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维生素D依赖性佝偻病ⅠA型2家系临床及分子遗传学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张继要 孔惠敏 +6 位作者 周桃珍 田培超 董伟 闫文浩 华爽 李振彪 罗强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83-888,共6页
目的:分析2家系3例维生素D依赖性佝偻病(VDDR)-1A型患儿的临床特征及CYP27B1基因突变情况。方法:收集2个家系VDDR-1A 3例VDDR-1A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资料。采集先证者及其他家系成员外周血标本,进行高通量测序,对CYP27B... 目的:分析2家系3例维生素D依赖性佝偻病(VDDR)-1A型患儿的临床特征及CYP27B1基因突变情况。方法:收集2个家系VDDR-1A 3例VDDR-1A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资料。采集先证者及其他家系成员外周血标本,进行高通量测序,对CYP27B1基因异常检测并进行Sanger测序验证。结果与结论:家系1先证者为男性,家系2先证者及受累者为女性,早期均出现典型佝偻病体征、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改变。患儿对骨化三醇、钙剂治疗反应良好。家系1先证者c.844 C>T(p.Q282*)携带新发纯合无义突变,家系2先证者及其妹妹携带c.1358 G>A(p.R453H)、c.1357 C>T(p.R453C)复合杂合突变上述突变,可能是其患病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d依赖性佝偻病1A型 1 25-二羟维生素d3 CYP27B1
下载PDF
大鼠脊髓前角神经元内维生素D依赖性钙结合蛋白与小白蛋白共存 被引量:1
2
作者 陶发胜 李辉 李云庆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8期1645-1647,共3页
目的 :观察大鼠脊髓前角神经元内维生素D依赖性钙结合蛋白 (CB)与小白蛋白 (PV)的共存情况 .方法 :免疫荧光组织化学双重标记技术 .结果 :脊髓前角内的部分中、小型神经元呈CB或PV阳性 ;绝大部分CB阳性的前角神经元亦呈PV阳性 ,即CB与P... 目的 :观察大鼠脊髓前角神经元内维生素D依赖性钙结合蛋白 (CB)与小白蛋白 (PV)的共存情况 .方法 :免疫荧光组织化学双重标记技术 .结果 :脊髓前角内的部分中、小型神经元呈CB或PV阳性 ;绝大部分CB阳性的前角神经元亦呈PV阳性 ,即CB与PV共存于这些神经元 .结论 :CB与PV共存于部分前角神经元 ,这些神经元可能为Renshaw细胞并参与对前角α运动神经元的反馈抑制调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 前角 钙结合蛋白质 维生素d依赖性 小白蛋白 Renshaw细胞
下载PDF
维生素D依赖性钙结合蛋白-D28K样阳性神经元在人胎儿和新生儿脊髓和背根神经节内的表达和分布
3
作者 熊抗辉 林爱华 李金莲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0-74,共5页
目的 :观察 2 4~ 2 7w人胎儿和新生儿的脊髓和背根神经节 (DRG)内维生素D依赖性钙结合蛋白 D2 8K(CB)样阳性神经元的表达和分布。方法 :采用免疫细胞化学ABC法对 2 4~ 2 7w人胎儿和新生儿进行观察。结果 :( 1 )CB样阳性产物的表达在胎... 目的 :观察 2 4~ 2 7w人胎儿和新生儿的脊髓和背根神经节 (DRG)内维生素D依赖性钙结合蛋白 D2 8K(CB)样阳性神经元的表达和分布。方法 :采用免疫细胞化学ABC法对 2 4~ 2 7w人胎儿和新生儿进行观察。结果 :( 1 )CB样阳性产物的表达在胎儿DRG和脊髓灰质的神经元胞体及树突内可观察到。在脊髓各段有不同分布 ;( 2 )新生儿脊髓和DRG内CB样阳性胞体的数量、大小及染色强度均有所增加 ,但在空间分布上无大的变化。结论 :人胎儿的脊髓和DRG在发育的 2 4~ 2 7w至出生时 ,CB样阳性神经元的表达在定位分布上无差异 ,但随年龄增长 ,CB样阳性神经元的数量、大小和染色强度均有所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 新生儿 维生素d依赖性钙结合蛋白 免疫细胞化学 脊髓 背根神经节 神经元
下载PDF
乙醇诱导大鼠脑损伤时小脑维生素D依赖性钙结合蛋白28K表达及山莨菪碱的影响
4
