后压力仪为术前的一半,压力相同时去... 1994年10月至1995年12月,作者在动物实验基础上设计切除结肠带的可控性膀胱治疗膀胱癌全膀胱切除患者应用6例,最长随访一年二个月。术中切除结肠带前、后贮尿袋腔内压力测定显示:相同容积时去带处理后压力仪为术前的一半,压力相同时去带处理后密积可达术前的6至8倍。术后三个月随访贮尿袋容积可达300ml,最大达450ml,平均压力为13mmHg。本组并发症少,术式方法简便,可靠,符合贮尿袋低张力条件,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可控性膀胱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控性膀胱 膀胱癌 盲肠 结肠带 尿路改道
下载PDF
ι─荷牡丹碱对豚鼠结肠带收缩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李惠兰 王方材 +1 位作者 侯云成 梁红媛 《昆明医学院学报》 1994年第2期36-39,共4页
用离体实验法研究ι─荷包牡丹碱对豚鼠结肠带收缩的影响,结果发现:ι─荷包牡丹碱明显拮抗组织胺及ca2+引起的收缩,呈现非竞争性拮抗方式,pD'2分别为4.92及5.43.在无ca2+液中,ι─荷包牡丹碱与罂粟碱相似,... 用离体实验法研究ι─荷包牡丹碱对豚鼠结肠带收缩的影响,结果发现:ι─荷包牡丹碱明显拮抗组织胺及ca2+引起的收缩,呈现非竞争性拮抗方式,pD'2分别为4.92及5.43.在无ca2+液中,ι─荷包牡丹碱与罂粟碱相似,能抑制组织胺诱发的结肠带收缩.提示两药对结肠带依赖细胞内Ca2+所致的收缩均有明显的抑制,当恢复细胞外Ca2+浓度后,两药对依赖细胞外Ca2+经ROC内流所致的收缩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带 荷包牡丹碱 豚鼠 细胞外 药对 细胞内CA^2+ 收缩作用 拮抗 离体实验 组织胺
全文增补中
255例结肠带蒂息肉内镜下表现与病理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琦 张姝翌 +1 位作者 田正刚 李文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2年第12期76-79,共4页
目的分析结肠带蒂息肉内镜下表现与病理检查结果,并探讨高危息肉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市人民医院内镜诊疗中心收治的255例结肠带蒂息肉患者(297枚息肉)的临床特征,分析带蒂息肉的内镜下表现及病理检查结果。应用多因素Logisti... 目的分析结肠带蒂息肉内镜下表现与病理检查结果,并探讨高危息肉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市人民医院内镜诊疗中心收治的255例结肠带蒂息肉患者(297枚息肉)的临床特征,分析带蒂息肉的内镜下表现及病理检查结果。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影响结肠带蒂息肉中的高危息肉的危险因素。结果不同性别及年龄患者的高危息肉占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是否合并结直肠癌病史、息肉不同位置、息肉蒂不同长度、息肉不同头端直径、息肉表面是否完全充血患者的高危息肉占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息肉头端直径>1~<2 cm、息肉头端直径≥2 cm和合并结直肠癌病史是高危息肉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头端越大及合并结直肠癌病史的结肠带蒂息肉患者患有高危息肉的风险越大,且发生癌变的概率更高,因此应尽早行内镜下切除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带蒂息肉 高危息肉 内镜下表现 病理特征 危险因素 息肉充血
下载PDF
去盲结肠带可控膀胱输出道脐部出口术 被引量:2
11
作者 宋乐明 彭作锋 +1 位作者 范国元 刘志凌 《中国医刊》 CAS 2000年第6期55-56,共2页
关键词 去盲结肠带 膀胱输出道脐部出口术 膀胱切除术
下载PDF
阑尾、结肠带畸形手术治疗1例
12
作者 杨天奇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2年第36期316-316,共1页
病历资料患儿,男,13岁。2010年2月22日因脐周阵发性剧痛并放射至右腰腹部胀痛2天入院。患儿平素身体健康,生长发育良好。2天前午餐时突然脐周剧痛,持续约5分钟后稍缓解,家属送至我院门诊,生命征平稳,经泌尿系B超检查、血和尿常规检查,... 病历资料患儿,男,13岁。2010年2月22日因脐周阵发性剧痛并放射至右腰腹部胀痛2天入院。患儿平素身体健康,生长发育良好。2天前午餐时突然脐周剧痛,持续约5分钟后稍缓解,家属送至我院门诊,生命征平稳,经泌尿系B超检查、血和尿常规检查,均未发现异常项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治疗 结肠带 阵发性剧痛 阑尾 畸形 尿常规检查 病历资料 腹部胀痛
下载PDF
腹腔镜下全膀胱切除、去结肠带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3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何京伟 谢军 +3 位作者 关登海 陈光耀 阮永同 冯能卓 《中外医学研究》 2014年第17期126-127,共2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全膀胱切除、去结肠带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的可行性,总结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腹腔镜下全膀胱切除、去结肠带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手术方法及预后效果。结果:腹腔镜下全膀胱切除术...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全膀胱切除、去结肠带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的可行性,总结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腹腔镜下全膀胱切除、去结肠带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手术方法及预后效果。