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结肠腺瘤性息肉病蛋白通过与SMAP/KAP3相互作用与微管结合 被引量:2
1
作者 王成 郑多 +5 位作者 钟向阳 夏昆 黄亮群 戴和平 陈玉祥 夏家辉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885-890,共6页
结肠腺瘤性息肉病基因 (adenomatouspolyposiscoli,APC)的突变导致家族性结肠息肉腺瘤病和散发性结肠癌 ,APC基因编码一个具有多个结构域、多种磷酸化状态的大分子蛋白质 .APC蛋白可通过C段直接或间接与微管结合 ,同时还可以通过中段与... 结肠腺瘤性息肉病基因 (adenomatouspolyposiscoli,APC)的突变导致家族性结肠息肉腺瘤病和散发性结肠癌 ,APC基因编码一个具有多个结构域、多种磷酸化状态的大分子蛋白质 .APC蛋白可通过C段直接或间接与微管结合 ,同时还可以通过中段与微管结合 ,但其结合的机制目前还不清楚 .为进一步研究APC与其他蛋白质的相互作用 ,利用酵母双杂交技术运用APC中段 (15 0 0bp~ 4 80 0bp)构建诱饵质粒 ,筛选人胎脑cDNA文库 ,得到一个与APC相互作用的蛋白SMAP/KAP3,SMAP/KAP3是驱动蛋白KIF3A/ 3B的相关蛋白 .通过免疫共沉淀和双色免疫荧光共定位的方法 ,证实了APC与SMAP/KAP3在体内的相互作用 ,提示APC可能通过SMAP/KAP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腺瘤性息肉病蛋白 SMAP/KAP3 相互作用 微管 结合 结肠腺瘤性息肉病基因 酵母双杂交
下载PDF
结肠腺瘤性息肉病蛋白在二甲肼诱导大鼠大肠癌中的表达和意义 被引量:1
2
作者 马晓强 王伟杰 李海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4年第8期842-845,F0004,共5页
目的结肠腺瘤性息肉病蛋白(adenomatous polyposis col,APC)在二甲肼诱导大鼠大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皮下注射生理盐水,20只)和模型组(皮下注射二甲肼,40只),两组均在注射25周后停药,继续喂养5周,... 目的结肠腺瘤性息肉病蛋白(adenomatous polyposis col,APC)在二甲肼诱导大鼠大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皮下注射生理盐水,20只)和模型组(皮下注射二甲肼,40只),两组均在注射25周后停药,继续喂养5周,于饲养后第10、16、20、25周末,分别处死2只大鼠,其余大鼠于饲养后第30周末处死。HE染色基础上,光镜下观察病理变化;应用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免疫组织化学法(IHC),检查大肠癌、大肠腺瘤、正常大肠粘膜组织中APC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于第16、20、30周,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体重明显降低[(326.4±18.3)g与(322.1±12.8)g;(330.7±12.1)g与(315.0±12.2)g;(341.7±10.2)g与(310.0±8.4)g)(P均<0.05);模型组大鼠共获取大肠腺瘤组织27个,大肠癌组织39个;对照组除2只大鼠大肠粘膜局部增厚外,未见肿瘤病灶;大肠腺瘤、大肠癌组织与对照组中的APC相比,其阳性表达率明显降低(35%与90%;10%与90%)(P均<0.05);通过western blot检测发现,APC蛋白在正常大肠粘膜组织中表现为分子量约300KD的特异性蛋白条带,而在大肠癌、大肠腺瘤组织中没有该特异性条带的表达。结论 APC在正常大肠粘膜组织中强表达,而在大肠腺瘤、大肠癌组织中低表达或不表达,表明APC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存在密切相关性,可能是大肠癌的重要肿瘤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腺瘤性息肉病蛋白 大鼠 大肠癌
下载PDF
脑胶质瘤中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蛋白β-联蛋白,结肠腺瘤性息肉病蛋白的表达及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刘劲睿 赵凤毛 王帅 《黑龙江医学》 2011年第1期1-3,13,共4页
