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绵竹地区罗马洋甘菊栽培技术研究
1
作者 李红宇 周成 +1 位作者 孟庆军 古录琴 《四川农业科技》 2023年第2期31-34,共4页
罗马洋甘菊(Chamaemelum nobile L.)原生地为欧洲西部,后引入我国新疆,为菊科春黄菊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全草芳香,可做园林观赏植物。提炼的罗马洋甘菊精油和纯露具有抗菌、抗炎和抗抑郁等作用,是一种新兴的香料植物。在新疆等干旱少雨地... 罗马洋甘菊(Chamaemelum nobile L.)原生地为欧洲西部,后引入我国新疆,为菊科春黄菊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全草芳香,可做园林观赏植物。提炼的罗马洋甘菊精油和纯露具有抗菌、抗炎和抗抑郁等作用,是一种新兴的香料植物。在新疆等干旱少雨地区,罗马洋甘菊主要采用大田条状直播的种植方式,绵竹地区所在的成都平原较新疆地区,气候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新疆的罗马洋甘菊种植方式不适合在四川绵竹地区推广。为了在绵竹地区将罗马洋甘菊种植成功,进而推动产业发展,笔者在四川绵竹地区进行了多年罗马洋甘菊种植试验,从种植、施肥、病虫害防治和收获等方面对绵竹地区罗马洋甘菊栽培技术进行了研究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马洋甘菊 绵竹地区 栽培技术
下载PDF
川西绵竹地区构造特征及对油气成藏控制作用 被引量:1
2
作者 贾霍甫 曹波 欧奎 《地质学刊》 CAS 2019年第1期18-24,共7页
绵竹主体构造为龙门山前构造带关口隐伏断裂的下盘构造,构造样式为研究区断滑褶皱,形成于印支期,在喜山期遭受了一定程度的调整改造,为一古今叠合构造。对研究区构造特征及演化分析表明,构造形成及其演化对研究区圈闭类型、储层发育、... 绵竹主体构造为龙门山前构造带关口隐伏断裂的下盘构造,构造样式为研究区断滑褶皱,形成于印支期,在喜山期遭受了一定程度的调整改造,为一古今叠合构造。对研究区构造特征及演化分析表明,构造形成及其演化对研究区圈闭类型、储层发育、油气运移通道有着强烈的控制作用,是绵竹构造油气成藏和富集的主要控制因素。多期构造运动形成的不整合面及断裂为油气运移提供了良好的通道,有效改善了储层孔渗条件,形成的断背斜、背斜为油气聚集成藏提供了良好的场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特征 控制作用 绵竹地区 川西坳陷
下载PDF
绵竹地区“50630”退休干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现状调查
3
作者 张少军 刘杨 +5 位作者 邓佩琳 杨海 赵正恩 肖婷 徐旭 张驰 《华西医学》 CAS 2022年第5期728-732,共5页
目的 调查绵竹地区“50630”退休干部的健康状况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分析影响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相关因素。方法 根据四川省绵竹市老年干部管理局登记信息,2019年3月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城市和农村分别抽取1949年10月1日—1950年6... 目的 调查绵竹地区“50630”退休干部的健康状况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分析影响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相关因素。方法 根据四川省绵竹市老年干部管理局登记信息,2019年3月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城市和农村分别抽取1949年10月1日—1950年6月30日参加工作的退休干部。采用自制评估量表,包括一般情况调查表、Berg平衡量表、Hoffer步行能力分级评定量表、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进行调查分析,以了解退休干部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分析影响其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相关因素。结果 共调查“50630”退休干部64人,平均年龄(86.39±3.37)岁。平衡功能差需要乘坐轮椅者占64.06%,不能步行者占10.94%,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严重依赖者占56.25%。年龄(r=-0.421,P=0.001)、基础疾病(r=-0.060,P=0.032)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呈负相关;平衡功能(r=0.658,P<0.001)、步行功能(r=0.393,P=0.001)、配偶状况(r=0.669,P<0.001)、照护情况(r=0.830,P<0.001)、居住环境(r=0.706,P<0.001)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呈正相关;文化程度(r=0.096,P=0.380)、性别(r=0.122,P=0.265)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无相关性。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绵竹地区“50630”退休干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平衡功能、步行功能、配偶状况和照护情况。结论 影响“50630”退休干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相关因素多,可针对基础疾病、平衡功能、步行功能对相关因素进行干预。通过多学科、多部门协作,整合社区卫生服务资源,提供全方位医疗保健服务,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措施同时组织开展社区小组活动,可以提高“50630”退休干部社会参与度,改善心理状况,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减少失能,以进一步提高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绵竹地区 “50630”退休干部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现状调查
原文传递
川西北地区绵竹观音泉富锶矿泉水来源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王一萱 王多义 左银辉 《自然科学》 2019年第1期29-36,共8页
川西北绵竹地区沉积了厚度大于1700 m的侏罗系莲花口组钙质砾岩,构造裂隙发育,是地下水运移和储集的有利场所,且地下水中锶含量很高,具有开发价值。然而对本区乃至整个西北地区地下水成因及富锶机理的研究十分薄弱。本文利用绵竹地区31... 川西北绵竹地区沉积了厚度大于1700 m的侏罗系莲花口组钙质砾岩,构造裂隙发育,是地下水运移和储集的有利场所,且地下水中锶含量很高,具有开发价值。然而对本区乃至整个西北地区地下水成因及富锶机理的研究十分薄弱。本文利用绵竹地区31个水样化学成分数据及对观音泉水质、水温、水量动态变化数据对地下水、围岩成分以及二者相互作用进行分析,研究地下水的成因以及锶的来源。样品锶含量范围在0.25~0.96 mg/L,观音泉水质动态变化在0%~12%之间,水温在17.9℃~18.5℃,枯水期允许开采量160 m3/d。由此可知地下水与围岩钙质砾岩的溶蚀、溶滤作用强烈,水质、水温稳定且水量丰富,受外界影响小,有利于锶矿泉水的形成和演化。此外,结合构造发展史综合分析得出钙质砾岩的锶组分与西北龙门山区海相碳酸盐岩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绵竹地区 地下水 钙质砾岩 溶滤作用 海相碳酸盐岩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