作者 胡亚卓 孟秀梅 +1 位作者 张红红 韩志涛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8年第5期435-436,F0003,共3页
目的探讨乙醇诱导大鼠脑损伤时小脑维生素D依赖性钙结合蛋白28K(CaBP)表达及山莨菪碱的保护作用。方法2月龄SD雄性大鼠分别腹腔注射生理盐水、乙醇、山莨菪碱+生理盐水、山莨菪碱+乙醇(均n=18),8d后行Morris水迷宫测试,免疫组化结合图... 目的探讨乙醇诱导大鼠脑损伤时小脑维生素D依赖性钙结合蛋白28K(CaBP)表达及山莨菪碱的保护作用。方法2月龄SD雄性大鼠分别腹腔注射生理盐水、乙醇、山莨菪碱+生理盐水、山莨菪碱+乙醇(均n=18),8d后行Morris水迷宫测试,免疫组化结合图像分析系统计数小脑CaBP阳性表达的蒲肯野细胞平均面积百分比和灰度值。结果乙醇组Morris水迷宫潜伏期较其他3组延长(P<0.05),游泳距离较生理盐水组和山莨菪碱+生理盐水组延长(P<0.05),与山莨菪碱+乙醇组有延长的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乙醇组小脑CaBP阳性表达的蒲肯野细胞计数、平均阳性细胞面积百分比和灰度值均少于其他3组(P<0.05),山莨菪碱+乙醇组阳性细胞数与生理盐水组和山莨菪碱+生理盐水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平均阳性细胞面积百分比和灰度值降低(P<0.05)。结论乙醇可使小脑蒲肯野细胞的CaBP的表达减少;山莨菪碱对此具有一定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莨菪碱 乙醇 小脑 维生素d依赖性钙结合蛋白28K(CaBP)
下载PDF
维生素D依赖性佝偻病IA型两家系临床及分子遗传学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李云斐 陈瑞敏 +3 位作者 袁欣 林祥泉 杨晓红 张莹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001-1005,共5页
目的分析维生素D依赖性佝偻病IA型(VDDR-IA)的临床特征,及1α-羟化酶编码基因(CYP27B1)突变。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VDDR-IA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影像学资料。对CYP27B1基因9个外显子及部分内含子相邻区域进行PCR扩增和DNA测序分析。结... 目的分析维生素D依赖性佝偻病IA型(VDDR-IA)的临床特征,及1α-羟化酶编码基因(CYP27B1)突变。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VDDR-IA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影像学资料。对CYP27B1基因9个外显子及部分内含子相邻区域进行PCR扩增和DNA测序分析。结果两例女性患儿,分别为1岁10个月及2岁9个月,有典型的佝偻病体征、实验室及影像学表现。基因测序发现CYP27B1基因8号外显子上均存在纯合突变c.1319_1325dup CCCACCC。家系中多人为单一杂合突变。两例患儿均予口服骨化三醇及钙剂治疗,病情稳定,随访中。结论对于VDDR-IA病例应注意c.1319_1325dup CCCACCC纯合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d依赖性佝偻病IA型 1α-羟化酶编码基因 序列分析 家系
下载PDF
维生素D依赖性佝偻病IA型两例报告 被引量:3
6
作者 苏尉 苏喆 徐明进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9-54,共6页
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19年9月在深圳市儿童医院诊断为维生素D依赖性佝偻病IA型(vitamin D-dependent rickets IA,VDDR-IA)2例患儿的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包括1α-羟化酶编码基因CYP27B1检测结果)、影像学资料及随访情况,并进行文... 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19年9月在深圳市儿童医院诊断为维生素D依赖性佝偻病IA型(vitamin D-dependent rickets IA,VDDR-IA)2例患儿的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包括1α-羟化酶编码基因CYP27B1检测结果)、影像学资料及随访情况,并进行文献复习.