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何谓“不实”:莫高窟第9、第61窟《维摩经变》中“垂钓图”再释
1
作者 尤澳 《寻根》 2024年第2期40-44,共5页
敦煌石窟存在70余处《维摩经变》,是中华文明艺术的宝库,也是丝绸之路上一颗璀璨的明珠。20世纪日本学者松本荣一,中国学者金维诺、贺世哲等人对基础内容进行过记录、分期、演变相关研究。自此后,《维摩经变》的研究在艺术、中外交流、... 敦煌石窟存在70余处《维摩经变》,是中华文明艺术的宝库,也是丝绸之路上一颗璀璨的明珠。20世纪日本学者松本荣一,中国学者金维诺、贺世哲等人对基础内容进行过记录、分期、演变相关研究。自此后,《维摩经变》的研究在艺术、中外交流、内容释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贺世哲 敦煌石窟 维摩经变 丝绸之路 金维诺 莫高窟 中华文明 中外交流
原文传递
敦煌壁画维摩诘经变中的天竺人考证
2
作者 马丽 《美术大观》 2024年第3期64-68,共5页
维摩诘经变是敦煌石窟的重要绘画题材之一,各国王子问疾图最早出现于初唐维摩诘经变方便品中。自初唐至晚唐,在问疾图最前端的醒目位置不仅有黑身卷发,戴耳环、臂钏,跣足的人物形象,还有束发、留胡须,两侧有侍从的贵族形象。至五代人物... 维摩诘经变是敦煌石窟的重要绘画题材之一,各国王子问疾图最早出现于初唐维摩诘经变方便品中。自初唐至晚唐,在问疾图最前端的醒目位置不仅有黑身卷发,戴耳环、臂钏,跣足的人物形象,还有束发、留胡须,两侧有侍从的贵族形象。至五代人物数量增多,且演变为身披彩带,戴臂钏、脚钏的神化形象。本文通过对文献资料和图像的整理,可知该人物可能为唐五代的婆罗门僧人和刹帝利国王,即现今的印度人。天竺人形象的出现,是唐代丝路繁荣及中外文化交流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摩经变 唐五代 婆罗门 天竺
下载PDF
维摩诘经变中各国王子服饰上的团花纹样研究
3
作者 陈薪伊 刘瑜 《辽宁丝绸》 2023年第1期5-6,41,共3页
《维摩诘经变》是敦煌佛教的经变画之一,上面的各国王子图细致地描绘了王子的服饰。在这些王子的服饰中大量地出现了团花纹样,结合文献查阅和归纳总结的研究方法,对壁画服饰上的表现形式及其文化内涵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团花纹样在《... 《维摩诘经变》是敦煌佛教的经变画之一,上面的各国王子图细致地描绘了王子的服饰。在这些王子的服饰中大量地出现了团花纹样,结合文献查阅和归纳总结的研究方法,对壁画服饰上的表现形式及其文化内涵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团花纹样在《维摩诘经变》的各国王子服饰中造型丰富,在不同年代有不同表现,并且受到中亚和西亚文化的影响。团花纹样在服饰上运用在身份高贵的人身上,在各国王子图中穿团花袍服、戴团花帽都是身份高贵的象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莫高窟 维摩经变 团花纹样 各国王子图
下载PDF
莫高窟第103窟东壁《维摩诘经变》赏析
4
作者 叶珊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 2023年第1期108-110,共3页
莫高窟经变画在盛唐时达到登峰造极的境地,在当时历史、经济、文化及画家个人创作的影响下,经变画形成了独特的宗教美学风格。相比隋朝的粗犷简单画风,盛唐的经变画主要运用工笔线描技法,写实也更为精细。构图更是首创以窟门为设计中心... 莫高窟经变画在盛唐时达到登峰造极的境地,在当时历史、经济、文化及画家个人创作的影响下,经变画形成了独特的宗教美学风格。相比隋朝的粗犷简单画风,盛唐的经变画主要运用工笔线描技法,写实也更为精细。构图更是首创以窟门为设计中心的“品”字形新型结构,成为之后经变画的设计典范。因此,对莫高窟第103窟东壁《维摩诘经变》的构图和线描风格进行二重解析,以窥见盛唐经变画内在的佛学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高窟 第103窟 维摩经变 绘画风格
