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宽体金线蛭提取物对HEK293细胞维甲酸诱导基因蛋白样受体(RLRs)通路的影响
1
作者 陈姿亦 何盛盛 +3 位作者 闫晶男 吴怡蓉 张雨婷 高有领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830-2843,共14页
维甲酸诱导基因蛋白样受体(RLRs)信号通路是机体重要的抗病毒作用途径。宽体金线蛭体内含有抗凝血的活性物质,主要用于治疗血栓等疾病,但对于该信号通路的影响尚无任何报道。本试验目的是采用聚肌苷酸聚胞苷酸(Poly I∶C)建立HEK293细胞... 维甲酸诱导基因蛋白样受体(RLRs)信号通路是机体重要的抗病毒作用途径。宽体金线蛭体内含有抗凝血的活性物质,主要用于治疗血栓等疾病,但对于该信号通路的影响尚无任何报道。本试验目的是采用聚肌苷酸聚胞苷酸(Poly I∶C)建立HEK293细胞RLRs信号通路激活模型,在此基础上揭示宽体金线蛭提取物(LE)对HEK293细胞RLRs信号通路的影响。试验首先转染3个不同质量浓度(1、2、4μg·mL^(-1))的Poly I∶C至HEK293细胞,并分别处理12 h、24 h和48 h,以维甲酸诱导基因I(RIG-I)的蛋白表达水平和mRNA转录水平为RLRs通路激活的指标。RLRs信号通路激活之后,采用LE对HEK293细胞进行处理,共设置4组,每组3个重复,分别为:对照组、2μg·mL^(-1) Poly I∶C转染组、2μg·mL^(-1) Poly I∶C转染且添加150μg·mL^(-1)的水蛭提取物、2μg·mL^(-1) Poly I∶C转染且添加300μg·mL^(-1)的水蛭提取物。处理时长分别为24 h和48 h。试验结果表明,转染3个剂量的Poly I∶C在3个处理时长均引起细胞活力降低,2μg·mL^(-1)和4μg·mL^(-1) Poly I∶C转染HEK293细胞12 h、24 h和48 h均显著提高了RIG-I蛋白的表达量,4μg·mL^(-1)的Poly I∶C转染组RIG-I mRNA转录水平在24 h和48 h显著提高。选择Poly I∶C质量浓度2μg·mL^(-1),处理24 h和48 h作为后续试验激活RLRs的处理条件。质量浓度为150μg·mL^(-1) LE可以显著抑制Poly I∶C介导的细胞活力降低;300μg·mL^(-1)的LE显著降低了RIG-I的蛋白水平;150μg·mL^(-1)和300μg·mL^(-1) LE处理24 h和48 h后均显著抑制了β干扰素的mRNA转录和生成。据此得出如下结论:Poly I∶C转染HEK293细胞成功地激活了RLRs信号通路,宽体金线蛭提取物具有促进HEK293细胞活力和抑制β干扰素生成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甲酸诱导基因蛋白样受体(RLRs) 宽体金线蛭 聚肌苷酸聚胞苷酸(Poly I∶C) HEK293细胞 维甲酸诱导基因I β干扰素
下载PDF
维甲酸诱导基因Ⅰ信号通路在西尼罗病毒感染中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秦成峰 赵慧 +5 位作者 张强 姜涛 邓永强 陈水平 于曼 秦鄂德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19-721,共3页
目的探讨维甲酸诱导基因I(RIG-I)信号通路在西尼罗病毒感染过程中的作用。方法用西尼罗病毒Chin-01株感染A549细胞,分别通过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病毒感染对RIG-I及干扰素β(IFN-β)启动子刺激因子-1(IPS-1)表达的影响,通过含CA... 目的探讨维甲酸诱导基因I(RIG-I)信号通路在西尼罗病毒感染过程中的作用。方法用西尼罗病毒Chin-01株感染A549细胞,分别通过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病毒感染对RIG-I及干扰素β(IFN-β)启动子刺激因子-1(IPS-1)表达的影响,通过含CAT报告基因的重组质粒观察病毒感染对干扰素调控因子-3(IRF-3)和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并用ELISA法检测IFN-β的表达水平,明确西尼罗病毒感染对RIG-I信号通路下游信号分子的激活作用。通过瞬时转染法在A549细胞中过表达RIG-I,观察其对西尼罗病毒感染的影响。结果西尼罗病毒感染能够上调RIG-I的表达,激活IPS-1、IRF-3等下游信号分子,诱导I型IFN的产生。同时,RIG-I的过表达能够抑制西尼罗病毒的增殖。结论RIG-I信号通路介导的固有免疫反应可能在西尼罗病毒感染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尼罗病毒 干扰素类 信号通路 维甲酸诱导基因I
下载PDF
维甲酸诱导基因I在DSS诱导的慢性肠炎小鼠结肠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2
3
作者 吴玉丹 戴发亮 +4 位作者 董仕桢 郭腾飞 高磊 常永超 高强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75-579,共5页
