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口服结肠释药系统 被引量:6
1
作者 陶涛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8期378-382,共5页
综述了口服结肠释药系统的研究开发现状和制剂方面的最新进展
关键词 口服 结肠释药系统 临床应用
下载PDF
口服结肠释药系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
作者 朱文兵 童文英 +3 位作者 王亚平 李庆超 蔡碎碎 郭旻彤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14年第3期9-14,共6页
目的:综述近年来口服结肠释药系统临床和药学研究动态,为今后在此领域的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的整理,对比和分析,总结口服结肠释药系统制剂进展和临床应用的发展方向。结果结论:口服结肠释药系统是通... 目的:综述近年来口服结肠释药系统临床和药学研究动态,为今后在此领域的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的整理,对比和分析,总结口服结肠释药系统制剂进展和临床应用的发展方向。结果结论:口服结肠释药系统是通过口服给药,在结肠处定位释放药物的靶向制剂。此类制剂以其靶向释药方式和独特的临床使用价值,越来越广泛地引起了临床医生的关注,同时也成为药学研究领域的一大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释药系统 靶向制剂 pH敏感型给系统 酶解型给系统
原文传递
口服结肠定位释药系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3
作者 任飞亮 裴元英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7期1288-1291,共4页
目的综述近年口服结肠定位释药系统的研究进展和体内外评价方法。方法根据近期国内外文献报道介绍口服结肠定位释药系统的最新研究进展。结果与结论口服结肠定位释药系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 结肠定位系统 前体 多糖 细菌触发 γ-闪烁扫描技术
下载PDF
口服结肠定位释药系统评价方法 被引量:4
4
作者 沈熊 吴伟 徐惠南 《中国临床药学杂志》 CAS 2004年第4期250-253,共4页
口服结肠定位释药系统(oral colon-specific drugdelivery system,OCDDS),是指通过适当的方法,使药物经口服后避免在胃、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前端释放,运送至回盲部后发挥局部或全身治疗作用的一种新型给药系统.OCDDS的特点与优点已经... 口服结肠定位释药系统(oral colon-specific drugdelivery system,OCDDS),是指通过适当的方法,使药物经口服后避免在胃、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前端释放,运送至回盲部后发挥局部或全身治疗作用的一种新型给药系统.OCDDS的特点与优点已经得到广泛的认同,而且已经形成和开发出多种给药类型、靶向性材料和产品[1-4].也正因为如此,其评价方法也多种多样,缺乏标准化.本文对有关内容进行综述,希望对逐步实现OCDDS体外/体内评价方法的标准化有所帮助.为叙述方便,将OCDDS分为2种类型:非生物降解型,包括pH依赖型、时间依赖型和压力控制型等;生物降解型,包括前体药物类、降解材料包衣类、骨架类和凝胶类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服结肠定位系统 评价方法 PH值 生物降解型 偶氮聚合物 多糖类
下载PDF
口服结肠靶向释药系统 被引量:7
5
作者 陶雅菊 徐惠南 《中国临床药学杂志》 CAS 1996年第2期81-84,共4页
口服结肠靶向释药系统(oral colon—specific drug delivery system,OCDDS)是通过适当的方法,使药物避免在胃、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前端释放,运送到人体回盲部后释放而发挥局部或全身治疗作用的一种给药系统.近10年来,OCDDS受到国外研... 口服结肠靶向释药系统(oral colon—specific drug delivery system,OCDDS)是通过适当的方法,使药物避免在胃、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前端释放,运送到人体回盲部后释放而发挥局部或全身治疗作用的一种给药系统.近10年来,OCDDS受到国外研究者的普遍关注,并已有产品上市;国内OCDDS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但据1995年中国药学会全国药剂学交流会报道已有研究成果试用于临床.本文就结肠解剖、生理和病理特点,OCDDS的分类及其体内外评价方法等作一综述.1 结肠解剖、生理和病理特点结肠位于消化道末段,延迟药物释放,可达到结肠靶向释药目的.结肠壁内分布有许多淋巴结和淋巴管,药物吸收后易进入淋巴循环发挥疗效,所以结肠是某些抗癌药物理想的靶向吸收器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服结肠靶向系统 EUDRAGIT 生理和病理特点 时间依赖型 5-氨基水杨酸 生物降解型 剂学 前体 评价方法 Release