目的探讨脑胶质瘤中Wnt/β-catenin通路相关蛋白β-联蛋白(β-catenin)、结肠腺瘤性息肉病蛋白(APC)的表达水平与组织学病理分级之间的关系,及其在胶质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β-catenin、APC蛋白在30例不... 目的探讨脑胶质瘤中Wnt/β-catenin通路相关蛋白β-联蛋白(β-catenin)、结肠腺瘤性息肉病蛋白(APC)的表达水平与组织学病理分级之间的关系,及其在胶质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β-catenin、APC蛋白在30例不同级别脑胶质瘤、10例正常脑组织中的表达,计算阳性细胞百分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人脑胶质瘤中β-catenin、APC蛋白表达之间的相关性及其两者与胶质瘤不同分级之间的关系。结果β-catenin在脑胶质瘤组织的阳性表达率是70.0%,而在正常脑组织中不表达,两者间有显著差异(P<0.01);β-catenin蛋白在低级别胶质瘤和高级别胶质瘤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33.3%、93.3%,两者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胶质瘤组织与正常脑组织中APC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是20.0%、100%,两者有统计学意义(P<0.01);APC蛋白在低级别胶质瘤中的阳性表达率为40.0%,而高级别胶质瘤中无表达,两者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β-catenin、APC蛋白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呈负相关(P<0.01)。结论 (1)在脑胶质瘤组织中,β-catenin蛋白表达明显增高,β-catenin蛋白阳性表达与胶质瘤恶性程度相关;(2)胶质瘤组织中,APC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其在正常脑组织中的表达,与胶质瘤恶性度呈负相关;(3)在脑胶质瘤组织中,β-catenin与APC蛋白表达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免疫组织化学 β-联蛋白 结肠腺瘤性息肉病蛋白
下载PDF
结肠腺瘤性息肉病蛋白在大脑皮层早期发育中的作用 被引量:1
4
作者 左玮 季晖 王文 《神经药理学报》 2011年第2期42-47,共6页
结肠腺瘤性息肉病(adenomatous polyosis coli,APC)蛋白是一个大型的多功能蛋白,在发育的大脑皮层中,增殖的细胞可以表达APC,且当细胞向皮层板迁移的时候它的表达会增加。其对于Wnt/β-catenin信号,细胞骨架动态以及细胞极性十分重要。... 结肠腺瘤性息肉病(adenomatous polyosis coli,APC)蛋白是一个大型的多功能蛋白,在发育的大脑皮层中,增殖的细胞可以表达APC,且当细胞向皮层板迁移的时候它的表达会增加。其对于Wnt/β-catenin信号,细胞骨架动态以及细胞极性十分重要。本文对APC在大脑皮层早期发育中的作用进行了总结。APC在大脑皮层早期发育过程中是调节细胞数目,核迁移运动,细胞极性以及细胞类型的特化所必须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腺瘤性息肉病 皮层发育 神经发生 WNT信号
下载PDF
结肠腺瘤性息肉病基因蛋白在二甲肼诱导大鼠大肠癌过程中的表达
5
作者 马晓强 王伟杰 李海 《中国药业》 CAS 2014年第23期41-43,共3页
目的观察结肠腺瘤性息肉病基因(APC)蛋白在二甲肼诱导大鼠大肠癌形成过程中的表达,为大肠癌的靶向治疗和早期诊断提供新思路。方法将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应用免疫印迹法和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0例大肠癌组、20... 目的观察结肠腺瘤性息肉病基因(APC)蛋白在二甲肼诱导大鼠大肠癌形成过程中的表达,为大肠癌的靶向治疗和早期诊断提供新思路。方法将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应用免疫印迹法和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0例大肠癌组、20例大肠腺瘤组及20例正常对照组大鼠大肠黏膜组织中APC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显示,APC蛋白在正常对照组大鼠大肠黏膜组织中均呈强阳性表达,在大肠腺瘤和大肠癌组大鼠大肠组织中未见表达;免疫蛋白印迹检测结果显示,正常大肠黏膜组织均表现为包含有1条相对分子质量约为300×103的特异性条带,而大肠癌和大肠腺瘤黏膜组织却均不含有该条带。