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02例护士给药缺陷分析及护理对策 被引量:1
1
作者 杜心平 《天津护理》 2014年第4期329-330,共2页
通过对102例护士给药缺陷的回顾性分析,提示管理者应从系统入手完善给药流程,创造安全的给药环境,重视临床护士常用药物的针对性培训和轮班护士处理医嘱技能的培养,加强上午静脉治疗高峰时段的管理,实施弹性排班,提高护士长督查管理力度... 通过对102例护士给药缺陷的回顾性分析,提示管理者应从系统入手完善给药流程,创造安全的给药环境,重视临床护士常用药物的针对性培训和轮班护士处理医嘱技能的培养,加强上午静脉治疗高峰时段的管理,实施弹性排班,提高护士长督查管理力度,规范护士行为,落实给药制度与流程,是患者用药安全的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给药缺陷 护理安全
下载PDF
PDCA环预防乳癌患者靶向给药缺陷的安全管理 被引量:6
2
作者 王楚 姜永梅 +2 位作者 杜春艳 张静 孙建玲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5年第5期92-93,共2页
目的:探讨PDCA环管理法实施前后乳癌患者赫赛汀靶向给药缺陷发生的安全管理效果。方法:回顾总结2013年度我科实施PDCA环管理方法后赫赛汀给药缺陷发生情况,与未实施此管理方法前2012年度对比分析。结果:实施PDCA管理方法后护理人员对赫... 目的:探讨PDCA环管理法实施前后乳癌患者赫赛汀靶向给药缺陷发生的安全管理效果。方法:回顾总结2013年度我科实施PDCA环管理方法后赫赛汀给药缺陷发生情况,与未实施此管理方法前2012年度对比分析。结果:实施PDCA管理方法后护理人员对赫赛汀安全给药意识提高,给药缺陷发生率降低。结论:实施PDCA环管理有助于降低乳癌患者赫赛汀靶向给药缺陷的发生率,持续改进赫赛汀输液管理质量,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CA方案 靶向给药 给药缺陷 安全管理
下载PDF
临床护士给药缺陷现状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李玮 《中国卫生产业》 2020年第10期48-50,共3页
目的调查临床护士给药缺陷的根本原因,针对真因制定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从而有效减少临床用药错误,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方法2018年1月—2019年6月对临床护士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法收集资料,运用根本原因分析法(RCA)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目的调查临床护士给药缺陷的根本原因,针对真因制定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从而有效减少临床用药错误,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方法2018年1月—2019年6月对临床护士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法收集资料,运用根本原因分析法(RCA)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提炼出4个主题:护士个人的整体素养、医院科室的工作环境、系统支持和护理管理、安全警示教育。结论通过采取各种措施对给药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干预,加强临床护士的给药管理,可以有效地降低给药缺陷不良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给药缺陷 不良事件 安全 护理管理
下载PDF
品管圈在临床应用中降低儿科住院患者口服给药缺陷率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
4
作者 黄丽丽 周芳芳 全小芳 《智慧健康》 2022年第31期76-79,83,共5页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临床应用中降低儿科住院患者口服给药缺陷率的效果。方法建立品管圈,确定活动主题为“降低儿科住院患者口服给药缺陷率”,设计调查表并对口服给药缺陷原因进行系统收集,实施现状分析并设定目标,通过PDCA循环原则实施并...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临床应用中降低儿科住院患者口服给药缺陷率的效果。方法建立品管圈,确定活动主题为“降低儿科住院患者口服给药缺陷率”,设计调查表并对口服给药缺陷原因进行系统收集,实施现状分析并设定目标,通过PDCA循环原则实施并检讨所制定的对策开展品管圈活动,明确2021年10~12月品管圈活动实施前及2022年1~2月实施后的口服给药缺陷率及圈员成长情况差异变化。结果品管圈实施后的口服给药总缺陷率(1.94%)明显低于实施前(5.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展品管圈活动后,圈员自信心、责任心、团队凝聚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质量改进能力以及沟通协调能力均较活动前明显提高。结论品管圈活动有助于提升儿科护士临床问题解决能力及责任心等综合素质,进而促使儿科住院患者口服给药缺陷率有效降低,提升用药安全性,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管圈 儿科 住院患者 口服给药缺陷 安全性
下载PDF
32例给药护理缺陷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 被引量:5
5
作者 周春芳 华卓君 陈金花 《天津护理》 2012年第1期29-30,共2页
目的:分析32例给药缺陷发生的原因,制定防范对策。方法:将给药缺陷按床号、姓名、药名、剂量、用法、时间等错误分类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给药缺陷发生的原因从高到低依次为查对不全面、未遵守操作规程、工作责任心不强、环节缺陷;不... 目的:分析32例给药缺陷发生的原因,制定防范对策。方法:将给药缺陷按床号、姓名、药名、剂量、用法、时间等错误分类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给药缺陷发生的原因从高到低依次为查对不全面、未遵守操作规程、工作责任心不强、环节缺陷;不同职称护理人员缺陷发生率从高到低依次为护士、护师、主管护师。结论:如何防范给药缺陷是护理管理者应该深入研究的问题,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细化工作流程,加强护士培训,加强医护、护患沟通可有效预防给药缺陷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给药缺陷 原因分析 防范对策
下载PDF
四阶梯培训结合层级培养在化疗给药护士准入培训中的应用
6
作者 匡剑英 路虹 崔玉琴 《全科护理》 2024年第8期1527-1530,共4页
目的:探究四阶梯培训结合层级培养在肿瘤专科医院化疗给药护士准入培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20年1月-12月肿瘤专科医院接受常规化疗给药培训的护士290人作为对照组;将2021年1月-12月肿瘤专科医院接受四阶梯培训结合层级培养的化疗给... 目的:探究四阶梯培训结合层级培养在肿瘤专科医院化疗给药护士准入培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20年1月-12月肿瘤专科医院接受常规化疗给药培训的护士290人作为对照组;将2021年1月-12月肿瘤专科医院接受四阶梯培训结合层级培养的化疗给药护士资质准入培训的护士290人作为干预组,进行回顾性队列分析。比较两组护士培训后化疗相关知识考核优秀率、静脉化疗给药操作缺陷率,比较两组护士培训前后核心胜任力评分、评判性思维评分及护理工作满意度指标评分。结果:培训后干预组护士化疗相关知识考核优秀率高于对照组(P<0.001),而静脉化疗给药操作缺陷率低于对照组(P<0.05);培训后干预组护士核心胜任力评分、评判性思维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01);培训后干预组护士护理工作满意度指标总分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肿瘤专科医院在化疗给药护士准入培训中实施四阶梯培训结合层级培养方案,可切实提升化疗给药护士知识储备,降低静脉化疗给药操作缺陷率,同时还可提升护士临床评判性思维能力与核心胜任力,提高肿瘤专科医院的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阶梯培训 层级培养 化疗给药护士准入培训 静脉化疗给药操作缺陷