目的:探讨维甲酸诱导基因I(RIG-I)在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小鼠慢性结肠炎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择健康清洁级8~10周龄C57BL/6雌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8,正常饮用无菌蒸馏水)和慢性炎症组(n=8),先给予10 g/L DSS溶液自由饮用7 d... 目的:探讨维甲酸诱导基因I(RIG-I)在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小鼠慢性结肠炎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择健康清洁级8~10周龄C57BL/6雌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8,正常饮用无菌蒸馏水)和慢性炎症组(n=8),先给予10 g/L DSS溶液自由饮用7 d,然后正常饮用无菌蒸馏水14 d作为1个周期,循环3个周期后建立小鼠慢性结肠炎模型,于第70天用颈椎脱臼法处死小鼠并取结肠组织标本。肠道炎症程度通过测定结肠长度、HE染色和疾病活动指数评分等方法评估。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小鼠结肠组织中炎性因子(IL-6、IL-8和TNF-α),IRE1α和RIG-I mRNA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法和蛋白印迹法检测小鼠结肠组织中RIG-I、磷酸化(p)-IRE1α蛋白的表达。结果:对照组小鼠无肠炎表现,而慢性炎症组小鼠结肠出现炎症表现。与对照组相比,慢性炎症组中IL-6、IL-8和TNF-αmRNA的表达量增加,IRE1α和RIG-I mRNA表达量降低(P<0.0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RIG-I蛋白主要表达于小鼠结肠上皮细胞胞质及间质细胞胞质中,p-IRE1α主要在结肠上皮细胞刷状缘、浆细胞等细胞的胞质中表达,蛋白定量结果显示慢性炎症组RIG-I、p-IRE1α蛋白低于对照组(P均<0.001)。结论:RIG-I可能通过减低IRE1-RIDD-RIG-I在小鼠结肠炎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炎 维甲酸诱导基因-I 肌醇需求酶1α 小鼠
下载PDF
维甲酸诱导基因-I诱导干扰素的产生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清除中的作用 被引量:4
4
作者 赵钢德 石翠翠 +5 位作者 王晖 项晓刚 林兰意 郭清 俞红 谢青 《肝脏》 2012年第8期554-557,共4页
目的探讨维甲酸诱导基因-I(RIG-I)在诱导HBV感染IFN产生中的影响,以期对阐明乙型肝炎慢性化机制,寻找新的治疗靶点提供新的思路。方法以RIG-I表达载体flagRIG-l-ful1转染培养6孔板中的HepG2、HepG2.2.15,24h后用水疱性口炎病毒(VSV)感... 目的探讨维甲酸诱导基因-I(RIG-I)在诱导HBV感染IFN产生中的影响,以期对阐明乙型肝炎慢性化机制,寻找新的治疗靶点提供新的思路。方法以RIG-I表达载体flagRIG-l-ful1转染培养6孔板中的HepG2、HepG2.2.15,24h后用水疱性口炎病毒(VSV)感染细胞,然后在0、8、16和24h收集细胞及培养上清液,采用quantitive RT-PCR、Western印迹检测RIG-I、MDA5、IPS-1、ISG54等基因的表达,ELISA检测培养上清液中分泌的IFN-β水平。结果 HepG2.2.15细胞在VSV感染后IFN-β分泌水平(11.18±1.34)pg/mL明显低于HepG2细胞(275.50±22.97)pg/mL(P<0.01);通过质粒flagRIG-I-ful1转染高表达RIG-I后,HepG2.2.15分泌IFN-β的能力恢复至(548.78±57.99)pg/mL与HepG2细胞(532.10±39.34)pg/mL接近的水平(P=0.7013)。结论 HepG2.2.15细胞感染VSV后IFN产生障碍,高表达RIG-I后IFN表达水平得到恢复,提示RIG-I功能缺陷导致抗病毒免疫应答降低,RIG-I可能在HBV感染清除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干扰素 维甲酸诱导基因-I 抗病毒免疫
下载PDF
敲低维甲酸诱导基因Ⅰ(RIG-Ⅰ)抑制全反式维甲酸诱导的NB4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细胞的分化 被引量:1
5
作者 陈磊 苏卫东 +1 位作者 邱丽君 庞华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56-760,共5页
目的探讨慢病毒介导的短发夹RNA(shRNA)敲低NB4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细胞维甲酸诱导基因Ⅰ(RIG-Ⅰ)对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NB4细胞分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含有人RIG-Ⅰ基因shRNA序列(RIG-Ⅰ-shRNA)及含绿色荧光蛋白(GFP)基... 目的探讨慢病毒介导的短发夹RNA(shRNA)敲低NB4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细胞维甲酸诱导基因Ⅰ(RIG-Ⅰ)对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NB4细胞分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含有人RIG-Ⅰ基因shRNA序列(RIG-Ⅰ-shRNA)及含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的慢病毒感染NB4细胞,实时定量PCR(qRT-PCR)及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ATRA诱导前后NB4细胞RIG-Ⅰ mRNA和蛋白水平;流式细胞术观察慢病毒感染效率和RIG-Ⅰ-shRNA对ATRA诱导NB4细胞分化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敲低RIG-Ⅰ水平后,ATRA处理对蛋白激酶B308位苏氨酸(AKT-Thr308)磷酸化的调控效应。结果含RIG-Ⅰ-shRNA序列的慢病毒可成功感染NB4细胞,下调ATRA诱导的RIG-Ⅰ水平;敲低RIG-Ⅰ后,明显抑制ATRA诱导NB4细胞分化,同时上调AKT-Thr308磷酸化水平。结论敲低NB4细胞RIG-Ⅰ蛋白可上调AKT-Thr308磷酸化水平抑制ATRA诱导的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细胞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甲酸诱导基因Ⅰ(RIG-Ⅰ) 慢病毒 RNA干扰技术(RNAi) 细胞分化 蛋白激酶B(AKT)
