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统治阶级道德的性质和作用问题
1
作者 姜法曾 《学术月刊》 1981年第4期17-22,共6页
关于统治阶级道德的性质和作用,是伦理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它涉及到作为社会意识的道德的性质和作用、道德的历史发展、道德的批判继承以及今天在道德上应当提倡什么、反对什么等问题;而过去不少文章和小册子中,往往把统治阶级中一... 关于统治阶级道德的性质和作用,是伦理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它涉及到作为社会意识的道德的性质和作用、道德的历史发展、道德的批判继承以及今天在道德上应当提倡什么、反对什么等问题;而过去不少文章和小册子中,往往把统治阶级中一般成员的生活实践与统治阶级统治的社会中通行的道德原则混为一谈,因而对上述问题难于给以科学的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治阶级道德 道德原则 道德规范 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 资产阶级 生活实践 个人利益 批判继承 一般成员 车尔尼雪夫斯基
原文传递
再评王煦华同志的无产阶级应当继承历史上统治阶级道德的观点
2
作者 以东 《哲学研究》 1965年第4期70-79,69,共11页
关于道德继承问题的讨论,从一九六三年八月到现在已经快二年了。在这将近二年的讨论中,争论的中心问题是:如何评价历史上统治阶级的道德,历史上统治阶级的道德(即奴隶主的道德、封建地主的道德、资产阶级的道德)能不能继承?对这个问题... 关于道德继承问题的讨论,从一九六三年八月到现在已经快二年了。在这将近二年的讨论中,争论的中心问题是:如何评价历史上统治阶级的道德,历史上统治阶级的道德(即奴隶主的道德、封建地主的道德、资产阶级的道德)能不能继承?对这个问题有两种根本不同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治阶级道德 共产主义道德 奴隶主 积极因素 道德继承 伦理学 马克思恩格斯 封建社会 精华 封建道德
原文传递
略论道德的阶级性和继承性
3
作者 翁金墩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0年第1期27-32,共6页
关于道德的阶级性与继承性问题,我国学术界曾于一九六三和一九六四年开展过热烈的讨论。但遗憾的是,不知是什么缘故,这场讨论不久就揠旗息鼓了。那时的讨论,主要是围绕以下几个问题展开的: 对“阶级的道德”的理解问题。有人认为,所谓... 关于道德的阶级性与继承性问题,我国学术界曾于一九六三和一九六四年开展过热烈的讨论。但遗憾的是,不知是什么缘故,这场讨论不久就揠旗息鼓了。那时的讨论,主要是围绕以下几个问题展开的: 对“阶级的道德”的理解问题。有人认为,所谓阶级的道德也就是统治阶级的道德。这是因为,在阶级社会里,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总是统治阶级的思想,没有精神生产资料的阶级的思想,一般是受统治阶级支配的。不同意上述意见的人认为,在阶级社会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治阶级道德 阶级 阶级社会 统治阶级 无产阶级 资产阶级 道德 恩格斯 基本规则 劳动人民
下载PDF
试论职业道德的层次性
4
作者 杨建毅 《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1期8-10,共3页
职业道德,是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自己的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守的道德.职业道德是有层次的,认识和分析职业道德的层次性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而且具有实际意义.
