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维洛那二绅士》中的爱情分析
1
作者 王佳乐 《喜剧世界(中旬刊)》 2024年第8期0090-0092,共3页
莎士比亚的作品以文学形象揭示了爱情中的欲望摹仿现象,早期喜剧《维洛那二绅士》呈现了主人公凡伦丁和普洛丢斯的欲望摹仿内中介关系,本文以主角双方的“话语战争”为切入口,解读《维洛那二绅士》中普洛丢斯恋爱对象变化的原因,指明作... 莎士比亚的作品以文学形象揭示了爱情中的欲望摹仿现象,早期喜剧《维洛那二绅士》呈现了主人公凡伦丁和普洛丢斯的欲望摹仿内中介关系,本文以主角双方的“话语战争”为切入口,解读《维洛那二绅士》中普洛丢斯恋爱对象变化的原因,指明作品中爱情最大的阻碍为欲望摹仿机制而非封建家庭的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洛那二绅士 莎士比亚 欲望摹仿
下载PDF
试论《维洛那二绅士》在莎士比亚喜剧创作中的地位
2
作者 王维昌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0年第3期71-78,共8页
莎士比亚的绝大多数喜剧,既不同于古希腊“喜剧之父”阿里斯托芬的漫画喜剧,也不同于十七世纪古典主义喜剧家莫里哀的讽刺喜剧,而是一种被人们称之为“抒情喜剧”或“浪漫喜剧”的作品。它的特点,不仅取决于莎士比亚所处的时代,它所反... 莎士比亚的绝大多数喜剧,既不同于古希腊“喜剧之父”阿里斯托芬的漫画喜剧,也不同于十七世纪古典主义喜剧家莫里哀的讽刺喜剧,而是一种被人们称之为“抒情喜剧”或“浪漫喜剧”的作品。它的特点,不仅取决于莎士比亚所处的时代,它所反映的社会内容,而且取决于莎士比亚的思想和艺术风格。但是,莎士比亚并非一开始就体现了自己特有的喜剧风格,而是经历了一个阶段的创作实践之后,才走上了“抒情喜剧”的创作道路的。那么,他的第一步在哪里呢?在我看来,这“第一步”就在《维洛那二绅士》的创作上。正是在这个剧本身上,莎士比亚所独有的喜剧风格开始萌芽并显露出来。虽然这一风格特色,还有待于莎士比亚以后的喜剧作品去充实、完善和提高,但是它的“面目”已经呈现得十分清晰、明朗;甚至可以说,正是《维洛那二绅士》所体现的风格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洛那二绅士 莎士比亚喜剧 抒情喜剧 喜剧作品 《威尼斯商人》 丢斯 第十 阿里斯托芬 十七世纪 讽刺喜剧
下载PDF
《一剪梅》:莎士比亚《维洛那二绅士》改编的中国化 被引量:5
3
作者 李伟民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34-142,共9页
民国时期的电影《一剪梅》是根据莎士比亚的喜剧《维洛那二绅士》改编的一部电影。《一剪梅》对《维洛那二绅士》的改编体现出互文性与戏仿的特点。《一剪梅》在解构了莎氏喜剧《维洛那二绅士》中蕴涵的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精神的基础上... 民国时期的电影《一剪梅》是根据莎士比亚的喜剧《维洛那二绅士》改编的一部电影。《一剪梅》对《维洛那二绅士》的改编体现出互文性与戏仿的特点。《一剪梅》在解构了莎氏喜剧《维洛那二绅士》中蕴涵的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精神的基础上,建构了一种戏说形式的莎剧,其中既有对当时扭曲社会现象的平面移入,又形成了金钱、美女、侠客、权力等大众梦想的娱乐化变体。二者在故事安排上多具有相同或相似的模式,冲突的发展都指向了矛盾的最后解决;人物形象显现出诸多互文性与戏仿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剪梅》 维洛那二绅士 莎士比亚 互文性 戏仿
原文传递
《维洛那二绅士》爱情意象分析
4
作者 任宇红 《大舞台》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9,共2页
《维洛那二绅士》是莎士比亚早期的作品,是一部浪漫的爱情剧作。在这部作品中,莎士比亚巧妙地运用了丰富的意象,来表达爱情主题。意象是连接思想和感情的桥梁,对这部作品中表达爱情主题的意象进行分析,有助于我们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了... 《维洛那二绅士》是莎士比亚早期的作品,是一部浪漫的爱情剧作。在这部作品中,莎士比亚巧妙地运用了丰富的意象,来表达爱情主题。意象是连接思想和感情的桥梁,对这部作品中表达爱情主题的意象进行分析,有助于我们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了解莎士比亚的人文主义爱情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洛那二绅士 爱情主题 意象
原文传递
重审中国早期电影的跨文化归化改编——以《一剪梅》为症候文本 被引量:1
5
作者 包燕 吕濛 《艺苑》 2020年第1期24-29,共6页
中国电影对外国文学的改编浪潮最早出现在无声电影时期。在这波浪潮中,立足本土的“归化”策略成为电影制作者的共同选择。本文以无声电影《一剪梅》为症候性文本,重审其对莎士比亚剧本《维洛那二绅士》的改编及意义。与莎剧相比,电影... 中国电影对外国文学的改编浪潮最早出现在无声电影时期。在这波浪潮中,立足本土的“归化”策略成为电影制作者的共同选择。本文以无声电影《一剪梅》为症候性文本,重审其对莎士比亚剧本《维洛那二绅士》的改编及意义。与莎剧相比,电影《一剪梅》在保留原剧主体情节基础上,在人物定位、剧情风格、文化改译上融入中国元素和现代质素,呈现自觉归化取向。作为中国早期电影归化式改编的经典个案,其改编得失对华语电影的跨文化改编具有镜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剪梅》 维洛那二绅士 跨文化 归化 改编
