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比经结膜入路开眶术和内外联合开眶术摘除视神经内侧眼眶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2
1
作者 杨亚斌 柯红琴 +1 位作者 段聪 张利伟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4期38-43,共6页
目的评估经结膜入路前路开眶术,内外侧联合开眶术,2种不同入路手术摘除肌锥内视神经内侧眼眶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2009年09月至2019年09月收治的68例眼眶海绵状血管瘤,根据术式分为A、B 2组。A组... 目的评估经结膜入路前路开眶术,内外侧联合开眶术,2种不同入路手术摘除肌锥内视神经内侧眼眶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2009年09月至2019年09月收治的68例眼眶海绵状血管瘤,根据术式分为A、B 2组。A组为结膜入路前路开眶术共33例,B组为内外侧联合开眶术共35例,评估2组患者在平均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手术操作空间、术中出血量、肿瘤完整摘、术后并发症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A组平均住院天数为(5.03±1.63)d,B组为(8.34±2.13)d,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26,P=0.000)。A组平均手术时间为(55.62±5.43)min,B组为(109.21±13.72)min,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428,P=0.000)。手术操作空间用注水法测量,用所注水的体积表示,A组平均为(5.22±0.21)mL,B组平均为(16.501±1.22)mL,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362,P=0.000)。术中出血量:A组平均为(17.22±1.65)mL,B组平均为(59.29±6.42)mL,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098,P=0.000)。肿瘤完整摘除率:A组为90.9%(30/33),B组为97.14%(34/35);术后视力:A组患者术后视力提高和不变者占93.9%(31/33),术后视力下降占6.06%(2/33);B组术后视力提高和不变者占85.71%(30/35),术后视力下降或丧失者占14.3%(5/35)。结论结膜入路前路开眶术和内外侧联合开眶术在神经内侧眼眶海绵状血管瘤摘除术中各有优缺点,正确选择手术方式是完整摘除眼眶海绵状血管瘤的关键,术前应根据影像学资料准确判断肿瘤位置和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状血管瘤 结膜入路前路开眶术 内外侧联合
下载PDF
经结膜入路摘除眼眶海绵状血管瘤的疗效观察(附39例临床报告) 被引量:6
2
作者 程金伟 魏锐利 +2 位作者 蔡季平 朱煌 李由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93-196,共4页
目的观察眼眶海绵状血管瘤经结膜入路摘除的手术疗效,并探讨其与影像学定位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经结膜入路摘除的眼眶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和影像学特征、手术效果及选择标准进行总结。结果所有患者的海绵状血管... 目的观察眼眶海绵状血管瘤经结膜入路摘除的手术疗效,并探讨其与影像学定位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经结膜入路摘除的眼眶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和影像学特征、手术效果及选择标准进行总结。结果所有患者的海绵状血管瘤均位于眼球后水平或紧邻眼球。CT和MRI显示39例眼眶海绵状血管瘤均位于肌肉圆锥内,多呈类圆形且边界清楚。36例完整摘除患者术前影像学检查显示肿瘤均位于肌肉圆锥内,粘连程度轻,无粗大引流静脉;1例患者虽然完整摘除但术后视力丧失,术前影像学检查显示肿瘤存在粗大引流静脉;另2例患者部分切除,术前影像学检查显示肿瘤与周围组织粘连紧密。手术成功率92.3%;9例术前视力减退患者中有6例视力有提高;全部32例眼球突出患者均完全缓解。疗效改善者32例(82.1%),疗效不变者5例(12.8%),疗效恶化者2例(5.1%)。结论球后肌肉圆锥内的海绵状血管瘤可以通过结膜入路成功摘除。但如果影像学检查显示肿瘤紧邻眶尖、与眶周组织粘连紧密、或有粗大引流静脉,则需要选择其他手术入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瘤 海绵状 结膜入路前路开眶术
下载PDF
眼表、屈光不正及小儿斜弱视的诊断及治疗不同手术入路治疗眼眶肿瘤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3
作者 孟瑞 《智慧健康》 2020年第21期122-123,共2页
目的探析不同手术入路治疗眼眶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于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100例眼眶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行前路开眶手术治疗,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入路方式包括:经结膜入路前路开眶术、内外侧联合开眶术及外侧... 目的探析不同手术入路治疗眼眶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于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100例眼眶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行前路开眶手术治疗,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入路方式包括:经结膜入路前路开眶术、内外侧联合开眶术及外侧开眶术。对比分析不同手术入路治疗后视力变化情况、眼球突出度变化情况;结果三种不同手术入路治疗方法治疗后视力下降、意外致视力丧失、无明显变化及视力下降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不同手术入路治疗方式术入路治疗后眼球突出度变化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当根据眼眶肿瘤情况选择对应的手术入路,同时需结合患者自身意愿而定。因眼眶肿瘤发病率相对较低,本研究研究样本数量有限,肿瘤位置对不同手术入路的治疗效果无法做出详细论证,后续增加样本量且排除相关干扰因素可实现更具实质性参考价值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手 结膜入路前路开眶术 外侧 临床疗效
下载PDF
不同手术入路治疗眼眶肿瘤的临床对比研究
4
作者 刘声统 《大医生》 2021年第13期80-83,共4页
目的分析不同手术入路治疗眼眶肿瘤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贺州市人民医院2018年5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眼眶肿瘤患者80例,按照不同的手术入路方法分为外侧开眶术组、内外侧联合开眶术组和经结膜入路前路开眶术组,分别为29,26... 目的分析不同手术入路治疗眼眶肿瘤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贺州市人民医院2018年5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眼眶肿瘤患者80例,按照不同的手术入路方法分为外侧开眶术组、内外侧联合开眶术组和经结膜入路前路开眶术组,分别为29,26.25例,所有患者均于术后随访12个月。比较3组患者术后1~2周肿瘤切除情况,术前与术后2、6、12个月视力恢复情况、生活质量,以及术后并发症和术后12个月内复发情况。结果术后1~2周患者眼眶肿瘤残留率由低到高为外侧开眶术组、内外侧联合开眶术组、经结膜入路前路开眶术组,但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3组患者术后2,6,12个月患者视力水平、Q0L评分均呈升高趋势,但3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3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和术后12个月期间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不同手术入路均能够有效清除眼眶肿瘤患者的肿瘤组织,提升患者视力水平,改善生活质量,治疗中需要结合患者实际情况进行手术入路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外侧 内外侧联合 结膜入路前路开眶术 视力 生活质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