关键词 职业道德 统治阶级道德 道德要求 职业道德规范要求 职业活动 社会道德 层次性 劳动者 基本特点 划分法
下载PDF
道德为什么有继承性
5
作者 石毓彬 《齐鲁学刊》 1981年第1期27-32,共6页
关于道德继承性问题的讨论,主要分歧不是道德有无继承性的问题,而是无产阶级道德对历代统治阶级道德是否能够批判继承的问题。历史与现实中许多事实都能证明,无产阶级道德不仅与历代劳动人民的美德有继承关系,而且与历代统治阶级的道德... 关于道德继承性问题的讨论,主要分歧不是道德有无继承性的问题,而是无产阶级道德对历代统治阶级道德是否能够批判继承的问题。历史与现实中许多事实都能证明,无产阶级道德不仅与历代劳动人民的美德有继承关系,而且与历代统治阶级的道德也有一定的联系。固然,不同社会形态中占统治地位的道德有质的区别,但是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人类由野蛮时代到文明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治阶级道德 社会形态 批判继承 道德继承性 道德规范 社会主义社会 人类社会 资产阶级 共产主义道德 阶级利益
下载PDF
论道德的继承性
6
作者 唐道能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1980年第4期75-79,共5页
道德有不有继承性?在林彪、“四人帮”一伙不讲道德的年代里,这是一个禁区。谁说道德有继承性,谁就是“封、资、修”的鼓吹者,甚至遭到批驳和“横扫”。今天,冲破了林彪、“四人帮”所设置的这一禁区,开展道德继承性的研究和探讨,对于... 道德有不有继承性?在林彪、“四人帮”一伙不讲道德的年代里,这是一个禁区。谁说道德有继承性,谁就是“封、资、修”的鼓吹者,甚至遭到批驳和“横扫”。今天,冲破了林彪、“四人帮”所设置的这一禁区,开展道德继承性的研究和探讨,对于肃清剥削阶级的道德毒素,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树立社会主义道德的新风尚,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道德是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的行为规范。它与法律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道德 道德继承性 道德规范 新风尚 优良道德传统 行为规范 阶级 马克思恩格斯 被剥削阶级 统治阶级道德
下载PDF
王船山法制思想述评 被引量:1
7
作者 唐斌成 《湖湘论坛》 1998年第6期66-67,共2页
一、以稳定社会为出发点的立法原则王船山很重视法的作用。他认为:“立法的精意”在于“以定民志,兴民行,进天下以协于极,其用隐而化为神”①,“法者,所以叙彝论,正名分,定民志,息祸乱,为万世法也”②。就是说,立法是为了维... 一、以稳定社会为出发点的立法原则王船山很重视法的作用。他认为:“立法的精意”在于“以定民志,兴民行,进天下以协于极,其用隐而化为神”①,“法者,所以叙彝论,正名分,定民志,息祸乱,为万世法也”②。就是说,立法是为了维护秩序,稳定民心,协调社会,消除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船山 法制思想 以德导民 述评 道德教育 立法原则 严以治吏 “三严” 立法问题 统治阶级道德
下载PDF
伦理学上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六十年代“道德阶级性、继承性”讨论述评 被引量:1
8
作者 黄万盛 《学术月刊》 1980年第3期69-74,共6页
“道德的阶级性和继承性”讨论历时很久,从一九五七年起,断断续续就有关于这一问题的文章在报刊上展开争鸣。到了一九六三年,关于这一问题讨论的战幕就全面拉开,酿成了一场规模浩大、声势激烈的大论战。后来,由于文化大革命的掀起,才偃... “道德的阶级性和继承性”讨论历时很久,从一九五七年起,断断续续就有关于这一问题的文章在报刊上展开争鸣。到了一九六三年,关于这一问题讨论的战幕就全面拉开,酿成了一场规模浩大、声势激烈的大论战。后来,由于文化大革命的掀起,才偃旗息鼓。对这场讨论应当怎样看?讨论中提出的“农民阶级有自己的道德论、道德体系”;“统治阶级道德与被统治阶级道德根本没有一致性”;“历史上统治阶级道德是不能继承的”等等观点,是否还有可以商榷的余地?近年来,这些仍是学术理论界经常关心的问题。一九七八年年底,北京地区伦理学座谈会,去年济南哲学规划会以及上海《学术月刊》社召开的“回顾与展望”座谈会上,都有人对这场讨论及讨论中涉及的观点提出重新评价的意见。可见,回顾和总结这场甚有影响的讨论是十分必要的。由于讨论涉及到伦理学的许多基本问题,为便于这一问题的继续讨论,这里,削枝强干、删繁就简,仅对当时较为集中的几个问题及不同观点作一综述,并简单地谈谈我的看法,供同志们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品质 统治阶级道德 统治阶级 阶级 伦理学 六十年代 继承性 资产阶级道德 农民阶级 地主阶级
原文传递
评封建社会“对立阶级道德互相包含”论
9
作者 黄宣民 《哲学研究》 1965年第2期61-71,共11页
