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海季风爆发的统计动力分析 被引量:12
1
作者 张东凌 何卷雄 曾庆存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77-386,共10页
作者对南海季风爆发作了统计动力分析,即将南海季风爆发前后的高低层风场看成一个整体,并以南海季风爆发日为基准,对风场作了经验正交函数(EOF)分析,得到了以下结论:偏差风场的第一模态反映了高低层东亚夏季风环流在南海季风爆发日前后... 作者对南海季风爆发作了统计动力分析,即将南海季风爆发前后的高低层风场看成一个整体,并以南海季风爆发日为基准,对风场作了经验正交函数(EOF)分析,得到了以下结论:偏差风场的第一模态反映了高低层东亚夏季风环流在南海季风爆发日前后有剧烈变化,这直接体现了南海季风的爆发,并表明此时大气环流有突变发生;第二、三模态则分别反映了具有5~7天振荡周期的中高纬大气长波活动和亚洲季风区中准双周低频振荡的主要活动区,以及中低纬度大气环流的相互作用;第二模态体现了偏差风场的幅散风部分而第三模态则体现了旋转风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季风 统计动力分析 复经验正交函数 分析 突变 中低纬相互作用
下载PDF
南亚夏季风爆发的统计动力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张东凌 何卷雄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66-376,共11页
作者对南亚(印度)夏季风爆发作了统计动力分析,即将南亚夏季风爆发前后的高低层风场看作一个整体,并以南亚夏季风爆发日为基准,作了经验正交函数(矢量)分析,得到了以下结论:偏差风场的第一模态反映了季风爆发前后大规模的风系变化,其时... 作者对南亚(印度)夏季风爆发作了统计动力分析,即将南亚夏季风爆发前后的高低层风场看作一个整体,并以南亚夏季风爆发日为基准,作了经验正交函数(矢量)分析,得到了以下结论:偏差风场的第一模态反映了季风爆发前后大规模的风系变化,其时间系数直接体现了南亚夏季风的爆发,在爆发日前后该模态反映的偏差风系有剧烈变化,这表明季风爆发时大气环流有突变发生;第二模态反映了具有5~7天振荡周期的中纬天气尺度波系及其对低纬季风区的影响;第三模态反映了热带、副热带地区呈准双周振荡的低频扰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亚夏季风 统计动力分析 复经验正交函数分析 准双周扰动
下载PDF
海气相互作用统计动力分析与预报的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黄嘉佑 周家斌 《热带气象》 CSCD 1992年第3期193-201,共9页
本文着重介绍近10来年关于海气相互作用的统计动力分析和预报方面的新进展。
关键词 海气 相互作用 统计动力分析 预报
下载PDF
5月热带印度洋大气大洋耦合环流的统计动力分析 被引量:14
4
作者 张东凌 曾庆存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693-1699,共7页
对大气大洋耦合环流作直接的统计动力分析,即将大气环流风场和大洋上层环流场看作一个整体,作经验正交函数(矢量)展开,从而可以得到在统计意义上的海气耦合模态和分析耦合的特征.应用该方法对5月份热带印度洋区域(含南海)的大气大洋耦... 对大气大洋耦合环流作直接的统计动力分析,即将大气环流风场和大洋上层环流场看作一个整体,作经验正交函数(矢量)展开,从而可以得到在统计意义上的海气耦合模态和分析耦合的特征.应用该方法对5月份热带印度洋区域(含南海)的大气大洋耦合环流进行联合统计动力分析,得到以下结论:第1模态是南海夏季风模态,该模态时间系数序列有明显的两个态,分别代表季风爆发前、后的大气、大洋环流并与南海夏季风爆发的迟早有密切关系;在南海夏季风爆发偏早(晚)的年份,印度洋表层到次表层的海温距平大多呈正(负)IOD形态,印度洋赤道辐合带的上升运动和在该带南北两侧的动力性补偿下沉运动均偏强(弱);总的说来该模态中大洋次表层到表层的流与地面风方向一致,这表明该流是风生流.第2模态反映ENSO在印度洋的延伸,其时间系数序列也有两个态,分别与Ni?o3,4区的海温异常相关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夏季风 海气联合统计动力分析 IOD EOF
原文传递
沙尘暴天气的高空急流统计特征及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19
5
作者 程海霞 丁治英 +1 位作者 帅克杰 常素萍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06-814,共9页
利用Micaps常规资料,对2000—2004年30-50°N之间的沙尘暴日与高空急流的关系进行了统计,把与沙尘暴相伴的高空急流分为2类:单急流型和双急流型;沙尘暴多发生在高空西南和西北急流的左侧及其右后方,与西北+西南型高空双急流... 利用Micaps常规资料,对2000—2004年30-50°N之间的沙尘暴日与高空急流的关系进行了统计,把与沙尘暴相伴的高空急流分为2类:单急流型和双急流型;沙尘暴多发生在高空西南和西北急流的左侧及其右后方,与西北+西南型高空双急流相伴的沙尘暴多出现在西北急流中心的左前方和西南急流中心的左后方以及西北急流中心的右前方和西南急流中心的左后方。还对沙尘暴典型个例的风场结构的垂直分布、环流场的垂直结构等进行了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沙尘暴的高空急流有单急流、双急流、甚至三急流;一般北支高空急流高度较低,中心多在300hPa,南支高空急流高度一般在200hPa,中心风速多大于北支急流,北支急流多随高度升高向南倾斜,南支急流随高度的升高向北倾斜,单急流型沙尘暴多发生于北支急流下沉支的南侧,双急流型沙尘暴发生于双急流合并下沉支的下方;不论是上升气流还是下沉气流均有可能产生沙尘暴:低层辐合、高层辐散导致的抽吸作用,可在近地层形成大风和沙尘暴,强的下沉气流可导致高层动量有效下传有利于沙尘暴的产生;在南、北支高空急流之间往往会形成一支环流促进沙尘暴的形成,所以不仅是北支急流,南支急流也对沙尘暴的发生和发展产生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尘暴 高空急流 双急流 统计动力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