下载PDF
前药——一种可靠的口服结肠靶向释药系统 被引量:3
6
作者 孙晓飞 王淑萍 《药学进展》 CAS 2004年第1期19-22,共4页
综述了近年来前药的发展状况 ,并评价了各类前药的特点和发展前景。前药技术作为一种可靠的口服结肠靶向释药系统 ,不仅能减少药物的口服剂量 。
关键词 口服结肠靶向系统 口服剂量 偶合物
下载PDF
青藤碱结肠给药微球的设计及体外释放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田亮 徐珊珊 +2 位作者 薛洁 朱丽敏 胡欢 《中国药业》 CAS 2018年第10期8-11,共4页
目的以壳聚糖为囊材,丙烯酸树脂为包衣制备结肠释药微球,并评价其体外释药性能。方法采用乳化交联法制备青藤碱壳聚糖微球,以粒径分布、载药量、包封率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设计试验优化其制备工艺;将最佳工艺制备的微球用乳化干燥法包... 目的以壳聚糖为囊材,丙烯酸树脂为包衣制备结肠释药微球,并评价其体外释药性能。方法采用乳化交联法制备青藤碱壳聚糖微球,以粒径分布、载药量、包封率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设计试验优化其制备工艺;将最佳工艺制备的微球用乳化干燥法包裹丙烯酸树脂肠衣,对所制得微球采用扫描电镜观察形态,并在模拟体内消化道实时pH变化环境下测试其体外释放能力。结果制备的包肠衣载药微球在电镜下观察,呈球形,包衣均匀,粒径分布适宜,微球平均粒径为(23.51±7.12)μm,平均包封率为(75.11±1.76)%;微球在pH动态药物释放中,前3 h人工胃液(pH=1.2)和胃肠混合液(pH=4.5)不释药,在人工肠液(pH=6.8)2 h释药小于7%,在人工大肠液(pH=7.4)24 h释药接近60%,而在含大鼠结肠内容物中24 h释药可达70%。结论按此优化处方及工艺制备、用丙烯酸树脂包衣的青藤碱壳聚糖微球具有良好的形态和包封率,并符合结肠释药的要求,为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藤碱 结肠释药系统 壳聚糖 丙烯酸树脂 微球 体外
下载PDF
应答式释药系统 被引量:3
8
作者 张成志 《中国药房》 CAS CSCD 2001年第5期306-307,共2页
关键词 应答式系统 脉冲给系统 结肠释药系统
下载PDF
口服定位释药系统 被引量:3
9
作者 李颖寰 朱家壁 《国外医药(合成药.生化药.制剂分册)》 2002年第4期225-228,共4页
本文对控制释药部位的药物传输系统——口服定位释药系统进行了综述。口服定位释药系统主要分为胃内滞留型和结肠定位释药系统两类。胃内滞留型释药系统包括胃内漂浮型、胃内膨胀型和胃壁粘附型等。结肠定位释药系统包括时控型、pH敏感... 本文对控制释药部位的药物传输系统——口服定位释药系统进行了综述。口服定位释药系统主要分为胃内滞留型和结肠定位释药系统两类。胃内滞留型释药系统包括胃内漂浮型、胃内膨胀型和胃壁粘附型等。结肠定位释药系统包括时控型、pH敏感型、酶解型、以及结肠靶向生物粘附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服定位系统 胃内滞留型系统 结肠定位系统
下载PDF
5-氨基水杨酸结肠定位释药包衣片的研制 被引量:12
10
作者 张宣 孙逊 张志荣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323-325,共3页
目的:构建口服5氨基水杨酸结肠定位释药系统。方法:以延时性和pH值依赖性为结肠控释依据,采用多层薄膜包衣法制备结肠定位释放片剂;采用 γ射线显影法,考察包衣片在狗体内的释药部位与释药时间。结果:研制的口服5氨基水杨酸... 目的:构建口服5氨基水杨酸结肠定位释药系统。方法:以延时性和pH值依赖性为结肠控释依据,采用多层薄膜包衣法制备结肠定位释放片剂;采用 γ射线显影法,考察包衣片在狗体内的释药部位与释药时间。结果:研制的口服5氨基水杨酸结肠定位释药片剂制备工艺简单,药物释放稳定,在狗的升结 肠崩解释药。结论:构建的5氨基水杨酸的口服结肠定位释药系统具有进一步开发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服结肠定位系统 5-氨基水杨酸 多层包衣片 γ-射线显影法
下载PDF
结肠靶向给药系统研究进展
11
作者 崔哲 《现代医药卫生》 2009年第17期2654-2655,共2页