下载PDF
维甲酸诱导基因Ⅰ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崔映宇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80-386,共7页
维甲酸诱导基因Ⅰ(RIG-Ⅰ),能在多种细胞中被不同的刺激诱导表达,是RNA病毒致天然免疫的重要调控因子.概述其发现、诱导、结构、功能、机理及同源蛋白等的研究现状,并展望相关动向.
关键词 维甲酸诱导基因 RNA解旋酶 诱导表达 天然免疫 自调控
下载PDF
维甲酸诱导基因G慢病毒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对肺癌细胞A549的影响
7
作者 吴军录 权文强 +2 位作者 姚懿雯 万海英 李冬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566-571,共6页
背景与目的:维甲酸诱导基因G(retinoic acid-induced gene G,RIG-G)是从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细胞系NB4细胞中克隆出的肿瘤抑制基因。我们通过调控基因(Tet-on)系统构建受强力霉素(doxycycline,DOX)诱导RIG-G基因表达的A549细胞系,并... 背景与目的:维甲酸诱导基因G(retinoic acid-induced gene G,RIG-G)是从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细胞系NB4细胞中克隆出的肿瘤抑制基因。我们通过调控基因(Tet-on)系统构建受强力霉素(doxycycline,DOX)诱导RIG-G基因表达的A549细胞系,并观察其对A549细胞增殖的作用。方法:采用实时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 RT-PCR)技术扩增RIG-G基因片段,利用LR重组系统构建p Lenti6/TO/V5-GIM-RIG-G慢病毒载体,对该慢病毒载体和Tet-on慢病毒载体包装和病毒滴度测定后,感染A549细胞;采用有限稀释法筛选稳定株;使用细胞免疫荧光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鉴定RIG-G基因受DOX调控表达的效果;CCK-8试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结果:成功构建p Lenti6/TO/V5-GIM-RIG-G慢病毒载体,包装后测得其活性滴度为1.0×108 TU/m L;慢病毒经Tet-on包装后物理滴度为4×109 VP/m L;RIG-G蛋白成功地在慢病毒感染后的A549稳定株中合成和表达,并且受DOX的诱导调控。RIG-G蛋白表达成功后,A549细胞的增殖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1.168±0.107 vs 2.099±0.162,P<0.05)。结论:本研究成功建立了RIG-G基因可调控表达的A549稳定株;RIG-G蛋白对A549的增殖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甲酸诱导基因G 慢病毒 表达调控 细胞增殖
下载PDF
泛素化修饰对维甲酸诱导基因I样受体家族(RLRs)信号通路分子调控作用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莫荣纤 李洪珊 +2 位作者 李殿玉 李向茸 冯若飞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2-60,共19页
维甲酸诱导基因I样受体家族(retinoid acid-inducible gene-I-like receptors,RLRs)信号通路作为众多抗感染免疫信号通路之一,在诱导促炎细胞因子、趋化因子和I型干扰素产生等方面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作为蛋白质翻译后修饰之一的泛素化... 维甲酸诱导基因I样受体家族(retinoid acid-inducible gene-I-like receptors,RLRs)信号通路作为众多抗感染免疫信号通路之一,在诱导促炎细胞因子、趋化因子和I型干扰素产生等方面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作为蛋白质翻译后修饰之一的泛素化(ubiquitination),是由泛素蛋白(ubiquitin)与目标蛋白上不同的氨基酸位点产生结合来调控蛋白的命运,如启动蛋白酶体途径降解蛋白或激活转运等功能。而RLRs信号通路分子的泛素化修饰既是调控多种效应因子的方式之一,也是病毒经此诱发动物重要疾病以及自身免疫病、慢性炎症的经典路径之一。本文主要综述RLRs信号通路中重要的效应器分子的典型结构特征、泛素化修饰类型和功能,探讨泛素化修饰调控RLRs信号通路关键分子的作用,为相关疾病的干预或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甲酸诱导基因I样受体家族 泛素化 维甲酸诱导基因I 黑色素瘤分化相关蛋白5 遗传学与生理学实验室蛋白2