(一) 近两年来,学术界在道德继承问题的讨论中发生了不少争论。争论的焦点,不单涉及如何对待遗产并如何批判继承的原则问题,甚至涉及到怎样区别某一种社会的精华与糟粕,我们今天能否不分革命与反动,把一切剥削阶级的道德遗产拿来为无产... (一) 近两年来,学术界在道德继承问题的讨论中发生了不少争论。争论的焦点,不单涉及如何对待遗产并如何批判继承的原则问题,甚至涉及到怎样区别某一种社会的精华与糟粕,我们今天能否不分革命与反动,把一切剥削阶级的道德遗产拿来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的问题。在这场争论中,王煦华先生在《统治阶级道德的批判继承问题》和《关于道德讨论中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问题》两篇文章中以十分鲜明的态度表示赞成那种主张继承剥削统治阶级道德的见解,强调“无产阶级批判继承一切统治阶级道德,根本不是‘能不能’、‘可不可以’的问题,而是怎样理解这种批判继承的问题。”他一方面认为别人对于“抽象继承”论还“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建社会 统治阶级道德 批判继承 封建道德 道德体系 封建制度 道德遗产 道德思想 共同道德 道德继承
原文传递
从宋江的“隐恶扬善”谈开去
10
作者 尤殿恭 刘林 《天津师院学报》 1975年第6期46-47,共2页
且说,“小李广”花荣在清风寨当副知寨时,看不惯正知寨刘高为非作歹,有心要把刘高杀了。当时,避难在清风寨的宋江连忙劝道:“贤弟差矣!自古道冤仇可解不可结,他和你是同僚官,虽有些过失,你可隐恶而扬善。”——这是《水浒》第三十三回... 且说,“小李广”花荣在清风寨当副知寨时,看不惯正知寨刘高为非作歹,有心要把刘高杀了。当时,避难在清风寨的宋江连忙劝道:“贤弟差矣!自古道冤仇可解不可结,他和你是同僚官,虽有些过失,你可隐恶而扬善。”——这是《水浒》第三十三回的一段描写。这里的“隐恶扬善”,原是有典故的。那是《礼记·中庸》里的一段话:“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意思是,要隐瞒人的坏事,说人的好话。这典故虽然伪托是帝舜的,实际上却是儒家的思想。孔老二在《论语》中说:“父为子隐,子为父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善恶观 儒家思想 礼记 论语 宋江 劳动人民 水浒 统治阶级道德 中庸 典故
下载PDF
道德规范与法律规范
11
作者 周原冰 《法学》 1982年第2期8-12,共5页
道德和法律,作为社会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它们以同是人们的行为规范而区别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作为人们的行为规范,它们又以各自特定的性能而互相区别.就它们各自特定的性能而言,又存在着一种介乎两者之间的行为规范.例如:属... 道德和法律,作为社会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它们以同是人们的行为规范而区别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作为人们的行为规范,它们又以各自特定的性能而互相区别.就它们各自特定的性能而言,又存在着一种介乎两者之间的行为规范.例如:属于人类精神文明积累的社会公德、各种社会集团各行各业的各种成文或不成文的规章和守则、公约等等,既可因其具有"成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规范 行为规范 统治阶级道德 上层建筑 法律范畴 国家权力 阶级 社会集团 社会性 阶级社会
原文传递
目前学术界对道德继承性问题的一些看法
12
作者 石毓彬 《哲学动态》 1980年第6期24-27,共4页
六十年代学术界对道德阶级性与继承性问题的讨论曾引起了极广泛的注意。这个本属于学术问题的争论,由于林彪、江青及那个顾问的干扰破坏,而陷入歧途。学术讨论变成了政治批判,讨论被窒息。文化大革命开始,江青在文艺界的一次大会上,又... 六十年代学术界对道德阶级性与继承性问题的讨论曾引起了极广泛的注意。这个本属于学术问题的争论,由于林彪、江青及那个顾问的干扰破坏,而陷入歧途。学术讨论变成了政治批判,讨论被窒息。文化大革命开始,江青在文艺界的一次大会上,又借谈批判继承问题而提出“扫荡一切剥削阶级旧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判继承 道德传统 道德继承性 学术界 统治阶级道德 性问题 阶级 无产阶级 六十年代 道德遗产
原文传递
略评吴晗同志及其批评者的道德论
13
作者 翁金墩 《学术月刊》 1980年第7期38-41,共4页
在六十年代,我国学术界曾经开展了一场声势颇大的道德问题的大辩论,引起了有关方面及其人士的注意,而其中主要是以批判吴晗同志的道德论为中心的。一九六二年,吴晗同志在《前线》杂志第十期和第十六期先后发表了《说道德》和《再说道德... 在六十年代,我国学术界曾经开展了一场声势颇大的道德问题的大辩论,引起了有关方面及其人士的注意,而其中主要是以批判吴晗同志的道德论为中心的。一九六二年,吴晗同志在《前线》杂志第十期和第十六期先后发表了《说道德》和《再说道德》两篇文章。一九六三年八月十九日又在《光明日报》上发表了《三说道德》一文,针对某些同志的批评意见,进一步地阐明对于道德问题的见解,从而引起了持续二、三年的这场大辩论。在辩论的开始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 统治阶级利益 资产阶级道德 统治阶级 道德 统治阶级道德 吴晗 批判地继承 道德问题 相互作用
原文传递
试论道德教育在法制教育中的基础作用
14
作者 黄乐平 《民主》 2003年第6期32-34,共3页