结肠靶向给药系统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新型释药技术,它可按时间节律释药.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降低不良作用。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结肠靶向给药系统的几种类型及其所使用的材料.介绍并结肠的特殊结构和功能.阐明药物在结肠的吸收和... 结肠靶向给药系统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新型释药技术,它可按时间节律释药.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降低不良作用。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结肠靶向给药系统的几种类型及其所使用的材料.介绍并结肠的特殊结构和功能.阐明药物在结肠的吸收和作用机理作一综述。1口服结肠定位释药系统近十年来受到药学研究者的广泛重视,它不但可用于治疗结肠炎、结肠癌等局部性肠道疾病,还可通过延迟释药方法用于生理节律疾病的治疗.而且在蛋白、多肽类药物的口服吸收上有广阔的前景。短短几年来中,即形成了多种给药类型.并开发了多种靶向性材料。这一给药系统的迅速发展主要基于下列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靶向给系统 口服结肠定位系统 多肽类 技术 肠道疾病 口服吸收 生物利用度 时间节律
下载PDF
地塞米松羧甲基魔芋胶小丸的大鼠体内释药探讨 被引量:6
12
作者 张瑜 侯世祥 《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2年第2期83-87,共5页
目的研究地塞米松羧甲基魔芋胶小丸体内释药情况,评价其结肠定位释药特性。方法以地塞米松羧甲基纤维素钠混悬液为对照,将地塞米松羧甲基魔芋胶小丸大鼠灌胃给药(以地塞米松量计,给药剂量为10mg/kg),采用HPLC法测定大鼠体内血药浓度经... 目的研究地塞米松羧甲基魔芋胶小丸体内释药情况,评价其结肠定位释药特性。方法以地塞米松羧甲基纤维素钠混悬液为对照,将地塞米松羧甲基魔芋胶小丸大鼠灌胃给药(以地塞米松量计,给药剂量为10mg/kg),采用HPLC法测定大鼠体内血药浓度经时变化和粪便排泄物中药物量经时变化,计算制剂在结肠内容物的相对靶向释药指数。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小丸组血药浓度存在1h时滞,Tmax由4h延至8h,Cmax由(6.46±0.92)mg/L明显降低为(1.33±0.36)mg/L,P<0.01;AUC0→24由(70.72±9.62)mg.L-1.h-1明显降低为(15.82±4.01)mg.L-1.h-1,P<0.01;粪便中排泄药物量由(29.20±5.77)μg明显提高为(198.2±38.07)μg,P<0.01;小丸组在大鼠结肠内容物的药物相对靶向释药指数为30.34。结论地塞米松羧甲基魔芋胶小丸具有结肠定位释药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塞米松 羧甲基魔芋胶小丸 结肠定位系统 体内
下载PDF
结肠定位释药系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3
作者 张建伟 刘力 徐德生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1期1802-1804,1816,共4页
对结肠定位释药系统(CDDS)的分类,理论依据,辅料应用,制备方法及体内外评价方法等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在查阅大量国内外文献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得出新近研究进展。结肠定位释药系统主要分为酶降解型、pH依赖型、时间依赖型、压力... 对结肠定位释药系统(CDDS)的分类,理论依据,辅料应用,制备方法及体内外评价方法等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在查阅大量国内外文献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得出新近研究进展。结肠定位释药系统主要分为酶降解型、pH依赖型、时间依赖型、压力控制型释药系统及2种释药机制联合应用型等;多糖等辅料现多联合使用或对其进行结构修饰以提高结肠定位释药性;除片剂外,微粒、微丸、微球、微囊及纳米制剂的研制成为热点。以结肠部位的生理特征为基础的结肠定位释药系统在结肠及全身疾病的治疗中发挥巨大优势,受到广泛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定位系统 理论依据 应用 评价方法
原文传递
口服结肠定位释药系统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5
