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给水厂残泥免烧陶粒对Pb与Cd的吸附特征 被引量:11
1
作者 赵媛媛 刘丹妮 +3 位作者 戴友芝 陈跃辉 付广义 许友泽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250-1258,I0002,共10页
针对高效低廉的吸附材料——WTR(water treatment residuals,给水厂残泥)因颗粒细小在水处理工艺中难以应用的问题,利用免烧法制备出WTR陶粒,研究其对Pb和Cd的吸附特征.批量吸附试验结果表明,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能... 针对高效低廉的吸附材料——WTR(water treatment residuals,给水厂残泥)因颗粒细小在水处理工艺中难以应用的问题,利用免烧法制备出WTR陶粒,研究其对Pb和Cd的吸附特征.批量吸附试验结果表明,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能较好地描述WTR免烧陶粒对Pb和Cd的吸附动力学(R^2>0.995 8)与等温吸附过程(R^2>0.994 8).在溶液pH为5、恒温25℃、振荡24 h下,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计算得到的WTR免烧陶粒对Pb和Cd的最大吸附容量分别为13.97和18.60 mg/g.单因素条件试验结果表明,WTR免烧陶粒对Pb和Cd的吸附量均随溶液初始pH的升高而增加,当pH由3升至9时,WTR免烧陶粒对Pb和Cd的吸附量分别增加了1.44和0.95倍;离子强度的增加不利于WTR免烧陶粒对Pb和Cd的吸附.批量等温解吸试验结果表明,在pH为4~8的溶液中,Pb和Cd较难从WTR免烧陶粒中解吸出来,解吸率均在3.5%以内;当溶液pH为3时,Pb和Cd的解吸率分别高达65.88%和45.01%.BCR分级提取结果表明,Pb和Cd均主要以酸提取态形式(占比在68.18%以上)存在于WTR免烧陶粒中;同时,随着初始吸附量的增加,酸提取态比例显著减少,而还原态和残渣态比例显著增加.研究显示,WTR免烧陶粒对Pb和Cd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可作为一种高效的重金属吸附材料应用于水处理工艺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给水厂残泥 免烧陶粒 PB CD 吸附特征
下载PDF
施用给水厂残泥对南北方不同类型农田土壤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赵媛媛 裴元生 +1 位作者 向仁军 成应向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497-1505,共9页
为评估WTR(给水厂残泥)在农业区污染控制领域的土地应用风险,从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养分含量、有机质活性、微生物生长和土壤酶活性等五方面,考察了不同WTR添加量(w为0%、2%、5%、10%)对3个南北方农田(土壤)(常州水稻田、寿光和... 为评估WTR(给水厂残泥)在农业区污染控制领域的土地应用风险,从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养分含量、有机质活性、微生物生长和土壤酶活性等五方面,考察了不同WTR添加量(w为0%、2%、5%、10%)对3个南北方农田(土壤)(常州水稻田、寿光和天津蔬菜种植区土壤,依次记做常州土壤、寿光土壤和天津土壤)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WTR添加后,各土壤中CEC(阳离子交换容量)提高了23.7%-63.9%;添加WTR有利于调节酸性和碱性土壤p H,使之更适合作物生长,随着WTR添加量由0%增至10%,常州土壤p H由5.45升至6.69,寿光和天津土壤p H则分别由7.57、7.88降至7.26、7.64.2添加适量WTR不会造成土壤中P、K、Fe、Al、Ca、Mg、Cu、Mn和Zn等多种有效态元素含量的缺失,特别是在富P(〉50 mg/g)土壤中施加2%-10%的WTR,既能满足植物生长对有效P的需求,又能降低P的淋溶风险.3在施肥和不施肥条件下,WTR添加量≤5%时均能增加土壤w(活性有机质),促进土壤微生物生长,提高土壤脱氢酶和总磷酸酶活性.由于WTR对有机P底物的强吸附作用,不施肥条件下,WTR添加量达到10%时,土壤总磷酸酶活性降低了55%;而施加有机肥会削弱或抵消这种不利影响,土壤总磷酸酶活性可提高至未添加WTR时的1.7倍.因此,添加适量WTR能有效改善我国南北方不同类型农田土壤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给水厂残泥 土壤质量 理化性质 酶活性 有机质活性
