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科学硕士学位论文中统计学方法应用及误用调查 被引量:4
1
作者 栾珊 张凌云 邵翠华 《青岛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1年第4期571-575,共5页
目的了解某大学医学院内科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中统计学方法应用和误用情况及其变化趋势。方法检索万方数据库中某大学医学院2014年和2019年内科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177篇作为研究对象,逐篇评阅,收集其中统计学方法的应用和误用情况... 目的了解某大学医学院内科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中统计学方法应用和误用情况及其变化趋势。方法检索万方数据库中某大学医学院2014年和2019年内科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177篇作为研究对象,逐篇评阅,收集其中统计学方法的应用和误用情况。结果在是否应用统计推断(包括两两比较)、统计推断方法的种类及数量方面2019年与2014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2019年统计方法应用率的前5位为:t检验和方差分析(并列)、列联表分析(包括卡方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线性相关分析、非参数检验和Logistic回归等;2014年为:t检验、方差分析、列联表分析、线性相关分析和非参数检验等。2019年计算OR值并给出CI的使用率高于2014年(χ^(2)=7.251,P<0.05)。2019年与2014年统计表应用率均高于90%,统计图的应用率均不及60%,SPSS统计软件的应用率较高(94.3%,86.7%),但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003~2.932,P均>0.05)。2019年论文中有40.2%给出具体P值,高于2014年的24.4%(χ^(2)=5.049,P<0.05)。统计学表达有误的在2019年占36.8%(32/87),高于2014年的20.0%(18/90)(χ^(2)=6.147,P<0.05)。2019年统计推断方法的误用率是58.6%(51/87),与2014年的61.1%(55/90)差别无统计学意义(χ^(2)=0.114,P>0.05)。结论内科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中统计学方法应用率较高,但统计描述不规范、统计推断方法误用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 统计学 统计学(主题) 学位论文(主题) 内科学 研究报告
下载PDF
空间统计分析方法在结核病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6
2
作者 黄茹 李鑫尧 +1 位作者 肖洪 田怀玉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6年第6期432-435,共4页
传染病的传播与流行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如何定量描述传染病时空分布、分析其与周围环境的关系,是当下研究的重要问题。在结核病的研究中,空间统计分析方法的使用不仅能探索疾病的时空分布模式、构建其与环境变量的统计关系,同时能探... 传染病的传播与流行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如何定量描述传染病时空分布、分析其与周围环境的关系,是当下研究的重要问题。在结核病的研究中,空间统计分析方法的使用不仅能探索疾病的时空分布模式、构建其与环境变量的统计关系,同时能探测疾病的潜在风险区,为结核病的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将就空间统计分析方法在结核病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统计学(主题) 传染病
下载PDF
基于网络爬虫的英国政府网站结核病主题政策发文计量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黄烈雨 王溪 +3 位作者 陈浩 黄若尧 左玲 郭岩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11期1199-1209,共11页
目的从多维度分析英国政府网站结核病主题发文记录,研究英国政府防控结核病的政策力量与关注重点,为我国结核病防控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通过计算机编程语言(Python)与相关爬虫软件对英国政府网站(www.gov.uk)进行关键词爬取,删除重复记... 目的从多维度分析英国政府网站结核病主题发文记录,研究英国政府防控结核病的政策力量与关注重点,为我国结核病防控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通过计算机编程语言(Python)与相关爬虫软件对英国政府网站(www.gov.uk)进行关键词爬取,删除重复记录后得到1530条结核病主题相关发文记录,首先分别就全部1530条记录、331条与政策相关性较高的记录进行主题、类型和发文主体的分析,然后对113条牛结核病、111条人患结核病相关记录进行内容分析或高频关键词分析。结果 1530条结核病发文主题数量前3位分别为"卫生与社会保障"(281条)、"入境英国与居住"(144条)和"环境"(136条),发文类型数量最多的是"指导与监管"(364条);相关性较高的331条发文记录主要类型也是"指导与监管"(111条),集中在2013年(31条)和2014年(30条),同一时期英国结核病报告发病例数(尤其是非英国出生人群)明显下降;113条牛结核病发文记录中明确提到感染动物种类最多的是"獾"(24条);111条人患结核病发文记录共标记579个关键词,分析得到24个高频关键词,聚类整合后得到3大高频关键词主题群,分别为结核病预防控制策略(10个)、结核病流行病学(8个)和结核病临床技术(6个)。结论英国政府防控结核病的工作重点包括针对移民群体的"外防输入"防控模式、"同一健康"理念下的人兽共患病综合治理、加强对社会和经济因素干预的多部门多层级联合行动,其防控理念和策略为我国提供了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卫生政策 文献计量学 统计学(主题)