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任务,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有力保障。我认为,在加强对公民进行社会主义法制教育的同时,要特别注意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后者是前者的基础。全体公民道德素质提高了,防御犯... 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任务,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有力保障。我认为,在加强对公民进行社会主义法制教育的同时,要特别注意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后者是前者的基础。全体公民道德素质提高了,防御犯罪能力增强了,违法现象就会大大减少。因此,社会主义道德教育要先于、重于法制教育。一、法律与道德有天然的内在联系首先,从法学的角度看,法律与道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法学概论》指出,“法律以其所特有的强制性,积极保护和推行统治阶级的道德,以扩大统治阶级道德的影响”,而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道德教育 法制教育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道德要求 社会主义法制 法律 有中国特色 道德观念 公民道德素质 统治阶级道德
原文传递
道德批判继承讨论中的几个问题
15
作者 王煦华 《社会科学战线》 1980年第4期36-44,共9页
一九六二年,吴晗同志连续发表了《说道德》、《再说道德》两文以后,在学术界引起了一场道德批判继承问题的讨论,从一九六三年八月起一直延续到文化大革命前夕。这次学术讨论,名为讨论,实际上是对坚持道德批判继承论的同志进行学术批判,... 一九六二年,吴晗同志连续发表了《说道德》、《再说道德》两文以后,在学术界引起了一场道德批判继承问题的讨论,从一九六三年八月起一直延续到文化大革命前夕。这次学术讨论,名为讨论,实际上是对坚持道德批判继承论的同志进行学术批判,所以对一些问题并没有展开认真的讨论,因而也谈不上解决。学术上的问题,只有开展认真的讨论,通过社会实践的检验,才能解决。真理越辩越明。因此,把以往讨论过的问题重新提出来讨论是非常必要的。由于问题很多,而篇幅有限,本文仅就其中的几个主要问题,谈一些自己的看法,错误和不妥之处,请同志们批评指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判继承 无产阶级 统治阶级道德 马克思恩格斯 资产阶级 道德 同一性 形而上学 对立面 共产主义道德
原文传递
关于道德批判继承討論中的立埸、观点和方法问题——重新学习《矛盾论》,答以东同志的批评
16
作者 王煦华 《哲学研究》 1965年第1期51-60,共10页
去年以来,在关于道德的阶级性和继承性问题的讨论中,有些同志把对统治阶级道德的批判继承理解为抽象继承,这当然是错误的。对这种观点进行批评,是必要的和正确的,不这样,我们就会在道德遗产的批判继承问题上,犯复古主义的错误。但是,在... 去年以来,在关于道德的阶级性和继承性问题的讨论中,有些同志把对统治阶级道德的批判继承理解为抽象继承,这当然是错误的。对这种观点进行批评,是必要的和正确的,不这样,我们就会在道德遗产的批判继承问题上,犯复古主义的错误。但是,在批评中,有些同志使用的方法,在我看来,却不是马克思主义的一分为二的辩证方法,而是形而上学的全盘否定的方法。这样,对抽象继承的批评就不仅不能取得彻底的胜利,而且走上另一极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判继承 道德观念 封建社会 马克思恩格斯 统治阶级道德 道德遗产 道德 全盘否定 道德体系 阶级
原文传递
犯罪本质特征新探 被引量:1
17
作者 夏朝晖 《中南政法学院学报》 CSSCI 1990年第2期83-85,共3页
关于什么是犯罪本质的特征,我国刑法理论界一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行为的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本质特征;第二种观点认为,严重的(极端的)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本质特征;第三种观点认为,应受刑罚... 关于什么是犯罪本质的特征,我国刑法理论界一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行为的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本质特征;第二种观点认为,严重的(极端的)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本质特征;第三种观点认为,应受刑罚惩罚性是犯罪的本质特征。笔者认为,以上三种观点均有不妥之处,只有可罚的社会危害性才是犯罪的本质特征。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危害性 本质特征 作为犯罪 应受刑罚惩罚性 统治阶级道德 危害行为 犯罪本质 罪与非罪 观点 基本特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