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维也纳古典主义时期钢琴音乐演奏风格探究 |
关子函
|
《当代音乐》
|
2024 |
0 |
|
2
|
维也纳古典乐派音乐风格的嬗变——从海顿、莫扎特到贝多芬 |
齐易
宋红强
|
《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
2002 |
4
|
|
3
|
论“启蒙运动”对维也纳古典乐派音乐的影响 |
王冰
徐杰
|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
2006 |
7
|
|
4
|
维也纳古典声乐作品中的奏鸣曲式因素及其艺术表现——试以三首作品为例说明 |
冯存凌
聂普荣
|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
2013 |
1
|
|
5
|
论维也纳古典乐派的音乐创作 |
曹艺峰
|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
2003 |
1
|
|
6
|
论音乐中的喜剧意识——从维也纳古典乐派的机智、幽默和嘲讽表现引入 |
蔡麟
|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
2016 |
0 |
|
7
|
从音乐人类学的视角比较维也纳古典主义三杰 |
刘嵬
|
《艺术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报)》
|
2016 |
0 |
|
8
|
境界的开启——维也纳古典乐派在室内乐重奏体裁上发展的重要性阐微 |
林少坚
|
《艺苑》
|
2012 |
0 |
|
9
|
维也纳古典乐派音乐体裁的美学特征 |
王放歌
|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
|
2007 |
0 |
|
10
|
论维也纳古典乐派时期“hemiola”技法的运用 |
帖玲
|
《科教导刊(电子版)》
|
2019 |
0 |
|
11
|
浅谈对维也纳古典派音乐的认识 |
张馨
|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
2003 |
0 |
|
12
|
维也纳古典乐派的形成及其发展 |
徐强
|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92 |
2
|
|
13
|
维也纳古典乐派低音提琴调律法的发展与作用 |
潘原钏
|
《中国民族博览》
|
2016 |
2
|
|
14
|
继承中有发展,发展中更超越——浅谈前古典主义和维也纳古典乐派对于大型器乐体裁创作的贡献和创新 |
罗爱武
|
《魅力中国》
|
2011 |
0 |
|
15
|
维也纳古典乐派和声语言的开创——谈海顿钢琴奏鸣曲的和声技法 |
金贤利
|
《神州》
|
2012 |
0 |
|
16
|
维也纳古典乐派在世界歌剧舞台上的重要地位 |
杜宇
|
《歌剧》
|
2013 |
0 |
|
17
|
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作曲风格特征 |
吴洁
|
《科技信息》
|
2010 |
0 |
|
18
|
维也纳古典乐派 |
|
《音乐时空》
|
2014 |
0 |
|
19
|
维也纳古典乐派三位大师钢琴奏鸣曲风格差异 |
郭兰兰
蒋丽莎
|
《音乐生活》
|
2008 |
1
|
|
20
|
浅谈维也纳古典乐派三大师 |
韦玮
|
《小演奏家》
|
2005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