下载PDF
“引语”对文学作品的影响——从《苔丝》中的莎士比亚谈起
6
作者 邵志洪 《山东外语教学》 1988年第Z1期42-47,共6页
作家在文学作品中有时引用他人的词句以达到某种特殊的效果。在英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托马斯·哈代著《德伯家的苔丝》(以下简称《苔丝》)中,有好多处直接或间接引用了莎士比亚的词句。下面选几个例子谈一下这些引语的出处及... 作家在文学作品中有时引用他人的词句以达到某种特殊的效果。在英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托马斯·哈代著《德伯家的苔丝》(以下简称《苔丝》)中,有好多处直接或间接引用了莎士比亚的词句。下面选几个例子谈一下这些引语的出处及其对作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苔丝》 托马斯·哈代 现实主义作家 间接引用 文学作品 《李尔王》 维洛那二绅士 安哲鲁 克莱 FORTUNE
下载PDF
说YOU
7
作者 李俊岳 《语言教育》 1987年第2期6-9,共4页
第二人称代词原有四种形式:thou,thee,ye,you。前两个是单数,后两个是复数;thou、ye是主格,thee、you是宾格。在长期的语言发展过程中,前三个被淘汰了,在现代英语里,只剩下了you,他们的语法功能,由you承担起来。在中古英语里,四种形式... 第二人称代词原有四种形式:thou,thee,ye,you。前两个是单数,后两个是复数;thou、ye是主格,thee、you是宾格。在长期的语言发展过程中,前三个被淘汰了,在现代英语里,只剩下了you,他们的语法功能,由you承担起来。在中古英语里,四种形式的语法功能是有区别的,不能混淆。十四世纪开始有了变化,you代替ye用作主格,并且数的区别也消失了。到十六世纪,you的使用频率逐渐扩大,ye却逐渐缩小。同时却出现了一个有趣的逆反现象:you代替ye用作主格,而ye却反转去代替you用作宾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英语 中古英语 人称代词 语言发展过程 十六世纪 YOU somewhat 敬称 维洛那二绅士 desire
下载PDF
《淮北煤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年总目录
8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0年第4期124-126,共3页
关键词 国民党战场 月党人 艺术特色 维洛那二绅士 个人所有制 世情小说 史迪威 莎士比亚喜剧 唐文标 聊斋志异
下载PDF
莎士比亚的舞台生涯
9
作者 张泗洋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1986年第1期40-47,共8页
1 莎士比亚什么时候上舞台,没有任何记录可供参考。有一些值得一听的也只是合理的推测而已。一般认为他到了伦敦,从一开始就和剧院发生关系了。这一可能性是很大的,因为第一,当时伦敦戏剧这一行业迅速兴起,剧院几乎成了文艺复兴的伦敦... 1 莎士比亚什么时候上舞台,没有任何记录可供参考。有一些值得一听的也只是合理的推测而已。一般认为他到了伦敦,从一开始就和剧院发生关系了。这一可能性是很大的,因为第一,当时伦敦戏剧这一行业迅速兴起,剧院几乎成了文艺复兴的伦敦的生活中心,这给寻找生活出路的莎士比亚提供了机会。第二,因为他在乡下对戏剧有了一些接触,产生了兴趣,再加天性幽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台生涯 《威尼斯商人》 在乡下 哈姆莱特 詹姆斯一世 第十 《李尔王》 《哈姆莱特》 维洛那二绅士 亨利六世
下载PDF
莎士比亚创作年表
10
《上海戏剧》 1986年第3期13-,共1页
关键词 亨利六世 理查三世 驯悍记 维洛那二绅士 威尼斯商人 科利奥兰纳斯 第十 仲夏夜之梦 奥瑟罗 英国文学史
下载PDF
论莎士比亚戏剧中的“爱” 被引量:1
11
作者 艾军 肖四新 《戏剧文学》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45-48,共4页
一个以和谐为中心的理想世界的图景,贯穿于莎士比亚戏剧的始终,而爱则是莎士比亚达成这一理想世界的方式。只是在不同的时期,爱有不同的内涵。早期的莎士比亚,从关怀人。
关键词 莎士比亚戏剧 安哲鲁 勃鲁托斯 传奇剧 人文主义思想 《威尼斯商人》 维洛那二绅士 福斯塔夫 理查三世 驯悍记
原文传递
莎士比亚和华语电影:《哈姆雷》的跨文类改编与跨文化演绎 被引量:2
12
作者 乐丽琪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45-148,共4页
华语电影和莎士比亚戏剧的跨文化连线已近百年历史,从早期默片的片段故事片,到《女律师》(1927,取材于《威尼斯商人》)、《一剪梅》(1931,取材于《维洛那二绅士》)、《大富之家》(1944,取材于《李尔王》)等,莎剧在华语电影的历史... 华语电影和莎士比亚戏剧的跨文化连线已近百年历史,从早期默片的片段故事片,到《女律师》(1927,取材于《威尼斯商人》)、《一剪梅》(1931,取材于《维洛那二绅士》)、《大富之家》(1944,取材于《李尔王》)等,莎剧在华语电影的历史轨迹中早有众多改编、演绎和评述。2006年,以改编莎剧《哈姆雷》(1)为名,两部进军国际的华语电影出品:其一是冯小刚导演的《夜宴》,其二为胡雪桦导演的《喜马拉雅王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语电影 《威尼斯商人》 维洛那二绅士 《李尔王》 莎剧 冯小刚 文类 文化视域 场面调度 符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