下载PDF
莫高窟第61窟《维摩经变》新识 被引量:4
5
作者 邹清泉 《美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0-50,共11页
本文认为,归义军曹氏时期《维摩经变》的图绘显示,《维摩经变》并未因维摩信仰的边缘化而衰落,两者间此消彼长的反常现象,实际上是以《维摩经变》自身图式结构与宗教形象为动因。在文殊信仰广泛盛行的归义军曹氏时代,《维摩经变》的视... 本文认为,归义军曹氏时期《维摩经变》的图绘显示,《维摩经变》并未因维摩信仰的边缘化而衰落,两者间此消彼长的反常现象,实际上是以《维摩经变》自身图式结构与宗教形象为动因。在文殊信仰广泛盛行的归义军曹氏时代,《维摩经变》的视觉主体已由维摩诘转换为文殊师利,以莫高窟第61窟为代表的五代时期格局宏大的《维摩经变》的图绘,实际上是基于其时之文殊语境。在维摩信仰已呈颓势的归义军曹氏时期,《维摩经变》逆势而行的图绘与表现,正是这一历史现象的合理显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摩经变 第61窟 文殊信仰 对应结构 空间逻辑
原文传递
唐代胡服——唐代敦煌壁画维摩诘经变中的胡服考证 被引量:7
6
作者 曹喆 《丝绸》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4-47,共4页
唐代敦煌壁画维摩诘经变中有十多个不同民族人物的图像,考证这些人物的服饰有助于了解唐代的胡服样式和民族关系。唐代是胡服流行的朝代,唐代的胡服概念宽泛而模糊。由于考古资料不够充分,维摩诘经变中的胡人身份多难以确认,文章使用图... 唐代敦煌壁画维摩诘经变中有十多个不同民族人物的图像,考证这些人物的服饰有助于了解唐代的胡服样式和民族关系。唐代是胡服流行的朝代,唐代的胡服概念宽泛而模糊。由于考古资料不够充分,维摩诘经变中的胡人身份多难以确认,文章使用图像比较和文献参考考证了唐代的波斯、高丽、吐蕃、回鹘、龟兹等民族的服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服 维摩经变 高丽 吐蕃 回鹘 龟兹
下载PDF
S.P.76《维摩诘经变稿》试析──敦煌壁画底稿研究之四 被引量:6
7
作者 沙武田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10-20,共11页
S.P.76白描稿,作者经过详细的分析研究,表明其中的三小部分是为敦煌壁画底稿《维摩诘经变稿》。作者又通过对敦煌莫高窟洞窟壁画《维摩诘经变》的考查,根据画稿与壁画在成作时代、画面内容、佛经版本、布局结构等诸多方面的对... S.P.76白描稿,作者经过详细的分析研究,表明其中的三小部分是为敦煌壁画底稿《维摩诘经变稿》。作者又通过对敦煌莫高窟洞窟壁画《维摩诘经变》的考查,根据画稿与壁画在成作时代、画面内容、佛经版本、布局结构等诸多方面的对应一致,认为S.P.76《维摩诘经变稿》是莫高窟第98窟《维摩诘经变》的壁画底稿,同时也应为五代宋曹氏归义军时期敦煌壁画绘制的参照底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76《维摩经变稿》 敦煌壁画 壁画底稿 维摩经变
下载PDF
敦煌维摩诘经变以窟门为中心的设计意匠——以莫高窟第103窟为例 被引量:6
8
作者 于向东 《敦煌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33-141,共9页
维摩诘经变以窟门为中心的设计,始创于云冈石窟。敦煌莫高窟第103窟维摩诘经变,发展完善了这一以窟门为中心的设计,具有承上启下的意义。以第103窟为代表的这种设计,在凸显维摩诘与文殊菩萨两位辩论者的同时,还可能蕴含独特的意匠,即以... 维摩诘经变以窟门为中心的设计,始创于云冈石窟。敦煌莫高窟第103窟维摩诘经变,发展完善了这一以窟门为中心的设计,具有承上启下的意义。以第103窟为代表的这种设计,在凸显维摩诘与文殊菩萨两位辩论者的同时,还可能蕴含独特的意匠,即以窟门喻"不二法门",只有通过这一比喻法门的窟门,才能进入象征《佛国品》所说佛国净土的石窟主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石窟 维摩经变 设计意匠 窟门 不二法门