原文传递
手足口病患儿遗传学及生理学实验室蛋白2、维甲酸诱导基因I和黑色素瘤分化相关基因5表达及临床意义
9
作者 张萌 王沐淇 +7 位作者 郝苗 王欣钰 刘晨瑞 陈媛 张玉凤 党双锁 邓慧玲 李亚萍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CAS 2023年第10期750-755,共6页
目的检测遗传学及生理学实验室蛋白2(LGP2)、维甲酸诱导基因I(RIG-I)和黑色素瘤分化相关基因5(MDA5)在手足口病(HFMD)患儿的表达水平,探索其在HFMD中可能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西安市儿... 目的检测遗传学及生理学实验室蛋白2(LGP2)、维甲酸诱导基因I(RIG-I)和黑色素瘤分化相关基因5(MDA5)在手足口病(HFMD)患儿的表达水平,探索其在HFMD中可能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西安市儿童医院和西安市中心医院就诊的50例HFMD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并以同期同年龄段体检儿童20例作为对照组。HFMD患儿按病原学检测结果分为肠道病毒71(EV-A71)型和柯萨奇病毒A6(CV-A6)型,再根据疾病轻重程度分为轻症、重症患儿。比较并分析各组LGP2、RIG-I和MDA5的mRNA相对表达量及三者相关性。结果50例HFMD患儿中EV-A71型26例(轻症16例,重症10例),CV-A6型24例(轻症17例,重症7例)。HFMD组患儿与对照组儿童的年龄、性别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GP2 mRNA在EV-A71型和CV-A6型HFMD患儿中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2.37(1.78,3.25)%和1.88(1.35,3.13)%,均低于对照组2.97(2.61,3.55)%,CV-A6型HFMD患儿与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10,P=0.021);RIG-I mRNA在EV-A71型和CV-A6型HFMD患儿中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9.95(7.79,14.62)%和9.78(7.04,15.83)%,均低于对照组18.47(13.00,21.0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MDA5 mRNA在EV-A71型和CV-A6型HFMD患儿中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4.41(2.82,5.99)%和3.98(2.18,7.41)%,均低于对照组5.10(3.52,7.71)%,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LGP2、RIG-I和MDA5 mRNA在EV-A71型和CV-A6型HFMD患儿轻症、重症间表达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LGP2、RIG-I和MDA5 mRNA表达量具有较高相关性(均P<0.001)。结论LGP2、RIG-I和MDA5 mRNA相对表达量在HFMD患儿中呈不同程度降低,且三者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生理学实验室蛋白2 维甲酸诱导基因I 黑色素瘤分化相关基因5 固有免疫
原文传递
维甲酸诱导基因G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分子机制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李冬 楼叶江 +3 位作者 肖澍 潘晓蓉 贾培敏 童建华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10-113,共4页
目的探讨维甲酸诱导基因G(RIG—G)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分子机制。方法应用转染实验、Western印迹法、免疫共沉淀和免疫荧光共定位等技术验证RIG—G蛋白与JAB1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并研究RIG—G蛋白对JAB1蛋白功能的影响。结果RIG—G蛋... 目的探讨维甲酸诱导基因G(RIG—G)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分子机制。方法应用转染实验、Western印迹法、免疫共沉淀和免疫荧光共定位等技术验证RIG—G蛋白与JAB1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并研究RIG—G蛋白对JAB1蛋白功能的影响。结果RIG—G蛋白可以与JAB1蛋白发生相互作用,并影响JAB1蛋白在细胞内的定位和分布。实验发现,在NIH3T3细胞中单独转染JAB1时,JAB1蛋白在细胞核和细胞质内呈弥散分布,而当与RIG—G共同转染后,JAB1蛋白在细胞核内的含量明显减少,而改变为主要在胞质内分布,并与RIG—G蛋白发生部分共定位。此外,RIG—G蛋白还具有抑制JAB1对细胞周期抑制因子p27的辅助降解功能。结论RIG—G可以通过和JAB1的相互作用,使后者部分滞留在细胞质内,从而影响JAB1发挥正常功能,干扰其对p27的辅助降解,维持细胞内p27的稳定性,促进细胞退出增殖周期,抑制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细胞 培养的 维甲酸 维甲酸诱导基因-G PrP27-30蛋白质 JAB1