结论APC蛋白在大肠腺瘤和大肠癌组织中呈不表达状态,而在正常大肠黏膜组织中呈强表达状态,提示其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关系密切,可望成为大肠癌的肿瘤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腺瘤性息肉病基因 免疫组化 大肠癌 二甲肼 免疫蛋白印迹
下载PDF
结肠腺瘤性息肉病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在乳腺癌演变过程中的作用 被引量:3
6
作者 姜英翰 郝岩 +4 位作者 潘鑫燕 黎贵芸 王丽 陈玥 杨举伦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15年第2期33-37,共5页
目的检测结肠腺瘤性息肉病(APC)基因在乳腺癌中的甲基化状态及其mRNA表达水平,探讨APC基因启动子区异常甲基化与乳腺癌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检测17例癌旁正常乳腺组织(NBT),27例乳腺普通型导管增生(UDH),13例乳腺... 目的检测结肠腺瘤性息肉病(APC)基因在乳腺癌中的甲基化状态及其mRNA表达水平,探讨APC基因启动子区异常甲基化与乳腺癌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检测17例癌旁正常乳腺组织(NBT),27例乳腺普通型导管增生(UDH),13例乳腺非典型导管增生(ADH),20例乳腺原位导管癌(DCIS)及46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标本中APC基因的甲基化率,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采用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检测26例IDC中APC基因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分析APC基因甲基化对其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ADH、DCIS及IDC标本APC甲基化率高于NBT及UDH标本(P<0.05);IDC标本APC甲基化水平高于ADH与DCIS标本(P<0.05),APC基因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低于NBT标本(P<0.05);APC基因的甲基化水平与APC基因mRNA表达量呈负相关(r=-0.0469,P<0.05)。IDC中APC基因甲基化状态与临床病理参数无关(P>0.05)。结论APC基因启动子区异常高甲基化及其导致的mRNA表达下调在乳腺癌发生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基因 结肠腺瘤性息肉病 甲基化
下载PDF
结肠腺瘤性息肉病患者的家系调查及APC预测性基因检测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方瑞华 汪昭明 +11 位作者 邱小倩 祝玮晔 葛赛 王成龙 邱耕 高显华 徐晓东 邢俊杰 王颢 张卫 于恩达 赵子夜 《结直肠肛门外科》 2023年第5期461-468,共8页
目的对于结肠腺瘤性息肉病患者的家系调查和预测性基因检测在我国尚未系统开展,其实践价值也未见报道。本研究意在探索预测性基因检测对我国结肠腺瘤性息肉病家系的实际意义。方法我们基于上海长海医院遗传性结直肠癌筛查防治中心开展... 目的对于结肠腺瘤性息肉病患者的家系调查和预测性基因检测在我国尚未系统开展,其实践价值也未见报道。本研究意在探索预测性基因检测对我国结肠腺瘤性息肉病家系的实际意义。方法我们基于上海长海医院遗传性结直肠癌筛查防治中心开展了一项横断面调查,即在家系调查的基础上开展APC相关息肉病家系的预测性基因检测。先证者临床信息的收集和家系调查将围绕结肠息肉病的临床分型等核心信息开展,并锁定先证者可追踪的一级亲属作为预测性基因检测对象。APC基因检测方法包括Sanger测序、二代测序和多重连锁探针扩增分析,所获得APC基因变异包括点突变和大片段缺失。基于按照年龄分层得出的变异检出率探讨开展预测性基因检测的恰当时机。结果研究共纳入APC相关息肉病家系65个,先证者临床表现包含结肠腺瘤、胃及十二指肠腺瘤、甲状腺肿瘤、先天性视网膜色素上皮肥大、颌骨及牙齿异常、硬纤维瘤等。