两例患儿女性、男性各1例,分别于11月龄和18月龄起病,临床表现为佝偻病,25羟维生素D(25-hydroxyvitamin D,25OHD)正常或轻度升高,常规维生素D治疗无效,其中1例股骨骨折迁延2年余不愈,经CYP27B1基因测序分析发现两例患者1例为c.1319_1325dupCCCACCC纯合突变、1例为[c.1319_1325dupCCCACCC]+[c.1358G>A]复合杂合突变,确诊为VDDR-IA,予口服骨化三醇及钙剂治疗,分别随诊35个月、22个月,患儿症状、体征好转,骨折愈合,呈现身高追赶.当佝偻病发病年龄不典型,常规维生素D治疗无效,25OHD不低时,需警惕VDDR-IA,并行CYP27B1基因检测,注意c.1319_1325dupCCCACCC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d依赖性佝偻病IA型 CYP27B1基因 基因突变
下载PDF
维生素D依赖性佝偻病ⅠA型临床特征及遗传学分析
7
作者 袁淑娴 林一凡 +1 位作者 赵艺璇 卫海燕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40-1044,共5页
维生素D依赖性佝偻病IA型(vitamin D-dependent rickets type IA,VDDR-IA,OMIM 264700)是由于CYP27B1基因变异导致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因肾脏1α-羟化酶异常致25-(OH)D3向1,25-(OH)2D3转化障碍,使1,25-(OH)2D3合成减少,钙磷吸收减少,... 维生素D依赖性佝偻病IA型(vitamin D-dependent rickets type IA,VDDR-IA,OMIM 264700)是由于CYP27B1基因变异导致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因肾脏1α-羟化酶异常致25-(OH)D3向1,25-(OH)2D3转化障碍,使1,25-(OH)2D3合成减少,钙磷吸收减少,导致继发性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及甲状旁腺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升高,并引起儿童期佝偻病表现[1]。临床罕见,易被误诊为其他疾病,国内仅报道30余例,且缺乏长期规律治疗及随访的报道。早期干预可显著改善VDDR-IA预后,本文报道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两例VDDR-IA患者的随访结果,并通过文献复习总结该病的临床及遗传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d依赖性佝偻病ⅠA型 CYP27B1变异 佝偻病 维生素d
原文传递
维生素D依赖性佝偻病Ⅰ型1例 被引量:1
8
作者 刘芳 麻宏伟 +1 位作者 马健 王丽波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5-76,共2页
1 病历摘要 患儿男,13个月。因“无热间断抽搐2次”于2009—09—27到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发育儿科门诊就诊。患儿于生后12~13个月时无热抽搐2次,表现为双眼上翻,牙关紧闭,面色紫绀,四肢强直,持续3~5min后自行缓解。
关键词 维生素d依赖性佝偻病Ⅰ型 1a-羟化酶基因 无热抽搐
原文传递
CYP27B1基因突变所致维生素D依赖性佝偻病ⅠA型患儿临床特征与基因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杜牧 陈晓波 +2 位作者 宋福英 刘子勤 钱坤 《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 CAS 2022年第2期175-184,共10页
目的探讨维生素D依赖性佝偻病(VDDR)ⅠA型患儿的临床特征,以及CYP27B1基因突变情况。方法选择2019年3月至12月,于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内分泌科确诊为VDDRⅠA型的2例患儿(患儿1、2)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①分析其临床表... 目的探讨维生素D依赖性佝偻病(VDDR)ⅠA型患儿的临床特征,以及CYP27B1基因突变情况。方法选择2019年3月至12月,于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内分泌科确诊为VDDRⅠA型的2例患儿(患儿1、2)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①分析其临床表现,基因检测、治疗、转归及随访结果等。