下载PDF
二甲双胍治疗与结核病发病的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分析
4
作者 李婷婷 王龙智 刘欢庆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85-791,共7页
目的:以孟德尔随机化方法探讨二甲双胍治疗与结核病发病之间的关系。方法:以二甲双胍治疗作为暴露变量、以结核病发病作为结局变量搜索MR Base在线数据库(http://app.mrbase.org),使用一组公开可用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对数据进行汇... 目的:以孟德尔随机化方法探讨二甲双胍治疗与结核病发病之间的关系。方法:以二甲双胍治疗作为暴露变量、以结核病发病作为结局变量搜索MR Base在线数据库(http://app.mrbase.org),使用一组公开可用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对数据进行汇总,并采用逆方差加权(IVW)、加权中位数和MR-Egger回归分析两个样本(二甲双胍治疗样本:462933例,病例组:11552例,对照组:451381例;结核病发病样本:212453例,病例组:549例,对照组:211904例)的孟德尔随机化关联性,采用Cochran’s Q统计量和I2统计量评价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之间的异质性。采用“留一法”敏感性分析和漏斗图验证结果的可靠性。结果:从GWAS中筛选出40个在全基因组水平上与二甲双胍治疗显著相关的独立的SNP作为工具变量,168个与结核病发病显著相关的独立的SNP。逆方差加权分析显示,二甲双胍治疗与结核病发病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P=0.022);MR-Egger回归分析发现,定向多效性不太可能影响结果(截距=-0.043,P=0.394),没有证据表明二甲双胍治疗与结核病发病之间存在直接关联性(P=0.150);但加权中位数方法分析支持二甲双胍治疗与结核病发病之间存在正相关性(P=0.010)。逆方差加权和MR-Egger分析均未发现异质性(Q=46.890,I2=0.168,P=0.175;Q=45.990,I2=0.174,P=0.181),增加了孟德尔随机化分析估计的可靠性。“留一法”敏感性分析发现,孟德尔随机化整体估计结果稳定,没有出现显著偏差,结果具有可靠性。漏斗图也未显示不对称,不存在定向多效性,支持结果的稳健可靠。结论:经异质性和敏感性检验,通过逆方差加权、加权中位数和MR-Egger回归3种分析方法获得的孟德尔随机化结果支持二甲双胍治疗与结核病发病风险之间的正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双胍 结核 统计学(主题) 孟德尔随机化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不同部位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49
5
作者 万锦平 张圣 +4 位作者 刘克勤 蔡新 娄一萍 陈智才 楼敏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6-42,共7页
目的:比较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发生不同部位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及溶栓后患者神经功能结局的差异,分析深部出血转化与非深部出血转化的独立预测因素,并了解不同梗死部位出血转化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神经功能结局的... 目的:比较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发生不同部位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及溶栓后患者神经功能结局的差异,分析深部出血转化与非深部出血转化的独立预测因素,并了解不同梗死部位出血转化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神经功能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3年5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按照无出血转化、深部出血转化和非深部出血转化分成三组进行基线特征及神经功能结局的比较.三组间连续变量的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分类变量的比较用多组卡方检验,并用logistic 回归分析各部位出血转化的影响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结果:292例患者纳入分析,82例(28 1%)发生出血转化,其中深部出血47例(57 3%)、脑实质血肿型19例(6 5%)、出血性脑梗死型63例(21 6%);症状性出血 8例(2 7%).三组患者的年龄、基线NIHSS评分、收缩压以及心房颤动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校正后发现基线NIHSS评分(OR=1 126,95%CI:1 063~1 193,P〈0 001)和收缩压(OR=0 982,95%CI:0 967~0 998,P=0 025)是深部出血转化的独立影响因素.未发现非深部出血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深部出血转化是影响溶栓后3个月神经功能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OR=0 291,95%CI:0 133~0 640,P=0 002).