预测性基因检测对象为130名无症状亲属,其中男性61名。65个家系共携带49种APC基因胚系变异,其中13种变异既往未见报道。亲属受检者中位年龄为12(6,24)岁,检测发现家系变异携带者共52名,变异检出率为40%。限定受检者年龄上限进行分析,以50岁为整体的年龄上限,每5岁作为一档,变异检出率分别为53.8%、48.2%、52.1%、50.6%、47.6%、44.2%、43.0%、41.6%、40.9%、40.3%。7岁、14岁、18岁这三个重要年龄节点的变异检出率分别为52.6%、52.1%、48.8%。将受检者限定为先证者的晚辈,则变异检出率为44.1%(52/118)。结论对以APC相关息肉病为代表的致病变异明确的结肠腺瘤性息肉病家系来说,预测性基因检测能够实现致病变异携带者的早期确认从而实现早诊早治。预测性基因检测的变异检出率整体上呈现出随受检者年龄降低而增加的趋势,受检者年龄在25岁及以下时的检出率已接近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腺瘤性息肉病 家族腺瘤息肉 APC基因 预测基因检测
下载PDF
结肠腺瘤性息肉病患者接受遗传咨询及基因检测的意愿调查 被引量:1
8
作者 赵子夜 蒋宇亮 +6 位作者 汪昭明 高显华 徐晓东 邢俊杰 王颢 张卫 于恩达 《结直肠肛门外科》 2023年第2期132-138,共7页
背景家系调查和遗传咨询对于结肠腺瘤性息肉病患者的病情监测是非常重要的,但这项工作在我国尚未良好开展,重要的原因在于患者对于其意义缺乏了解。方法我们开展了一项横断面调查来研究结肠腺瘤性息肉病患者接受遗传咨询和基因检测的意... 背景家系调查和遗传咨询对于结肠腺瘤性息肉病患者的病情监测是非常重要的,但这项工作在我国尚未良好开展,重要的原因在于患者对于其意义缺乏了解。方法我们开展了一项横断面调查来研究结肠腺瘤性息肉病患者接受遗传咨询和基因检测的意愿,收集并分析了受访者的一般信息及临床信息。结果此项调查共发放问卷101份,回收有效问卷89份。受访者接受遗传咨询的最常见目的是了解癌症风险(43.8%),其次是进行基因检测咨询(29.2%)和生育咨询(21.3%)。高达66.3%的受访者尚未决定选择何种生育方式。72名(80.9%)受访者已经接受或计划接受结肠腺瘤性息肉病相关的基因检测,主要目的是寻找致病基因。62名(69.7%)受访者已经育有子女,其中38名受访者已经让子女接受基因检测或计划让子女接受基因检测,主要目的是预测子女是否会发病;导致受访者拒绝让其子女接受基因检测的主要因素是对检测结果恐惧。结论结肠腺瘤性息肉病患者对遗传咨询和基因检测的认识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向这类患者普及相关知识是十分必要和亟需完成的,这有助于其在疾病评估、疾病预测和制定生育计划方面获得更多的帮助并取得更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腺瘤性息肉病 家族腺瘤息肉 遗传咨询 基因检测 横断面调查
下载PDF
Wnt5a结肠腺瘤性息肉病基因和β-连环素在结直肠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和意义 被引量:6
9
作者 曹永成 杨帆 +3 位作者 刘晓红 辛萱 王翠翠 耿明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674-678,共5页
目的探讨Wnt5amRNA和蛋白、结肠腺瘤性息肉病基因(APC)和B-连环素(B—catenin)蛋白在结直肠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30例新鲜结直肠腺癌组织和配对的痛旁组织中Wnt5amRNA的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 目的探讨Wnt5amRNA和蛋白、结肠腺瘤性息肉病基因(APC)和B-连环素(B—catenin)蛋白在结直肠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30例新鲜结直肠腺癌组织和配对的痛旁组织中Wnt5amRNA的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2例结直肠腺癌和癌旁组织以及10例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中Wnt5a、APC和B—catenin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Wnt5a、APC和B.catenin蛋白的表达与结直肠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Wnt5amRNA在新鲜结直肠腺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为0.1232±0.0140,明显高于其在癌旁结直肠黏膜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0.0497±0.0074,P=0.02)。