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古汉语给予类双及物结构句式选择的影响因素
1
作者 崔越 《现代语文》 2020年第12期12-20,共9页
上古汉语给予类双及物结构有“VO_(接受者)O_(客事)”“VO_(接受者)以O_(客事)”“以O_(客事)VO_(接受者)”“VO_(客事)O_(接受者)”“VO_(客事)于O_(接受者)”五种。影响这几种句式选择的主要因素有:话题性原则,象似性原则,信息结构原... 上古汉语给予类双及物结构有“VO_(接受者)O_(客事)”“VO_(接受者)以O_(客事)”“以O_(客事)VO_(接受者)”“VO_(客事)O_(接受者)”“VO_(客事)于O_(接受者)”五种。影响这几种句式选择的主要因素有:话题性原则,象似性原则,信息结构原则,韵律原则,经济性原则。每种原则都会对其中的某些句式形成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古汉语 给予类双及物结构 句式选择 影响因素
下载PDF
青海西宁方言的给予类双及物结构 被引量:14
2
作者 王双成 《方言》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4-19,共6页
本文主要讨论西宁方言给予类双及物结构的句法特点,并利用民族语材料讨论西宁方言和民族语的接触影响。
关键词 西宁方言 给予类双及物结构 语序 语言接触
原文传递
句法库藏裂变:从连动式到给予类双及物结构 被引量:2
3
作者 夏俐萍 《语言研究集刊》 CSSCI 2017年第1期25-46,334,共23页
给予类双及物结构在汉语尤其是东南方言中的表现十分复杂。汉语东南方言原本采用与格结构式表达给予义,与格标记由方所标记充当,缺少由给予动词充当与格标记的形式。东南方言的持拿义动词经过受事话题化以及与方所介词的捆绑后进入连动... 给予类双及物结构在汉语尤其是东南方言中的表现十分复杂。汉语东南方言原本采用与格结构式表达给予义,与格标记由方所标记充当,缺少由给予动词充当与格标记的形式。东南方言的持拿义动词经过受事话题化以及与方所介词的捆绑后进入连动式,在连动式中获得给予义,并最终发展为真正的给予动词及双宾B式。文章讨论了东南方言的持拿义动词进入连动式,以及由连动式发展为与格结构式和双宾B式的句法裂变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动式 给予类双及物结构 持拿义动词 给予义动词
原文传递
汉语“给予”双及物构式语义的构式语法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吴晓颖 张万君 《四川兵工学报》 CAS 2010年第12期38-39,共2页
构式语法理论对汉语"给予"双及物结构的语义具有很大的阐释性。研究发现汉语"给予"双及物结构是一个形和意的配对,该构式有自身固有的意义,并且该构式与进入该构式的动词进行整合,赋予进入该构式的动词意义。汉语"给予"双及物结... 构式语法理论对汉语"给予"双及物结构的语义具有很大的阐释性。研究发现汉语"给予"双及物结构是一个形和意的配对,该构式有自身固有的意义,并且该构式与进入该构式的动词进行整合,赋予进入该构式的动词意义。汉语"给予"双及物结构并非只有一个固定不变的、抽象的中心意义,而是通常包括许多密切联系的意义,这些意义共同构成一个多义家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给予及物结构 构式语法 中心意义 多义
下载PDF
汉语“给予”双及物构式语义的构式语法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钟晶 《韶关学院学报》 2010年第11期38-41,共4页
构式语法理论对汉语"给予"双及物结构的语义具有很大的阐释性。研究发现汉语"给予"双及物结构是一个形和意的配对,该构式有自身固有的意义,并且该构式与进入该构式的动词进行整合,赋予进入该构式的动词意义。汉语&q... 构式语法理论对汉语"给予"双及物结构的语义具有很大的阐释性。研究发现汉语"给予"双及物结构是一个形和意的配对,该构式有自身固有的意义,并且该构式与进入该构式的动词进行整合,赋予进入该构式的动词意义。汉语"给予"双及物结构并非只有一个固定不变的、抽象的中心意义,而是通常包括许多密切联系的意义,这些意义共同构成一个多义家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给予及物结构 构式语法 中心意义 多义
下载PDF
标记性及概念表征对汉语双及物结构习得的影响——以韩语母语者为例
6
作者 黄玉花 王艺林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44-156,238,239,共15页
标记性及概念表征影响韩语母语者习得汉语给予类双及物结构。汉语、韩语分属不同的双及物类型,汉语为IOC/DOC型语言,韩语为IOC型语言,两种语言在双及物论元的与事R和客体T的语序、与格式的象似性、重成分的后置等方面均呈现出差异性。基... 标记性及概念表征影响韩语母语者习得汉语给予类双及物结构。汉语、韩语分属不同的双及物类型,汉语为IOC/DOC型语言,韩语为IOC型语言,两种语言在双及物论元的与事R和客体T的语序、与格式的象似性、重成分的后置等方面均呈现出差异性。基于584个汉语双及物及相关句式、韩汉翻译测试语料发现,韩语母语者压倒式地输出与汉语双及物相关的介宾状语式“A给RVT”,而双及物结构的无标记句式“AVT给R”则极少,处于未激活状态;对汉语有标记的双宾式,其习得局限在原型双宾式“A给RT”上,使用频率仅次于“A给RVT”,偏误率高。究其母语根源,韩语与格式的无标记特征及语序、与格式的谓语动词“■(给/给予)”的对象表征、与事标记“■”的对象表征,均对汉语双及物结构习得产生较大的迁移作用。汉语二语语法习得研究与类型学紧密结合,引入认知类型学理念,一定能推进国际中文教学的深度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外汉语教学 汉语习得 韩语母语者 给予类双及物结构 型差异 表征特征迁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