下载PDF
唐代敦煌壁画维摩诘经变中的官员服饰考证 被引量:6
9
作者 曹喆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5-49,123,共6页
本文着重考证了唐代敦煌壁画维摩诘经变中的具服、进贤冠和黑介帻,并将壁画中的官服和唐代其他图像作比较,认为中晚唐维摩诘经变中的人物程式化趋势明显。
关键词 具服 黑介帻 进贤冠 维摩经变
下载PDF
6世纪前期北方地区维摩诘经变的演变——兼论与南朝佛教图像的关联 被引量:7
10
作者 于向东 《艺术设计研究》 CSSCI 2016年第4期11-17,共7页
维摩诘经变是佛教美术本土化的变相,也是南北朝时期流行的佛教图像之一。相比5世纪图像,6世纪前期维摩诘经变样式发生明显的变化,具体表现在维摩诘形象的汉化、隐几、隐囊的出现以及画面情节的丰富等方面。本文根据图像细节分析及文献记... 维摩诘经变是佛教美术本土化的变相,也是南北朝时期流行的佛教图像之一。相比5世纪图像,6世纪前期维摩诘经变样式发生明显的变化,具体表现在维摩诘形象的汉化、隐几、隐囊的出现以及画面情节的丰富等方面。本文根据图像细节分析及文献记载,推测6世纪前期维摩诘经变样式可能源自南朝佛教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北朝 佛教图像 维摩经变 影响
下载PDF
莫高窟唐代《维摩诘经变》中的帝王像及其冕服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赵燕林 《敦煌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35-148,共14页
在莫高窟23铺唐代新样《维摩诘经变》中,共存有较好的18铺帝王像,这些帝王像冕服服制、人物形象因时代而不同。对比《周礼》等相关文献资料可以看出,这些帝王像大多依据唐代各个阶段的冕服制度绘制而成,而且与敦煌本土的历史变迁密切相... 在莫高窟23铺唐代新样《维摩诘经变》中,共存有较好的18铺帝王像,这些帝王像冕服服制、人物形象因时代而不同。对比《周礼》等相关文献资料可以看出,这些帝王像大多依据唐代各个阶段的冕服制度绘制而成,而且与敦煌本土的历史变迁密切相关,更是研究有唐一代舆服制度变迁及人物画艺术的珍贵形象史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高窟 维摩经变 帝王像 冕服 服制
下载PDF
河西地区唐宋时期维摩诘经变细部图像再认识 被引量:3
12
作者 卢少珊 《敦煌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21-140,共20页
基于学界披露资料及实地考察记录,运用考古类型学与美术史图像学方法,从图像细节方面考察了河西地区维摩诘经变遗存;微观分析维摩诘经之佛国品、方便品、不思议品、观众生品、法供养品五品图像内容,尤其侧重那些以往学界遗漏的细节,并... 基于学界披露资料及实地考察记录,运用考古类型学与美术史图像学方法,从图像细节方面考察了河西地区维摩诘经变遗存;微观分析维摩诘经之佛国品、方便品、不思议品、观众生品、法供养品五品图像内容,尤其侧重那些以往学界遗漏的细节,并对部分细节图像的来源和内涵进行了阐释,进而梳理了各自的发展脉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西地区 唐宋时期 维摩经变
下载PDF
莫高窟第98窟《维摩诘经变》新探 被引量:2
13
作者 邵强军 《敦煌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0-76,共7页
莫高窟第98窟是曹氏归义军首任节度使曹议金的功德窟。该窟主室东壁《维摩诘经变》中的《方便品》由七组画面组成,学界仅关注到其中三组。为此,本文对这七组图像做了经一步释读,并发现该图像表现出一些在其它洞窟中不见的特征:不但集中... 莫高窟第98窟是曹氏归义军首任节度使曹议金的功德窟。该窟主室东壁《维摩诘经变》中的《方便品》由七组画面组成,学界仅关注到其中三组。为此,本文对这七组图像做了经一步释读,并发现该图像表现出一些在其它洞窟中不见的特征:不但集中绘制在《佛国品》经常出现的东壁门上位置,而且在对维摩诘劝化对象的选择上多表现为权贵阶层。结合经典和历史背景,本文认为该现象的出现,反映了在内忧外患的曹氏政权初期,曹议金使用宗教力量维护政权稳定的意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议金 莫高窟 第98窟 维摩经变