Wnt5a蛋白在61.3%(38/62)的结直肠腺癌组织中低表达,在38.7%(24/62)的结直肠腺癌组织中高表达,其表达与肿瘤的组织学类型和分化程度有关(均P〈0.05)。APC蛋白住61.3%(38/62)的结直肠腺癌组织中低表达,其表达与肿瘤的组织学分犁有关(P〈0.05)。B—catenin蛋白在80.6%(50/62)的结直肠腺癌组织中呈胞质和(或)胞核的异位表达,其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以及TNM分期均有关(均P〈0.05)。在结直肠腺癌组织中,Wnt5a(r=0.271,P=0.027)和APC(r=0.343,P=0.004)蛋白的低表达均与B—catenin蛋白的异位表达相关,仉Wnt5a与APC蛋白的表达无关(r=0.218,P=0.078)。结论Wnt5a、APC和B—catenin基因可能参与了结直肠腺癌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在结直肠腺癌中,APC和Wnt5a蛋白的低表达可能是B-catenin蛋白异位表达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NT5A 结肠腺瘤性息肉病基因 Β-连环素 结直肠肿瘤 实时定量PCR
原文传递
中国人家族性腺瘤性患肉病患者结肠腺瘤性息肉病基因的胚系突变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婷婷 陈森清 +4 位作者 张晓梅 尚俊清 周欣 李金田 周建农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99-202,共4页
目的探讨中国人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FAJP)患者的结肠腺瘤性息肉病(adenomatous polyposis coli,APC)基因的胚系突变类型。方法对9个FAP家系18名成员进行多重连接依赖性探针扩增(multiplex ligati... 目的探讨中国人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FAJP)患者的结肠腺瘤性息肉病(adenomatous polyposis coli,APC)基因的胚系突变类型。方法对9个FAP家系18名成员进行多重连接依赖性探针扩增(multiplex ligation-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MLPA)检测APC基因有无大片段缺失。再应用PCR扩增APC基因的15个外显子区域,经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enaturing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DHPLC)对每个扩增片段进行筛查,流出峰异常的片段,经DNA测序验证小片段的改变。结果9个家系中有3个家系发现有APC基因的胚系突变:家系2为c.3184-3187delCAAA,家系4为c.5432C〉T,家系9为c.3925—3929del AAAAG。3种突变中c.5432C〉T在数据库中未见报道。结论中国人不同的APC基因的胚系突变可引起FAP;无APC胚系突变的FAP患者的发病可能存在其他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族腺瘤息肉 结肠腺瘤性息肉病基因 胚系突变
原文传递
应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检测31例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家系结肠腺瘤性息肉病基因突变 被引量:4
11
作者 蔡善荣 张苏展 郑树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64-167,共4页
