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当代中国文化场域中的主体与绝爽 被引量:1
1
作者 杨小滨 《文化研究》 CSSCI 2013年第4期267-291,共25页
本文探讨的是当代中国文化场域内不同话语模式中所蕴含的不同主体功能,以及它所相应面临的不同快感维度。本文借用拉康有关四种话语的理论,论述四种不同的政治文化角色——主人能指、知识、小它物(objet petit a)、分裂主体——如何由... 本文探讨的是当代中国文化场域内不同话语模式中所蕴含的不同主体功能,以及它所相应面临的不同快感维度。本文借用拉康有关四种话语的理论,论述四种不同的政治文化角色——主人能指、知识、小它物(objet petit a)、分裂主体——如何由于处在不同地位上而形成不同的互动关系,特别是(分裂)主体的不同面貌,以及小它物作为创伤性快感——即'绝爽'(jouissance)——的各种意味。这四种话语形态在当代中国文化语境下表现如下的面向:(1)革命时代所建立的主人话语在主流意识形态上的主导功能;(2)后革命时代占重要地位的学院话语在现代社会、法律和商业体制中的首要作用;(3)分析师话语作为知识分子启蒙话语的具体表现,以及与其同构的倒错话语在娱乐文化中的意义;(4)癔症话语在先锋文学和艺术领域表达分裂主体的声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种话语 拉康 主体 绝爽
下载PDF
作为文滓的诗:陈黎的揾学写作 被引量:3
2
作者 杨小滨 《江汉学术》 2018年第1期48-56,共9页
通过拉康对于"揾学"及其相关概念的阐述,探讨台湾诗人陈黎如何通过文字意义上的涂抹、废弃等策略来建立新的诗学范式。陈黎的许多诗作经由对汉字的创造性或破坏性处理,瓦解了原有的符号构筑。"揾学"的擦拭不是使得... 通过拉康对于"揾学"及其相关概念的阐述,探讨台湾诗人陈黎如何通过文字意义上的涂抹、废弃等策略来建立新的诗学范式。陈黎的许多诗作经由对汉字的创造性或破坏性处理,瓦解了原有的符号构筑。"揾学"的擦拭不是使得语言符号秩序更加干净有序,而是在擦拭的过程中抹出了更多"文滓",或者说,暴露出更多符号域下的真实域残渣。揾学意味着文字不是作为符号域规范建构的能指,而是在互相涂抹(覆盖迭加)和擦拭(删减消泯)的过程中逼近了真实域的混沌状态。可以说,陈黎精妙地体现了拉康理论中对文字的绝爽意味的揭示,并通过对于创伤性绝爽的铺展,挑战了神圣符号的压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黎 台湾诗人 拉康 揾学 滩涂 绝爽 文滓
下载PDF
萨德与精神分析
3
作者 孙杨杨 《外语教育研究》 2016年第4期60-68,共9页
萨德(Marquis de Sade)的著作影响法国文坛至深,他对变态行为的描述无疑也是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的先驱。然而,萨德的变态幻想并不止于想象,而是背后有着某种坚定的意志支持。而拉康(Jacques Lacan)对萨德的阅读则试图找出这个晦涩... 萨德(Marquis de Sade)的著作影响法国文坛至深,他对变态行为的描述无疑也是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的先驱。然而,萨德的变态幻想并不止于想象,而是背后有着某种坚定的意志支持。而拉康(Jacques Lacan)对萨德的阅读则试图找出这个晦涩力量背后的"理性"根据。在拉康眼中,萨德的《寝室里的哲学》(La philosophie dans le boudoir)不仅符合康德(Immanuel Kant)《实践理性批判》(Kritik der praktischen Vernunft)的理性精神,甚至补充并道出了其中的真理,因而彰显出其颠覆性的精华。于是,在精神分析所开启的欲望向度中,拉康让萨德和康德一起走在弗洛伊德的前面,让萨德继承了代表传统伦理学之转折点的康德,继而开启了精神分析的伦理学颠覆。而在拉康之前,萨德这个人的经验以及其著作的重要性从来没有以其伦理学面貌被发掘。本文随着拉康的阅读,一一检视萨德与康德彼此依存的一体性,道德律法与"绝爽"(jouissance)的关系,以及萨德的"二度死亡"(seconde mort)与弗洛伊德的"死亡欲力"玄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萨德 拉康 伦理学 绝爽 死亡欲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