②对2例患儿检出的新突变,采用MutationTaster、SIFT、PROVEAN、Polyphen-2等蛋白质功能预测软件,预测该基因新突变的致病性。按照2015年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ACMG)制定的《ACMG遗传变异分类标准与指南》,对该基因新突变致病性进行分级。③通过比对8种灵长类及100种脊椎动物CYP27B1基因编码蛋白质序列,判断新突变位点在不同物种中的保守性。④利用Rosetta软件,对CYP27B1基因新突变后编码蛋白质建立同源3D模型,分析突变前、后蛋白质结构。本研究经首都儿科研究所伦理委员会批准(审批文号:首都儿科研究所SHERLL2020003)。结果①一般临床资料:患儿1、2均为男性患儿,年龄分别为5岁7个月和1岁8个月,分别因为"双下肢畸形3年"及"走路始步态不稳8个月",于病例收集医院住院治疗。②入院查体:身高均低于同性别、年龄健康儿童,均存在肋下缘、双膝关节外翻,双下肢呈"X"型。患儿1存在方颅畸形、"鸡胸"、肋骨"串珠"样改变。③入院时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血钙、磷均降低,25-羟维生素D3[25(OH)-D3]稍低(患儿1)或正常(患儿2),碱性磷酸酶(ALP)、甲状旁腺素(PTH)均明显升高。腕、膝关节X射线摄片检查均可见尺、桡骨干骺端先期钙化带不规则,放射冠征、杯口征等佝偻病特征性改变。④基因检测:患儿1存在CYP27B1基因c.1358G>A与c.184C>T复合杂合突变;患儿2存在c.1325_1326insCCCACCC纯合突变,均遗传自其父母,被确诊为VDDRⅠA型。⑤治疗及随访:对2例患儿采取骨化三醇及钙剂口服治疗后分别随访15个月和22个月,佝偻病相应症状、体征好转,出现追赶生长,实验室及影像学指标恢复正常,可见干骺端光整。⑥新突变致病性及其分级:CYP27B1基因c.184C>T在人类基因突变数据库(HGMD)(http://www.hgmd.cf.ac.uk)中尚未收载,为新突变。采用MutationTaster、SIFT、PROVEAN、Polyphen-2蛋白质功能预测软件分析发现,该新突变具有致病性;根据《ACMG遗传变异分类标准与指南》,该新突变被判断为可能致病性突变。⑦新突变位点在不同物种中的保守性分析:对CYP27B1基因该新突变位点编码蛋白质序列,在8种灵长类及100种脊椎动物中的保守性分析发现,该位点高度保守。⑧新突变前、后编码蛋白质三维结构分析:采用Rosetta软件对CYP27B1基因c.184C>T突变前、后编码蛋白质同源3D模型发现,该位点突变后,第62位氨基酸由组氨酸突变成酪氨酸后,增加了与第491位苏氨酸残基的极性相互作用,可能引起编码蛋白质结构变化。结论对于血钙、磷均降低,伴有PTH升高,25(OH)-D3非明显降低患儿,需考虑VDDRⅠA型可能,应采取CYP27B1基因检测确诊。如果CYP27B1基因c.184C>T突变后续被HGMD证明是新突变,则本研究将丰富CYP27B1基因突变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佝偻病 维生素d依赖性佝偻病ⅠA型 25-羟化维生素d3 1-α-羟化酶 维生素d 骨化三醇 CYP27B1基因 基因突变 碱性磷酸酶 甲状旁腺素 患儿
原文传递
维生素D受体与遗传性维生素D依赖性佝偻病Ⅱ型 被引量:2
10
作者 龚晓辉 李海林 黄永坤 《国际儿科学杂志》 2004年第S1期92-94,100,共4页
遗传性维生素D依赖性佝偻病Ⅱ型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主要临床特征为严重佝偻病表现、低钙血症、1,25(OH)2D3明显增高。维生素D受体是核内生物大分子,在细胞内与1,25(OH)2D3结合对结构基因表达进行调节,维生素D受体基因... 遗传性维生素D依赖性佝偻病Ⅱ型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主要临床特征为严重佝偻病表现、低钙血症、1,25(OH)2D3明显增高。维生素D受体是核内生物大分子,在细胞内与1,25(OH)2D3结合对结构基因表达进行调节,维生素D受体基因上的点突变可引起遗传性维生素D依赖性佝偻病Ⅱ型。该文简要综述了近年来维生素D受体与遗传性维生素D依赖性佝偻病Ⅱ型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 骨化三醇 基因 维生素d依赖性钙结合蛋白 低磷血症 家族性
原文传递
维生素D依赖性佝偻病IA型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土凤 黄宇戈 +1 位作者 张慧琼 李妙芬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CAS 2019年第5期577-578,共2页