目的应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enaturing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DHPLC)技术检测我国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mili aladenomatous polyposis,FAP)家系的结肠腺瘤性息肉病(adenomatous polyposis coli,APC)基因变... 目的应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enaturing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DHPLC)技术检测我国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mili aladenomatous polyposis,FAP)家系的结肠腺瘤性息肉病(adenomatous polyposis coli,APC)基因变异特征,研究其病因机制。方法采集31个家系的先证者、患者和家系成员的外周血淋巴细胞,抽提DNA并以降落式PCR扩增APC基因各外显子和启动子。基因突变检测先由DHPLE进行筛选,发现异常峰者进行测序鉴定并TA克隆鉴定,结果与网络数据进行比对。结果31个家系中共有15个家系检出了12种不同的突变类型,FAP家系APC基因的突变检出率为48.39%。发现了4种新的突变及3例不同的内含子突变。4个新的突变分别位于255、677、1192、1403密码子,均为移码突变。证明了DHPLC能检出APC基因的突变。在APC基因的突变中,移码突变占86.67%,无义突变占13.33%,说明移码突变是中国人APC基因突变的主要方式。在突变位点上,第15外显子突变最常见,约占86.67%。结论FAP家系APC基因的突变检出率为48.39%,发现了4种新的导致蛋白编码改变的突变。证实中国人FAP家系中APC基因突变位点以第15外显子最常见,类型以移码突变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族腺瘤息肉 高效液相色谱 结肠腺瘤性息肉病基因 突变
原文传递
3个家族的家族性结肠腺瘤性息肉病临床观察
12
作者 蒋海燕 李晓燕 《中国肛肠病杂志》 2002年第2期43-43,共1页
关键词 家族结肠腺瘤性息肉病 常染色体显遗传 临床观察 粘液血便 腹痛 诊断
原文传递
糖原合酶激酶3β和腺瘤性结肠息肉病蛋白在气道上皮细胞机械损伤修复过程的时空分布 被引量:8
13
作者 朱敏 李建莎 +3 位作者 田丹 马燕 李娜萍 吴人亮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97-203,共7页
为了探讨糖原合酶激酶3β(glycogen synthase kinase 3β,GSK3β)和腺瘤性结肠息肉病(adenomatous polyposis coli, APC)蛋白在气道上皮细胞(airway epithelial cells,AECs)损伤和修复中的作用,我们采用机械划线损伤的方法建立体外气道... 为了探讨糖原合酶激酶3β(glycogen synthase kinase 3β,GSK3β)和腺瘤性结肠息肉病(adenomatous polyposis coli, APC)蛋白在气道上皮细胞(airway epithelial cells,AECs)损伤和修复中的作用,我们采用机械划线损伤的方法建立体外气道上皮损伤修复模型,采用Western blot、免疫荧光双标共聚焦成像和免疫沉淀的方法观察损伤修复过程中APC蛋白和GSK3β在AECs中表达及分布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1)用Western blot方法观察到划线损伤0.5 h后即有GSK3β磷酸化增强(P< 0.05),6 h达到高峰(P<0.05),持续到12 h(P<0.05),24 h开始下降,而GSK3β总量大致保持一致。(2)在免疫荧光双标共聚焦成像实验中,划线损伤0 h组APC蛋白主要表达于胞浆,而划线损伤6 h后APC蛋白主要聚集于损伤前沿区的迁移活跃细胞。(3)免疫共沉淀的实验结果显示,划线损伤0 h时GSK3B和APC蛋白能共同沉淀,但在划线损伤6 h之后,两者发生了分离。以上结果表明:划线损伤后AECs立即启动修复过程,此时GSK3B的活性被抑制,促使APC蛋白游离出来;游离出来的APC蛋白则与微管正极结合,增加了微管的稳定性,从而调节细胞骨架运动,促进气道上皮的损伤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原合酶激酶3Β 腺瘤结肠息肉蛋白 气道上皮细胞 损伤修复
下载PDF
家族性结肠腺瘤性息肉病伴甲状腺癌一例
14
作者 谭育红 刘丽娜 葛林梅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05年第3期207-208,共2页
患者女,33岁,因左中下腹隐痛伴黏液血便2个月入院.查体:口唇及手指、足趾未见色素沉着.胸部平片、心电图及腹部彩超未见异常.钡剂灌肠空气对比造影:横结肠至直肠多发息肉.