结论:基线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收缩压是预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溶栓后发生深部出血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且深部出血转化提示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后神经功能结局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病 脑缺血 药物疗法 卒中 药物疗法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治疗应用 血栓溶解疗法 神经系统 出血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单光子 心房颤动 脑梗死 生物转化 统计学(主题) 预后
下载PDF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腰大池引流减少脑积水发生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0
6
作者 邵军 陈高 +5 位作者 胡华 祝向东 许璟 王林 王真 胡强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1-76,共6页
目的:探讨影响腰大池引流降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后分流依赖性脑积水发生率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治疗的且在围手术期行腰大池引流的136例颅内动脉瘤患者资料,分析分... 目的:探讨影响腰大池引流降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后分流依赖性脑积水发生率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治疗的且在围手术期行腰大池引流的136例颅内动脉瘤患者资料,分析分流依赖性脑积水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23例患者(16.91%)发生分流依赖性脑积水。单因素分析显示以下因素可能与分流依赖性脑积水发生相关:入院时Hunt-Hess分级(P<0.01)和Fisher分级(P<0.01);脑室内出血(P<0.01);破裂动脉瘤部位(P=0.001);平均每日脑脊液引流量(P=0.047)。结论:aSAH患者入院时Hunt-Hess分级差、Fisher分级高、出现脑室内出血、后循环破裂动脉瘤,或者平均每日脑脊液引流量过多或过少,其分流依赖性脑积水发生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颅内动脉瘤 并发症 脑积水 脑脊髓液分流术 腰骶部 蛛网膜下腔出血 统计学(主题) 回顾性研究
下载PDF
蛛网膜下腔出血大鼠早期大脑皮层低氧诱导因子-1α表达与细胞凋亡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胡强 吴骋 +3 位作者 陈敬寅 严锋 李建儒 陈高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8-65,共8页
目的:研究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大脑皮层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表达情况及其与细胞凋亡可能存在的关系,初步探讨HIF-1α表达在SAH后早期脑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改良血管内穿刺法建立SAH模型。35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入... 目的:研究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大脑皮层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表达情况及其与细胞凋亡可能存在的关系,初步探讨HIF-1α表达在SAH后早期脑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改良血管内穿刺法建立SAH模型。35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入假手术组和SAH 6、12、24、72 h组。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技术检测HIF-1α的表达水平,末端脱氧核苷酸介导的X-dUTP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细胞凋亡,同时应用免疫荧光双标染色技术检测表达HIF-1α的细胞类型。结果: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HIF-1α的表达在假手术组几乎未见(0.29%±0.30%),SAH后6 h增加(4.65%±1.01%),24 h达高峰(18.55%±4.2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UNEL法检测到大鼠大脑凋亡细胞数在SAH后增多,6 h时可见少数凋亡细胞(7.09%±2.34%),在24 h到达高峰(25.54%±7.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各组HIF-1α阳性率与TUNEL阳性率呈正相关(r=0.738,P<0.05)。免疫荧光双标染色显示HIF-1α蛋白主要表达于神经元,部分HIF-1α染色阳性的细胞核与TUNEL染色重合。结论:大鼠SAH后早期脑损伤过程中HIF-1α表达与细胞凋亡呈正相关,提示HIF-1α可能参与SAH后早期脑损伤病理生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缺氧诱导因子1 Α亚基 代谢 脑损伤 细胞凋亡 统计学(主题) 大鼠 Sprague-Dawley 疾病模型 动物 随机分配
