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就业系统的演进、摩擦与转型——劳动力市场微观实证与体制分析 被引量:38
1
作者 张鹏 张平 袁富华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4-20,共17页
居于国民经济核心地位的就业系统的形成、演进和调整,与经济发展阶段和结构条件变化密切相关。受到经济追赶所必须的高强度资本积累的制约,中低层次人力资本主导的中国就业系统,源于城乡二元分割制度且被低价工业化模式强化。面对高质... 居于国民经济核心地位的就业系统的形成、演进和调整,与经济发展阶段和结构条件变化密切相关。受到经济追赶所必须的高强度资本积累的制约,中低层次人力资本主导的中国就业系统,源于城乡二元分割制度且被低价工业化模式强化。面对高质量发展要求和城市化转型,中国的这种工业化就业系统呈现出越来越大的不适应性,主要表现在大量劳动力漂移于低端部门,低端锁定现象明显。理论和经验分析结果表明,劳动力就业漂移将会对人力资本积累产生明显的负反馈效应,特别是高人力资本劳动力和成熟劳动力群体表现尤甚。本文的基本结论是,形成于大规模工业化时期边疆开拓式发展环境下的维持型就业系统,在向城市化和高质量转型中导致大量劳动力就业漂移,人力资本在漂移中不断耗散,形成中国向高质量增长阶段跨越的极大障碍。在中国发展逐步触及创新与福利这些最本质的现代化理念时,就业的制度组织应从维持型就业系统转型并逐步建立有利于人力资本持续积累激励的分享型就业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持就业系统 分享型就业系统 负反馈
原文传递
劳动法典编纂视域下工伤职业康复制度之完善 被引量:1
2
作者 周毅 《法学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0-120,共11页
我国虽已建立了工伤职业康复的制度框架,但现行法存在一些重大的问题,需要在未来的劳动法典编纂中予以解决完善。工伤职业康复的目标是帮助因工伤残劳动者能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恢复从事有适当收入的工作,其实现的首要选择是第一层次... 我国虽已建立了工伤职业康复的制度框架,但现行法存在一些重大的问题,需要在未来的劳动法典编纂中予以解决完善。工伤职业康复的目标是帮助因工伤残劳动者能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恢复从事有适当收入的工作,其实现的首要选择是第一层次维持就业,其次为第二层次促进再就业。为维持就业,需要多方主体共同努力推动有劳动能力的工伤劳动者在医疗期及时重返职场,将因工伤残劳动者的定期劳动合同转换为不定期劳动合同,并消除他们的不良动机性离职;为促进再就业,需要加强职场反残疾歧视法律规制以营造对因工伤残劳动者友善的就业环境,并重新确立再就业职业培训的责任主体和经费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法典编纂 职业康复 维持就业 促进再就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