关键词 家族结肠腺瘤性息肉病 甲状腺癌 甲状腺乳头状腺癌
原文传递
β-连环蛋白和腺瘤性结肠息肉病蛋白在小鼠牙胚发育中的表达及相互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姜瑞中 朱恩新 刘婷娇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70-373,共4页
目的观察β-连环蛋白(β-catenin)和腺瘤性结肠息肉病(APC)蛋白在胎鼠下颌第一磨牙牙胚中的表达,探讨两者的作用及相互关系。方法将昆明小鼠按雌雄比2∶1合笼,发现阴栓视为妊娠,定为E0.5d,制作E13.5d、E14.5d、E15.5d、E16.5d、E17.5d... 目的观察β-连环蛋白(β-catenin)和腺瘤性结肠息肉病(APC)蛋白在胎鼠下颌第一磨牙牙胚中的表达,探讨两者的作用及相互关系。方法将昆明小鼠按雌雄比2∶1合笼,发现阴栓视为妊娠,定为E0.5d,制作E13.5d、E14.5d、E15.5d、E16.5d、E17.5d胎鼠下颌第一磨牙石蜡切片,免疫组化SP法检测β-catenin和APC蛋白的表达与分布。结果β-catenin在牙胚蕾状期、帽状期、钟状期上皮内均有表达,且随着发育的成熟,其表达逐渐增强,着色于细胞膜、质及核。APC蛋白在蕾状期牙蕾上皮呈强阳性表达,随着牙胚发育其表达逐渐减弱,着色在细胞膜、质。β-catenin与APC蛋白有显著的负相关性(P<0.01)。结论β-catenin表达于牙胚早期细胞核及细胞质内,提示其参与了牙胚早期的细胞增殖过程。β-catenin与APC蛋白的时空表达有重叠现象,并呈显著负相关,这符合WNT经典信号通路中两者的作用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连环蛋白 腺瘤结肠息肉蛋白 牙胚 免疫组化
下载PDF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的外科治疗
16
作者 顾德智 金根培 周爱民 《浙江临床医学》 2010年第3期286-287,共2页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FAP)是由于第5号染色体上结肠腺瘤性息肉病基因(APC)种系突变导致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通过在1例Gardner综合征患者发现的5号染色体长臂缺失,FAP致病基因被定位于5q21—22...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FAP)是由于第5号染色体上结肠腺瘤性息肉病基因(APC)种系突变导致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通过在1例Gardner综合征患者发现的5号染色体长臂缺失,FAP致病基因被定位于5q21—22,并被克隆。其典型的临床表现为患病者从青春期开始结直肠黏膜出现成百上千的腺瘤性息肉,此病的严重性在于癌变率高,而且癌变常不限于一处,为多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族腺瘤息肉 外科治疗 结肠腺瘤性息肉病基因 GARDNER综合征 常染色体显遗传 染色体长臂缺失 第5号染色体 结直肠黏膜
下载PDF
家族性结肠腺癌性息肉病的内镜治疗
17
作者 陈文柳 刘鲁萍 +1 位作者 戴益琛 戴禄寿 《南京部队医药》 1998年第1期49-49,共1页
笔者等用内镜诊治4例家族性结肠腺癌性息肉病患者,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中男3例,女1例,年龄最小者28y,最大者52y,临床症状以粘液血便、腹痛为主,2例有轻度贫血,1例有轻度低蛋白血症。纤维结肠镜检查发现息肉分布广泛,从直肠... 笔者等用内镜诊治4例家族性结肠腺癌性息肉病患者,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中男3例,女1例,年龄最小者28y,最大者52y,临床症状以粘液血便、腹痛为主,2例有轻度贫血,1例有轻度低蛋白血症。纤维结肠镜检查发现息肉分布广泛,从直肠到盲肠呈弥漫性分布,息肉密集丛生,大小不一,以0.5~1.0cm直径为多,表面光滑。部分息肉有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族结肠腺瘤性息肉病 结肠腺癌 内镜治疗 集丛 纤维结肠镜检查 直肠 内镜诊治 结肠切除 轻度贫血 吻合术
下载PDF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的诊治进展 被引量:5
18