原文传递
维甲酸诱导基因Ⅰ和慢性丙型肝炎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方平 张平安 杨晓燕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4期445-448,共4页
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急性感染期一般是无症状的,大多数感染者不能清除该病毒容易发展成慢性感染,少部分感染者甚至发展为肝硬化、肝癌。传统的治疗方法是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方案,但抗病毒疗效不佳且不良... 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急性感染期一般是无症状的,大多数感染者不能清除该病毒容易发展成慢性感染,少部分感染者甚至发展为肝硬化、肝癌。传统的治疗方法是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方案,但抗病毒疗效不佳且不良反应较大,这可能与HCV能够通过多种机制逃避宿主的免疫反应有关。固有免疫应答是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的第一道防线,维甲酸诱导基因Ⅰ(Retinoic acid inducible geneⅠ,RIG-Ⅰ)作为模式识别受体,在识别HCV病毒,启动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丙型 慢性 维甲酸诱导基因
原文传递
干扰素刺激反应元件Ⅰ/Ⅱ在维甲酸诱导基因G表达调控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楼叶江 潘晓蓉 +4 位作者 贾培敏 张长林 许桂平 李冬 童建华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55-258,共4页
目的 深入研究维甲酸诱导基因G(retinoic acid-induced gene G,RIG-G)启动子上所含的干扰素刺激反应元件(interferon-stimulated response elements,ISRE)对RIG-G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方法 根据RIG-G基因启动子所包含的ISRE序列,利... 目的 深入研究维甲酸诱导基因G(retinoic acid-induced gene G,RIG-G)启动子上所含的干扰素刺激反应元件(interferon-stimulated response elements,ISRE)对RIG-G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方法 根据RIG-G基因启动子所包含的ISRE序列,利用定点突变技术分别构建野生型和位点突变型的报告基因质粒,然后采用报告基因转染实验检测RIG-G基因启动子中ISRE序列的功能活性.结果 研究发现单独突变RIG-G基因启动子上的ISRE Ⅱ元件不影响报告基因的表达,而单独突变ISRE Ⅰ则会对报告基因的表达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同时突变ISRE Ⅰ和ISRE Ⅱ元件则会使报告基因完全失去对转录因子的反应性.结论 RIG-G基因启动子所包含的ISRE Ⅰ和ISRE Ⅱ元件是诱导该基因表达的转录因子复合物的作用位点,是该基因表达的分子基础,且ISRE Ⅰ元件的作用要优先于ISRE 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甲酸诱导基因G 干扰素刺激反应元件 基因表达调控 顺式作用元件
原文传递
干扰素α调控维甲酸诱导基因G表达分子机制的新发现 被引量:1
13
作者 楼叶江 潘晓蓉 +4 位作者 贾培敏 李冬 张长林 许桂平 童建华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88-92,共5页
目的探讨干扰素α(IFN-α)调控维甲酸诱导基因G(RIG-G)表达调控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细胞系NB4经IFN-α处理后信号传导和转录活化因子1(STAT1)、p-STATI和RIG—G蛋白的表达变化。采用细胞转... 目的探讨干扰素α(IFN-α)调控维甲酸诱导基因G(RIG-G)表达调控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细胞系NB4经IFN-α处理后信号传导和转录活化因子1(STAT1)、p-STATI和RIG—G蛋白的表达变化。采用细胞转染、报告基因实验、免疫共沉淀实验和染色质免疫沉淀实验等技术,研究STAT1缺失的U3A细胞中,STAT1、STAT2和IFN调节因子9(IRF-9)在IFN-α调控RIG—G基因表达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结果在U3A细胞中,只有当STAT2和IRF-9共同转染时,RIG—G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表达活性才明显升高,约为空载对照组的8倍。在无IFN-α作用时,野生型或突变型STAT2与IRF-9共同转染U3A细胞可产生相似的效应;但IFN-α能进一步增强野生型STAT2与IRF-9的转录激活作用,约为未加IFN-α时的6倍,而对突变型STAT2无效。STAT2能与IRF-9相互作用,并能与RIG-G基因的启动子结合。结论STAT2和IRF-9能以不依赖于STATl的形式发生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复合物是介导IFN-α调控RIG—G基因表达的关键性转录因子,这是一种有别于经典JAK—STAT途径的新的干扰素信号转导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Α 信号转导 维甲酸诱导基因G