下载PDF
合并颅内微出血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后临床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12
8
作者 严慎强 万锦平 +1 位作者 国杨 楼敏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0-27,共8页
目的:明确合并颅内微出血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后的出血转化以及3个月后神经功能结局的影响.方法:连续收集225例2009年6月至2013年5月期间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接受静脉rt... 目的:明确合并颅内微出血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后的出血转化以及3个月后神经功能结局的影响.方法:连续收集225例2009年6月至2013年5月期间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接受静脉rt-PA溶栓治疗并行磁敏感序列检查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资料,评估患者溶栓后出血转化情况及3个月改良Rankin量表,在磁敏感序列上评估微出血严重程度.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出血转化,以无出血转化为参照,分析不同出血转化类型的影响因素;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症状性出血与神经功能结局的影响因素.结果:225例患者平均年龄(66 29±13 01)岁,女性73例(32 4%),发病至溶栓时间为(238 40±89 16)min,溶栓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为(11 40±5 89)分;共91例(36 1%)合并颅内微出血,微出血数目总计522个;共64例(28 4%)发生溶栓后出血转化,其中43例(19 1%)为出血性脑梗死型,21例(9 3%)为脑实质血肿型.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多发(≥3个)颅内微出血增加溶栓治疗后脑实质血肿型出血转化(OR=4 957,95%CI 1 306~18 811,P=0 019).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多发(≥3个)颅内微出血是溶栓治疗后神经功能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OR=3 496,95%CI 1 381~8 849,P=0 008).结论:多发(≥3个)颅内微出血增加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rt-PA溶栓后的脑实质血肿型出血转化风险,并与溶栓治疗后3个月不良神经功能结局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血 颅内出血 急性病 脑缺血 药物疗法 卒中 药物疗法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治疗应用 血栓溶解疗法 Logistic模型 预后 神经系统 统计学(主题)
下载PDF
单眼弱视患者空间视觉缺损特点及其机制 被引量:8
9
作者 宋峰伟 孙朝晖 +4 位作者 杨羿 王丽萍 汤霞靖 陈彬彬 于晓宁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01-108,共8页
目的:评价单眼弱视者的空间视觉缺损及其与弱视程度的相关性,并基于M-P视觉通道理论分析单眼弱视空间视觉缺损的机制.方法:采用ETDRS数字视力表和OptecR6500视功能检测仪检测111例7~34岁单眼弱视者弱视眼和非弱视眼的视锐度和对比敏... 目的:评价单眼弱视者的空间视觉缺损及其与弱视程度的相关性,并基于M-P视觉通道理论分析单眼弱视空间视觉缺损的机制.方法:采用ETDRS数字视力表和OptecR6500视功能检测仪检测111例7~34岁单眼弱视者弱视眼和非弱视眼的视锐度和对比敏感度函数,通过视锐度和对比敏感度函数衍生计算对比敏感度函数曲线下面积(AULCSF)、峰值对比敏感度(Smax)、Smax所对应的空间频率(Frmax)以及截止空间频率(CutSF),分析单眼弱视者的空间视觉缺损特点及其与弱视程度的相关性.结果:单眼弱视者的弱视程度与双眼对比敏感度AULCSF差值呈负相关(r=-0.83,P〈0.01),弱视眼视锐度与AULCSF、CutSF、Smax、Frmax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68、-0.80、-0.73和-0.56,P〈0.01).不同程度弱视患者视锐度、AULCSF、Smax、Frmax及CutSF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程度弱视者非弱视眼视锐度、AULCSF、Smax、Frmax及CutSF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弱视者的弱视眼与非弱视眼AULCSF和Frmax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Smax和CutS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中重度弱视者弱视眼与非弱视眼AULCSF、Smax、Frmax及CutSF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程度弱视者弱视眼在各空间频率下对比敏感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非弱视眼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视锐度与AULCSF、CutSF、Smax、Frmax在弱视者空间视觉评价时呈现趋势一致性.随着弱视程度的加重,弱视眼的整体空间视觉功能逐渐下降,视觉系统的高频端分辨率逐渐减弱和最佳对比度识别能力降低,最适空间频率向低空间频率偏移.在轻度弱视者中,M细胞通道无明显异常,P细胞各亚型的敏感性下降;而中高度弱视者中,M和P细胞通道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且以P细胞通道受损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视 病理生理学 视觉 对比敏感度 曲线下面积 统计学(主题)