作者 雷凯 朱代华 《现代医药卫生》 2015年第2期206-209,共4页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 FAP)是一种常染色体遗传病,该病于1721年第1次被报道[1],具有家族遗传性,75%~80%的FAP患者存在家族病史。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并非出生后即发病,一般经历3个阶段,即潜伏期...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 FAP)是一种常染色体遗传病,该病于1721年第1次被报道[1],具有家族遗传性,75%~80%的FAP患者存在家族病史。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并非出生后即发病,一般经历3个阶段,即潜伏期、肿瘤期、癌肿期,直到青少年时才会开始出现息肉,随着时间进展,息肉的数量、大小会逐渐增多变大,症状也会愈趋明显,若未经诊治,100%会发生癌变[2]。有研究表明,患者发病的年龄16~65岁,平均27.8岁,发生癌变患者的最小年龄11岁,平均35.9岁[3]。癌变可为多灶性、同时性,且转移早、预后差,因此对FAP患者的早期诊治尤为重要。本文就FAP的临床分型、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标准、治疗方法等方面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瘤息肉 结肠/诊断 结肠切除术 基因 家庭 综述
下载PDF
南昌地区结肠癌高危因素与结肠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刘晓辉 《中国当代医药》 2017年第13期78-80,共3页
目的通过对南昌地区有结肠癌高危因素的人群进行结肠镜筛查,了解结肠癌高危人群结肠癌前病变发生率,为结肠癌的早期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从2012年1月~2016年1月参加南昌市各社区组织健康体检的人群共计1128例选出符合入选标准的结... 目的通过对南昌地区有结肠癌高危因素的人群进行结肠镜筛查,了解结肠癌高危人群结肠癌前病变发生率,为结肠癌的早期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从2012年1月~2016年1月参加南昌市各社区组织健康体检的人群共计1128例选出符合入选标准的结肠癌高危因素人群158例,均行电子结肠镜及病理检查。统计不同年龄组高危人群高危因素(结肠瘤癌家庭史、长期饮酒、肠息肉史、慢性便秘、慢性腹泻、黏液血便、精神病史、阑尾疾病、大便隐血阳性)的高危率、结肠镜检率、息肉检出率、重度不典型增生人数及高危因素与重度不典型增生的相关性。结果不同年龄组高危人群极高危率最高在50~59、60~69岁两组,分别为17.94%、18.35%。最低在20~29岁年龄组,为7.69%。高危因素比例、结肠镜检人数在黏液血便及大便隐血阳性中最高,分别为29.11%与30.38%、93.47%与100.00%。息肉检出率在阑尾疾病、大便隐血阳性中最高,均为66.67%。高危因素与重度不典型增生的相关性检验结果显示,结肠瘤癌家庭史、肠息肉史、黏液血便、大便隐血阳性与重度不典型增生成正相关(P<0.05)。结论南昌地区有结肠癌高危因素人群中黏液血便及大便隐血阳性的人群中重度不典型增生检出率最高,是结肠癌的重要高危因素,这对结肠癌的早期预防起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昌地区 结肠癌高危因素 结肠 结肠腺瘤性息肉病 重度不典型增生 相关
下载PDF
结肠镜检查和息肉切除术后随访策略进展 被引量:9
20
作者 宋洁菲 盛剑秋 《胃肠病学》 2015年第7期424-427,共4页
肠腺瘤性息肉内镜下切除术后进行结肠镜监测是结直肠癌筛查中至关重要的一步。在结肠镜筛查腺瘤性息肉确定患者风险分层的同时,必须要有与之相适应的随访规范。结直肠息肉内镜下切除术后的随访间隔是以患者既往史、家族史和初次高质量... 肠腺瘤性息肉内镜下切除术后进行结肠镜监测是结直肠癌筛查中至关重要的一步。在结肠镜筛查腺瘤性息肉确定患者风险分层的同时,必须要有与之相适应的随访规范。结直肠息肉内镜下切除术后的随访间隔是以患者既往史、家族史和初次高质量的结肠镜检查结果为基础而制定,本文基于对美国和欧洲息肉切除术后随访指南的理解和学习进行文献综述,初步探讨与息肉风险梯度相适应的结肠镜随访间隔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镜检查 息肉 结肠腺瘤性息肉病 研究随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