原文传递
维甲酸诱导基因G抑制小鼠肺癌生长作用机制 被引量:1
14
作者 吴军录 商安全 +4 位作者 孙俊俊 姚懿雯 周浩 孙祖俊 李冬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6期1150-1155,共6页
目的肺癌是世界范围内患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建立小鼠肺癌模型是研究肺癌成因、预防与治疗的重要途径.本研究通过构建维甲酸诱导基因G(retinoic acid induced gene G,RIG-G)过表达的小鼠肺癌模型,探讨RIG-G抑制小鼠肺癌生长的... 目的肺癌是世界范围内患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建立小鼠肺癌模型是研究肺癌成因、预防与治疗的重要途径.本研究通过构建维甲酸诱导基因G(retinoic acid induced gene G,RIG-G)过表达的小鼠肺癌模型,探讨RIG-G抑制小鼠肺癌生长的作用机制.方法实验分为Lewis肺癌细胞(Lewis lung cancer,LLC)注射组和LLC-RIG-G注射组(前期构建好的RIG-G基因过表达稳转细胞株),分别将LLC和LLC-RIG-G通过尾静脉注射C57BL/6J小鼠体内,建立小鼠转移性肺癌模型.对小鼠肺质量及肺肿瘤表面结节数进行评价,利用Kaplan-Meier生存率曲线分析小鼠生存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小鼠RIG-G和肿瘤增殖抗原Ki-67表达,采用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技术(terminal 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mediated nick end labeling,TUNEL)检测肺肿瘤的凋亡,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检测肺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的变化,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肺肿瘤组织中RIG-G、信号转导转录激活因子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STAT3)、磷酸化STAT3、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B淋巴细胞瘤-2(B-cell lymphoma-2,Bcl-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结果 LLC注射组和LLC-RIG-G注射组小鼠肺质量分别为(0.76±0.02)和(0.39±0.01)g,t=15.24,P=0.001;肺肿瘤表面结节数分别为(28.65±1.77)和(9.45±0.62)个,t=10.28,P=0.001.生存分析结果显示,LLC注射组小鼠中位生存时间为31.5(27~41)d,短于LLC-RIG-G注射组的53(39~65)d,χ^2=16.53,P=0.01.免疫组化显示,LLC注射组RIG-G阳性细胞数为(5.43±0.14)个/高倍镜视野,低于LLC-RIG-G注射组(42.21±3.42)个/高倍镜视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74,P=0.001;LLC注射组Ki-67阳性细胞数为(29.90±1.06)个/高倍镜视野,高于LLC-RIG-G注射组(5.60±0.16)个/高倍镜视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6,P=0.001.qRT-PCR结果显示,TNF-α在LLC注射组和LLC-RIG-G注射组的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2±0.11和0.38±0.04,t=5.39,P=0.006;IL-6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98±0.08和0.28±0.06,t=7.04,P=0.002.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结果显示,LLC注射组和LLC-RIG-G注射组STAT3蛋白表达的积分光密度值(integrated optical density,IOD)分别为2.58±0.44和0.89±0.24(t=10.14,P=0.002),Phosphorylated-STAT3分别为0.76±0.15和0.18±0.02(t=14.37,P=0.001),PCNA分别为1.58±0.26和0.78±0.15(t=5.39,P=0.004),Bcl-2分别为1.91±0.37和0.59±0.14(t=6.69,P=0.002),VEGF分别为1.64±0.32和0.48±0.12(t=6.38,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RIG-G能够抑制转移性小鼠肺癌的生长,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STAT3信号通路;同时发现炎性因子TNF-α和IL-6参与肺癌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甲酸诱导基因G LEWIS肺癌细胞 肺癌 炎性因子
原文传递
维甲酸诱导基因I的新功能
15