下载PDF
芪胶升白胶囊对晚期胃癌化疗患者骨髓抑制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1
10
作者 高远 王宇岭 +1 位作者 冯军 陶敏 《实用肿瘤杂志》 CAS 2013年第6期657-659,共3页
目的观察芪胶升白胶囊对晚期胃癌化疗患者骨髓抑制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2例晚期胃癌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27例(化疗同期服用芪胶升白胶囊),对照组25例(单纯化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化疗前后生活质量、外周血常规(白细胞、血红蛋... 目的观察芪胶升白胶囊对晚期胃癌化疗患者骨髓抑制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2例晚期胃癌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27例(化疗同期服用芪胶升白胶囊),对照组25例(单纯化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化疗前后生活质量、外周血常规(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和外周血T细胞亚群(CD4+、CD8+及CD4+/CD8+值)。结果治疗组生活质量提高率37.0%,对照组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淋巴细胞免疫活性高于对照组(P<0.05)。骨髓抑制的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芪胶升白胶囊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同时有效减轻化疗所致的骨髓抑制,提高患者的免疫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药物疗法 胶囊△ 骨髓 药物作用 生活质量 T淋巴细胞亚群 抗原 CD4 抗原 CD8 随机对照试验 统计学(主题)
下载PDF
Wnk1基因多态性与汉族人缺血性卒中的关联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蔡坚 郝晨光 +2 位作者 罗东辉 杜磊 张向阳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3-50,共8页
目的:探索赖氨酸缺乏蛋白激酶1(Wnk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中国汉族人群缺血性卒中的关系.方法:收集2008年1月~2009年12月新疆5所医院294例汉族缺血性卒中患者(病例组)和同期外科系统住院治疗的其他无脑梗死疾病的汉族患... 目的:探索赖氨酸缺乏蛋白激酶1(Wnk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中国汉族人群缺血性卒中的关系.方法:收集2008年1月~2009年12月新疆5所医院294例汉族缺血性卒中患者(病例组)和同期外科系统住院治疗的其他无脑梗死疾病的汉族患者314例(对照组)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用标签SNP(tSNP)策略选择Wnk1基因10个SNP位点(rs3858703、rs11611246、rs7305065、rs1990021、rs34408667、rs12309274、rs1012729、rs956868、rs12828016、rs953361).SNP基因分型检测采用多重SNaPshot平台.用t检验、卡方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用Haploview软件进行连锁不平衡分析和单倍型分析.结果:病例组饮酒(37.1%)、高血压病(62.9%)、糖尿病(18.0%)、高脂血症(36 4%)患者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均P〈0.01),而吸烟者比例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所有位点基因分型缺失率均在1%以下.除rs34408667位点外,其余tSNP均通过Hardy-Weinberg平衡检验.Wnk1基因第四内含子rs11611246位点与汉族缺血性卒中相关.T等位基因在病例组中的分布频率低于对照组(30 3%与35 7%,P=0.046).进行性别分层后发现,rs11611246 T等位基因是汉族男性缺血性卒中发病的保护因子.GT基因型及TT基因型在病例组男性中的分布频率分别为43.3%及7.2%,而在对照组男性中的分布频率分别为43.1%及15.2% (P=0.038).加性遗传模型显示T等位基因携带者发生缺血性卒中的风险是对照组的0.702倍(95%CI:0.517~0.953,P=0.023).调整年龄后差异仍然存在(P=0.022),进一步调整年龄、体质量指数、吸烟、饮酒、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混杂因素后,差异仍然存在(P=0.008).未发现Wnk1基因其余9个SNP位点与汉族人脑梗死相关.结论:Wnk1基因第四内含子rs11611246多态性影响中国人缺血性卒中的发生.rs11611246位点T等位基因可能是汉族男性发生缺血性卒中的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nk1基因 蛋白激酶类 多态性 单核苷酸 赖氨酸 等位基因 基因型 脑缺血 并发症 卒中 汉族 统计学(主题)