下载PDF
给水厂残泥对稻田土壤溶液毒死蜱残留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付广义 许友泽 +2 位作者 裴元生 亓赟 赵媛媛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5-49,共5页
研究已证实给水厂残泥(WTR)具有作为稻田土壤添加物控制农业区毒死蜱迁移的巨大潜力,但不同施加强度条件下毒死蜱在添加WTR土壤中的残留特征尚待研究。该研究通过72 d厌氧培养实验,考察了不同施用浓度条件下,WTR对稻田土壤水溶液体系中... 研究已证实给水厂残泥(WTR)具有作为稻田土壤添加物控制农业区毒死蜱迁移的巨大潜力,但不同施加强度条件下毒死蜱在添加WTR土壤中的残留特征尚待研究。该研究通过72 d厌氧培养实验,考察了不同施用浓度条件下,WTR对稻田土壤水溶液体系中毒死蜱及其代谢产物TCP残留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水溶液体系中毒死蜱及TCP总残留量均随毒死蜱施用浓度以及WTR添加量(w=0~10%)的增加而增加。5~25 mg/kg施用浓度范围内,添加WTR对体系中毒死蜱降解速率影响显著。添加w=10%WTR时,体系中毒死蜱残降解速率降低了6%~19%,与未添加WTR土壤相比,毒死蜱总残留量增加了46%~66%。进一步分析表明这主要是由于添加WTR降低了各施用浓度条件下毒死蜱及TCP生物可利用态含量。添加w=10%WTR使得土壤中毒死蜱生物可利用态含量所占比例分别降低了48%~69%;未添加WTR土壤中TCP均以生物可利用态为主(占89%),相比之下,添加WTR土壤中TCP则均以残渣态为主(占59%~75%)。但与此同时,WTR削弱了毒死蜱与TCP对体系中微生物毒害作用。与未添加WTR土壤相比,添加10%WTR的土壤总菌丰度提高了1.6倍。综上所述,在土壤中添加WTR能有效降低毒死蜱与TCP迁移造成的生态风险,但可能并不适用于毒死蜱污染土壤的快速生物修复技术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给水厂残泥 稻田土壤 毒死蜱 留特征
下载PDF
给水厂残泥作为晶种对MAP法预处理垃圾渗滤液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赵媛媛 汤楠 +2 位作者 夏海 陈跃辉 许友泽 《湘潭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0年第6期17-22,共6页
磷酸镁铵法(MAP)去除废水中的氨氮速度快且效果明显,但一般结晶后的晶体颗粒小,不易沉降.加入晶种后,以晶种为晶核,促进晶体粒径的增大,从而提高结晶产物整体的沉降性能及对氨氮的去除率.该研究以给水厂残泥(WTR)为晶种,探究不同工艺条... 磷酸镁铵法(MAP)去除废水中的氨氮速度快且效果明显,但一般结晶后的晶体颗粒小,不易沉降.加入晶种后,以晶种为晶核,促进晶体粒径的增大,从而提高结晶产物整体的沉降性能及对氨氮的去除率.该研究以给水厂残泥(WTR)为晶种,探究不同工艺条件包括晶种投加量、溶液pH和反应镁磷比对MAP法预处理垃圾渗滤液中高浓度氨氮的效果影响.结果表明:在WTR投加量为10 g/L,pH=9,镁磷比为1.3∶1的最佳条件下,氨氮的去除率可达到89.55%,比未投加晶种时的去除率提高了23.74%,效果明显.SEM表明,在此条件下,磷酸镁铵的结晶体通过结合WTR晶种,晶体粒径增大,有利于其固液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给水厂残泥 晶种 MAP 垃圾渗滤液
下载PDF
施用给水厂残泥对土壤中草甘膦降解的影响
5
作者 赵媛媛 裴元生 +1 位作者 向仁军 成应向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079-2088,共10页