作者 崔会会 邱春红 鲁秀敏 《生命科学》 CSCD 2013年第4期396-401,共6页
维甲酸诱导基因I(retinoic acid inducible gene-I,RIG-I)最广为人知的生物学功能是抗病毒作用,其抗病毒作用机理及信号通路受到广泛关注。最近研究表明,RIG-I不仅具有抗病毒功能,还参与炎症反应、细胞增殖分化、吞噬或细胞凋亡、免疫... 维甲酸诱导基因I(retinoic acid inducible gene-I,RIG-I)最广为人知的生物学功能是抗病毒作用,其抗病毒作用机理及信号通路受到广泛关注。最近研究表明,RIG-I不仅具有抗病毒功能,还参与炎症反应、细胞增殖分化、吞噬或细胞凋亡、免疫调节等诸多生物学事件。对RIG-I在抗病毒固有免疫及其他领域功能的最新研究发现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甲酸诱导基因I 抗病毒 炎症 细胞增殖
原文传递
干扰素/维甲酸诱导细胞凋亡相关基因19表达与紫外线诱导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的关系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思敏 冯浩 +2 位作者 林婷婷 刘加勇 宁宏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58-361,共4页
背景长期暴露于紫外线照射的环境中可通过破坏细胞线粒体的跨膜电位等机制促进相应组织中的细胞凋亡,包括人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干扰素/维甲酸诱导细胞凋亡相关基因-19(GRIM-19)位于线粒体呼吸链Ⅰ上,与紫外线照射诱导的LECs... 背景长期暴露于紫外线照射的环境中可通过破坏细胞线粒体的跨膜电位等机制促进相应组织中的细胞凋亡,包括人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干扰素/维甲酸诱导细胞凋亡相关基因-19(GRIM-19)位于线粒体呼吸链Ⅰ上,与紫外线照射诱导的LECs凋亡过程是否有关尚不明确。目的探讨GRIM-19与长波紫外线照射诱导的人LECs损伤的关系。方法将人LECs系SRA01/04用常规培养方法在含质量分数10%胎牛血清的α-MEM培养液中进行培养,当细胞生长至对数生长期并达到80%融合时用长波紫外线照射,时间分别为5、10、15、20、25min,长波紫外线剂量分别为30、60、90、120、150mJ/cm^2,照射后继续培养1h,对照组细胞与实验组培养方法相同,但不用长波紫外线照射。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测定各组培养的凋亡率,应用Westernblot法检测各组培养上清液中GRIM-19蛋白的表达强度和相对表达量,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对不同组间LECs凋亡率和GRIM-19蛋白相对表达量的差异进行比较,用Pearson积矩线性相关分析法评估LECs凋亡率与GRIM-19蛋白相对表达量的关系。结果不同剂量的紫外线照射培养的LECs后各组细胞凋亡率的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9.32,P〈0.01),其中60、90、120及150mJ/em。紫外线照射组与对照组比较,细胞凋亡率均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17.02、-25.20、-29.41、-8.61,P〈0.01)。不同剂量的紫外线照射培养的LECs后细胞上清液中GRIM·19的表达明显增强,各组LECs上清液中GRIM-19的相对表达量(GRIM-19/β-actin)的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87,P〈0.05),其中60、90、120、150mJ/cm。紫外线照射组细胞上清液中GRIM-19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2.01±O.76、2.98±1.80、3.97±1.61和2.42±1.28,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56±0.2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4.12、-5.04、-7.09、-3.85,P〈0.01)。Pearson积矩线性相关分析结果表明,LECs上清液中GRIM-19蛋白的相对表达量与LECs凋亡率呈正相关(r=0.7I,P〈0.01)。结论正常人LECs中可见GRIM-19的表达,但紫外线引起的人LECs凋亡过程与细胞中GRIM-19的表达上调-致;GRIM-19蛋白相对表达量与长波紫外线照射呈剂量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 维甲酸诱导细胞凋亡相关基因19 人晶状体上皮细胞 长波紫外线 细胞凋亡
下载PDF
维甲酸诱导基因-I在肾脏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17
作者 郑佩华(综述) 于婧(审校) 黄松明(审校) 《国际儿科学杂志》 2021年第12期843-846,共4页
维甲酸诱导基因-I编码抗病毒先天免疫应答中重要的细胞内模式识别受体,其识别病毒RNA后,启动抗病毒信号通路,诱导干扰素和促炎细胞因子的产生。肾脏是人体重要的器官,儿童期肾脏疾病的发生对患儿的生长发育及日常生活造成极大的影响。... 维甲酸诱导基因-I编码抗病毒先天免疫应答中重要的细胞内模式识别受体,其识别病毒RNA后,启动抗病毒信号通路,诱导干扰素和促炎细胞因子的产生。肾脏是人体重要的器官,儿童期肾脏疾病的发生对患儿的生长发育及日常生活造成极大的影响。新近研究表明,维甲酸诱导基因-I可参与肾脏的炎症及免疫反应过程,促进肾脏疾病的发生及进展。该文就维甲酸诱导基因-I在肾脏疾病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探讨其作为肾脏疾病生物标志物及治疗靶点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脏疾病 先天免疫 炎症 维甲酸诱导基因-I