结果:腹腔镜下全膀胱切除术的手术时间为245~365 min,术中出血量为325~550 ml;去带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的手术时间为175~312 min,术中出血量为225~450 ml。术后新膀胱呈U形状态,容量为200~360 ml,最大尿流为11~20 ml/s,膀胱残余量为0~20 ml。30例患者术后1个月均可达到自控排尿,术后6个月29例可完全自控排尿,1例患者出现夜间尿失禁,1例患者出现肠道综合征,1例出现切口感染。结论:腹腔镜下全膀胱切除、去结肠带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少、恢复快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润性膀胱癌 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 腹腔镜
下载PDF
保留生殖功能的全去带乙状结肠原位膀胱术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14
作者 常博 侯一凡 +5 位作者 张曼青 张建华 李松 王晨阳 张强强 侯俊清 《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4年第5期365-371,共7页
目的:探讨保留生殖功能的全去带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的初步经验。方法:对收治的1例接受保留生殖功能的全去带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患者的诊疗经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相关文献复习归纳,总结临床经验。结果:该患者接受经尿道前列腺等离... 目的:探讨保留生殖功能的全去带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的初步经验。方法:对收治的1例接受保留生殖功能的全去带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患者的诊疗经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相关文献复习归纳,总结临床经验。结果:该患者接受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剜除术+腹腔镜膀胱癌根治性切除术+全去带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术中保留前列腺外科包膜及双侧精囊,术后随访10个月,未出现肿瘤转移,同时结合术后相关检查,患者的尿控及性功能恢复令人满意。结论:经过严格的术前筛选,对有意愿保留生殖功能的男性膀胱癌患者,行此术式能极大的提高生活质量,但未来需要大样本的随机对照研究及长时间随访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恶性肿瘤 全去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 生殖功能 腹腔镜
下载PDF
去带可控盲升结肠膀胱术6例的尿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周祥福 梅骅 +1 位作者 陈立中 陈凌武 《新医学》 1998年第S2期46-47,共2页
目的:评价去带可控盲升结肠膀胱术的尿动力学的测定效果。方法:对6例施行了去带可控盲升结肠膀胱术的患者于术后3至15个月进行尿动力学测定。结果:6例患者术后3至15个月贮尿囊平均最大容量为634mL.平均最大内压为5.51kPa。尿道(... 目的:评价去带可控盲升结肠膀胱术的尿动力学的测定效果。方法:对6例施行了去带可控盲升结肠膀胱术的患者于术后3至15个月进行尿动力学测定。结果:6例患者术后3至15个月贮尿囊平均最大容量为634mL.平均最大内压为5.51kPa。尿道(输出道)最大闭合压平均为10.31kPa,全部患者于拔管后即获得了良好的可控效果。结论:本法可以降低肠壁张力及腔内压.获得大容量、低内压,达到顺应性及调节性增强的目的。具有操作简单、可控效果好、所需肠管短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癌 膀胱切除术 结肠带切断 代膀胱
下载PDF
NO对离本豚鼠结肠带平滑肌分节律收缩和细胞KATP通道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金正根 李俊英 +1 位作者 胡文卫 杨文修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S1期70-70,共1页
关键词 豚鼠结肠带 分节律 KATP通道 平滑肌细胞 大黄素 抑制作用 生物物理 南开大学 不同浓度 较高浓度
原文传递
去带乙状结肠新膀胱黏膜超微结构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徐亚文 刘春晓 +3 位作者 郑少波 李虎林 张凤林 周兴 《广东医学》 CAS CSCD 2003年第11期1213-1214,共2页
目的 研究去带乙状结肠新膀胱术后贮尿囊黏膜的超微结构。方法 对 10例行去带乙状结肠新膀胱术的患者 ,按术中、术后 6,12 ,2 4个月 ,取贮尿囊黏膜行光镜及电镜观察。结果 术后 2年内 ,光镜下变化不显著。扫描电镜下 ,绒毛变短、倒... 目的 研究去带乙状结肠新膀胱术后贮尿囊黏膜的超微结构。方法 对 10例行去带乙状结肠新膀胱术的患者 ,按术中、术后 6,12 ,2 4个月 ,取贮尿囊黏膜行光镜及电镜观察。结果 术后 2年内 ,光镜下变化不显著。扫描电镜下 ,绒毛变短、倒伏、间距加宽 ,黏液减少。透射电镜下 ,1年后分裂相增加 ,线粒体、内质网不同程度肿胀。结论 术后肠道贮尿囊黏膜适应外环境 ,超微结构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状结肠新膀胱术 超微结构 贮尿囊黏膜 术后 恶性肿瘤
下载PDF
全去带乙状结肠原位可控膀胱术25例随访报告 被引量:16
18
作者 刘春晓 徐亚文 +2 位作者 周兴 张凤林 李虎林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02年第4期153-154,共2页
