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论康德道德律的趋势必然性——《道德形而上学的奠基》读书报告
1
作者 田爱景 李宗荣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第36期20-22,共3页
理论信息学与伦理学的交叉研究证明,功利主义的伦理学强调行为的"结果"是必要的、有益的;但是,伦理学显然不属于自然科学(物质科学),不是像物理、化学、生物那样,可以实现"数量化"研究的学科。如果我们承认"... 理论信息学与伦理学的交叉研究证明,功利主义的伦理学强调行为的"结果"是必要的、有益的;但是,伦理学显然不属于自然科学(物质科学),不是像物理、化学、生物那样,可以实现"数量化"研究的学科。如果我们承认"一切人类活动都由道德原则所支配",那么伦理学就可以接受信息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进而发展出"道德信息学"或"伦理信息学",构成整个信息科学的一个重要而基本的分支学科。康德的义务论将逐步地发展成为伦理学的主流,是大势所趋、不可阻挡。当然,康德在与自然法则相提并论的语境下,提出道德原则的"绝对必然性",些许夸张了。与物理学中"理想气体"的概念类似,自由法则、道德法则仅仅在"理想状态"中,或者只是对于符合康德标准的"理性存在者"而言,才有绝对必然性。所以,在总体上、本质上,道德法则的必然性不是绝对无条件的,而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它是一种"趋势必然性"。这样地解释康德,可能更加有利于解释者的概念自恰,也有利于康德理论的宣传普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德 道德律 必然性 绝对必然性 趋势必然性
下载PDF
何谓“实在”?何以“必然”?——康德的“存在神论”批判及其形而上学要义 被引量:2
2
作者 谢裕伟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18-127,共10页
“存在神论”是康德用来刻画传统形而上学中一种思想机制的术语,这个机制从根本上说是由“实在性”这一存在论概念与“绝对必然存在者”这一神学概念之间的复杂关系构成的。“存在不是实在谓词”的论题并不能仅凭自身而直接构成对这个... “存在神论”是康德用来刻画传统形而上学中一种思想机制的术语,这个机制从根本上说是由“实在性”这一存在论概念与“绝对必然存在者”这一神学概念之间的复杂关系构成的。“存在不是实在谓词”的论题并不能仅凭自身而直接构成对这个机制真正的批判,因为它对“绝对必然存在者”的适用性并不是自明的。我们从康德1770年代的笔记中可以看到,他逐渐与存在神论分道而行的关键点在于,用“感性的实在性”取代了“设定的实在性”。本文尝试以历史性的和体系性的分析表明:唯当康德通过对“设定的实在性”和“绝对必然存在者”两个概念的反思而完成了对存在神论机制的整体批判时,“存在不是实在谓词”的论题在反驳存在论证明上的效力才能得到充分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姆嘉登 存在论证明 设定 绝对必然性 综合之思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