下载PDF
敦煌唐代维摩诘经变中的珥貂大臣 被引量:3
14
作者 赵燕林 《艺术设计研究》 CSSCI 2021年第1期24-29,共6页
在莫高窟初唐第220窟和第332、335窟维摩诘经变文殊菩萨一侧的随同中原帝王问疾的队伍中,有一身或二身平巾帻上珥貂的侍臣,其紧随帝王之后或为前导,位置显赫。对比新、旧《唐书》等文献资料来看,第220窟右侧珥貂大臣应为贞观元年复置的... 在莫高窟初唐第220窟和第332、335窟维摩诘经变文殊菩萨一侧的随同中原帝王问疾的队伍中,有一身或二身平巾帻上珥貂的侍臣,其紧随帝王之后或为前导,位置显赫。对比新、旧《唐书》等文献资料来看,第220窟右侧珥貂大臣应为贞观元年复置的“散骑常侍”;第332、335窟二身左侧珥貂大臣应为贞观十六年后设置的“左散骑常侍”。这一人物身份的识别对于我们准确认识唐代职官服制形式,以及敦煌壁画所蕴含的历史价值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高窟 维摩经变 珥貂大臣 散骑常侍 左散骑常侍
下载PDF
山西平顺大云院壁画维摩诘经变图像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雅君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34-139,共6页
山西拥有全国仅见的五代时期的佛寺壁画——平顺大云院弥陀殿壁画。本文以弥陀殿保存较为完好的东壁壁画维摩诘经变的图像入手,通过对壁画所表现的题材内容进行释读,再结合其它石窟此类壁画对比分析,探究其来源及其样式风格,并对其形成... 山西拥有全国仅见的五代时期的佛寺壁画——平顺大云院弥陀殿壁画。本文以弥陀殿保存较为完好的东壁壁画维摩诘经变的图像入手,通过对壁画所表现的题材内容进行释读,再结合其它石窟此类壁画对比分析,探究其来源及其样式风格,并对其形成背景予以剖析,从而了解五代时期晋东南地区民众多元的社会习俗、宗教信仰和审美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云院弥陀殿 维摩经变图像 西胡化
下载PDF
河西地区唐宋时期洞窟维摩诘经变与其他图像组合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卢少珊 《敦煌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0-122,共13页
此文利用美术史图像学方法,探讨了维摩诘经变与其他图像的组合关系,指出初唐维摩诘经变与千佛环绕式说法图组合,并演化为与西方净土经变、弥勒下生图像组合形式,强调了净土信仰内涵。至盛唐东方药师经变取代弥勒下生图像,与维摩诘经变... 此文利用美术史图像学方法,探讨了维摩诘经变与其他图像的组合关系,指出初唐维摩诘经变与千佛环绕式说法图组合,并演化为与西方净土经变、弥勒下生图像组合形式,强调了净土信仰内涵。至盛唐东方药师经变取代弥勒下生图像,与维摩诘经变、西方净土经变组合,中唐及其以后这种组合成为主流形式,同时还增加了其他经变配合表现,但维摩诘经变附属净土信仰的构成意涵并未改变。进入五代两宋时期,部分实例形成以维摩诘经变和劳度叉斗圣变为主体的图像构成,应与佛教节斋日等活动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高窟 维摩经变 洞窟图像组合
下载PDF
莫高窟第194窟维摩诘经变中的帝王图像及其服制
17
作者 赵燕林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3-22,共10页