目的 :探讨全去带乙状结肠原位可控膀胱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 2 5例施行该术式术后患者的可控性、尿动力学、血清电解质、肾功能、生活质量等进行随访观察。结果 :2 5例随访 2~ 15个月 ,平均 11.3个月。白天完全自控排尿 2 5例 (10 0... 目的 :探讨全去带乙状结肠原位可控膀胱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 2 5例施行该术式术后患者的可控性、尿动力学、血清电解质、肾功能、生活质量等进行随访观察。结果 :2 5例随访 2~ 15个月 ,平均 11.3个月。白天完全自控排尿 2 5例 (10 0 % ) ;夜间完全自控排尿 2 4例 (96 .0 % ) ,1例偶有遗尿 ;贮尿囊容量 2 2 0~ 370ml,平均32 0ml;贮尿囊内压力 1.86~ 3.92kPa ,平均 2 .44kPa。IVU及贮尿囊造影示单侧贮尿囊输尿管反流 2例(8.0 % ) ,无肾积水 ;膀胱镜检查 2例 (8.0 % )贮尿囊内出现细沙样结石 ,1例 (4 .0 % )贮尿囊后尿道吻合口狭窄 ,经尿道直视内切开术治愈。 15例 (6 0 .0 % )男性患者保留性功能 ,肾功能正常 ,1例 (4 .0 % )出现一过性高氯血症。结论 :全去带乙状结肠原位可控膀胱术手术成功率高 ,疗效可靠 ,患者生活质量高 ,是一种较理想的尿路分流术 ,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去乙状结肠原位可控膀胱术 尿路分流术 膀胱肿瘤 膀胱癌
下载PDF
护理干预膀胱全切全去带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的功能训练效果与评价 被引量:3
19
作者 陈春丽 杨文梅 +1 位作者 何惠仪 梁桂秀 《吉林医学》 CAS 2013年第17期3446-3447,共2页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膀胱全切全去带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的功能训练效果。方法:将膀胱癌患者54例根据入院顺序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27例,两组患者都采用膀胱全切全去带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试验组在手术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护理干预措施与积...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膀胱全切全去带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的功能训练效果。方法:将膀胱癌患者54例根据入院顺序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27例,两组患者都采用膀胱全切全去带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试验组在手术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护理干预措施与积极的功能训练。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都痊愈出院,两组生理、独立性、环境以及个人信仰得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社会关系得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满意度为100.0%,对照组满意度为59.3%,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膀胱全切全去带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的功能训练能提高患者在心理与社会关系方面的生活质量,也能提高患者满意度,是较好的应用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干预 膀胱全切 全去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 功能训练
下载PDF
膀胱全切去带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治疗膀胱癌(附14例报告) 被引量:2
20
作者 祝黎洁 吴升 +4 位作者 王忠 尤晓明 邵红宝 戴峰 胡根祥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08年第6期478-479,共2页
目的探讨可控性去带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的方法和疗效。方珐14例膀胱癌患者采用根治性全膀胱切除及可控性去带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治疗,对其疗效及技术要点进行分析。结果随访14例患者,新膀胱容量170~350mL,平均250mL,膀胱残余尿... 目的探讨可控性去带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的方法和疗效。方珐14例膀胱癌患者采用根治性全膀胱切除及可控性去带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治疗,对其疗效及技术要点进行分析。结果随访14例患者,新膀胱容量170~350mL,平均250mL,膀胱残余尿0~25mL,平均10mL,最大尿流率14~21mL/s。3月后达到完全自控排尿11例,6月后13例完全自控排尿,1例有不完全性夜间尿失禁。1例膀胱尿道吻合口狭窄伴双侧输尿管轻度返流,出现肾功能轻度不全,其余13例患者无血浆肌酐、尿素氮升高,无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发生。结论该术式并发症少,患者原位可控排尿,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癌 根治性全膀胱切除 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