下载PDF
CT脑灌注成像指导下尿激酶和rt-PA对急性前循环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肖乃安 马琪林 鲁丛霞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14年第2期113-115,共3页
目的探讨以CT脑灌注成像(CTP)指导下尿激酶和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对急性前循环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和出血转化率。方法对112例发病3h内前循环脑梗死患者给予随机分组,即尿激酶组和rt-PA组,分别使用尿激酶和rt-PA给予C... 目的探讨以CT脑灌注成像(CTP)指导下尿激酶和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对急性前循环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和出血转化率。方法对112例发病3h内前循环脑梗死患者给予随机分组,即尿激酶组和rt-PA组,分别使用尿激酶和rt-PA给予CT脑灌注成像指导下的静脉溶栓,并进行治疗前后血管再通评价、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ADL评分和出血转化率的比较。结果 112例患者溶栓治疗后NIHSS评分、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尿激酶组和rt-PA组的血管再通率均升高,出血转化率相当(P>0.05)。结论 CTP可以用来指导急性前循环脑梗死静脉溶栓,且尿激酶和rt-PA作用相当,出血转化率无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病 脑出血 脑梗死 统计学(主题) 血栓溶解疗法 尿纤溶酶原激活物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盐酸青藤碱缓释组合微丸的体内外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邓艳平 肖衍宇 +2 位作者 平其能 包全英 李江然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11年第3期172-176,共5页
目的对盐酸青藤碱缓释组合微丸不同释药速率(慢、中、快)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及其体内外相关性研究。方法释放度实验采用转篮法分别在两种介质中进行,采用RP-HPLC测定缓释组合微丸在大鼠体内的不同时间的血药浓度。利用统计矩原理对药动... 目的对盐酸青藤碱缓释组合微丸不同释药速率(慢、中、快)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及其体内外相关性研究。方法释放度实验采用转篮法分别在两种介质中进行,采用RP-HPLC测定缓释组合微丸在大鼠体内的不同时间的血药浓度。利用统计矩原理对药动学数据进行分析。对体外平均释放时间和体内平均滞留时间建立相关性。结果缓释组合微丸具有明显的缓释特征,体外平均释放时间和体内平均滞留时间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相关方程为MRTin vivo=3.855 9MDTin vitro-1.421,相关性较好,相关系数r=0.999 9(n=3)。结论统计矩原理适用于盐酸青藤碱缓释组合微丸的体内外相关性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青藤碱 青风藤 迟效制剂 回收率 色谱法 高压液相 生物碱类 丸剂 统计学(主题) 药代动力学
下载PDF
两种不同弹性成像技术在甲状腺结节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14
作者 林宁 施丽丹 林纬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14年第3期201-204,208,共5页
目的:比较组织弹性成像技术(ETE)与声触诊组织成像(VTI)技术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70位患者共71例病灶标本分别行ETE和VTI检查,并进行弹性评分。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ETE和VTI评分≥4分则诊断为恶性结... 目的:比较组织弹性成像技术(ETE)与声触诊组织成像(VTI)技术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70位患者共71例病灶标本分别行ETE和VTI检查,并进行弹性评分。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ETE和VTI评分≥4分则诊断为恶性结节,从而计算出两者对甲状腺恶性结节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正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根据病理结果,71例结节标本中,良性29例,恶性42例。ETE对甲状腺恶性结节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正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9.0%、86.2%、76.1%、87.9%、65.8%;而VTI的灵敏度、特异度、正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5%、82.8%、87.3%、88.4%、85.7%;其中,VTI的灵敏度高于ETE,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97,P=0.015)。通过ROC曲线分析显示,VTI的线下面积为0.905(95%CI为0.828~0.983),ETE的线下面积为0.803(95%CI为0.699~0.908),前者大于后者,且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Z=17.503,P<0.05)。结论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中,VTI优于E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性成像技术 触诊 钙质沉着症 甲状腺结节 结节病 敏感性与特异性 ROC曲线 统计学(主题)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下载PDF