维生素D依赖性佝偻病IA型是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发病率无性别差异,目前尚无确切的流行病学资料,国内有关报道极少[1-2]。维生素D转化为活性维生素1,25-(OH)2D3.需先后在肝脏、肾脏经过两次羟化,而维生素D依赖性佝偻病IA型是由于1... 维生素D依赖性佝偻病IA型是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发病率无性别差异,目前尚无确切的流行病学资料,国内有关报道极少[1-2]。维生素D转化为活性维生素1,25-(OH)2D3.需先后在肝脏、肾脏经过两次羟化,而维生素D依赖性佝偻病IA型是由于1α羟化酶基因突变,25-(OH)D3-1α羟化酶合成障碍,导致25-(OH)D3无法在肾脏转化为活性的1,25-(OH)2D3,而影响钙磷代谢出现佝偻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d依赖性佝偻病IA型 CYP27B1 类佝偻病遗传病 骨化三醇
原文传递
VDR基因新发突变致维生素D依赖性佝偻病Ⅱ型并文献复习
12
作者 郑纪鹏 黄永兰 +2 位作者 谭敏沂 何登敏 刘丽 《国际儿科学杂志》 2021年第12期859-862,共4页
目的探讨维生素D受体(vitamin D receptor,VDR)基因突变致维生素D依赖性佝偻病Ⅱ型患儿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基因突变特点。方法回顾分析一例维生素D依赖性佝偻病Ⅱ型患儿的临床表现及诊疗经过,提取患儿及父母外周血DNA进行VDR基因分... 目的探讨维生素D受体(vitamin D receptor,VDR)基因突变致维生素D依赖性佝偻病Ⅱ型患儿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基因突变特点。方法回顾分析一例维生素D依赖性佝偻病Ⅱ型患儿的临床表现及诊疗经过,提取患儿及父母外周血DNA进行VDR基因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总结该病患儿的临床及基因突变特点。结果患儿,女,1岁8月龄,因"脱发、双下肢弯曲"就诊,生化检查提示低血钙、低血磷,碱性磷酸酶和甲状旁腺激素升高,骨骼X线提示佝偻病活动期表现。VDR基因分析发现2号内含子存在c.146+1G>C纯合新发剪接突变,父母为该突变的携带者,进一步通过RT-PCR证实该突变在VDR基因转录为RNA时导致2号内含子融合到2号和3号外显子之间。给予大剂量钙剂口服治疗27个月,其临床症状、生化指标、骨骼X线明显改善,但毛发无法再生。目前文献共报道126例该病患儿,临床均有佝偻病表现,其中102例有脱发,大剂量钙剂口服治疗有效30例;共检出71种基因突变,其中错义突变48种、无义突变10种、剪接突变5种、缺失突变5种、插入突变2种和重复突变1种。结论维生素D依赖性佝偻病Ⅱ型的确诊依赖临床表现、生化检查及VDR基因分析,治疗上可尝试口服大剂量钙剂。VDR基因c.146+1G>C剪接突变为新发致病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d依赖性佝偻病Ⅱ型 维生素d受体 VdR基因 突变
原文传递
维生素D与糖尿病 被引量:7
13
作者 张黎明 龙艳 苏珂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300-1302,共3页
维生素D(vitamin D)的经典作用是调节钙磷代谢,促进细胞生长和分化,另外维生素D还可作用于免疫、血液及内分泌系统。维生素D水平低有可能牵涉许多疾病的发病过程,包括骨折、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和癌症[1]。胰岛β细胞上存在维... 维生素D(vitamin D)的经典作用是调节钙磷代谢,促进细胞生长和分化,另外维生素D还可作用于免疫、血液及内分泌系统。维生素D水平低有可能牵涉许多疾病的发病过程,包括骨折、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和癌症[1]。胰岛β细胞上存在维生素D受体及维生素D依赖性钙结合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d依赖性钙结合蛋白 糖尿病 心血管疾病 促进细胞生长 维生素d受体 内分泌系统 胰岛Β细胞 钙磷代谢
下载PDF
维生素D依赖型钙结合蛋白D28k及MC6蛋白异常与C型尼曼-皮克病小鼠神经元骨架病理改变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宇红 卜碧涛 +4 位作者 曹小丽 王雪贞 李江林 方思雨 占克斌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575-578,共4页