莫高窟第194窟维摩诘经变中的帝王像是研究安史之乱前夕中原帝王舆服制度的形象史料,通过对这一帝王像及其服制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肃、代、德宗三朝面对政局混乱的局面,试图通过“宗周”“追行古制”以及对《周礼》服制的复古,消除政... 莫高窟第194窟维摩诘经变中的帝王像是研究安史之乱前夕中原帝王舆服制度的形象史料,通过对这一帝王像及其服制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肃、代、德宗三朝面对政局混乱的局面,试图通过“宗周”“追行古制”以及对《周礼》服制的复古,消除政权更迭带来的不利影响,稳固政权的相关历史。同时这一图像所显示出来的服制方面的深刻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佐证了在吐蕃包围广大河西地区的同时,作为唐“飞地”的敦煌依然与长安保持紧密关系的史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高窟第194窟 维摩经变 帝王像 舆服制度
下载PDF
莫高窟《维摩诘经变》对《维摩诘经》的“误读” 被引量:3
18
作者 吴文星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76-80,共5页
敦煌莫高窟壁画《维摩诘经变》是根据《维摩诘经》绘制的,但在画师将佛经文本"具象化"的过程中,由于文化差异、时代审美等方面的原因,制作出来的经变与佛经存在着不少的出入。这种对佛经的有意识或无意识的"误读"现... 敦煌莫高窟壁画《维摩诘经变》是根据《维摩诘经》绘制的,但在画师将佛经文本"具象化"的过程中,由于文化差异、时代审美等方面的原因,制作出来的经变与佛经存在着不少的出入。这种对佛经的有意识或无意识的"误读"现象,为我们研究莫高窟《维摩诘经变》不同时代的审美趣味和审美心理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高窟 维摩经变 维摩诘经》 误读
下载PDF
《维摩诘经》与维摩诘经变──麦积山127窟维摩诘经变壁画试探 被引量:14
19
作者 项一峰 《敦煌学辑刊》 1998年第2期97-105,共9页
《维摩诘经》是佛教石窟经变中最受欢迎的题材之一,各大石窟不同时代几乎皆有。敦煌莫高窟以此经的经变为数最多,麦积山石窟亦出现多例。《维摩诘经》在浩瀚的佛藏中倍受佛教徒及艺术家经变造像选材的亲昵,或许因它与众佛典宣传的佛... 《维摩诘经》是佛教石窟经变中最受欢迎的题材之一,各大石窟不同时代几乎皆有。敦煌莫高窟以此经的经变为数最多,麦积山石窟亦出现多例。《维摩诘经》在浩瀚的佛藏中倍受佛教徒及艺术家经变造像选材的亲昵,或许因它与众佛典宣传的佛教思想内容有所不同,此部经典是如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摩诘经》 维摩经变 大乘佛教 麦积山石窟 居士 早期佛教 菩萨 敦煌石窟 壁画 敦煌地区
下载PDF
麦积山石窟《维摩诘经变》壁画艺术风格探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垚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6期37-40,共4页
麦积山石窟第127窟《维摩诘经变》壁画以"异品同构"的构图方式出现,将多品的内容由一个故事情节互相穿插起来,为早期经变画(始于隋,盛于唐)向大型经变画演变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画面采用中国画特有的以线造型的技法,吸... 麦积山石窟第127窟《维摩诘经变》壁画以"异品同构"的构图方式出现,将多品的内容由一个故事情节互相穿插起来,为早期经变画(始于隋,盛于唐)向大型经变画演变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画面采用中国画特有的以线造型的技法,吸收了魏晋南朝士大夫崇尚的"秀骨清像"式的造型风格,以形传神;细节处理上富于变化,动静结合,具有极强的节奏感,气韵生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积山石窟 维摩经变 异品同构 以线造型 气韵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