秩和比法在医院绩效管理护理单元分类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肖爽 赵庆华 谢微波 《现代医药卫生》 2019年第3期345-349,共5页
目的应用秩和比(RSR)法对重庆市某大型三级甲等医院护理单元分类进行科学评价,为开展护理绩效考核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文献查阅、专家咨询等方法确定护理单元分类评价指标,对全院78名护士长进行现场问卷调查,通过RSR法对数据进行统... 目的应用秩和比(RSR)法对重庆市某大型三级甲等医院护理单元分类进行科学评价,为开展护理绩效考核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文献查阅、专家咨询等方法确定护理单元分类评价指标,对全院78名护士长进行现场问卷调查,通过RSR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RSR与概率单位之间回归模型成立(F=1 400.90,P<0.000 1),按高、中、低3档将60个护理单元排序归类,其中高档护理单元10个,中档护理单元41个,低档护理单元9个。结论由于各护理单元在医疗角色中承担着不同功能,且不同医院相同科室涉及的护理范围和操作有细微差异,管理者可采用简洁方便的方法对护理单元进行分类,再做进一步绩效考核工作。RSR法用于医院绩效管理护理单元分类,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计学(主题) 秩和比 绩效管理 护理工作 护理单元 分类
下载PDF
痔上黏膜环切悬吊术治疗直肠前突的临床效果探讨 被引量:1
16
作者 高尚明 郭海 +1 位作者 赵耀 赵晓峰 《现代医药卫生》 2013年第24期3738-3739,共2页
目的探讨痔上黏膜环切悬吊术(PPH)在直肠前突(RC)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以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接受治疗的86例RC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A、B组,A组47例患者采用PPH治疗,B组39例患者采用经肛门直肠前突修补术治... 目的探讨痔上黏膜环切悬吊术(PPH)在直肠前突(RC)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以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接受治疗的86例RC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A、B组,A组47例患者采用PPH治疗,B组39例患者采用经肛门直肠前突修补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治疗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A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都明显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48、6.324、4.226,P<0.05);且A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也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166、3.243,P<0.05)。结论 PPH治疗RC优势明显,建议在临床上继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学 直肠前突 统计学(主题) 痔上黏膜环切悬吊术 治疗结果
下载PDF
体验式教学在内科护理学中的应用及效果 被引量:10
17
作者 梁娟 《现代医药卫生》 2013年第24期3809-3810,共2页
目的探讨体验式教学在内科护理学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取护理专业护生100名随机分为试验班和对照班各50名。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试验班采用体验式教学模式。授课结束后采用期末考核及调查问卷方式了解体验式教学法的教学效果。结... 目的探讨体验式教学在内科护理学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取护理专业护生100名随机分为试验班和对照班各50名。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试验班采用体验式教学模式。授课结束后采用期末考核及调查问卷方式了解体验式教学法的教学效果。结果通过体验式教学后,试验班护生学习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职业道德修养、了解护理岗位、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协作精神等方面均有明显提高。结论体验式教学方法在内科护理教学中具有显著的教学效果,是护生综合素质、护理教学质量得以提高的一个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方法 教育 护理 统计学(主题) 体验式教学 内科护理 护生
下载PDF