目的探讨C型尼曼-皮克病(NPC)小鼠模型神经元病变时,维生素D依赖型钙结合蛋白D28k(calbindin D28k)和MC6蛋白异常表达与神经元细胞骨架病变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利用免疫组化、免疫荧光标记以及免疫印迹等方法检测NPC1小鼠和野生型对照组小... 目的探讨C型尼曼-皮克病(NPC)小鼠模型神经元病变时,维生素D依赖型钙结合蛋白D28k(calbindin D28k)和MC6蛋白异常表达与神经元细胞骨架病变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利用免疫组化、免疫荧光标记以及免疫印迹等方法检测NPC1小鼠和野生型对照组小鼠(各8只)脑组织不同部位神经元变性过程中calbindin D28k及MC6蛋白表达,细胞骨架蛋白抗有丝分裂活化蛋白激酶-2 (MAP2)和神经丝(neurofilament,NF)的病理变化.结果 NPC1小鼠4周龄时,calbindin D28k表达为0.68±0.32,稍微高于野生型小鼠(0.53±0.20,P=0.665),以后5~8周龄的连续变化0.71±0.33, 1.22±0.73均低于对照组的1.20±0.47和 2.28±1.42(P=0.34,0.045).NPC1鼠小脑浦肯野神经元发生变性早期,calbindin D28k 蛋白表达增高,晚期表达降低.小脑白质、脑干、基底节和部分大脑中出现异常calbindin D28k蛋白颗粒和MC6蛋白.异常的MC6蛋白与calbindin D28k高度共表达.相同部位的神经元NF也明显病理改变.浦肯野神经元则没有发现MC6以及MAP2、NF病理改变.结论 calbindin D28k在NPC1小鼠神经元变性早期可能有短暂的神经元保护作用.随着病程发展calbindin D28k表达异常,并与MC6蛋白密切相关.两者均与神经元细胞骨架结构破坏明显相关.浦肯野细胞变性与MC6和MAP2、NF关系不大.由此推测calbindin D28k参与NPC1小鼠模型神经元细胞骨架病变机制;同时,浦肯野神经元变性、死亡的途径与其他的神经元可能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曼-皮克病 小鼠 钙结合蛋白 维生素d依赖性 细胞骨架 钙结合蛋白d28k C型尼曼-皮克病 蛋白异常表达 细胞骨架蛋白 神经元病变 小鼠模型
原文传递
山莨菪碱对酒精诱导脑损伤大鼠模型海马钙结合蛋白D28K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孟秀梅 胡亚卓 +2 位作者 韩志涛 张红红 陶国枢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36-238,共3页
目的 探讨山莨菪碱对酒精诱导大鼠脑损伤模型学习记忆障碍的改善作用及对海马结构神经元内维生素D依赖性钙结合蛋白(CB)变化的保护作用。方法 150-200g雄性SD大鼠腹腔注射20%的酒精、山莨菪碱,采用Morris水迷宫和免疫组化等技术,... 目的 探讨山莨菪碱对酒精诱导大鼠脑损伤模型学习记忆障碍的改善作用及对海马结构神经元内维生素D依赖性钙结合蛋白(CB)变化的保护作用。方法 150-200g雄性SD大鼠腹腔注射20%的酒精、山莨菪碱,采用Morris水迷宫和免疫组化等技术,结合图像分析系统分析酒精对海马及齿状回神经元的影响及山莨菪碱的作用。结果 ①在Morris水迷宫实验中,酒精(E)组寻找平台的潜伏期时间显著高于生理盐水(NS)组、山莨菪碱+生理盐水(ANI+NS)组、山茛菪碱+酒精(ANI+E)组(P<0.05)。E组寻找平台的游泳距离显著长于NS组、ANI+NS组、ANI+E组(P<0.05),ANI+E组高于ANI组,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在海马CA1、CA3和齿状回(dentate gyrus,DG)区,E组CB表达阳性的神经元平均灰度值略有降低。但与NS组、ANI+NS组、ANI+E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山莨菪碱对海马神经元有保护作用,并可减轻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精 维生素d依赖性钙结合蛋白 迷宫 大鼠
下载PDF
Calbindin D28k对帕金森病模型小鼠纹状体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孙申 高秀先 +2 位作者 刘美英 袁红花 高殿帅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125-1128,共4页
