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大鼠结肠黏膜电切术后抗菌治疗对局部组织修复的影响
被引量:2
- 1
-
-
作者
谭莹
谭庆华
-
机构
广东省深圳市观澜人民医院内二科
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消化内镜科
-
出处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0年第35期13-16,共4页
-
基金
贵州省优秀科技教育人才省长专项资金项目[项目名称:大鼠消化道粘膜电切术后愈合及相关临床干预因素的影响
项目编号:黔省专合字(2007)-67号]
-
文摘
目的:监测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电切术后的结肠黏膜损伤创面组织修复过程中的变化,观察抗生素盐酸左氧氟沙星、甲硝唑的运用对这一过程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分为正常组、手术未治疗组、假手术组和手术治疗组,分别于术后第4、7、12天取结肠溃疡局部组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CTGF、EGF-R的表达。结果:①正常组的CTGF和EGF-R阳性染色主要在结肠黏膜层单层柱状上皮细胞的胞浆,其他各组除此之外,CTGF的阳性染色还出现在黏膜下层的结缔组织的成纤维细胞胞浆中;EGF-R出现在黏膜层杯状细胞的胞浆及黏膜下层的血管内皮细胞胞浆中。②手术治疗组CTGF和EGF-R的IOD值均在术后第4天最高,以后逐渐降低;而假手术组和手术未治疗组在术后第12天最高,且手术未治疗组高于假手术组。③手术治疗组的CTGF的IOD值在术后第7天降至正常水平,而EGF-R在术后第12天降至正常水平。结论:在大鼠结肠黏膜电切术后,机体自身的黏膜修复反应可能在术后第7天内无明显反应,盐酸左氧氟沙星及甲硝唑可使结缔组织和上皮组织的修复时间明显提前,抗菌治疗有助于创面的愈合。
-
关键词
结肠黏膜电切术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盐酸左氧氟沙星
甲硝唑
-
Keywords
Colonic mucosa electrocision
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Levofloxacin Hydrochloride
Metronidazole
-
分类号
R364
[医药卫生—病理学]
-
-
题名大鼠结肠壁不同电切深度自然愈合的差异
- 2
-
-
作者
朱良润
谭庆华
张伟光
-
机构
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
-
出处
《山东医药》
CAS
2013年第13期32-35,共4页
-
基金
贵州省优秀科技教育人才省长专项资金项目(黔省专合字2007-67)
-
文摘
目的探讨大鼠结肠电切术后创面自然愈合过程以及黏膜切除、全层切开两种手术方式愈合情况的差异。方法将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手术组12只(每只大鼠据两处手术创面将标本归入黏膜切除组和全层切开组)、对照组(无特殊处理)12只,分别于术后第4、7、12天取结肠溃疡局部组织,HE染色后观察愈合情况,免疫组化法测定Ⅲ型胶原、Ⅳ型胶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结果①组织愈合情况:与对照组结肠标本相比,黏膜切除组及全层切开组标本均有不同程度的纤维结缔组织增生、炎性细胞浸润,组织缺损处均有不同程度的纤维结缔组织填充。同一时间点黏膜切除组、全层切开组再生上皮成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黏膜切除组较早出现中级愈合改变(第4天);术后第7天时,黏膜切除组填充程度明显优于全层切开组(P<0.05)。②组织生长因子及胶原表达:术后第4、7天,黏膜切除组Ⅲ型胶原、Ⅳ型胶原表达与全层切开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肠壁损伤后,黏膜切除组、全层切开组内源性b-FGF及TGF-β1表达均升高,但两组同一时间点b-FGF、TGF-β1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大鼠结肠电切术后黏膜切除组和全层切开组组织愈合过程基本相同,但全层切开组结缔组织的修复完善所需时间可能长于黏膜切除组。
-
关键词
结肠黏膜电切术
Ⅲ型胶原
Ⅳ型胶原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转化生长因子Β1
大鼠
-
Keywords
colonic mucosa electrocision
collagen llI
collagen IV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 1
rats
-
分类号
R454.1
[医药卫生—治疗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