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继发性纯巨核细胞再生障碍性血小板减少症一例报告
1
作者 刘茂发 丁凡 《江西医学院学报》 1989年第2期98-98,95,共2页
纯巨核细胞再生障碍性血小板减少症又称无巨核细胞性血小板减少症。其血液学特征是血小板减少、骨髓中巨核细胞减少或缺如,而粒红两系很少异常。临床常与再生障碍性贫血、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急性白血病混淆。此病例国内报导不多,... 纯巨核细胞再生障碍性血小板减少症又称无巨核细胞性血小板减少症。其血液学特征是血小板减少、骨髓中巨核细胞减少或缺如,而粒红两系很少异常。临床常与再生障碍性贫血、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急性白血病混淆。此病例国内报导不多,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继发性纯巨核细胞再生障碍性血小板减少症 临床表现 诊断 药物疗法
下载PDF
纯巨核细胞再生障碍性血小板减少症47例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赵岭 姒惠 +1 位作者 王莉 王来慈 《血栓与止血学》 1994年第4期154-155,190,共3页
回顾性分析了47例纯巨核细胞再生障碍性血小板减少症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本病实质问题。通过分析进一步明确本病的诊断标准,以及应与ITP和再障鉴别。并认为本病可能是不典型再障的一个特殊类型或再障早期。至于该病是否能转归为再障,还... 回顾性分析了47例纯巨核细胞再生障碍性血小板减少症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本病实质问题。通过分析进一步明确本病的诊断标准,以及应与ITP和再障鉴别。并认为本病可能是不典型再障的一个特殊类型或再障早期。至于该病是否能转归为再障,还需作长期随访观察,积累更多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核细胞再生障碍性血小板减少 再生障碍性贫血
下载PDF
获得性低巨核细胞血小板减少性紫癜5例临床分析
3
作者 张艳芳 《中国社区医师》 2008年第3期28-28,共1页
获得性低巨核细胞血小板减少性紫癜(AATP)是一种较少见的骨髓衰竭性疾病,临床表现以出血为特征。该疾患突出特点为血小板减少同时伴骨髓中巨核细胞(MK)数的显著减少或缺乏,而骨髓中其他成分无明显改变,故又称之为原发性纯巨核细... 获得性低巨核细胞血小板减少性紫癜(AATP)是一种较少见的骨髓衰竭性疾病,临床表现以出血为特征。该疾患突出特点为血小板减少同时伴骨髓中巨核细胞(MK)数的显著减少或缺乏,而骨髓中其他成分无明显改变,故又称之为原发性纯巨核细胞再生障碍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初时大多诊断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为了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现对本院收治的5例AATP患儿的临床资料回顾分析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障碍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巨核细胞 获得性 临床分析 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骨髓衰竭 巨核细胞 临床表现
下载PDF
小巨核细胞免疫组化染色在外周血细胞减少症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孟冬梅 赵春亭 +3 位作者 杨颉 赵新东 陈兵 李娟 《感染.炎症.修复》 2006年第1期28-29,65,共3页
目的:了解小巨核细胞免疫组化染色(APAAP法)在外周血细胞减少症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凡外周血细胞一系(主要指单纯血小板减少)、二系或全血细胞细胞减少者均列为研究对象。用小巨核细胞免疫组化染色(APAAP法)患者骨髓涂片,光镜下计... 目的:了解小巨核细胞免疫组化染色(APAAP法)在外周血细胞减少症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凡外周血细胞一系(主要指单纯血小板减少)、二系或全血细胞细胞减少者均列为研究对象。用小巨核细胞免疫组化染色(APAAP法)患者骨髓涂片,光镜下计数巨核细胞并进行分类。结果:小巨核细胞分别见于11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MDS)及5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而8例再生障碍性贫血(AA)未见巨核细胞。淋巴样小巨核细胞仅见于MDS。结论:用小巨核细胞免疫组化染色(APAAP法)检查骨髓涂片中的小巨核细胞有助于外周血细胞减少症的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核细胞 免疫组化染色 外周血细胞 细胞减少 鉴别诊断 应用 diagnosis of 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 骨髓涂片 再生障碍性贫血 研究对象 全血细胞 细胞 淋巴 检查 计数 患者 光镜 分类
下载PDF
血小板减少常见的原因
5
作者 康建民 《健康向导》 2009年第5期25-25,共1页
很多种原因都可引起血小板减少,主要有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和继发性血小板减少两大类,引起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种.
关键词 血小板减少 血小板生成 原因 发性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鉴别 发性血小板减少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 系统性红斑狼疮
下载PDF
吴昆仑主任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经验简析
6
作者 忻玉荣 邵黎云 吴昆仑 《重庆医学》 CAS 2018年第A01期454-456,共3页
血小板计数(Plt)<100×10 9/L称为血小板减少症[1]。导致人体血小板数量减少的原因很多:(1)血小板生成减少,包括遗传因素(如先天巨核细胞缺乏症)、免疫学因素(某些自身抗体抑制骨髓巨核细胞)、电离辐射、药物因素、营养缺乏(维生... 血小板计数(Plt)<100×10 9/L称为血小板减少症[1]。导致人体血小板数量减少的原因很多:(1)血小板生成减少,包括遗传因素(如先天巨核细胞缺乏症)、免疫学因素(某些自身抗体抑制骨髓巨核细胞)、电离辐射、药物因素、营养缺乏(维生素B12、叶酸、铁缺摄入不足)、巨核细胞增生障碍(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感染因素(巨细胞病毒、EB病毒、麻疹、汉坦病毒或其他支原体、疟原虫等);(2)血小板破坏过多,主要与免疫损伤有关,包括免疫学因素(如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系统性红斑狼疮、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感染因素、药物因素(如甲硝唑、阿司匹林等均可发生异常免疫反应引起继发性血小板减少);(3)血小板在脾内滞留过多,常见于放、化疗后脾功能亢进[2]。在临床上因自身免疫导致的血小板减少症较为常见,称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占出血性疾病的30%。有研究表明,我国成人发病率为(5~10)/10万,30~60岁以女性为主,60岁以上无明显性别差异,且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 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骨髓巨核细胞 再生障碍性贫血 血小板破坏过多 系统性红斑狼疮 免疫学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