目的观察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致帕金森病(PD)模型小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细胞过表达Calbindin D28k(CB)时,纹状体细胞抗损伤作用机制。方法选择C57BL/6小鼠连续5 d腹腔注射MPTP,构建成功PD模型小鼠3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人... 目的观察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致帕金森病(PD)模型小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细胞过表达Calbindin D28k(CB)时,纹状体细胞抗损伤作用机制。方法选择C57BL/6小鼠连续5 d腹腔注射MPTP,构建成功PD模型小鼠3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Ⅰ组(注射HIV Ⅰ)和CB-HIV-Ⅰ组(注射CB-HIV-Ⅰ),每组10只,连续6周对各组小鼠行为学检测,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小鼠CB,Bcl 2和Bax的表达变化。结果与模型组和HIV-Ⅰ组比较,CB-HIV-Ⅰ组小鼠各时间点移动格子次数,第1、2、5和6周站立次数,第6周时游泳和悬挂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CB-HIV Ⅰ组小鼠中脑黑质中CB的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纹状体细胞中Bcl-2的表达量亦明显升高(P<0.01),而Bax的表达量明显降低(P<0.01)。模型组和HIV-Ⅰ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黑质多巴胺能神经细胞过表达CB时,纹状体细胞Bcl-2/Bax表达上调,提示其与纹状体细胞抗凋亡能力增强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细胞凋亡 钙结合蛋白 维生素d依赖性 基因 BCL-2 BCL-2相关X蛋白质 CALBINdIN d28k
下载PDF
昆明小鼠胃肠道钙离子跨膜吸收途径相关基因表达模式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杨艺 莘海亮 +2 位作者 夏先林 吴文旋 李胜利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41-446,共6页
本研究旨在分析钙离子(Ca2+)跨膜吸收途径相关基因在昆明小鼠胃肠道中的表达模式。选取12只8周龄、平均体重(30.71±2.93)g的雌性昆明小鼠,取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和结肠组织样品,利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维生素D依赖性钙... 本研究旨在分析钙离子(Ca2+)跨膜吸收途径相关基因在昆明小鼠胃肠道中的表达模式。选取12只8周龄、平均体重(30.71±2.93)g的雌性昆明小鼠,取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和结肠组织样品,利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维生素D依赖性钙结合蛋白(CaBP-D9k)、瞬时性受体电位通道香草酸受体6(TRPV6)和维生素D受体(VDR)mRNA表达量。结果表明:1)CaBP-D9k、TRPV6和VDR mRNA在胃内属低水平表达,而在盲肠内表达量较高;2)随着小肠的延伸,CaBP-D9k、VDR mRNA表达量逐渐降低,而TRPV6 mRNA则在回肠内高水平表达;3)CaBP-D9k(P<0.05)、VDR(P<0.05)、TRPV6 mRNA的表达量(P>0.05)随着大肠肠段的延伸而不同程度地下降。结果提示,CaBP-D9k、TRPV6和VDR mRNA表达量与胃肠道Ca2+跨膜吸收能力存在关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 钙离子跨膜吸收 维生素d依赖性钙结合蛋白 瞬时性受体电位通道香草酸受体6 维生素d受体 昆明小鼠
下载PDF
