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马克思哲学对绝对超越论的实践超越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国富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2-14,共3页
绝对超越理论把精神夸大为绝对超越的存在,导致精神变成脱离感性存在的独立实体,致使超越理论无法超出纯粹思维领域,陷入抽象化和绝对化的困境。马克思从现实的个人出发,在实践基础上批判绝对超越理论的绝对性和抽象性,指出超越从来都... 绝对超越理论把精神夸大为绝对超越的存在,导致精神变成脱离感性存在的独立实体,致使超越理论无法超出纯粹思维领域,陷入抽象化和绝对化的困境。马克思从现实的个人出发,在实践基础上批判绝对超越理论的绝对性和抽象性,指出超越从来都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实践超越,论述了超越的历史性和有限性,完成对绝对超越存在的终极追求向改善人的生存状态的实践转向,实现哲学向感性生活世界的复归,开创了把握超越问题的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绝对超越论 实践超越
原文传递
马克思主义政府行政价值观的思想传承与当代启示 被引量:1
2
作者 杨代福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2008年第5期15-19,共5页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蕴涵着丰富的政府行政价值观思想。比如,政府行政的内在价值取向在于维护阶级统治和实现社会公共利益,政府行政的绝对超越指向在于人的全面发展与可持续发展;效率和公平是政府行政的工具性价值目标。马克思主义关...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蕴涵着丰富的政府行政价值观思想。比如,政府行政的内在价值取向在于维护阶级统治和实现社会公共利益,政府行政的绝对超越指向在于人的全面发展与可持续发展;效率和公平是政府行政的工具性价值目标。马克思主义关于政府行政价值观的思想传承对我们正确认识当代政府行政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行政价值观 内在价值取向 绝对超越指向 工具价值目标
下载PDF
体制效率:经济法的根本价值
3
作者 冯建勇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166-167,共2页
从经济史的演进入手,结合我国的体制变革,从制度变迁的角度对经济法的价值问题做出了重新思考,克服了以往学界对这一问题的探讨更多的是沿用法理学的概念和体系,而欠缺学科自身的理论构筑的弊端,并在市场和政府的互动中推导出体制效率... 从经济史的演进入手,结合我国的体制变革,从制度变迁的角度对经济法的价值问题做出了重新思考,克服了以往学界对这一问题的探讨更多的是沿用法理学的概念和体系,而欠缺学科自身的理论构筑的弊端,并在市场和政府的互动中推导出体制效率应是经济法的根本价值这一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 绝对超越指向 体制效率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政府行政价值观的思想传承与当代启示 被引量:4
4
作者 王声 《理论月刊》 2008年第3期38-41,共4页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蕴涵着丰富的政府行政价值观思想。比如:政府行政的内在价值取向在于维护阶级统治和实现社会公共利益,政府行政的绝对超越指向在于人的全面发展与可持续发展;效率和公平是政府行政的工具性价值目标。马克思主义关...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蕴涵着丰富的政府行政价值观思想。比如:政府行政的内在价值取向在于维护阶级统治和实现社会公共利益,政府行政的绝对超越指向在于人的全面发展与可持续发展;效率和公平是政府行政的工具性价值目标。马克思主义关于政府行政价值观的思想传承对我们正确认识当代政府行政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行政价值观 内在价值取向 绝对超越指向 工具价值目标
下载PDF
论法的价值 被引量:92
5
作者 卓泽渊 《中国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23-37,共15页
文章提出并论证了法的价值的定义、法的价值的属性、法的价值的存在形式和法的价值的意义。认为 ,法的价值是以法与人的关系作为基础的 ,法对于人所具有的意义 ,是法对于人的需要的满足 ,是人关于法的绝对超越指向 ;法的价值具有属人性... 文章提出并论证了法的价值的定义、法的价值的属性、法的价值的存在形式和法的价值的意义。认为 ,法的价值是以法与人的关系作为基础的 ,法对于人所具有的意义 ,是法对于人的需要的满足 ,是人关于法的绝对超越指向 ;法的价值具有属人性和社会性、客观性和主观性、应然性和实然性、特殊性和普遍性 ;法的价值有观念、理论和制度三种存在形式 ;法的价值是法的制定的必需 ,是法的实施的需求 ,是防止法的失效的屏障 ,是校正恶法的准则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取向 绝对超越指向 主体需要 价值属性
原文传递
否定之维:“灵魂转向的技巧”——基督教对于西方文化的一个贡献 被引量:3
6
作者 潘知常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4-42,共9页
基督教对于西方文化的影响,除了人们所熟知的彼岸之维,还有否定之维。彼岸之维涉及的是价值取向,否定之维涉及的则是思维方式。否定之维既是绝对的否定,也是绝对的肯定,同时又是绝对的超越。由此,就决定性地形成了基督教精神的超越性特... 基督教对于西方文化的影响,除了人们所熟知的彼岸之维,还有否定之维。彼岸之维涉及的是价值取向,否定之维涉及的则是思维方式。否定之维既是绝对的否定,也是绝对的肯定,同时又是绝对的超越。由此,就决定性地形成了基督教精神的超越性特征。否定之维也是基督教对于西方文化的重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否定之维 绝对的否定 绝对的肯定 绝对超越
原文传递
《老子》之道的定义及部分经文新释 被引量:2
7
作者 张剑伟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86-92,共7页
道是无和有的统一,作为宇宙的本原,先于天地万物而存在;道是天地万物的创造者,作为宇宙的本质,内在于天地万物之中;道是一种超越性的绝对,表现为对具体事物相对短暂的运动周期的超越,对具体事物相对有限的形态的超越,对单一的、平面的... 道是无和有的统一,作为宇宙的本原,先于天地万物而存在;道是天地万物的创造者,作为宇宙的本质,内在于天地万物之中;道是一种超越性的绝对,表现为对具体事物相对短暂的运动周期的超越,对具体事物相对有限的形态的超越,对单一的、平面的、没有生气的死亡之"静"的超越。道本身的运行有其规律性,但道不是规律,更不能等同于对立统一的规律;道是一种物质性存在,不能把理念、方法、原则、精神境界等归入到道的定义中去;道的本质属性是自然和无为,但自然不等于自然界,无为并不是无所作为。以逻辑的维度视之:"常使民无知无欲"中的"民"应为"人";"天地不仁……圣人不仁"中的"仁"应为"言";"善行……善言……善数"中的"善",从形容词意义上理解比从动词意义上理解更契合老子本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老子》 超越绝对 经文新释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