责任制护理层次管理在临床护理中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罗珍利 何燕 《现代医药卫生》 2013年第24期3767-3768,共2页
目的探讨责任制护理层次管理模式应用于临床护理管理的效果及意义。方法 2012年11月至2013年6月在该科推行"护士长→责任护理组长→责任护士成员→后勤护士"责任制层级管理模式。将护理人员按新老护士搭配分成两组,病房的床... 目的探讨责任制护理层次管理模式应用于临床护理管理的效果及意义。方法 2012年11月至2013年6月在该科推行"护士长→责任护理组长→责任护士成员→后勤护士"责任制层级管理模式。将护理人员按新老护士搭配分成两组,病房的床位分为两种,每组任命1名责任组长,上白班制,带领本组护士负责本组治疗、护理、健康宣教及文书的书写。结果实施层次管理前后护理质量指标、护理服务指标中的各满意度、护理安全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层次管理模式优化护理管理效果,即可提高护士满意度又可激发护理人员的潜能,改善了护理质量,增强患者的满意度,有利于整体护理工作深入地开展,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工作 组织和管理 护士 统计学(主题) 质量控制 责任制护理 层次管理
下载PDF
专职护理小组在重症监护病房患者血液滤过治疗中的临床实践与效果评价 被引量:3
19
作者 顾俊华 《现代医药卫生》 2013年第24期3769-3770,共2页
目的探讨专职护理小组在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血液滤过治疗中的临床实践方法和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1月至2012年12月采用CVVH治疗的35例患者为试验组,另选择2011年1—10月采用CVVH治疗的2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由ICU成立血液滤过专职护... 目的探讨专职护理小组在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血液滤过治疗中的临床实践方法和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1月至2012年12月采用CVVH治疗的35例患者为试验组,另选择2011年1—10月采用CVVH治疗的2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由ICU成立血液滤过专职护理小组,组员6名,对试验组患者的护理进行系统干预,实施人员培训,对原有的操作进行修订和完善,制订操作流程和规范,解决临床实际问题及患者的需求。而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实施血液滤过专职护理培训前后全科护士理论考核和操作技能考核成绩;比较成立专职护理小组前后,临床医生及血液滤过转出患者的满意度。结果实施血液滤过专职护理后,试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92,P<0.01)。实施血液滤过专职护理培训后,全科护士相关知识和技能考核评分较培训前显著提高,且成立专职护理小组后,临床医生与转出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情况优于成立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组建血液滤过专职护理小组可以提高血液滤过患者的护理质量,解决专业化培训的护士尚不能满足临床护理需求的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 危重病 血液滤过 教育考核 护理工作 统计学(主题) 专职护理小组 病人满意度
下载PDF
超声心动图对左室节段性室壁运动定量分析方法的对比研究
20
作者 李金国 钟慧颖 钟玲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14年第3期178-182,共5页
目的比较左室节段性室壁运动超声心动图定量分析方法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准确性。方法 165例研究对象,分成3组:正常对照组60例,心肌梗死组45例,冠状动脉狭窄组60例。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查,观察指标包括:左室前间隔的内膜运动幅度(EndoD... 目的比较左室节段性室壁运动超声心动图定量分析方法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准确性。方法 165例研究对象,分成3组:正常对照组60例,心肌梗死组45例,冠状动脉狭窄组60例。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查,观察指标包括:左室前间隔的内膜运动幅度(EndoD)、室壁增厚率(ΔTH)、收缩期径向应变(RS)、收缩期组织速度(VS)。应用ROC曲线分析比较各指标诊断冠心病的准确性。结果 (1)冠状动脉狭窄组及心肌梗死组的RS、ΔTH、EndoD、VS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2)RS、ΔTH、EndoD、VS检测心肌梗死及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率分别为:89.3%、89.3%、81.3%、80.7%及68.1%、70.0%、61.9%、60.0%。(3)RS、ΔTH、EndoD、VS诊断心肌梗死及冠状动脉狭窄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68、0.863、0.833、0.859及0.724、0.705、0.689、0.663。结论室壁增厚率及径向应变诊断冠心病的准确性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描记术 多普勒 冠心病 心肌梗死 心室功能 心排血量 心舒期 心缩期 统计学(主题) ROC曲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