原文传递
干扰素/维甲酸联合应用诱导细胞凋亡相关基因-19在小鼠植入前胚胎中的表达
18
作者 崔文娟 晁岚 +5 位作者 邓晓惠 沈彦军 杨芳 冯文娟 徐静 陈红蕾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12-215,共4页
目的研究干扰素/维甲酸联合应用诱导细胞凋亡相关基因-19(GRIM-19)在小鼠植入前胚胎中的表达情况,探讨GRIM-19在早期胚胎发育中的动态变化。方法采用Western blot分析和Real-time PCR检测小鼠植入前胚胎(2-细胞期、4-细胞期、8-细胞期... 目的研究干扰素/维甲酸联合应用诱导细胞凋亡相关基因-19(GRIM-19)在小鼠植入前胚胎中的表达情况,探讨GRIM-19在早期胚胎发育中的动态变化。方法采用Western blot分析和Real-time PCR检测小鼠植入前胚胎(2-细胞期、4-细胞期、8-细胞期、桑葚胚和囊胚期)中GRIM-19蛋白和mRNA水平。结果 GRIM-19在小鼠植入前各期胚胎中均有表达,其蛋白和mRNA水平从2-细胞期逐渐增高,至8-细胞期达高峰,随后呈下降趋势。结论小鼠植入前胚胎中GRIM-19的表达量随发育时程的改变而改变,提示GRIM-19在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维甲酸联合应用诱导细胞凋亡相关基因-19 植入前胚胎 线粒体
下载PDF
E3泛素酶对维甲酸诱导基因蛋白Ⅰ分子活性的调控
19
作者 谢永华 王冠明 许险艳 《现代免疫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2-76,共5页
维甲酸诱导基因蛋白Ⅰ(retinoic acid-inducible geneⅠ,RIG-Ⅰ)是细胞内重要的固有免疫受体,能够识别病毒双链RNA,启动抗病毒免疫应答,从而在病毒感染早期发挥作用。RIG-Ⅰ活性受泛素系统,包括各种泛素酶、泛素链及其他因子的严格调控... 维甲酸诱导基因蛋白Ⅰ(retinoic acid-inducible geneⅠ,RIG-Ⅰ)是细胞内重要的固有免疫受体,能够识别病毒双链RNA,启动抗病毒免疫应答,从而在病毒感染早期发挥作用。RIG-Ⅰ活性受泛素系统,包括各种泛素酶、泛素链及其他因子的严格调控。近年来,不断有研究报道新的E3泛素酶成员参与抗病毒调控,其作用机制和效应各不相同。围绕不同E3泛素酶如何对RIG-Ⅰ进行精确调控以及泛素链活化RIG-Ⅰ的机制进行深入研究,推进了对RIG-Ⅰ泛素化调控的认识,本文对此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甲酸诱导基因蛋白Ⅰ 泛素 固有免疫 抗病毒
原文传递
干扰素/维甲酸联合应用诱导细胞凋亡相关基因-19在小鼠围着床期子宫内膜中的表达及其作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孙艳艳 邓晓惠 +4 位作者 晁岚 杨阳 程来洋 杜天奇 王静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71-479,共9页
目的探讨干扰素/维甲酸联合应用诱导细胞凋亡相关基因-19(GRIM-19)在小鼠围着床期子宫内膜中的表达及其与胚胎着床的关系。方法收集早期妊娠第1~6天小鼠子宫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GRIM-19蛋白在子宫内膜上皮细胞中的表达及定位... 目的探讨干扰素/维甲酸联合应用诱导细胞凋亡相关基因-19(GRIM-19)在小鼠围着床期子宫内膜中的表达及其与胚胎着床的关系。方法收集早期妊娠第1~6天小鼠子宫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GRIM-19蛋白在子宫内膜上皮细胞中的表达及定位情况;收集早期妊娠、假孕和雌孕激素处理小鼠子宫组织,采用Western blotting和Real-time PCR检测GRIM-19蛋白和mRNA水平;TUNEL方法检测早期妊娠第1~6天小鼠子宫组织细胞凋亡情况;采用p EGFP GRIM-19质粒GRIM-19-siRNA转染技术使RL95-2细胞系过表达或低表达GRIM-19,检测其对RL95-2-Be Wo共培养体外着床模型球状体黏附率的影响,Annexin V/PI双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线粒膜电位检测试剂盒(JC-1)检测线粒体跨膜电位;采用Western blotting和Real-time PCR检测转染后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白细胞介素(IL)-11蛋白和mRNA水平。结果 GRIM-19在早期妊娠第1~6天小鼠子宫腔上皮和腺上皮均有表达,妊娠第4天GRIM-19蛋白和mRNA水平减低,细胞凋亡减少;假孕第1~6天小鼠子宫内膜GRIM-19表达无明显差异;雌激素处理组小鼠子宫内膜GRIM-19表达减弱;过表达GRIM-19后,RL95-2-Be Wo共培养球状体黏附率降低,细胞凋亡增加,线粒体膜电位减低,RL95-2细胞系中STAT3及IL-11蛋白和mRNA水平减低,TNF-α蛋白和mRNA水平升高。结论 GRIM-19在胚胎着床中发挥重要作用,可能是通过调节细胞凋亡和免疫耐受为胚胎着床提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维甲酸联合应用诱导细胞凋亡相关基因-19 胚胎 着床 子宫 免疫组织化学 小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