下载PDF
血液净化中心一体化药品管理流程改革的效果探讨 被引量:5
7
作者 王秀芳 董文平 郭燕红 《上海护理》 2021年第2期50-52,共3页
目的探讨血液净化中心一体化药品管理流程改革的效果。方法在分析血液净化中心常规药品管理流程问题的基础上对药品管理进行一体化改革,比较改革前后血液透析患者给药缺陷不良事件发生率、药品管理规范率以及患者就诊满意度。结果实施... 目的探讨血液净化中心一体化药品管理流程改革的效果。方法在分析血液净化中心常规药品管理流程问题的基础上对药品管理进行一体化改革,比较改革前后血液透析患者给药缺陷不良事件发生率、药品管理规范率以及患者就诊满意度。结果实施一体化药品管理流程后,血液透析患者给药缺陷不良事件发生率由13.00%降低至0.67%(P<0.001);药品管理规范率提高,与流程改革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就诊满意度评分由流程改革前的(85.42±3.81)分提高至改革后的(94.66±2.85)分,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一体化药品管理可有效规范血液净化中心透析患者的药品管理,降低患者给药缺陷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就诊满意度,具有良好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品管理 给药缺陷 满意度 流程改革
下载PDF
三重核查模式在儿童输液室的应用体会
8
作者 朱海英 朱雪凤 《医学信息》 2011年第21期132-133,共2页
目的提高医疗质量,保证病人用药的安全。方法我院儿童输液室自2010年1月起实施三重核查模式,将结果进行分析、反馈。结果三重核查模式实施前后护理给药缺陷、患者对护士的投诉率经芹检验,差异明显。结论三重核查模式在儿童输液室的... 目的提高医疗质量,保证病人用药的安全。方法我院儿童输液室自2010年1月起实施三重核查模式,将结果进行分析、反馈。结果三重核查模式实施前后护理给药缺陷、患者对护士的投诉率经芹检验,差异明显。结论三重核查模式在儿童输液室的实施,是保证医疗质量,提高患儿及家长满意度的有效措施.值得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重核查模式 儿童输液室 给药缺陷 满意度
下载PDF
Functional study of p38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based on cell-penetrating peptide delivery system
9
作者 Liping Yang Yongming Yao Zhiyong Sheng Xiaomei Zhu Yong Jiang 《Journal of Geriatric Cardiology》 SCIE CAS CSCD 2009年第2期108-114,共7页
Objective p38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MAPK) is a crossing center of various pathways. In this study, protein transduction system based on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1 transactivator of transcript... Objective p38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MAPK) is a crossing center of various pathways. In this study, protein transduction system based on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1 trans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TAT), which is an efficient delivery peptide of the foreign proteins into cells, was employed to study p38 MAPK functions in eukaryotic cells. Methods p38 And its dominant negative form, p38AF, were constructed into pET-His-TAT vector correctly to verify that the recombinant plasmids were well-founded through restriction enzyme digestion and DNA sequencing. The two proteins, His-TAT-p38 and His-TAT-p38AF, were expressed and purified in Escherichia coli by SDS-PAGE. Then they were incubated with ECV304 cells respectively and readily transduced into cells in a time-dependent and dose-dependent manner. The cells were stimulated by sorbitol. Activating transcription factor (ATF) 2 phosphorylation level was checked using Western blot to assess the activity of endogenous p38. Results Compared with controls, it was found that His-TAT-p38 increased the level ofATF2 phosphorylation in sorbitol-stimulated ECV304 cells, while His-TAT-p38AF inhibited it, indicating p38 MAPK protein delivery system based on TAT was constructed successfully. TAT-p38 and its dominant negative form possessed high biological activity after transduction into ECV304 cells by TAT protein delivery system.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p38AF fused with TAT could inhibit the transduction of endogenous p38 signal pathway in part, and other pathway might regulate p38 phosphorylation. Conclusions Our study provides a novel pathway to inhibit p38 signal pathway and establish a new method to study p38 fun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1 trans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p38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protein transduction: sorbitol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