给水厂残泥(WTR)已被证实为安全废弃物,掺杂WTR能显著增强土壤对有机磷农药草甘膦的吸附容量与稳定性,与此同时,WTR的掺杂可能会进一步影响土壤中草甘膦的降解行为.本研究通过单次与重复施加草甘膦实验,从土壤中草甘膦及其代谢产物的残... 给水厂残泥(WTR)已被证实为安全废弃物,掺杂WTR能显著增强土壤对有机磷农药草甘膦的吸附容量与稳定性,与此同时,WTR的掺杂可能会进一步影响土壤中草甘膦的降解行为.本研究通过单次与重复施加草甘膦实验,从土壤中草甘膦及其代谢产物的残留特征、土壤酶活性和总菌丰度等3个方面,对比分析了WTR掺杂对土壤中草甘膦降解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单次施加草甘膦条件下,掺杂WTR不会影响草甘膦的降解,反而能降低草甘膦在降解过程中的迁移能力,缓解高浓度草甘膦对土壤磷酸酶和脱氢酶的抑制作用,提高土壤微生物丰度;短时间(21 d)内重复施加草甘膦会导致土壤中草甘膦与AMPA的积累,同时,掺杂WTR,特别是当掺杂量≥5%时,将造成草甘膦积累量进一步增加,但其在WTR土壤具有较高稳定性,二次释放风险小.总体而言,与短时间内频繁使用大量草甘膦的农业区相比,在施用草甘膦时间间隔较长的农业区,掺杂WTR能大大降低草甘膦在降解过程中由土壤向水体迁移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给水厂残泥 草甘膦 降解 土壤酶活性 微生物丰度
下载PDF
给水厂残泥免烧陶粒对美人蕉生理特性的影响
6
作者 许友泽 李智慧 +2 位作者 郭朝晖 付广义 赵媛媛 《湘潭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2年第4期90-100,共11页
为探究给水厂残泥免烧陶粒(Unburned Ceramsites from Water Treatment Residuals,UCWTR)作生长基质与美人蕉联合应用于水处理工艺可行性,本研究以美人蕉为供试植物,采用温室盆栽试验,研究UCWTR对美人蕉生长状况、光合特性及抗逆性的影... 为探究给水厂残泥免烧陶粒(Unburned Ceramsites from Water Treatment Residuals,UCWTR)作生长基质与美人蕉联合应用于水处理工艺可行性,本研究以美人蕉为供试植物,采用温室盆栽试验,研究UCWTR对美人蕉生长状况、光合特性及抗逆性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1)UCWTR基质上生长的美人蕉生长指标值均高于黏土陶粒,其中,生物量、植株数量、株高、根长、最大叶宽等分别是其1.28倍、1.42倍、1.3倍、1.8倍、1.53倍;(2)UCWTR基质上生长的美人蕉光合能力较强、蒸腾作用强度较高.与黏土陶粒相比,UCWTR基质上生长的美人蕉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含量和日蒸腾水量分别是其1.44倍、1.76倍、1.42倍和1.25倍;(3)UCWTR基质上生长的美人蕉能利用根系分泌的有机酸,调控根际生长环境,抑制环境胁迫.同时通过增加体内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提高植物抗逆性.综上,UCWTR可作为美人蕉生长基质,进一步应用于基质与植物联合作用的水处理工艺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给水厂残泥免烧陶粒 美人蕉 生长特性 光合特性 抗逆性
下载PDF
给水厂残泥-海藻酸钠胶珠对磷的吸附特性 被引量:5
7
作者 陈翀宇 付广义 +3 位作者 赵媛媛 钟宇 许友泽 李小明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99-606,共8页
为解决给水厂残泥(WTR)作为磷吸附材料用于水处理工艺时存在的沉降性能差和易堵塞等问题,本研究利用海藻酸钠包埋法制备了给水厂残泥-海藻酸钠(WTR-SA)胶珠,考察了WTR-SA胶珠对磷的吸附与解吸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WTR-SA胶珠对磷的动力... 