中枢神经系统中的钙结合蛋白与酒精毒害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双成 郭建国 +2 位作者 苏玉红 崔慧先 石葛明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2年第5期304-306,共3页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 钙结合蛋白 维生素d依赖性钙结合蛋白质 钙调蛋白 小白蛋白 饮酒 酒精中毒
下载PDF
LV-calb2和LV-siRNA-calb2慢病毒载体的构建及其在睾丸间质细胞的表达 被引量:1
19
作者 徐文丹 代晓南 +5 位作者 朱倩 张蓓 高超 高莉 刘嘉茵 崔毓桂 《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 CAS 2016年第2期96-100,I0001,共6页
目的:构建钙视网膜蛋白(CALB2)基因超表达及小干扰RNA(siRNA)慢病毒载体,观察CALB2对睾丸间质细胞雄激素合成的调节作用。方法:合成超表达及干涉的质粒,转入制备好的细菌感受态细胞,聚合酶链反应(PCR)鉴定阳性重组子后测序验证,确认构... 目的:构建钙视网膜蛋白(CALB2)基因超表达及小干扰RNA(siRNA)慢病毒载体,观察CALB2对睾丸间质细胞雄激素合成的调节作用。方法:合成超表达及干涉的质粒,转入制备好的细菌感受态细胞,聚合酶链反应(PCR)鉴定阳性重组子后测序验证,确认构建成功的超表达及干涉慢病毒载体。用上述慢病毒载体分别感染MLTC-1及R2C间质细胞,观察感染效率,而后用放射免疫法检测睾酮和孕酮的合成。结果:PCR和基因测序证实LV-calb2和LV-si RNA-calb2慢病毒载体构建成功,并可高效感染MLTC-1及R2C细胞。超表达CALB2后,MLTC-1细胞睾酮生成显著增加(P<0.001);干涉CALB2表达后,R2C间质细胞孕酮生成显著减少(P<0.05)。结论:成功构建了calb2基因超表达及干涉慢病毒载体,并可体外转染睾丸间质细胞系。初步结果表明,CALB2可促进间质细胞类固醇激素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结合蛋白 维生素d依赖性 慢病毒属 睾丸 莱迪希细胞 雄激素类
下载PDF
不同发育阶段大鼠睾丸中Calretinin的表达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珊 徐文丹 +6 位作者 代晓南 王箐 罗建 高超 高莉 刘嘉茵 崔毓桂 《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 CAS 2014年第6期410-414,F0003,共6页
目的:Calretinin(CALB2)是一种钙结合蛋白。前期研究表明,CALB2可表达于人睾丸组织,推测其参与睾丸功能的调节。本研究观察不同发育阶段大鼠睾丸中CALB2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在调节雄激素生成中的作用。方法:3~4周龄SD雄性大鼠作为性... 目的:Calretinin(CALB2)是一种钙结合蛋白。前期研究表明,CALB2可表达于人睾丸组织,推测其参与睾丸功能的调节。本研究观察不同发育阶段大鼠睾丸中CALB2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在调节雄激素生成中的作用。方法:3~4周龄SD雄性大鼠作为性发育前组(相当于人类的青春期前,n=35),16周龄SD鼠作为性成熟组(相当于人类的成年期,n=16),12个月以上的作为老年组(相当于人类男子的中老年,n=10)。放射免疫法测定各组血清睾酮浓度;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CALB2的定位表达;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 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分别检测睾丸中CALB2 m 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CALB2表达定位于睾丸的间质细胞,细胞内定位于细胞质中。性发育前组大鼠血清睾酮水平最低,性成熟组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成熟组大鼠睾丸CALB2的表达水平较性发育前组和老年组均升高(P〈0.05)。结论:睾丸组织中,CALB2表达于间质细胞的细胞质;在不同发育阶段,睾丸间质细胞CALB2表达水平与血清睾酮水平呈正相关,表明CALB2参与调节雄激素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雄激素类 睾丸 莱迪希细胞 钙结合蛋白 维生素d依赖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