14
作者 周洁 朱小宁 +2 位作者 张艺 周欣 崔元璐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90-394,共5页
口服结肠定位释药系统因能提高局部给药浓度、降低用药剂量、减少不良反应等优点而备受研究者关注。本文从口服结肠定位系统的设计原理、分类以及体内外评价方法等方面进行综述,为口服结肠定位释药系统的开发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结肠定位系统 制备工艺 评价方法
原文传递
新辅料和新技术在结肠定位制剂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苏诗娜 吕竹芬 +3 位作者 梁超峰 卢克伟 黄韵然 陈燕忠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42-250,共9页
口服结肠定位释药系统由于具有提高局部给药浓度、降低用药剂量、减少不良反应等优点而备受关注。结肠定位释药系统主要分为酶降解型、p H依赖型、时间依赖型、压力控制型以及释药机制联合应用型等,许多新辅料和新技术的发展对于制备新... 口服结肠定位释药系统由于具有提高局部给药浓度、降低用药剂量、减少不良反应等优点而备受关注。结肠定位释药系统主要分为酶降解型、p H依赖型、时间依赖型、压力控制型以及释药机制联合应用型等,许多新辅料和新技术的发展对于制备新型精确的结肠定位制剂至关重要。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口服结肠定位释药系统中辅料和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为从事相关研究的科研工作者提供参考与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服结肠定位系统 辅料 技术 应用
下载PDF
口服结肠定位释药系统研究进展
16
作者 王晋 《中国药房》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4期1111-1112,共2页
关键词 口服结肠定位系统 物生物利用度 全身治疗作用 口服定位系统 物毒副作用 系统 OCDDS 胃肠道
原文传递
土木香内酯生物黏附微球的制备及其对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的药效评价
17
作者 唐逢雨 仇坤 +2 位作者 周利梅 王朔 尉小慧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1759-1768,共10页
目的 制备土木香内酯(ATL)生物黏附微球,对其进行质量表征、体外释放机制研究以及治疗大鼠溃疡性结肠炎(UC)的药效学评价。方法 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ATL生物黏附微球,并对其进行形态、粒径、黏附性、包封率、载药量、X射线衍射(XRD)... 目的 制备土木香内酯(ATL)生物黏附微球,对其进行质量表征、体外释放机制研究以及治疗大鼠溃疡性结肠炎(UC)的药效学评价。方法 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ATL生物黏附微球,并对其进行形态、粒径、黏附性、包封率、载药量、X射线衍射(XRD)以及差示扫描量热(DSC)等一系列表征;测定其体外释放度,进行方程拟合,探讨释药机制;以噁唑酮诱导大鼠UC模型,研究ATL生物黏附微球结肠溶胶囊对UC的治疗作用。结果 ATL生物黏附微球扫描电镜下圆整,表面粗糙且存在溶剂挥发后留下的大量微孔;粒径为(205.95±2.72)μm;黏附性为(91.33±2.52)%;包封率为(95.54±0.62)%;载药量为(42.62±0.29)%;XRD和DSC结果表明,ATL大部分以无定型分子状态分散于微球中;体外释放24 h可达89%,为扩散与溶蚀共同作用,以扩散为主;装入结肠溶胶囊给药后,可显著改善UC模型大鼠体重下降、便血、拉稀、结肠缩短、脾脏水肿等症状并缓解UC模型大鼠的结肠病理损伤,显著减少UC模型大鼠中髓过氧化物酶(MPO)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提高炎性因子白介素-4(IL-4)与白介素-13(IL-13)的表达。结论 制备的ATL生物黏附微球载药量高,将其装入结肠溶胶囊口服后,提高了炎症部位的局部给药浓度,对UC模型大鼠有显著的治疗作用,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木香内酯 生物黏附微球 口服结肠定位系统 溃疡性结肠
原文传递
1996年第5卷总目次索引
18
《中国临床药学杂志》 CAS 1996年第4期187-188,共2页
关键词 总目次 浓度监测 1996年 临床应用 口服结肠靶向系统 疗效观察 良性前列腺增生 急性肾功能衰竭 动学 物动力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