为解决给水厂残泥(WTR)作为磷吸附材料用于水处理工艺时存在的沉降性能差和易堵塞等问题,本研究利用海藻酸钠包埋法制备了给水厂残泥-海藻酸钠(WTR-SA)胶珠,考察了WTR-SA胶珠对磷的吸附与解吸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WTR-SA胶珠对磷的动力学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R^2=0.9957),Freundlich方程能较好描述其对磷的等温吸附过程(R^2=0.9907),Langmuir方程模拟得到的磷饱和吸附量为1.878 mg·g^(-1);随着溶液pH的升高,WTR-SA胶珠对磷的吸附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pH5时吸附量最高;WTR-SA胶珠对磷的吸附稳定,在接近饱和吸附量条件下,磷的解吸率仅为0.72%;磷分级提取结果表明磷主要以稳定的铝结合态、铁结合态和钙结合态存在于WTR-SA胶珠中,3种赋存形态含量占比分别为43.2%、22.7%和2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给水厂残泥 海藻酸钠 磷吸附特性 磷赋存形态
下载PDF
给水厂残泥免烧陶粒的制备与性能表征 被引量:9
8
作者 刘丹妮 戴友芝 +1 位作者 许友泽 赵媛媛 《非金属矿》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0-103,共4页
本研究以给水厂残泥为主要原料,采用免烧法制成了给水厂残泥免烧陶粒(UCWTR),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UCWTR制备的最佳配比。结果表明:原料的最佳质量配比为给水厂残泥60%、水泥15%、添加剂20%、激发剂5%,另外每100 g原料用水30~35 mL,水玻... 本研究以给水厂残泥为主要原料,采用免烧法制成了给水厂残泥免烧陶粒(UCWTR),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UCWTR制备的最佳配比。结果表明:原料的最佳质量配比为给水厂残泥60%、水泥15%、添加剂20%、激发剂5%,另外每100 g原料用水30~35 mL,水玻璃2 g。最佳质量配比条件下,WTR免烧陶粒在水中解体率为3.66%,强度较好,吸水率为31.76%,比表面积为17.837 m2/g,总孔容0.058 25 cm3/g,孔径3.920nm,破损率与磨损率之和为0.35%,含泥量为0.5%,堆积密度为900~950 kg/m3,表观密度1 000~1 200 kg/m3,满足规范要求。本研究制得的UCWTR性能良好,可作为一种陶粒滤料材料应用于水处理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给水厂残泥 免烧陶粒 水处理 免烧法
下载PDF
给水厂残泥免烧陶粒对铅、镉解吸再生性能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王俊钦 赵媛媛 +2 位作者 陈跃辉 刘丹妮 许友泽 《湘潭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0年第1期69-75,共7页
为全面探究给水厂残泥免烧陶粒(UCWTR)在实际重金属废水处理应用中的可行性,该研究利用批量解吸与动态吸附实验,研究了UCWTR对Pb、Cd的解吸与再生性能.研究结果表明:EDTA、稀HCl、柠檬酸、草酸溶液对UCWTR中Pb、Cd的解吸效果较好,解吸... 为全面探究给水厂残泥免烧陶粒(UCWTR)在实际重金属废水处理应用中的可行性,该研究利用批量解吸与动态吸附实验,研究了UCWTR对Pb、Cd的解吸与再生性能.研究结果表明:EDTA、稀HCl、柠檬酸、草酸溶液对UCWTR中Pb、Cd的解吸效果较好,解吸率均可达到80%以上;盐类和碱性溶液对Pb、Cd的解吸效果较差,解吸率均低于15%;对解吸过程中UCWTR质量损失而言,稀HCl解吸后,UCWTR质量损失率高达8.3%,EDTA、柠檬酸和草酸解吸造成的UCWTR质量损失率均在3%左右.综合考虑解吸剂重金属敖合能力与解吸过程中UCWTR质量损失,EDTA和柠檬酸适宜作为UCWTR中Pb、Cd解吸剂.EDTA和柠檬酸对UCWTR中Pb、Cd的最佳解吸时间分别为8 h和6 h,最佳解吸浓度均为0.1 mol/L,解吸后的UCWTR与新制备的UCWTR动态吸附Pb、Cd的能力相近.可见,EDTA和柠檬酸作为解吸剂可实现UCWTR有效再生,UCWTR可作为吸附材料在重金属废水处理中循环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给水厂残泥 免烧陶粒 PB CD 解吸再生
下载PDF
铅、镉在给水厂残泥免烧陶粒上的竞争吸附特性
10
