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社会”:给定实在,抑或话语建构--以毛泽东和梁漱溟之间的一个分歧为例 被引量:6
1
作者 谢立中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11-117,共7页
毛泽东与梁漱溟之间关于"中国是否是一个阶级社会"这一问题的分歧和争论表明"中国社会"以及关于中国的种种故事,在很大程度上都是被人们用这样或那样的话语建构出来的,并不存在着完全独立或脱离于人们话语系统的纯... 毛泽东与梁漱溟之间关于"中国是否是一个阶级社会"这一问题的分歧和争论表明"中国社会"以及关于中国的种种故事,在很大程度上都是被人们用这样或那样的话语建构出来的,并不存在着完全独立或脱离于人们话语系统的纯粹客观自存的"中国社会"。并且,在关于中国社会的研究当中,有相当一部分的分歧和争论都属于这种话语系统之间的争论,但却被人当作了对于相关实在的争论来看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社会 给定实在 话语建构 中国研究
下载PDF
“给定实在”与“建构式认知”——理解“资本主义”研究的两重视角及其启示
2
作者 曹龙虎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3-60,共8页
面对"资本主义"研究丰富的文献资料和复杂的研究脉络,如何从中梳理出一条反映该研究议题逻辑属性和内在发展脉络的线索,成为一项难题。"给定实在"和"建构式认知"作为一种哲学认识论上的区分,可以为梳理&q... 面对"资本主义"研究丰富的文献资料和复杂的研究脉络,如何从中梳理出一条反映该研究议题逻辑属性和内在发展脉络的线索,成为一项难题。"给定实在"和"建构式认知"作为一种哲学认识论上的区分,可以为梳理"资本主义"研究的相关文献提供独特的视角。概而论之,第一种视角的"资本主义"研究有着很强的本质主义色彩,大体包括马克思主义学派、德国唯心主义学派和纯粹的经济形态研究三种类型;而第二种视角的"资本主义"研究的认识论基础是后现代主义的相关思潮,其主要的研究路径是遵循知识考古学的相关原则,追溯其概念,分析其被政治化、意识形态化的过程和效果。从更一般的意义上说,这两种研究视角的划分,可以帮助我们厘清其他人类既定政治社会认知的形成过程,从而突破既有的认知束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主义 给定实在 建构式认知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