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原始绘画类型特征 被引量:1
1
作者 王扬 《文物世界》 2006年第6期51-53,共3页
关键词 绘画类型 中国 旧石器晚期 造型艺术 原始美术 生产工具 原始社会
下载PDF
论拓本绘画类型的分类──兼及拓本绘画的类型定位
2
作者 周鑫 《美术文献》 2023年第8期22-27,共6页
从分类的视角探讨作为绘画类型的拓本绘画颇具新意。针对拓本绘画的分类问题,研究者可以从内容、形式的角度,或从内容、形式、观看的角度进行探讨。前者可以构建出“对象画法”的讨论范式,把问题聚焦为对绘画对象与写形、写意画法的讨... 从分类的视角探讨作为绘画类型的拓本绘画颇具新意。针对拓本绘画的分类问题,研究者可以从内容、形式的角度,或从内容、形式、观看的角度进行探讨。前者可以构建出“对象画法”的讨论范式,把问题聚焦为对绘画对象与写形、写意画法的讨论。就后者而言,三元分类思想下的七种绘画类型得以清晰呈现,并得以由此对拓本绘画进行类型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拓本绘画 分类 形意并举 绘画类型
原文传递
从主体意识角度看西方的绘画发展
3
作者 冯玉征 《河北画报》 2022年第20期37-39,共3页
主体意识之于绘画的发展,是艺术家自觉、自发地认识到绘画存在的价值与意义,明确自己创作主导的地位,表达自己的艺术意志脱离其他的目的,使绘画艺术脱离其附庸地位实现独立。本篇文章在三幅教皇肖像的图像基础上,以潘诺夫斯基的图像学... 主体意识之于绘画的发展,是艺术家自觉、自发地认识到绘画存在的价值与意义,明确自己创作主导的地位,表达自己的艺术意志脱离其他的目的,使绘画艺术脱离其附庸地位实现独立。本篇文章在三幅教皇肖像的图像基础上,以潘诺夫斯基的图像学阐释为方法依据,从三个阶段逐渐递增对图像的认识,横向对比分析作品的风格、类型,纵向梳理绘画的发展脉络,觉察艺术家的表现自我意图的变化,最终认识到主体意识对绘画发展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意识 表现自我 图像学阐释 绘画风格 绘画类型 影响
下载PDF
西方语境与中国叙事画研究——评《道德镜鉴——中国叙述性图画与儒家意识形态》
4
作者 段德宁 《艺术生活》 2015年第1期8-9,共2页
美国学者孟久丽立足于西方语境,提出了"叙事画"概念来审视中国传统的绘画分类原则。这一概念既有利于反思传统研究中以"文人画"为核心的话语模式,又客观还原了叙事图画在中国社会中所起的意识形态功能。之所以能够... 美国学者孟久丽立足于西方语境,提出了"叙事画"概念来审视中国传统的绘画分类原则。这一概念既有利于反思传统研究中以"文人画"为核心的话语模式,又客观还原了叙事图画在中国社会中所起的意识形态功能。之所以能够获得这样的创见性看法,原因在于这些学者在西方艺术史论的语境中所建立的方法论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语境 中国叙事画 绘画类型 意识形态
下载PDF
宋代以来的“驴子”母题绘画及其图式演变
5
作者 史欣 《荣宝斋》 2022年第7期92-103,共12页
“驴子”作为中国古代绘画中一个常见的母题,有着丰富的象征和隐喻。中国传统绘画中的运输者、文人、仙侠等各种不同身份的主体,均与“驴子”有着不可分割的渊源关系,“驴子”成为指涉他们身份的重要元素。图式上,“驴子”从宋代作为点... “驴子”作为中国古代绘画中一个常见的母题,有着丰富的象征和隐喻。中国传统绘画中的运输者、文人、仙侠等各种不同身份的主体,均与“驴子”有着不可分割的渊源关系,“驴子”成为指涉他们身份的重要元素。图式上,“驴子”从宋代作为点景出现在山水画中,到明、清时作为人物画的道具,再到二十世纪以后作为画面中较为独立的表现对象,“驴子”形象在画面上的比例不断扩大,最终成为畜兽画中的一个专门题材,反映了“驴子”在画家心目中的地位不断扩大的发展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以来“驴子”母题 绘画类型 图式演变
原文传递
象之动,观之游 水墨与影像
6
作者 姜宇辉 Dorian Cave 《艺术界》 2016年第5期132-139,共8页
象之动在电影与绘画的张力之中重新反思水墨这一独特的绘画类型,正是因为水墨至少有一个本质特征与电影血脉相通,即它们最终都意在实现“象之动”。从广义上说,抽象与具体相对,它指向普遍性的概念与思想形态。流俗之见往往将西方绘画与... 象之动在电影与绘画的张力之中重新反思水墨这一独特的绘画类型,正是因为水墨至少有一个本质特征与电影血脉相通,即它们最终都意在实现“象之动”。从广义上说,抽象与具体相对,它指向普遍性的概念与思想形态。流俗之见往往将西方绘画与中国画的区分界定为写实/写意,但其实在感性(具象/形象)与理性(抽象/观念)之间建立平衡和谐的秩序是西方绘画的终极精神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 绘画类型 流俗之见 思想形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