作者 李智慧 赵媛媛 +2 位作者 郭朝晖 付广义 许友泽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8-45,53,共9页
为探究给水厂残泥免烧陶粒(UCWTR)作吸附剂应用于多元重金属复杂废水治理的可行性,本研究采用静态吸附实验,分析重金属Pb、Cd在UCWTR上的竞争吸附特性,以及影响重金属吸附的主要因素.结果显示:UCWTR表面颗粒呈规则的柱状体结构,裂隙多... 为探究给水厂残泥免烧陶粒(UCWTR)作吸附剂应用于多元重金属复杂废水治理的可行性,本研究采用静态吸附实验,分析重金属Pb、Cd在UCWTR上的竞争吸附特性,以及影响重金属吸附的主要因素.结果显示:UCWTR表面颗粒呈规则的柱状体结构,裂隙多、比表面积大,有效提高了其吸附能力.陶粒在内部-OH、Al-OH和Fe-O活性基团及C-S-H凝胶作用与重金属Pb、Cd发生反应.Pb、Cd竞争吸附过程中,UCWTR对Pb、Cd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0.36 mmol·g^(-1)和0.25 mmol·g^(-1),其吸附过程与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拟合较优(R^(2)_(Cd)=0.963、R^(2)_(Pb)=0.987).Cd可有效促进UCWTR对Pb的吸附,且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溶液中Cd浓度越高,这种促进作用越强;较高浓度的Pb对UCWTR吸附Cd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Langmuir模型和Freundlich模型能分别更好的描述Pb、Cd在UCWTR上的竞争吸附过程.升高pH有利于促进UCWTR吸附Pb、Cd;增加初始投加量会抑制UCWTR对Pb、Cd的单位吸附量.Pb、Cd在UCWTR上的赋存形态以酸提取态占比最高.与单一吸附相比,竞争吸附Pb、Cd赋存形态中酸提取态占比下降、还原态和残渣态占比增加,重金属稳定性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 CD 给水厂残泥免烧陶粒 竞争吸附
下载PDF
添加给水厂残泥对稻田土壤中毒死蜱环境赋存及厌氧降解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赵媛媛 亓赟 +2 位作者 裴元生 许友泽 付广义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78-189,共12页
给水厂残泥(WTR)是给水厂混凝过程产生的安全废弃物,是一种高效低廉的毒死蜱吸附材料。为评估将WTR作为吸附材料添加于土壤中缓解毒死蜱危害的可行性,探究了添加WTR对稻田土壤中毒死蜱环境赋存、厌氧降解及其代谢产物TCP形成的影响。实... 给水厂残泥(WTR)是给水厂混凝过程产生的安全废弃物,是一种高效低廉的毒死蜱吸附材料。为评估将WTR作为吸附材料添加于土壤中缓解毒死蜱危害的可行性,探究了添加WTR对稻田土壤中毒死蜱环境赋存、厌氧降解及其代谢产物TCP形成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毒死蜱首要厌氧降解途径是快速水解为TCP,添加WTR显著降低了土壤中毒死蜱与TCP的生物有效性(P<0.05)。72 d厌氧培养时间内,未添加WTR土壤中高达79%的毒死蜱主要以生物可利用态存在;在WTR添加土壤中,72%~95%的毒死蜱以稳定的残渣态存在,但毒死蜱在土壤中的降解速度因此减慢,TCP生成量随之减少。在未添加WTR土壤中,92%以上的TCP以水溶态为主,添加WTR可有效减少其水溶态所占比例,WTR添加量为10%时,其水溶态含量降至47%。随着WTR添加量增加,毒死蜱与TCP由土壤向上覆水迁移的量显著减少(P<0.05)。未添加WTR的土壤水溶液体系上覆水中毒死蜱和TCP浓度分别高达537μg·L^(-1)和1 750μg·L^(-1),添加2%WTR可使其最高浓度分别降低50%。在厌氧滞水的稻田土壤中,WTR主要金属元素(Fe、Al和Mn)稳定性强,二次污染风险较低。综合以上研究结果,WTR适于作为土壤添加物应用于毒死蜱与TCP污染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给水厂残泥 稻田土壤 毒死蜱 厌氧降解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